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熊雪峰  朱闽湘  曾芹 《江西医药》2005,40(8):487-48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深部组织穿刺活检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诊断困难的144例病人CT引导下深部组织穿刺活检.穿刺部位包括胸部68例。腹部43例,盆腔3例,躯干12例,四肢18例。CT扫描确定穿刺点、角度、深度。局部下进针,CT扫描确认针尖到达预定位置后进行活检取材。结果144个病灶,穿刺成功率100%,确诊率98.6%(142/144),并发症4.2%(6/144)。结论CT引导下深部组织穿刺活检术准确性高,创伤性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CT Pinpoint导航系统在介入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Pinpoint导航系统在介入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报告18例在Pinpoint系统导引下穿刺活检以及微波治疗,其中10例穿刺活检,8例微波治疗.利用Pinpoint系统的机械手、监视器和三维立体重建技术定位,激光导引,穿刺活检和微波治疗.病灶大小范围从1.2~5.6 cm.结果 病灶刺中率为100%;微波治疗8个病例中,7个为单病灶,1个为2个病灶,2个月后复查,总有效率75%.结论 在CT Pinpoint系统导引下穿刺活检和微波治疗成功率高,创伤小、安全,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 CT机导引介入活检及治疗中立体定位方法的应用。方法 利用 CT的多平面重建 (MPR)功能进行立体定位 ,在普通全身 CT及螺旋 CT导引下实施介入活检 132例 ,介入治疗 72例。结果 本组 2 0 4例 CT导引介入操作均刺中预期区域。穿刺活检的结果准确率 90 .2 % ;介入治疗的一次治疗有效率83.3% ,总有效率 94.4%。本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MPR立体定位法简便、快捷 ,应用于 CT导引介入诊疗中 ,有利于三维观察穿刺径路 ,并有效避开重要结构 ,且对 CT机没有特殊要求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一种自制CT导引下肝脏穿刺梯度定位器,并评价它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6年4月~2009年3月,共74例肝脏病变(肝癌45例,血管瘤12例,肝脓疡7例,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2例,肝内扩张胆管8例)在CT导引下经自制梯度定位器定位穿刺。分析这些定位穿刺的准确性。结果 74例患者经1次穿刺准确到位67次,经2次穿刺准确到位3次,经3次或以上准确穿刺到位4次,无1例穿刺不成功。结论 CT导引下穿刺梯度定位器制作费用低廉,临床应用穿刺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5.
CT导引下穿刺活检是CT介入放射学的重要内容,为肺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组织学依据,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搜集2005--2007年在CT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检50例,现将结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的价值。方法 对142例(164个椎间盘)采用了此法治疗;切割前先对靶椎间盘进行薄层CT扫描,并作穿刺参数的测量,所有病例均在CT监控下进行穿刺、切割。结果 穿刺成功率100%,无1例发生并发症。显效率为65.1%,有效率为29.6%,无效率为5.3%。结论 ①CT导引下各穿刺参数真实,准确,能及时观察椎间盘被切割的范围和被还纳复位的情况;②对手术治疗后症状复发者可再用本法治疗。  相似文献   

7.
8.
高分辨率CT(HRCT)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笔者对100例肺部疾病进行了HRCT扫描及随访。54例广泛肺间质或肺小叶病变,13例肺内多发小结节,33例肺内软组织肿块影。综合各组疾病的肺内HRCT表现,对该项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并强调了相应的技术要点,指出结合机器、病情及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扫描方案,将为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导引下肺脓肿抽吸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肺脓肿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1例。A组予以常规方法即止咳、化痰、抗感染、体位引流治疗。B组在CT导引下抽吸引流并予以抗菌药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周。结果A组总有效率66.7%(14/21);B组总有效率95.2%(20/2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导引下抽吸引流治疗肺脓肿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避免外科手术,是简便易行、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敏飞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4):1944-1944
目的 探讨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86例胸部疾病的螺旋CT扫描后的图像后处理资料,并与常规CT对照.结果 后处理技术重建的图像清晰,解剖结构与病变的空间关系明确.11例复杂部位采用后处理图像能明确定位病灶;16例明确诊断;21例能提供病变细 节;32例显示病变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 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病变显示立体直观、重复性好、安全无创,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介入放射学在肝癌破裂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例肝癌破裂腹腔内大出血病人经超选肝癌供血动脉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后进行肝癌切除术。结果经肝癌供血动脉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后,剖腹探查可见肝癌破裂处出血停止,故得以从容清除腹腔内积血,并进一步行肝癌切除术。结论介入放射学在肝癌破裂剖腹探查及肝癌切除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虽然介入放射学在我国取得了较大发展,然而对于本科生的教学却存在教学质量下降、教育高端人才缺乏等问题。本文就介入放射学本科生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深层次地剖析,着重探讨医学院校介入放射学本科生的教学改革,以期望能解决目前介入放射学本科教学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实施经供血动脉进行介入栓塞治疗的16例肝血管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管瘤供血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操作成功率100%,术前血管瘤直径为(7.67±2.68)cm,术后3个月复查血管瘤直径为(5.78±1.82)cm,术后6个月复查血管瘤直径为(4.60±0.73)cm,未出现严重的栓塞综合征反应及并发症。