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方法 306例全麻患者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后,观察拔管前、后各种不良刺激、不同性别、麻醉方法、手术类型、使用催醒药、术后镇痛剂应用等因素对术后躁动的影响.结果 手术后苏醒期发生躁动61例,发生率为19.93%.开胸手术(P=-0.01<0.05)、男性患者(P=-0.014< 0.05)、术后未采用镇痛措施(P=0.004< 0.05),以上因素可使躁动的发生增加.引起躁动的因素还有气管导管刺激、疼痛、导尿管刺激、短时性缺氧等.结论 导致术后躁动的因素较多,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合理使用全麻药物,术后适当镇痛,把握合适的拔管时机及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等,可明显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正>术后躁动是指全麻手术患者术后不遵医嘱而自行行动导致的不同程度的不自主运动。术后躁动对患者的预后产生较不利的影响,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发生意外伤害甚至死亡。目前,临床对于全麻术后躁动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据文献报告显示,在引起术后躁动的各种不良刺激中,疼痛刺激占92.44%,气管导管的占65.77%,心理应激刺激占15.55%,导尿管刺激占11.11%,制动不当刺激占4.44%[1],本研究应用地佐辛防治全麻术后痛觉过敏反应,来探讨其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情况。现将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麻患者恢复期躁动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080例全麻恢复期患者发生躁动的病例进行分析,提出相应护理对策。结果 1080例中有150例发生躁动(13.88%),其中疼痛占(44.66%),尿管刺激占(36%),气管导管刺激占(14%),其他因素占(5.33%);不同手术类型术后恢复期躁动发生率不同,其中胸外科最高(33.2%);结论熟悉全麻恢复期患者躁动的发生原因和特点,对术后恢复期护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剂量纳洛酮用于腹腔镜全麻术后催醒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全组诱导后均以芬太尼、七氟醚、异丙酚维持麻醉,术毕A组用0.4~0.8mg纳洛酮催醒,B组给予0.2~0.4mg纳洛酮催醒,观察并记录两组的苏醒拔管时间、平均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f)、潮气量(VT)的变化及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拮抗后f、HR、VT均增加,A组HR显著加快,MAP显著升高,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拔管时间无明显差异,拮抗后A组5例出现躁动、恶心呕吐,B组3例。结论小剂量纳洛酮用于全麻术后催醒,拮抗呼吸抑制及催醒效果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盐酸纳布啡联合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镇痛、镇静、应激、麻醉苏醒效果、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陇海医院2018年5月—2022年2月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6例,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分为全麻组和超前镇痛组,各33例。全麻组实施全身麻醉,超前镇痛组在全麻组的基础上加用盐酸纳布啡和右美托咪定进行超前镇痛。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心率)、镇痛[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镇静(Rsmsay镇静评分)应激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血浆皮质醇(COR)、丙二醛(MDA)]、术后麻醉苏醒效果及躁动发生情况。结果:T1、T2、T3、T4时刻,超前镇痛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全麻组(P<0.05)。T5时刻,超前镇痛组Rsmsay评分高于全麻组,VAS评分低于全麻组(P<0.05)。T5时刻、术后1 d,超前镇痛组NE、MDA、COR低于全麻组(P<0.05)。术后,超前镇痛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均短于全麻组(P<0.05)。拔管后,超前镇痛组躁动发生率(9.09%)低于全麻组(30.30%)(...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复苏期患者躁动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11年3月至2011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行气管插管全麻术患者病例105例,针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 105例患者中发生躁动者75例,发生率为71.43%,在这75例患者中因伤口疼痛者20例,低氧血症20例,尿潴留及膀胱膨胀者5例,尿管刺激25例,麻醉药物引起者5例。结论对于气管插管全麻术复苏期患者而言,其病情变化快,需要对其进行密切的观察,综合分析躁动患者的相关因素,展开对症处理,保证患者安全度过复苏期。  相似文献   

7.
