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型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临床上并不少见,特别是在额、颞叶损伤中,发病率更高。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5年1月间,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患者64例,占同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24%。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鼻饲23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海凤 《西南军医》2007,9(2):133-134
我科自2003年9月-2005年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3例,昏迷时间14—55天。由于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机体呈高度分解代谢状态,增加了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和病残率。因此,预防营养失调是促进颅脑损伤患者恢复的重要措施。我们用营养支持疗法,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经治疗,23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上颈椎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上颈椎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其认识和警惕性。方法 对29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上颈椎损伤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致伤原因:交通伤26例,高处坠落伤1例,高处陡坡滚落伤1例,矿井塌方致伤1例。治疗结果:生存16例,死亡13例。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Ⅴ级2例,Ⅳ级7例,Ⅲ级6例,Ⅱ级1例,Ⅰ级13例。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上颈椎损伤,伤情严重而复杂,颅脑损伤容易受到重视被及时诊断、及时抢救治疗;而上颈椎损伤临床表现容易被掩盖、相对隐蔽,极易漏诊,不能及时处理,死亡率高,严重并发症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闫斐 《临床军医杂志》2012,40(3):606-607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1、3个疗程后的GCS和AD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更大程度促使患者早日康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高压氧综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颅脑损伤仍是当今神经外科治疗中的重要课题,为了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水平,本文通过对1994年1月~2003年10月360例行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情况分析,探讨HBO综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4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琳 《中华创伤杂志》2006,22(5):371-371
为观察高压氧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治疗作用,笔者自2003年1月以来,采用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4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探讨儿童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特点和治疗。儿童重型颅脑损伤的伤情重、变化快,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诊断、及时抢救、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是有效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重型颅脑损伤院前急救与院内专科后续治疗的关系中,探讨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水平的方法。方法:对2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GOS评分评定:良好185例(67.0%),中度伤残4例(6.7%),严重伤残8例(2.9%),死亡79例(28.6%)。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取决于颅脑损伤的性质及严重程度,并与合并伤密切相关。正确合理的院前急救和良好的后续专科治疗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131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是指头伤患者年龄小于14岁,GCS3~8分,伤后昏迷或再昏迷在6小时以上。由于小儿有不同于成人的颅脑解剖生理和病理生理特点,故其重型颅脑损伤亦有其独特性。笔者总结近8年我科收治小儿重型颅脑损伤131例的经验并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  相似文献   

10.
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肺部感染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危重,死亡率较高。初期死亡率与原发性、继发性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而肺部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防治肺部感染对于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成功率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1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的肺部感染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肺部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亚低温疗法的实施方法,监护重点及其护理。方法:对4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采用直肠和鼻腔测温法观察体温变化及计算Glasgow昏迷计分(附Glasgow昏迷计分表)。结果:存活43例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Glasgow昏迷计分(GCS)评分由治疗前平均6分增加到11,6分。结论:亚低温疗法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重要治疗方法。在护理上总结了亚低温治疗的降温与复温方法,监护重点及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分析CT诊断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方法分析作者在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进修期间收集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CT诊断情况。结果经研究发现,诊断准确76例,漏诊2例。临床对于症状典型者较为容易诊断,然对于表现并不典型者需注意鉴别和诊断。结论临床采用CT诊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同时需对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加以鉴别和分析,以减少临床漏诊率。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损伤危重患者因昏迷、颅内压增高、反复呕吐致呕吐物误吸入肺内,加上长期卧床等易并发肺部感染,加重了脑缺血缺氧性损害,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本科于2005-07—2007-04 ICU病房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合并严重肺部感染36例,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酒精中毒合并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115例酒精中毒合并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治情况。酒精中毒与重型颅脑损伤的症状、体征极易混淆,容易漏诊误诊。详细了解病史和体格检查,动态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行头颅CT扫描有助于早期明确有无合并重型颅脑损伤。  相似文献   

15.
探讨机械通气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时机。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具有实用价值,特别是对基层监测条件不完善的医院尤为实用。  相似文献   

16.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鼻饲管置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作为治疗组。另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的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有关的营养指标、并发症、预后的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处理,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中晚期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鼻饲管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增高,中枢性呼吸功能障碍,脑组织缺血缺氧,通过对脑脊液酸碱气体分析,观察其分析结果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患者在伤后24小时内和经治疗3天后,#穿采集脑脊液进行pH值、PcsfO2、PCSfCO2、HCO3、SCSfO2的测定。结果:测定重型颅脑损伤后24,小时内pH值、PCSfO2、HCO3、Scsfo2降低和PcsfCO2高于正常值,表明脑组织缺氧和代谢性酸中毒,治疗3天后复查pH值、PcsfO2、HCO3和Scs-fO2上移,PcofCO2下降,则病情好转,相反则病情恶化。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pH值:Pcsfo2、HCO3、ScsfO2越低,其愈后越差。pH值低于7.209以下,本组死亡率75%。观察脑脊液酸碱气体分析对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同时积极有效地控制颅内压增高及纠正缺血缺氧、纠正酸中毒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气压下氧疗法联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137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不同气压下氧疗法联合应用对有合并症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197例有合并症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联合氧疗法组(A组)137例和常规高压氧(HBO)治疗组(B组)60例,分别采用早期常压下面罩或吸氧头罩吸纯氧+HBO联合疗法和常规HBO疗法两种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观察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和适应性。结果 A组治疗效果、治愈率明显优于B组(P〈0.01),开始治疗的时间也明显早于B组,而越早治疗治愈率越高。治疗后两组血氧饱和度均明显提高,心律失常好转,差异无显著性(P〉0.05);HBO治疗时心率、血压、呼吸的变化与常压氧治疗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对有合并症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采用不同气压下氧疗法联合治疗,是既有效又安全的治疗方案,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5年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69例,其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22例(13%).结果:伤后有代谢性酸中毒、低氧血症、低血压、高血糖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增加,采用雷尼替丁等治疗对上消化道出血并无预防作用.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应重视原发脑伤与继发性病理生理改变的早期处理  相似文献   

20.
高压氧血颈动脉灌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高压氧血颈动脉灌注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于伤后约3.5d行高血氧颈动脉灌注治疗,监测灌注前、中、后的脑组织氧分压(PbtO2)、二氧化碳分压(PbtCO2)、pHbt值变化以及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情况。结果患者高血氧颈动脉灌注治疗后比治疗前的PbtO2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PbtO2升高,3个月后的GOS改善(P〈0.05)。结论高血氧颈动脉灌注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治疗中起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