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附子理中汤为《伤寒论》之理中丸加附子,具有温阳祛寒、温补脾肾功效,主治中下焦寒盛、腹痛、身痛、四肢厥逆、拘急。理中汤补脾胃之阳,加附子温肾之阳,故附子理中汤为先后天并补之剂。方中附子温补先天真阳,白术健脾燥湿、补中宫之土,干姜温胃散寒,人参补气益阴,炙甘草补后天脾土、调和诸药。笔  相似文献   

2.
附子是余在临床常用药之一。凡属里、寒、虚的病证均可用之。妙在配方,意在助心、肾、脾之阳,以祛寒湿之气,气行血畅,增强机体功能而战胜疾病。如治老年外感,用参苏饮加附子;治气虚无力(低血压为主症)用补中益气汤加附子;湿困水肿用五苓散加附子;甲状腺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汤加减和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脾肾阳虚型血脂异常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脾肾阳虚型血脂异常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每组5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附子理中汤组给予常规西药加附子理中汤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常规西药加附子理中汤合温针灸治疗。记录三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并统计三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血脂总达标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和附子理中汤组总有效率、血脂总达标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 联合治疗组血脂总达标率高于附子理中汤组,总有效率与附子理中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中医症候积分及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上升,且联合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血脂指标优于附子理中汤组,附子理中汤组中医症候积分、血脂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附子理中汤加减和温针灸配合西药治疗脾肾阳虚型血脂异常可调理体质,改善血脂指标,提高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附子的效用与剂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附子的效用附子温阳益火 ,散寒除湿 ,治阴盛格阳 ,大汗亡阳 ,吐利厥逆 ,心腹冷痛 ,脾泄冷痢 ,脚气水肿 ,风寒湿痹 ,拘挛 ,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用之得当 ,其效甚捷。古代医家善用附子者当首推张仲景 ,在其所著的《伤寒论》中 ,用附子有 2 0方 37条[1 ] ,《金匮要略》有 1 1方 1 6条[2 ] ,著名的方剂如附子汤、四逆汤、桂枝加附子汤、大黄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干姜附子汤、附子泻心汤、附子理中汤、真武汤、术附汤等 ,沿用至今 ,用之得当有立竿见影之效。至于近代名家善用附子者更是数不胜数。上海中医研究班施赛珠总结姜…  相似文献   

5.
1 附子与解表药合用 附子与解表药合用如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用于太阳病误下或过汗导致卫阳虚损者,因病尚以太阳为主,故仲景以桂枝解表调和营卫为主,配以附子温经复阳。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则因少阴阳虚于内,寒客太阳于外,故用附子内补少阴阳气以治本,用麻黄外除太阳在寒以治标,阳复寒散,表里双解。  相似文献   

6.
叶晓光 《北京中医药》2006,25(6):373-373
理中汤在《金匮要略》中称为人参汤,主治胸痹心胸痞、霍乱吐泻不渴、一切脾胃虚寒之证.加附子则为附子理中汤,治疗中下二焦虚寒、火不生土诸虚寒杂证,举凡元火不足、阴火上扰、上盛下虚者悉可化裁予之.  相似文献   

7.
李家琦  燕树勋  符宇 《河南中医》2020,40(8):1156-1158
温法可用于治疗脾肾虚寒所致相关病证,如2型糖尿病、慢性口腔疾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囊卵巢综合征、皮肤疾病、泌尿系结石等。2型糖尿病脾肾虚寒证,早期,脾阳亏虚为主,以附子理中汤加减治疗;日久肾阳亏虚,以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慢性口腔疾病脾肾阳虚证,以温补脾肾,运化水湿为主,可用附子理中汤、半夏厚朴汤、平胃散,加肉桂、麻黄、苍术、茯苓、砂仁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脾阳虚、寒湿内盛证,可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平胃散加味。多囊卵巢综合征脾肾阳虚证,在苍附导痰汤基础上选用炮附子、干姜、吴茱萸、肉桂等。皮肤疾病为寒湿所致者,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薏苡附子败酱散、四妙丸、五苓散、葛根汤等。泌尿系结石为脾肾阳虚、水液停聚下焦所致者,当先强健脾胃,待脾胃功能恢复后,再行补肾化石利湿治疗,可用附子理中汤或补中益气汤加减,脾虚症状改善后采用济生肾气丸、猪苓汤加大叶金钱草、鸡内金、炒王不留行、石韦等。  相似文献   