全麻苏醒期躁动是全麻患者术后十分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对其麻醉恢复带来严重危害,甚至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麻醉苏醒期躁动多发生在拔管后15 min左右,诱发因素比较多,据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导尿管刺激是重要诱因之一,且男性多于女性.但是目前仍无一种药物能够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苏醒期躁动都能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帕瑞昔布钠是一种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具有外周及中枢双重镇痛、抗炎的作用,帕瑞昔布钠的疗效已经在口腔科、妇科、骨科术后的止痛治疗中得到证实.本研究旨在评价帕瑞昔布钠对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导尿管源性躁动的防治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达克罗宁用于老年人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对拔管时血流动力学及拔管后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气管插管全麻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达克罗宁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气管插管前在气管导管前1/3均涂布达克罗宁,B组不涂任何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拔管过程中及拔管后1、5 min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拔管后躁动发生率。结果 A组拔管时及拔管后1、5 min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拔管后躁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达克罗宁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可显著减轻老年患者拔管时及拔管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拔管后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氟马西尼对肝硬化脾脏切除术患者全麻后拔管期躁动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脾脏切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在全麻术后拔管期予氟马西尼拮抗,对照组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拔管期躁动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后无躁动发生,顺利拔除气管导管,并发症发生数少;而对照组有28例(70.0%)拔管前出现躁动,需工作人员制动同时反复镇静等待药物排泄,延长复苏时间后改善。观察组术后轻度唤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4级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马西尼对肝硬化脾切除患者在拔管期有预防和改善躁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丙泊酚复合地佐辛及芬太尼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86例择期行插管全麻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丙泊酚复合地佐辛及芬太尼麻醉,最后分析两组抑制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为16.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51%,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拔管后10 min)、T3(拔管后15 min)、T4(拔管后30 min)时刻时,观察组的MAP、H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丙泊酚复合地佐辛及芬太尼应用于全麻手术中,镇痛与麻醉效率显著,有利于维持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稳定,有效降低全麻苏醒期躁动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纯全麻与硬膜外联合全麻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和硬膜外联合全麻组(B组),每组各35例。术中连续监测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和气道压(设定气腹前为T1,术毕放气后为T3);测定患者麻醉前(T0)、气腹后20min(T2)及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T4)3个时点的血气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烦躁发生率和术后肺部感染率。结果 A组患者在T2、T4时的SBP、DBP和HR与T0比较均有明显升高(P<0.05);B组患者各时点SBP、DBP和HR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4时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T2时两组患者气道压均升高,但A组升高更明显(P<0.01);两组之间比较,T2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T3时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只有T2时HCO3-明显高于T0(P<0.05),其余指标在各时点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苏醒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躁动发生率和肺部感染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1或P<0.05)。结论硬膜外联合全麻的麻醉效果优于单纯全麻,是腹腔镜手术的良好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行血管旁路移植术中的麻醉效果,了解该种麻醉方式与气管插管全麻相比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优点。方法选择LEAOD行血管旁路移植术患者82例,男71例,女11例,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组(A组)及气管插管全凭静脉全身麻醉组(B组)。每组各41例。观察并记录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手术时间、术毕麻醉苏醒时间、芬太尼用药量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病率。结果 A、B两组术后第1h、2h的血压与麻醉前相比均降低(P<0.05);而组间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且均在正常值范围内。A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病率及芬太尼用药量显著低于B组(P<0.05或0.01);手术时间及术毕麻醉苏醒时间两组未见显著性差异。而B组有4例(9.8%)患者出现拔管困难,被送入重症监测病房(ICU),1周后因呼吸衰竭死亡1例(2.4%)。结论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复合局部浸润麻醉可较有效地应用于LEAOD行血管旁路移植术中,且可避免因全麻气管插管导致老年患者拔管困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王栋  王永胜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9+81-79,81
