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颈椎侧块钢板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颈椎侧块钢板固定术在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应用。方法2001年2月-2003年6月,应用颈椎侧块钢板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21例,根据骨折脱位情况进行术中减压、复位,选择颈椎侧块钢板螺钉技术,采用侧块中点内下1~2mm为进钉点,矢状面与关节面平行(45°),冠状面向外25°~30°。选取合适螺钉进行固定。结果21例均获随访6个月~2年9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在颈围保护下4~7d坐起,无脊髓损伤或C级以下脊髓损伤病例,离床活动时间4~14d,平均7d。术后4~6个月均获得良好骨性融合。16例脊髓损伤患者按美国脊柱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平均提高1级。3例神经根损伤术后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术中无血管、神经系统损伤,1例复位不完全,2例(共2枚)螺钉松动。结论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具有适应范围广、操作简单安全、固定牢固等优点,是颈后路固定的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经关节突螺钉固定治疗下颈椎脱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评价经关节突螺钉技术治疗下颈椎脱位的效果。方法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患者54例,后路使用经关节突螺钉固定,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固定。螺钉入钉点位于上位节段侧块背面中心点偏内上方,向外下方钻孔,外倾25°~30°,下倾30°~40°。钻透上下关节突,拧入3.5 mm钛合金皮质骨螺钉,螺钉长度16~20 mm。小关节间植骨融合。结果随访14~24个月,平均18.8个月。颈椎弧度无丢失,无螺钉松动及神经血管并发症,小关节间植骨全部愈合。结论下颈椎经关节突螺钉安全性好,螺钉抗拔出强度佳,固定确实,固定节段少,植骨融合率高;使用范围广,可用于C6/7节段。但建议结合钢板使用,小关节间隙必须植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2007年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取髂骨植骨融合、前路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的98例颈椎骨折脱位病例进行回顾总结。结果本组手术时间90—180min(平均130min),出血量200~3000ml(平均400m1),无术中并发症。76例获得随访的合并脊髓损伤的病例中,除30例A级者未见神经功能改善外,其余46例均有1~3级改善,平均改善1.7级。结论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确切、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技术和疗效。方法:自2002年1月~2004年10月应用国产聚—DL—乳酸可吸收螺钉行股骨头骨折、髌骨骨折、膝关节叉韧带撕脱性骨折和踝关节骨折40例。结果:随访40例,时间3个月至12个月,固定可靠,骨折均为一期愈合,无不良反应。结论: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近关节松质骨骨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经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关节突交锁伴不全四肢瘫的疗效。方法44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关节突交锁伴不全四肢瘫患者,先侧卧位局部麻醉,经后正中切口暴露脱位节段的上椎板上缘至下椎板下缘,采用撬拨复位技术解除关节突的交锁;复位后可做两节段的侧块螺钉固定或棘突问钛线缆、钢丝固定(Stauffer法);然后变换体位为仰卧位,全身麻醉下经颈椎前路清除脱位椎间的椎间盘、上下终板,常规髂骨块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无切口感染、喉返神经麻痹、内固定相关并发症,伤口均I/甲愈合。术后X线片示所有患者的脱位均完全矫正,无残留小关节半脱位和后凸畸形;未出现脊髓和(或)神经损伤加重者;术后14 d时改良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局部麻醉下后路切开复位固定再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关节突交锁伴不全四肢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优点为时间短、创伤小等。  相似文献   

6.
