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方雷公藤颗粒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小鼠的疗效及对骨髓CD4+,CD8+,CD4+/CD8+T淋巴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再障小鼠模型,分为5组,正常组及模型组小鼠(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ig),复方雷公藤低、高剂量组(分别为生药10.63,13.29 g·kg-1,ig)、十一酸睾酮(22 mg·kg-1,ig),连续给药35 d,取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24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CD4 +/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CD4+,CD8+,CD4 +/CD8+各指标均较正常组下降,其中CD4+,CD4 +/CD8+T淋巴细胞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十一酸睾酮组与模型组相比,CD4+,CD8+均有所下降,但CD4 +/CD8+T细胞较之上升,但统计学均无明显差异,复方雷公藤颗粒低、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CD4+,CD8+,CD4+/CD8+均升高,其中CD4+,CD4+/CD8+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十一酸睾酮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雷公藤颗粒能调节骨髓T细胞的异常状态,恢复T细胞及其亚群之间的平衡,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配合常规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比率、自然杀伤细胞(NK)的影响.方法:将72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疗法)和黄芪组(常规疗法+黄芪注射液),疗程14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黄芪组的临床控制率和总有效率(68.6%,97.1%)显著高于对照组(43.2%,78.4%)(P<0.05);治疗前黄芪组和对照组的CD3+,CD4+,CD4+/CD8+及NK均显著低于健康组(P<0.01);治疗后黄芪组CD3+,CD4+,CD4+/CD8+及NK[(61.47±5.31)%,(39.60±5.36)%,(1.61±0.41),(31.79±4.11)%]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和对照组[(56.02±4.51)%,(33.30±5.22)%,(1.27±0.52),(29.60±4.41)%](P<0.01或P<0.05);黄芪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可减轻使用激素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这与黄芪注射液能改善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卵巢癌术后患者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变化。方法: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卵巢癌术后患者化疗前及化疗后2-3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及比例变化。结果:与化疗前比较,化疗后2-3周外周血CD3+,CD4+细胞增高,CD4+/CD8+比值增高,CD8+变化不明显。结论:化疗有助于卵巢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在胃癌术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采用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化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结果:治疗组患者在生存质量有效率上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CD3+,CD4+,CD4+/CD8+,T淋巴细胞转换率四个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在CD3+CD4+CD4+/CD8+T淋巴细胞转换率较术前有所下降(P0.05),结论:中药治疗胃癌术后患者具有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免疫力,改善营养状况及患者预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齐德军  尉建华  陈海龙  靳建强 《陕西中医》2008,29(12):1589-159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降浊类中药防治肾移植术后反应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肾康Ⅰ号(大黄、黄芩、黄芪、白术、川芎等)防治肾移植术后反应40例及外周血中CD3+、CD4+、CD8+,并计算出CD4+/CD8+的比值,分析肾康Ⅰ号对其影响及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治疗组的外周血CD4+、CD8+计数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活血,解毒降浊的功效,缓解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减少术后感染及肝、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应用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TPVB)复合支气管内麻醉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TPVB复合全麻(复合组)50例和单纯全麻(全麻组)50例,复合组患者在全身麻醉基础上,于麻醉诱导前行胸椎旁神经阻滞,两组患者均于术毕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或复合组神经阻滞前(T0)、气管拔管即刻(T1)、术后24 h(T2)、48 h(T3)和72 h(T4)时,监测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细胞,并计算CD4+/CD8+值。结果: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T1~T4时CD3+、CD4+、CD4+/CD8+比值和NK细胞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全身麻醉组比较,复合组患者T2~T4时CD3+、CD4+、CD4+/CD8+比值和NK、细胞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应用PVNB复合全麻较单纯全麻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灸辅助全麻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单纯全麻,n=66)与观察组(针灸辅助全麻,n=52),对比两组镇痛效果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2 h、6 h、12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的CD3+、CD4+、CD4+/CD8+水平均较麻醉前30 min低,但观察组术后1 d的CD3+、CD4+、CD4+/CD8+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辅助全麻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镇痛效果较好,且对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利于调节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盆腔纤维瘤手术对患者炎症反应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盆腔纤维瘤患者22例,测定术前及术后1 d、3 d、7 d的血清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手段来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8+、CD4+、CD3+,计算CD4+/CD8+比值。结果:患者术后24 h IL–6、TNF–α、CRP水平显著高于术前,CD3+、CD4+、CD8+,CD4+/CD8+显著低于术前,术后72 h炎症及免疫指标变化程度减轻,但较术前仍有统计学差异,术后7 d接近术前水平。术后炎症及免疫水平的变化程度与出血量明显相关,且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上述指标变化最为明显。结论:盆腔纤维瘤患者术后短期内免疫水平有所降低,炎症水平升高,免疫及炎症水平的变化程度可能与并发症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复合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在治疗术后肺不张中的价值。方法对35例胸、腹及颅脑手术后出现肺不张的患者,进行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下纤支镜对患侧肺进行检查并对病灶进行灌洗吸引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明显改善或消失,肺部听诊呼吸音恢复正常或较前增强,X线片提示患侧肺复张,且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采用纤支镜复合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在治疗术后肺不张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黄子慧 《北京中医药》2012,31(12):912-913
