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006/2008年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迪迪 《医药世界》2009,(11):679-680
目的: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其对不同类型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6-01/2008-12医院2094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94株铜绿假单胞菌中,痰标本中分离的占73.4%;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为72.8%,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48.3%、42.4%,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48.0%、40.3%。结论: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PK/PD模型结合蒙特卡洛模拟评价3种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延长输注给药方案。方法: 收集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0年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8∶1)、美罗培南的药敏报告,制订3种抗菌药物的3 h延长输注及两步法延长输注共12种给药方案,根据各抗菌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参数,应用蒙特卡洛模拟(Monte Carlo simulation,MCS)计算3种抗菌药物不同给药方案对10 000例感染患者的达标概率(probability of target attainment,PTA)及累积反应分数(cumulative fraction of response,CFR),对各延长输注给药方案进行评价及临床验证。结果: 临床标本共分离出296株铜绿假单胞菌,经MCS模拟3种抗菌药物所有延长输注给药方案的CFR均小于90%,CFR最高的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2.25 g/0.5 h+2.25 g/3 h q6h给药方案(88.10%);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美罗培南比头孢他啶对MIC中介的铜绿假单胞菌有更高的PTA及CFR,其中美罗培南1 g/0.5 h+1 g/3 h q8h给药方案对MIC=8 μg·mL-1的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仍有一定的PTA (60.21%);临床病例验证与MCS结果相仿。结论: 该院铜绿假单胞菌中介/耐药率较高,针对MIC中介以上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选择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或美罗培南,通过增加给药剂量、频次并使用两步法延长输注给药方式优化抗感染方案。  相似文献   

3.
哌拉西林/舒巴坦对非发酵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舒巴坦对非发酵菌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哌拉西林/舒巴坦对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结果 北京、天津、广州、哈尔滨和重庆5个城市的8家医院共收集菌株809株.对于所有铜绿假单胞菌,在8种测试药物中,哌拉西林/舒巴坦的敏感率最高(71.9%),而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都低于50%.对于亚胺培南不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哌拉两林/舒巴坦敏感率仍可达55.8%.对于碳青霉烯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哌拉西林/舒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最高,分别为71.0%和73.0%.对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26%和20%的菌株对哌拉西林/舒巴坦和哌拉两林/三唑巴坦的MIC≤16μg/mL.对于洋葱伯克霍尔德菌,69%的菌株对哌拉两林/舒巴坦的MIC≤16μg/mL.对于黄杆菌属和产碱杆菌属,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3种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敏感率最高,分别为70.2%、63.2%、57.9%和94.4%、94.4%、91.7%.结论 哌拉西林/舒巴坦对于多种非发酵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对碳青霉烯不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具备一定的抗菌优势,哌拉西林/舒巴坦是经验性治疗非发酵菌感染(包括复数菌感染)的的适宜选用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现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各类临床标本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其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构成主要为大肠埃希菌(38.1%)、肺炎克雷伯菌(25.0%)、铜绿假单胞菌(21.2%).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和米诺环素的耐药率较低,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哌拉西林等药物的耐药性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超过80.0%,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保持较低的耐药率,对多粘菌素E全敏.结论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临床医生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高抗感染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提出治疗对策。方法对217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出的217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高,对复方新诺明、头孢唑啉、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普遍耐药。结论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较严重,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从而提高治愈率及减缓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呼吸科铜绿假单胞菌(PA)耐药性及患者抗菌药物选择,为临床医师选择有效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呼吸科2011-2013年107例PA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PA药敏结果及抗菌药物的选择,对其合理性和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86株PA对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对氨曲南(70.43%)、头孢哌酮舒巴坦(59.14%)、美罗培南(50.54%)耐药率较高;107例PA感染患者具有多项PA易感因素,所选择的抗菌药物中,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初始选择频次和DDDs百分比均居前3位。结论:PA耐药率较高,药敏结果对抗感染药物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临床特点与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24例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采用国际标准Kirby Bauer法对该菌进行药敏试验及统计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多发生于全身体液免疫功能降低及呼吸道局部的防御功能低下的患者。药敏试验显示对铜绿假单胞菌较为敏感的抗菌药物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耐药性较高的有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哌拉西林。结论尽量避免某些容易发生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的临床因素,治疗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临床分布与耐药性。方法:搜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老年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分离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痰标本156份,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56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鉴定,并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最新折点判读结果。结果:非多重耐药(MDR)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头孢噻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性最高,耐药率达70%以上;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氨曲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哌拉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在20%以内,其中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性均达到100%。而MDR菌株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妥布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高度耐药,耐药率达1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阿米卡星耐药率高达60%以上,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氨曲南依旧敏感性较好,耐药率均低于20%。结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敏感性,可作为老年患者重症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如MDR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联合用药。在联合用药的同时应当加强医院的抗生素合理使用,规范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9.