8.
叶晓光 《北京中医》2006,25(6):373-373
理中汤在《金匮要略》中称为人参汤,主治胸痹心胸痞、霍乱吐泻不渴、一切脾胃虚寒之证。加附子则为附子理中汤,治疗中下二焦虚寒、火不生土诸虚寒杂证,举凡元火不足、阴火上扰、上盛下虚者悉可化裁予之。  相似文献   

9.
简版:膜性肾病中最常见的是脾肾阳虚型,临床治疗以温补脾肾为主,附子可补一身之阳气,对治疗脾肾阳虚型膜性肾病有临床意义,可提高临床疗效。笔者从临床应用、相关配伍、实验研究等方面着手,整理附子在脾肾阳虚型膜性肾病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结果理论以及临床研究均表明附子治疗脾肾阳虚型膜性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虚实为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1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17例以虚实为纲进行辨证治疗,实证为主者偏于湿热用葛根芩连汤合白头翁汤、芍药汤化裁,偏于寒湿用理中汤合平胃散化裁,偏于气滞用四逆散合痛泻要方化裁,虚证为主者偏于脾虚用补中益气汤合参苓白术散化裁,偏于肾虚用四神丸合真人养脏汤、附子理中汤等化裁,脾肾俱虚用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附子理中汤化裁,总有效率93.2%。  相似文献   

11.
<正> 宋·严用和著《济生方》一书,立论精要,制方切合,善于创新,后世称其方论有“微言精要,信为司命绳墨”之谓。五版高校教材《方剂学》有13首方出自该书,本文兹就严氏运用附子经验小议于后。师古而不泥古,着于创新:方论中以附子命方名达15首之多,制方有继承有发挥,关键在其灵活变通之中。如把仲师之肾气丸和真武汤变通,不减附子,一举创制成济生肾气丸和实脾饮而流传后世,经临床再实践,实为良方。补脾不如补肾,尤重附子:严氏在强调重视脾肾的基础上,提出了补脾不若补肾的学术观点。一方面首选附子补肾,加《诸虚门》中的沉附汤治胸膈痞满,饮食不进,肢节痛倦之上盛下虚,本虚标实之证。其病机在于下焦真阳火衰,脾失温和,寒凝气滞,运化失权,阴阳不和所致。用沉附温补肾阳,坎火温脾和土,中焦之病自治,实为补脾不若补肾之典型例征。一方面善脾肾同补,在《脾胃虚实论》所制11方中偏重于温补,并以补真丸为代表,用附子共5首既壮肾补真火,亦补肾寓于补脾之中。刚柔相济制方,配伍独特:严氏认为用药之道,贵乎配伍,刚柔丰“济乃严氏独创的配伍方法,以附子为例,参附汤治真阳不足,上气喘息,自汗盗汗,气虚头  相似文献   

12.
大汗亡阳虚脱时,治宜回阳救逆,当选用附子、干姜、人参之类回阳益气救脱之品。附子辛热气雄,火性迅速,能温补元阳,故为回阳救逆第一要药,既可追复散失之亡阳,又能资助不足之元阳,肾阳得复则一身之阳皆足。附、桂虽然均有补火助阳之功,然附子重在回阳救逆,肉桂重在补火化气,故附子在回阳救逆类方剂中占有  相似文献   

13.
浅论张子和温阳补虚方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多认为 ,金元四大家攻邪派代表张子和“用药多寒凉”。然而 ,张子和并非不用温热补剂 ,张氏对温热补虚方药的运用亦有一定特色 ,现略析如下 :1.常用的温补方药张子和在《儒门事亲》卷一中指出 :“甘平、甘温、苦温、辛温 ,皆作补剂。”张氏在《儒门事亲》所录的温热内服补虚方药的代表方有 :姜附汤、四逆汤、二姜汤、术附汤、理中汤、诜诜丸、大己寒丸等方 ,这些方均为辛热温补之剂 ,具有温中散寒 ,温补脾肾 ,温暖下元之功效 ,为散中下焦寒湿之剂。子和常用的温热药大致如下 :一是温补肝肾之药物 ,如巴戟天、肉苁蓉、补骨脂、山茱萸、菟丝…  相似文献   