目的 观察银僵汤对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CD4+、CD4+/CD8+的影响.方法 将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银僵汤口服,对照组以强的松口服,12天为1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CD4+,CD4+/CD8+的变化.结果 银僵汤组在治疗后CD4+,CD4+/CD8+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增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CD4+,CD4+/CD8+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银僵汤治疗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疗效好,其作用可能与提升机体免疫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中间型地中海贫血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中间型地中海贫血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参考国内近10年有关地中海贫血的中医药文献,结合临床制定了《地中海贫血中医证候临床观察表》,在广西对112例中间型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了中医证候调查.结果 地中海贫血患者的基本临床表现为面色淡白或萎黄,爪甲色淡,倦怠乏力,心悸,自汗,易于感冒,潮热盗汗,口咽干燥,舌质淡红,舌苔薄或白,脉象细或数.地中海贫血患者的基本中医证型为精血亏虚、肝肾阴虚证.此外,相关因素如性别、年龄、切脾与否、不同诊断类型对地中海贫血中医证型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结论 本研究为地中海贫血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IV/AIDS淋巴细胞亚群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HIV/AIDS患者276例作为观察组,健康者11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4+、CD19+、CD56+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并对HIV/AIDS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观察组各证型与对照组比较,除痰湿内蕴型外,其余各证型CD3+、CD4+T细胞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各证型之间比较,CD3+T细胞水平气血亏虚兼痰湿型最低,与气血亏虚兼血瘀型、气血亏虚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CD4+T细胞水平痰湿内蕴型最低,与气血亏虚型、气血亏虚兼血瘀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痰湿内蕴型CD14+T、CD19+T细胞水平较低,CD56+T细胞水平较高,与其它各证型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IV/AIDS淋巴细胞亚群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关系,可为进一步研究HIV/AIDS中医证型及病机演变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儿久咳方对小儿久咳的作用。方法:将96 例中医诊断为气阴两虚、肺热腑实之虚实错杂证,西医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感染后恢复期的久咳患儿,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中药组运用益气养阴、清肺通腑的小儿久咳方治疗,对照组运用顺尔宁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1 日及治疗后30 d,观察临床疗效评分及CD4+ T 淋巴细胞、CD8+ T 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 比值。结果:两组经30 d 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疗效评分皆有显著改善(P<0.01),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中药组CD4+ T 淋巴细胞、CD8+ T 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 比值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CD4+ T 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 比值显著提高(P<0.05),而CD8+ T 淋巴细胞水平无改变,中药组对CD4+ T 淋巴细胞、CD8+ T 淋巴细胞水平的调节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儿久咳方能有效改善小儿久咳患儿临床症状并调节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参麦注射液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气虚发热的影响,并观察对患者术后气虚证候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4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52例。2组均根据患者病情并结合影像学检查资料制订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术后常规抗感染、营养、补液治疗。对照组对术后体温在38.5℃以下的发热者予物理降温治疗,38.5℃以上者予注射用赖氨匹林治疗;中医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术后加穴位贴敷联合参麦注射液干预治疗。2组均治疗7 d,观察比较2组术后出现发热例数、发热时体温及发热持续时间,比较2组治疗前后气虚证候积分改善情况,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第1、7 d 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CD~(3+)、CD~(4+)、CD~(4+)/CD~(8+)及免疫球蛋白G(Ig G)、Ig A、Ig M水平变化。结果 2组术后出现发热例数及发热持续时间、发热时体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发热例数少于对照组,发热时体温低于对照组,发热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气虚证候气短、神疲、乏力、自汗及懒言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中医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1 d 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CD~(3+)、CD~(4+)、CD~(4+)/CD~(8+)及Ig G、Ig A、Ig M水平较术前均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水平相当(P0.05);2组术后第7 d 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及Ig G、Ig A、Ig M水平较术后第1 d均上升,且中医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胃肠道肿瘤术后气虚发热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术后气虚证候,预防发热的发生,降低发热温度,缩短发热持续时间,促进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恢复,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艾滋病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以下简称CD4+CD2+5 T细胞)的表达水平,探讨不同证型艾滋病免疫负调节能力。