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对笔者所在高校2008—2011年11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化验检测,且对乙肝患者进行治疗以及对阴性人群进行预防接种。结果 2009—2012年笔者所在学校的在校大学生HBsAg的阳性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且男生HBsAg的阳性率略高于女生;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结论注重健康宣教,从控制人群乙型肝炎发病的高度全面地开展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工作,对于适合乙肝疫苗接种的学生进行预防接种,能够有效地降低乙肝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传染病,我国又是世界乙型病毒性肝炎高发区.为了解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病毒)在婚前健康体检青年中流行和传播情况,更好地预防和阻断乙肝病毒在下一代的流行和传播,现将2002年6~12月2984名适龄青年在婚前健康体检中HBsAg携带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陈斌 《江西医药》2014,(6):550-551
目的: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措施及效果。方法根据乙型病毒型肝炎的常规防治措施,在本地区进行预防控制。对比预防控制前、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年发病率。结果与预防控制前相比,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年发病率有明显下降。结论本地区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去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120例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该病目前缺乏能彻底治愈的特效药,治疗效果差,治愈率低,病死率较高,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常见病,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康复中所起的作用愈来愈引起重视,某些学者也注意到该病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笔者在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应用综合防治措施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260例健康体检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130例。采用传统乙型肝炎预防方式对对照组研究对象进行预防教育;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对观察组研究对象进行预防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预防干预措施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接受预防性教育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防治措施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长春市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情况,探讨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长春市2009年2013年法定报告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人口资料及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其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长春市2009年2013年法定报告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人口资料及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其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长春市2009年2013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从2009年的17.21/10万下降到2013年的4.36/10万;12013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从2009年的17.21/10万下降到2013年的4.36/10万;112岁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的接种率为92.7%,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的保护率为85.3%;本市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人群为1812岁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的接种率为92.7%,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的保护率为85.3%;本市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人群为1831岁,男女发病比例为2.37∶1,且发病率人群的职业以工人和职员为主,其发病人数约占总发病人数的58.5%左右;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高峰。结论长春市2008年31岁,男女发病比例为2.37∶1,且发病率人群的职业以工人和职员为主,其发病人数约占总发病人数的58.5%左右;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高峰。结论长春市2008年2013年的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因此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情况,积极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目前我市高中学生健康状况 ,为学校开展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对2164名高三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按教育部、卫生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及执行细则》 ,根据重庆市2003年2164名高三学生体检结果 ,分为全合格、报考专业受限、不合格三类。结果 :全合格人数仅占8.87 % ,专业受限、不合格人数占91.13 %。结论 :目前高中学生健康状况亟需提高 ,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有待于规范化、制度化 ,学生的预防卫生知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其疫苗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因素以及相关疫苗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制定系统全面、科学合理的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结果 18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乙型病毒肝炎者85例(47.2%),甲型病毒性肝炎者68例(37.8%),丙型病毒性肝炎15例(8.3%),丁型病毒性肝炎8例(4.4%),戊型病毒性肝炎4例(2.2%)。结论宣传并推广普及病毒性肝炎相关疫苗的接种工作,可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企业社区员工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感染现状及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东莞市塘厦镇100人以上的10家企业各抽取9名员工,共90人进行问卷调查和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乙肝6项指标进行检测,根据调查结果划分出乙肝高、中、低危人群,并举办乙肝知识讲座.结果 85.23%的人认知最有效的预防乙肝手段是注射乙肝疫苗,但未接种者占48.86%,95%以上者想了解更多有关乙肝防治知识,认为医院有必要深入工厂开展预防乙肝的健康教育;其知识来源于多种途径,其中来自电视位居首位占47.73%,医院教育次之占23.86%.乙肝总感染率为17.05%,共检出HBV血清标志物模式7种;结论企业新员工入厂前尽管必须进行体检筛查乙肝,但总感染率仍较高,应加大对企业全体员工乙肝防治知识宣传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促进活动,普及乙肝疫苗接种,提高员工的乙肝认知率、从而降低乙肝感染率,提高乙肝患者生命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应用灰色系统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南宁市10年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预测,为预防和控制乙型病毒性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并分析南宁市1996~2005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建立发病率(1/10万)灰色系统GM(1,1)模型并进行预测。