江莉  陈会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9):174-175,177
目的了解抗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情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动态变化,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江西省人民医院临床微生物室2006年1月~2010年12月各类临床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并对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总敏感率均高于60%;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总敏感率均高于70%。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药物敏感率呈部分上升趋势;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药物敏感率呈部分下降趋势。结论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及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孢菌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但敏感率有逐年降低的趋势;含β-内酰胺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复方制剂抗菌药物敏感性高,比单一β-内酰胺类抗菌活性更强。临床治疗应密切注意耐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防止药物敏感性下降,降低临床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院5年来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921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来源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921株中有57.9%(533/921)来自痰及咽拭子,15.2%(140/921)来自伤口分泌物。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和哌拉西林的敏感率分别为85.1%、73.0%、73.7%、75.7%、61.9%、63.6%、66.1%和61.3%。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多来自痰及咽拭子标本,并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多重耐性明显。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和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1.
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复方制剂对产β-内酰胺酶的头孢噻肟耐药[最小抑菌浓度(MIC)≥64μg/ml]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了不同配比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复方制剂(CTX/TAZ1∶1、2∶1、4∶1、8∶1、16∶1)的体外MIC值,并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PIP/TAZ8∶1)、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CPZ/SBT1∶1)进行比较。结果与头孢噻肟钠单独用药相比,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复方制剂对产酶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黏质沙雷菌和异型枸橼酸杆菌的抗菌活性明显增强,MIC50至单用头孢噻肟钠的1/2~1/64。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复方制剂对产酶的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甲氧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MRSE)、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没有明显影响,MIC50不变或降低至1/2。他唑巴坦钠对头孢噻肟抗菌活性的增强作用随着他唑巴坦钠的加入量增加而增强,其中CTX/TAZ4∶1对大肠埃希菌(包括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包括产ESBLs)、醋酸钙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黏质沙雷菌和异型枸橼酸杆菌的MIC50分别为4、4、64、32、8、4和8μg/ml,其抗菌活性比CTX单独用药高,MIC50为单独用药的1/4~1/32。头孢噻肟/他唑巴坦4∶1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抗菌活性优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MIC50为后两种组合的1/4~1/8。头孢噻肟/他唑巴坦4∶1对醋酸钙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异型枸橼酸杆菌、产气肠杆菌和黏质沙雷菌的抗菌活性稍强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弱于或接近于头孢哌酮/舒巴坦。结论他唑巴坦钠的加入可以有效增强头孢噻肟对除MRSA、MRSE和铜绿假单胞菌外的受试菌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对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敏感性。方法 收集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426株,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作药敏试验;用表型确认试验检测用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结果 426株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敏感性为99.53%,与亚胺培南(100%)和头孢哌酮/舒巴坦(100%)相当,明显高于青霉素类抗生素哌拉西林(48.83%)和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新(60.09%),也高于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三嗪(62.91%)、头孢噻肟(64.79%)、头孢哌酮(65.73%)和头孢他啶(88.26%),略优于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94.37%)。142株(33.33%)菌株经表型确认试验证实为产ESBLs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对产ESBLs菌的体外敏感性为98.59%。结论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对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与亚胺培南和头孢吸酮/舒巴坦相当,高于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可作为产ESBLs菌感染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3.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及药敏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甘永雄  肖礼民  罗利剑 《中国药师》2010,13(12):1787-1789