14.
于世家教授认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多因先天禀赋不足、饮食起居失度、水土失宜、失治误治等多种病因共同致病,甲减的病机为本虚标实,阳虚为本,尤以脾阳虚和肾阳虚为主,气滞、血瘀、痰湿为标。治疗甲减应注重分型论治,常分为脾阳虚证、肾阳虚证及脾肾阳虚证予以辨证论治,遵循补脾不忘津、补肾不忘精、先天滋后天、后天养先天的治疗原则。遣方用药时倡导脾肾同调,补虚不忘实。善用温阳药如巴戟天、淫羊藿、仙茅等以温补脾肾之阳;若兼有气滞、血瘀、痰湿,在温补脾肾之阳的基础上,酌加行气、活血、化湿之品,如柴胡、益母草、茯苓等以行气消滞,活血化瘀,化痰除湿。  相似文献   

15.
附子的临床应用及中毒解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子为草本植物乌头的块状子根。味辛甘,性大热,纯阳无阴,燥烈有毒。具有温补脾肾、助阳行水、逐寒祛湿、温经止痛的功效。为救冶元阳衰微、阴寒内盛、风寒湿痹、水湿肿满之要药。  相似文献   

16.
张营营  符强 《河南中医》2024,(2):193-196
脾土载万物,诸病皆可及脾,对于肾阳亏虚不甚明显之五更泻,可从脾论治,益气健脾,升阳渗湿止泻,以升阳益胃汤为基础方。肾阳虚者合四神丸、附子、肉桂温补脾肾,涩肠止泻;完谷不化,形寒畏冷者合附子理中汤温中散寒;寒热错杂者合乌梅丸寒热平调;中气下陷者合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阳举陷;湿热者合葛根芩连汤清热利湿;滑泻不止者加乌梅、诃子;腹痛者加延胡索、乌药;腹胀者加木香;纳差者加山楂、麦芽。五更泻的发生也是阳气回复、驱邪外出的一种表现,不可见泻止泻,若病程短,不虚者可尝试因势利导,先其时而泻,去其积滞,肃清肠道,可用大黄附子汤加减,晚饭前服药,泻止用四君子汤加减培补正气。  相似文献   

17.
杨丽 《国医论坛》2002,17(3):3-3
纵观《伤寒杂病论》(即《伤寒论》、《金匮要略》)之方剂 ,处处体现了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其方剂配伍用药的对立统一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八个方面。1 阴与阳 即调整阴阳。疾病的发生 ,从根本上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 ,故调整阴阳乃临床治疗的根本法则之一。而调整阴阳之典范当推肾气丸。方中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肾 (肝、脾 )阴 ,且三补三泻 ,补中寓泻 ,补而不腻 ,更以少量桂枝、附子温补肾中之阳 ,意在微微生长少火以生肾气。这样配伍的目的 ,在于“益火之源 ,以消阴翳”和“阴中求阳”。通过大量滋阴之品配伍少许温阳之药 ,能够使阴化…  相似文献   

18.
自张仲景之后,历代医家多认为肾气丸功效为滋阴助阳、温化肾气,附子、桂枝2味药作"温补肾阳"而设,并于众补阴药中起到"阴中求阳"之妙。笔者认为仲师取名肾气丸的原意当为"实肾气",即恢复肾的生理功能;桂附二药则寓"治未病"之意,即"见肾之病,知肾传心,当先补心火"也。  相似文献   

19.
经方介绍 金匮肾气丸为经典古方,由炮附子、桂枝、干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八味药物组成。以干地黄补肾阴,泽泻泄肾浊,山茱萸补肝阴,丹皮泻肝火,山药补脾阴,茯苓渗脾湿,三阴并补并泻,调补肾阴;再以少量桂附温补肾中之阳,微生少火以济肾气。主治肾阳不足诸证,临床用之多效。总结验案三则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杨明高  杨仁旭 《新中医》2004,36(12):11-12
杨仁旭主任医师应用右归丸加减,治疗虚损性疾病以及肿瘤放化疗后脾肾阳虚证,培补元阳.温补脾肾,阴中求阳。并在此基础上配合活血、祛风、通络及理气解郁药物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