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期后前联合入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9月~2012年5月,笔者手术治疗32例成人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其中单侧小关节脱位23例,双侧小关节脱位9例。术前神经功能ASIA分级: A级5例,B级12例,C级11例,D级3例,E级1例。均采用一期后路小关节撬拨复位或关节突切除复位、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定期随访,通过影像学检查了解节段稳定性、植骨融合情况,比较患者手术前后ASIA分级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2例随访10~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复位效果满意,颈椎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植骨全部融合,无钢板螺钉并发症;除术前ASIA分级A级的3例患者神经功能无恢复,其余29例神经功能均有1~2级的恢复。结论一期后前联合入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椎弓根螺钉技术在下颈椎不稳中的安全使用方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技术在下颈椎疾病的安全使用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2006年3月76例下颈椎疾病行颈椎椎弓根固定患者,其中49例为颈椎骨折脱位, 23例为颈椎病,4例为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前均行X线和CT等检查,术中在C形臂X线监视下置钉,术后行X线和CT检查了解螺钉位置。结果76例螺钉均成功置入,术中无脊髓、椎动脉损伤。术后CT显示,342枚螺钉中有37枚(10.8%)螺钉穿破椎弓根,其中29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3枚螺钉穿破椎弓根上侧皮质,5枚螺钉穿破椎弓根下侧皮质。所有患者近期及远期随访未发现与椎弓根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及内脏器官损伤的并发症。有1枚螺钉断裂,但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其余未发现螺钉松动或断钉及颈椎不稳症等。所有患者固定良好,并均已达骨性融合。术后随访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颈椎椎弓根固定提供了三柱的稳定和最坚强的后方固定,为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熟悉颈椎椎弓根的解剖和手术操作技巧以及采用个体化综合置钉是决定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动态ABC颈椎前路钛板在颈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动态ABC颈椎前路钛板在颈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价值和治疗效果。方法 14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经前路减压植骨及动态ABC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治疗,经随访观察神经损伤功能恢复、钛板螺钉位置、椎间高度、植骨融合情况等指标。结果 随访9-14个月,植骨间隙融合,融合部位椎间高度无明显塌陷,神经功能恢复较好。未发生螺钉拔出、钛板松动、植骨块吸收、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动态ABC颈椎前路钛板能达到术后的即刻稳定性,促进植骨融合,是有效的颈椎前路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方大标  张平  叶添生 《人民军医》2008,51(7):449-450
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目的在于重建颈椎的正常序列,以保护脊髓、减轻或防止继发损害,保持颈椎的长期稳定。自1970年Roy-Camille报道开展颈椎后路侧块钢板内固定术后,该技术已广泛用于创伤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颈椎不稳、滑脱和颈椎重建。2003年2月-2006年6月,我们应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12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CT引导经皮螺钉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牵引复位后,局部麻醉下CT引导经皮螺钉固定骶髂关节骨折脱位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5—48岁,平均36.2岁。按照AO骨盆环损伤分型方法:B型8例,其中B1型5例,B2型3例;C型4例,其中C1型2例,C2型2例。患者取俯卧位,进行骶髂关节处局部麻醉。采用髂骨翼后侧进针点,根据局部解剖标志确定进针方向,经皮钻入3根克氏针,CT扫描选择置入位置正确的克氏针,拧入空心拉力螺钉。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52min。1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9—37个月,平均17.6个月,无神经损伤并发症,基本恢复原有工作和生活。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螺钉固定技术是一项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手术操作,适用于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入路的选择和手术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6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前后均行CT、MRI及X线片检查.行前路手术54例,后路手术10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4例.观察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脱位纠正、椎体高度恢复、植骨融合等情况,评估手术疗效.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 ~ 36个月,平均21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无加重.除5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患者神经功能无任何恢复,其余患者ASIA分级均有1~2级提高.所有患者脱位均复位、椎体高度恢复.椎间植骨均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12周.术后复查X线片示内固定位置可,螺钉无松动、脱落,无植骨块松动、脱出. 结论 对于下颈椎骨折脱位,应根据骨折脱位类型与脊髓受压部位和程度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治疗.前路手术较单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具备更宽的适应证,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能有效行神经减压,恢复颈椎生理曲度,术后颈椎可获得即刻稳定,利于患者早日康复锻炼,应为下颈椎骨折脱位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02年12月-2012年1月收治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26例,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27 ~ 62岁,平均39岁.骨折AO分型:B3.1型12例,B3.2型3例,C2.1型2例,C3.1型3例,C3.2型6例.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A级6例,B级5例,C级7例,D级6例,E级2例.术前常规颅骨牵引,根据骨折脱位类型和脊髓损伤情况分别选择前方入路、后方入路和前后联合入路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脱位矫正、椎体高度恢复和椎间植骨融合,以及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术中无大血管损伤或脊髓损伤加重等并发症,术后无切口感染、脑脊液漏、植骨块脱出或内固定断裂塌陷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2~ 24个月,平均16个月.本组2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得到矫正,恢复了正常颈椎序列、生理曲度和椎体高度.术后3~6个月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融合时间3.5个月.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A级6例,B级3例,C级5例,D级5例,E级7例,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结论 应根据下颈椎骨折脱位不同伤情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前路手术可以直接处理椎体或椎间盘损伤并即刻消除颈椎不稳;后路手术可以直接解除关节突脱位交锁,但需排除颈椎间盘损伤以避免复位时加重脊髓损伤;前后联合入路可以同时处理颈椎骨折脱位和椎间盘损伤,但手术创伤和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3.