结论经导管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操作简便、安全、疗效肯定、创伤小、复发率低及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仿真结肠镜(CT virtual colonoscopy,CTVC)及其二维三维重建在结肠占位的CT表现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52例行64排螺旋CT双体位结肠扫描的结肠癌病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结肠充气仰卧位及俯卧位增强扫描,其中20例增加了左或右侧位三期扫描,将MSCT扫描原始数据传送至ADW4.4工作站采用CT仿真结肠镜(CTVC)、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透明重建显示(Raysum)4种方法进行结肠重建处理,对病灶的形态、大小、密度、结肠壁受损的程度、范围以及结肠外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准确判断。结果结肠、直肠癌52例,全部病例均经过手术及纤维结肠镜检查活检病理证实。结论 MSCT仿真结肠镜可显示结肠占位病变的形态、大小及肠壁、肠周侵犯情况,多体位扫描能使病变肠管扩张充分,更好地显示病灶的细节,提高病变检出的敏感性,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是诊断结肠占位的一种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评价CT血管成像(CT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测分析60例行CTA检查的TIA患者颅内外血管病变情况,并依据病变情况给予个体化治疗,随访转归情况,与同期60例未行CTA检查及个体化治疗的TIA患者转归情况对比。结果 CTA可清楚检测TIA患者血管病变情况并指导患者个体化治疗,CTA组TIA患者2周及1年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复发率(均P〈0.05)及梗死率(P〈0.05或0.01)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CTA技术在TIA患者的病变检测分析、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曹强  荣阳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109-110,112
目的对肝癌介入性化疗栓塞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产生的机制及各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力求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的前提下,预防并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分析原发性肝癌介入性化疗栓塞术后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患者22例,均为采用Seldinger技术经一侧股动脉行选择或超选择插管到肝总动脉或肝固动脉作栓塞治疗。结果并发症包括上消化道出血12例,胰腺坏死4例,肝功能衰竭4例,脊髓截瘫2例;均找出了导致并发症产生的可能原因。结论术前仔细分析临床资料,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术中注重提高栓塞技术和正确选择栓塞剂,恰当的术后处理是预防和减少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1)PSH多见于25-60岁,以中老年女性更多见。(2)6例均表现为孤立性病灶,直径约4cm,呈圆形、卵圆形,密度较均匀,无深分叶,边缘光滑,无毛刺、无棘状突起、无胸膜凹陷、无纵隔淋巴结肿大。(3)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及延迟强化。结论:CT检查肺硬化性血管瘤有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MB-MCA )双源 CT 的检出率及其形态特征。方法235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均有胸闷不适、心悸、胸痛等症状,行双源 CT 冠状动脉(CTA)检查,共检出 MB-MCA 患者为66例。测量MB 的长度、厚度及 MCA 的压缩程度。结果 MB-MCA 的检出率为28.1%,MB 平均长度(20.9±9.1)mm,平均厚度平均(2.3±1.0)mm;MCA 平均压缩程度为(37.9±16.7)%;MCA 压缩程度与 MB 的厚度有明显相关性(r =0.61,P =0.001),与 MB 的长度无明显相关性(r =0.22,P =0.551);MB 的厚度与 MCA 的长度无明显相关性( r =0.19,P =0.121)。结论双源 CT 下冠脉造影可用于 MB-MCA 的诊断,可清楚显示发生 MB 的部位及长度、MCA 压缩程度,是一种可靠的诊断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症CT平扫在腹部闭合性创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4年7月的260例腹部闭合性创伤行急症CT平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CT诊断结果同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以及采取其他综合治疗后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60例患者中脾脏损伤54例,肾脏损伤34例,肝脏损伤27例,胰腺损伤8例,肠道损伤以及肠系膜损伤18例,胆道损伤2例,腹膜后血肿7例,未表现出脏器损伤的腹腔内少量积血患者8例。122例见不同程度的腹腔积血、积液。50例患者合并出现肋骨、脊柱及骨盆骨折,12例患者合并出现胸腹壁积气症状。CT平扫诊断的准确度为91.5%,灵敏度为91.1%,特异度为92.1%。结论CT平扫检查方便、快速,可清晰显示腹部闭合性创伤患者腹部脏器受损的位置以及受损程度,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CT是否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用于对可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病人进行筛选。方法:共有59名病人参与了本试验。肝脏/脾脏比率(L/S)由CT图像获得。根据L/S是否大于0.9将病人分为两组。其它相关的实验室指标,CT图像及病理学特征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肝脏/脾脏比率与肝小叶的脂肪浸润面积进而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存在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5和-0.73。肝脏/脾脏比率<0.9的病人组中胰岛素抵抗指数要明显高于肝脏/脾脏比率>0.9的病人组(2.66+/-1.06:1.78+/-0.49,P<0.05)。结论:CT可以作为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方法来定量分析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筛选可疑NASH的病人以进行肝脏活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