方法:根据艾滋病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按照中医辨证论治思路,分为肺肾不足、气虚血瘀、脾肾亏虚3种证型,设正常对照组30名,收集病例97例,观察不同证型艾滋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 T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脾肾亏虚、肺肾不足、气虚血瘀各组患者CD4+CD2+5 T细胞的表达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01),脾肾亏虚型CD4+CD2+5 T细胞的表达水平最高,依次分别为肺肾不足型、气虚血瘀型。结论:不同证型艾滋病患者从病变初期的脾肾亏虚组,中期肺肾不足组,到疾病后期气虚血瘀组,CD4+CD2+5 T细胞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人参胡桃汤在治疗肺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湖北省中医院门诊和住院确诊为的肺气虚型的COPD患者130例,通过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使用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方药人参胡桃汤口服,同时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肺功能、生命质量、淋巴细胞CD3~+、CD4~+、CD8~+、CD19~+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的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肺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生命质量与6 min步行距离较前改善(P0.05),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的淋巴细胞及免疫球蛋白进行比较,其血清CD3~+、CD4~+、CD4~+/CD8~+、CD19~+、IgA、IgM、IgG水平均明显升高,CD8~+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使用人参胡桃汤后,肺气虚型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命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这可能与其的激发患者免疫机制,提高免疫力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方联合针刺治疗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疗效及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50例给予最佳支持治疗,观察组50例则在此基础上加用扶正解毒方合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Piper疲乏自评量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气虚血瘀症候评分变化情况,检测2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Piper疲乏自评量表各项评分、QLQ-C30中疲乏评分、气虚血瘀症候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QLQ-C30中其余各项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T细胞亚群中CD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CD3+、CD4+、NK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治疗后各免疫指标未见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扶正解毒方联合针刺用于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可有效缓解癌因性疲乏,减轻相关中医证候,改善生存质量,并有助于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8.
补肾活血调周法治疗不同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9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调周法治疗不同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方法运用补肾活血调周法治疗不同证型PCOS患者90例,其中阴虚火旺型34例,肾虚痰湿型27例,肾虚血瘀型29例,治疗3个月经周期,分别在治疗3个月和停药3个月时观察中医证候评分、月经正常率和排卵率,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阴虚火旺型组、肾虚痰湿型组、肾虚血瘀型组治疗后综合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2.35%、77.78%、82.76%,停药3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76.47%、77.78%、79.31%,各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证型组的总排卵率分别为61.76%、70.37%、51.72%,停药3个月后分别为58.82%、59.26%、51.72%,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证型组治疗后月经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9.41%、70.37%、82.76%,停药3个月后分别为79.41%、70.37%、86.21%,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证型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下降(P〈0.01),停药3个月后阴虚火旺型组、肾虚血瘀型组评分较治疗后下降(P〈0.01),但此时各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调周法治疗PCOS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和延续作用,并对阴虚火旺型、肾虚痰湿型及肾虚血瘀型等不同证型的PCOS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logistic回归及判别分析来归纳亚健康性失眠阴虚火旺型症状要点。方法:将通过中医证候调查问卷收集413例亚健康失眠患者,对证属阴虚火旺型197例亚健康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分别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及判别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提取的症状为:心烦懊恼、目赤、口苦、口干咽燥、耳鸣、盗汗、面色少华、神疲体倦、腰膝酸软和小便黄。并建立中医证型预测模型,且预测模型的一致率为81.84%,即理论判别与实际资料的总吻合率为81.84%。入选判别函数的症状则为:五心烦热、耳鸣、小便黄、目赤、盗汗、口干咽燥、大便结、神疲体倦、心烦懊恼、面色少华、口苦及心悸。回代法计算的判别一致率为81.1%。结论:阴虚火旺型的症状主要包括:目赤、口苦、心烦懊恼、耳鸣、口干咽燥、盗汗。利用logistic回归和判别分析归纳本证具有较高的吻和性,可提高亚健康失眠阴虚火旺型中医诊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系统评价卵巢癌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文献检索自建库截至2020年12月11日,合计收集文献6445篇,纳入有关卵巢癌中医证候的相关文献8篇,使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卡方检验检测不同证候出现频次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聚类分析将不同类型证候进行分类,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纳入8篇合格文献,包含765例卵巢癌患者,涉及18种中医证候。对18种中医证候出现频次进行两两比较的χ2检验,结果显示脾肾亏虚证、血瘀证、阳虚证、痰湿凝聚证以及阴虚证是需重点研究的高频中医证候;将复合型中医证候拆分与原有单证型中医证候合并,得到13种单证型中医证候,对此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共分为三大类,第一类:脾虚、血瘀;第二类:湿邪、阴虚、肾虚、气滞、气虚;第三类:痰凝、邪热、肝郁、阳虚、血虚、气郁。第一类单证显示频数最大。结论 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可知,卵巢癌中医证候中脾肾亏虚证、血瘀证、阳虚证、痰湿凝聚证以及阴虚证是需重点研究的高频中医证候,脾虚、血瘀二项单证在卵巢癌中医证候中的辨证分型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