难以复位合并小关节绞锁的下颈椎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难以复位合并小关节绞锁的下颈椎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12例下颈椎脱位患者,经三维CT检查证实8例有单侧小关节绞锁,4例双侧小关节绞锁;MRI检查发现,12例患者均有椎间盘损伤,其中4例为椎间盘破裂,8。例为椎间盘突出;经颅骨牵引后未能复位的12例患者,Ⅰ期行前路减压、后路解锁融合固定、前路融合固定手术。结果12例患者术后原有神经症状未加重,小关节绞锁及脱位均得到解除和复位;术后1—2周内大部分(10/12)患者神经功能按改良Frankel分级上升:1例A级→B级(2例A级无变化),B级→C级2例,C级→D级3例,C级→E级3例,D级→E级1例。住院时间9—19d,平均14d。结论前路减压、后路解锁融合固定、前路融合固定术是治疗难以复位合并小关节绞锁的下颈椎脱位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屈曲牵张性下颈椎损伤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分析屈曲牵张性下颈椎损伤治疗策略.方法 选择2002年1月~2007年6月共68例屈曲牵张性下颈椎损伤患者,其中男43例,女25例;年龄18~72岁,平均43岁.按照Allen分型:Ⅰ度7例,Ⅱ度19例,Ⅲ度29例,Ⅳ度13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轻度屈曲位颅骨牵引制动(3~4 kg).单纯后路手术26例,采用椎弓根螺钉、侧块螺钉或经关节螺钉固定,I期前后联合手术42例.术后随访其疗效.结果 随访6-65个月,平均34个月.2例后路切口感染,经过清创换药等治疗愈合,2例术后短期内神经症状加重,通过甲基强的松龙等治疗后恢复.神经功能除A级18例没有恢复外,均有1级以上改善.其中有11例B级患者术后有4例达C级,有5例达D级;C级10例中有6例恢复至D级,4例达E级,D级15例全部达E级.未见内置物松动、脱落及断裂者,植骨在3~4个月内融合,未发现不融合者.未出现与手术固定技术直接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屈曲牵张性下颈椎损伤治疗需根据Allen分型决定治疗策略.对于Ⅰ度和Ⅱ度损伤采用后路手术;而对于Ⅲ度和Ⅳ度损伤,只要全身情况允许可采用Ⅰ期前后联合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经高位咽后入路行上颈椎手术的治疗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经高位咽后入路行上颈椎前路手术的适应证选择及临床效果. 方法 本组男32例,女9例;年龄12~67岁,平均41岁.Hangman骨折21例,C2椎体骨折2例,先天性齿状突不连伴难复性寰枢椎脱位12例,C1,2椎体结核4例,C3骨巨细胞瘤2例.全部患者均采用高位前方咽后入路显露C1~C3,Hangman骨折和C2椎体骨折复位后行C2,3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先天性齿状突不连行前路松解复位、后路寰枢融合;结核行病灶清除,肿瘤行切除重建.创伤患者脊髓损伤按美围脊髓损伤学会(ASIA)标准评定,非创伤患者依据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Odom标准评定神经功能. 结果 41例患者均成功显露C1前弓~C3椎体,骨折患者行复位减压融合内固定;结核、肿瘤患者行病灶切除重建.创伤患者脊髓功能正常者无神经功能损害,不全瘫患者神经功能均有部分恢复.非创伤患者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JOA评分由术前8.9分增加至12.5分;Odom评分临床成功率(优/良/可)达到94%.3例出现舌下神经牵拉症状,2例出现面神经刺激症状,无伤口感染. 结论 前方高位咽后入路可充分显露上颈椎,完成复位减压和稳定重建,并最大限度重建颈椎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下颈椎损伤前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初步临床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下颈椎损伤前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初步临床运用. 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运用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下颈椎损伤患者22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摄X线片及CT以明确螺钉位置、方向、长度,是否有椎弓根皮质穿破、横突孔或椎管的侵犯,同时行MRI检查以明确术后减压情况,是否有硬膜外血肿的形成,颈脊髓变性情况.统计比较患者日本骨科学会( JOA)评分改善情况. 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3~36个月,平均15.5个月.22例共置入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44枚,所有螺钉均顺利置入.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所有患者随访中均未发现螺钉松动、脱出、断裂或钢板松动.1例术后出现声音嘶哑,估计与术中长时间牵拉喉返神经有关,予以营养神经等支持治疗,术后复查3周左右患者症状消失.2例术后诉有吞咽不适,告知患者进软食,症状3个月左右明显缓解.术后X线片示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置入位置满意.术后出院前CT横断位像示2枚螺钉在下颈椎椎弓根内侧皮质1度穿破,2枚螺钉外侧缘皮质1度穿破累及横突孔内侧缘.出院前MRI示所有患者脊髓前方压迫均获得明显缓解,4例出现少量硬膜外前方血肿,但无明显脊髓压迫.术后12个月MRI示3例脊髓变性有改善.JOA评分从术前的(8.5±0.7)分提高到术后出院前(14.5±0.8)分(P<0.01),术后6个月时达(15.7±0.7)分,较出院前又有显著改善. 结论 前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是一项可靠和安全的下颈椎损伤前路重建技术,临床运用中要注意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