目的:评价胸段硬膜外复合全麻对全麻术后烦躁预防的有效性。方法:ASA分级为Ⅰ~Ⅱ级的成人上腹部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胸段硬膜外复合全麻组(Ⅱ组,n=50)和全麻对照组(Ⅰ组,n=50)。两组患者均给予静脉注射芬太尼4μg/kg,异丙酚2mg/kg,肌肉松弛剂维库溴铵0.1mg/kg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七氟醚吸入维持。Ⅱ组术中给予硬膜外阻滞。结果:Ⅱ组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率(8%)显著低于Ⅰ组(28%)(P=0.009)。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可以有效的预防全麻术后躁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与异丙酚静脉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需行全麻腹部外科手术病例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静脉注射异丙酚麻醉,研究组采用吸入七氟醚麻醉,记录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并记录麻醉所需时间和苏醒所需时间以及不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从诱导开始到意识消失所需时间要稍长于对照组,而两组停用麻醉药物到苏醒拔管所需的时间基本一致,两组入室时以及拔管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心率(HR)对比,两组术后恶心、呕吐以及躁动不良发生情况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具有麻醉诱导迅速、麻醉维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以及苏醒快速完全等优点,其麻醉效果与异丙酚静脉麻醉效果相似,且其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尤其适用于小儿病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颈浅丛阻滞复合全凭七氟烷吸入维持气管内全麻和单纯静脉复合气管内全麻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40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全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颈浅丛阻滞复合全凭七氟烷吸入维持气管内全麻,B组采用单纯静脉复合气管内全麻。A组在全麻前行颈浅丛阻滞,在常规麻醉诱导插管后,麻醉维持A组用2%~3%七氟烷吸入,B组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并复合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记录气管插管、切皮、麻醉维持和气管拔管时血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和完全清醒时间,以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两组诱导前后MAP、HR无明显差异,A组切皮、麻醉维持时浅麻醉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和完全清醒时间,A组较B组明显缩短(P<0.01);B组术后疼痛的人数明显多于A组(P<0.01)。结论颈浅丛阻滞复合全凭七氟烷吸入维持气管内全麻在甲状腺手术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明显优于单纯静脉复合气管内全麻,苏醒快速,并可减轻术后疼痛,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于气管导管表面对小儿腹部手术拔管的安全影响。方法:选择60例5~12岁患儿的腹部手术,随机分两组,实验组麻醉前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于气管导管套囊表面,对照组插入同型号的气管导管,但不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观察两组插管和拔管时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浓度或分压(PETCO2)及拔管时间的变化,以及麻醉苏醒后患儿对气管导管的耐受情况,术后第2天随访声嘶和谵妄的发生率以及术后24h的引流量。结果:两组患儿在麻醉作用消失后,实验组患儿能较好地耐受气管导管,生命体征平稳,而对照组耐受气管导管差。术后第2天随访,实验组嘶和谵妄发生率以及术后24h的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于气管导管表面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的麻醉能减轻气管导管在拔管时的应激反应,术后声嘶及谵妄发生率低,提高小儿腹部手术麻醉在拔管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将300例ASAⅠ~Ⅱ级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孕妇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L组)、芬太尼组(F组)及丙泊酚组(B组),各100例。比较3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持续时间、麻醉清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并观察注药前、注药后3mi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术中镇痛效果、术后宫缩镇痛效果,观察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及麻醉后并发症。结果 L组和F组麻醉起效时间、清醒时间及丙泊酚用量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药后3min,3组患者血压、HR及SpO2水平均下降(P<0.05),B组患者SBP、DBP水平下降更明显(P<0.01);L组和F组术中镇痛效果及术后宫缩痛效果均优于B组(P<0.05),F组术中舌后坠、呼吸暂停、术后头晕、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L组、B组(P<0.05),L组、F组苏醒期兴奋躁动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氯诺昔康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两点法腰硬联合麻醉(CSEA)与一点法的比较,评价两点法穿刺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及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70例下腹部手术,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上述方法(CSEA两点法或一点法穿刺),比较他们的麻醉剂量及术后硬膜外镇痛(VAS评分)。结果两点法硬膜外用药量明显比一点法用药量少,术后镇痛效果优于一点法,但对循环干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点法腰硬联合麻醉避免了一点法穿刺的风险,提高了用药安全度,减少了局麻醉药中毒的风险,提高了术后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19.
切口局部浸润镇痛是将局麻药单次或者持续注入切口处,阻断切口附近神经末梢的疼痛信号传导,从而达到镇痛的目的。这种镇痛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手术,不仅可以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而且能通过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应用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文对局麻药切口局部浸润镇痛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