目的:明确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学及药敏学特点,指导合理用药。方法:对确诊的140例ICU内VAP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140例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共培养出病原菌402株,其中G-菌295株(73.38%),G^+菌59株(14.68%),真菌48株(11.94%)。排在前5位的G^-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分离所得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30%;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30%;鲍曼不动杆菌除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外,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5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复方磺胺甲嗯唑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7.6%和34.5%),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70%。59株G^+菌中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耐药性严重,但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均为100%。结论:VAP患者的主要病原菌为G^-且存在较严重的耐药现象,混合感染现象严重,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分析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VAP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医院感染阴沟肠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方法对我院2004~2005年>60岁患者发生阴沟肠杆菌57~70株和鲍曼不动杆菌86~133株感染者用WHONET-5.3软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阴沟肠杆菌对10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为:亚胺培南0~1.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3.0%~77.0%,头孢哌酮/舒巴坦58.0%~68.0%,头孢噻肟90.0%~74.0%,头孢他啶57.0%~80.0%,氨曲南91.0%~76.9%,头孢吡肟64.0%~70.0%,环丙沙星63.0%~75.0%,左氧氟沙星60.0%~85.7%,阿米卡星50.0%~78.3%。鲍曼不动杆菌对10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为:亚胺培南1.2%~2.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1.2%~46.8%,头孢哌酮/舒巴坦27.1%~29.5%,头孢噻肟71.1%~71.4%,头孢他啶51.5%~63.4%,氨曲南57.1%~84.3%,头孢吡肟34.3%~48.9%,环丙沙星59.3%~54.6%,左氧氟沙星38.8%~47.7%,阿米卡星64.6%~58.5%。结论我们必须对阴沟肠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治疗给予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药敏情况,指导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方法对细菌进行常规分离培养鉴定,并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450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主要分布情况:痰68.1%、伤口脓液13.1%、尿液6.0%,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抗生素耐药情况: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达到21.8%、28.3%、29.9%,头孢吡肟、头胞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33.7%、34.4%、36.9%、38.6%,其余的抗生素耐药性更高,且呈现多重耐药性。结论临床用药应根据药敏分析,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ICU嗜麦芽窄食单胞菌(Xan)致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其耐药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常规的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ICU患者的下呼吸道标本进行培养分离,VITEK.TWO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K-B法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0进行数据统计。结果Xan对12种抗菌素的敏感率分别为氨曲南13.6%、阿米卡星21.3%、哌拉西林/三唑巴坦31.8%、替卡西林/棒酸36.4%、头孢哌酮/舒巴坦40.9%、环丙沙星47.0(31)%、头孢匹肟51.5%、氯霉素57.6%、头孢他啶60.6%、左氧氟沙星74.2%、复方新诺明75.8%及米诺环素100.0%;在感染者中所有的患者均有基础疾病且曾使用过广谱抗菌素,90.9%(60/66)接受侵入性检查或治疗。结论Xan对多种抗菌素耐药,其感染与患者的基础疾病、是否接受广谱抗菌素治疗及侵入性检查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院大肠埃希菌(ECO)的耐药性及其标本来源,为临床治疗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临床分离的1125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及标本来源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7年至2011年近5年间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定、氨曲南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一直保持较好的抗菌活性;1125株大肠埃希菌株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为25.42%,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临床应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严防耐药菌株引起医院感染和流行。  相似文献   

18.
医院内感染菌群变化趋势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院内感染病原菌群及其耐药性变化的趋势。方法对各病区5年中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离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结果表明,列前10位的院内感染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1.5%)、酵母菌(16.2%)、大肠埃希菌(11.9%)、不动杆菌(9.9%)、肠球菌(8.9%)、肺炎克雷伯菌(8.6%)、阴沟肠杆菌(6.1%)、金黄色葡萄球菌(4.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4%)、粘质沙雷菌(1.6%)。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由15%升高至2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对G~-细菌的耐药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在逐年增加自,0~5%;结论 5年中,我院G~-、G~+细菌及酵母菌的分离率变化不大,细菌耐药性普遍提高。  相似文献   

19.
刘欣怡  陈磊垚  林陵 《中国药房》2013,(41):3871-3872
目的:研究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防突变浓度(MPC),为控制细菌耐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肉汤法富集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及14株临床分离菌株,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考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MPC值,计算MIC90、MPC90、选择指数(SI)。结果: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15株铜绿假单胞菌的MIC、MPC均为432μg/ml,MIC90、MPC90均为32μg/ml,SI为1。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临床治疗浓度下不容易引起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突变菌株的富集。  相似文献   

20.
铜绿假单胞菌(PA)生物膜(BF)是持续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采用结合NCCLS标准的方法研究BF中PA的抗生素敏感性,主要研究了阿剂毒素对BF中PA抗生素敏感性的作用,为临床防治生物膜寻求潜在方法.本研究测定头孢服啶对悬浮状态和BF中座生PA(包括粘液型和非粘液型)的最小浓度(MPC).在非粘液型菌株,悬浮菌和BF菌均对头孢他啶敏感,加入4μg/ml阿剂毒素对头孢他啶的MBC影响较小;在粘液型菌株,头孢他啶对BF中的座生菌MBC增高,而加入4μg/ml阿剂毒素明显降低了头孢他啶的MBC,显示阿剂毒素增强了座生菌对头孢他啶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