结果:10年来南宁市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1999年最低为27.88/10万,2001年最高为52.82/10万。预测南宁市2008年、2010年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分别为67.73/10万、77.59/10万。结论:针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持续高流行态势,应不断加强防治工作力度,开展科学研究,制订防治策略,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控制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与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胃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状况,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及乙型病毒性肝炎与慢性胃炎的关系.方法:检测门诊及住院128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幽门螺旋杆菌.结果:其中79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感染率达61.72%.结论:此结果说明乙型病毒性肝炎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慢性胃炎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疫苗是控制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的有效预防措施。1987年5月哈尔滨市开展了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我们对其中的258名新生儿进行了免疫效果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樊景丽  李敏然 《河北医药》2012,34(14):2231-2232
肝脏是调节体内血糖代谢的重要器官,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可造成肝细胞损伤,常发生糖代谢紊乱,严重时可引起糖尿病.在我国,慢性活动性肝炎和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糖耐量降低或糖尿病的发生率分别为73%和20%,而肝硬化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可高达94%[1].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其病情复杂,给治疗和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合理有效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肝癌的关联及癌变病理进行研究和分析,进而达到预防乙型肝炎出现,减少肝癌发生的概率。方法对626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该病所引发肝癌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已经患有乙型肝炎的患者有424例,没有乙型肝炎病史的患者有166例,患者有乙型肝炎病史的占到了67.7%以上,有73.2%的患者是由乙型肝炎直接转化成肝癌的。结论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与肝癌的出现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为了预防出现肝癌,乙型肝炎患者可以进行早期的预防,可以进行定期的复查,这些措施对预防和控制肝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肝功能特点 ,了解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 2例老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及预后特点 ,并与同期收治的非老年乙型病毒性肝炎 30 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乙型病毒性肝炎黄疸发生率为 91.8%、总胆红素为 (16 4 .3± 91.7) μmol/L、重型肝炎发生率为 19.7%、重型肝炎病死率为 95 .83%与非老年乙型病毒性肝炎存在明显差异 ,老年乙型肝炎中入院时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普通肝炎 (重型肝炎、肝硬化以外其他类型的肝炎 ) 38.4 6 %转为重型肝炎。结论 :老年乙型病毒性肝炎黄疸发生率高、黄疸程度高、重型肝炎发生率高 ,病死率高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虽然目前在药物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还没有发现能够根除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乙型肝炎的治疗原则仍是综合治疗,健康教育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整体治疗的作用非常重要,其方法主要是通过医护人员向患及其家属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健康教育和咨询.使患及家属了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知识,掌握自我保健技能。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增强自信心,能更好地配合与完成治疗计划。本报告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康复患64例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健康体检人群对H1N1病相关知识的知晓及健康宣教知识的需求.评价健康宜教效果,为制定体检人群H1N1病健康宣教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2009年5-12月,抽取不同年龄2680人.进行问卷调查,进行健康宣教后进行问卷调查2612人.平均年龄35.79岁,最大60岁,最小12岁.结果 接受H1N1病知识知晓健康宣教前后相对比,H1N1病的一般知识认知率从宣教前的67.16%提高到宣教后的85.37%.传播途径的认知从宣教前的75.67%提高到宣教后的89.81%,多因素结果显示宣教前后的变化是显著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1N1病获得途径主要是网络和宣教手册、报纸、广播、电视及单位的健康宣教栏.结论 各人群对H1N1病知识掌握不全面,健康宣教力度应加大,扩大普及到学校、单位、广播、网络及社区宣教,使广大群众在短期内迅速提高H1N1病的认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宾阳县2007-2011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病毒性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宾阳县2007-2011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近5年全县共报告病毒性肝炎2 609例,年均发病率57.89/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乙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类型,其次为丙型肝炎,分别占发病总数的73.44%和19.51%;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占66.39%,发病年龄集中在20~50岁,占67.92%,男女性别比为2.78:1.结论 有计划地在高危人群中开展乙型肝炎疫苗普种,并加强对全民病毒性肝炎的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有利于对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城市高中学生性行为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城市高中学生性行为状况与相关因素,为开展性健康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7623名城市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城市高中学生曾发生性行为的报告率为3.4%;边缘性性行为的报告率,拥抱为20.8%、接吻为12.5%、抚摸异性身体为9.7%;观看色情信息的报告率为20.1%;从学校接受青春期知识教育的报告率为48.8%.结论 不良性行为已成为影响城市高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危险行为之一,社会、家庭、学校应共同采取干预措施,促进青少年健康城长.  相似文献   

20.
李洪艳  梁平  冯欢  覃梅 《中国药业》2009,18(13):81-81
目的提高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的依从性。方法结合护理工作经验,探讨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护理干预策略。结果针对性开展健康宣教、加强用药指导,重视随访、加强用药监管,获得家庭、社区、社会支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护理干预策略要点。结论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