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伤性截瘫的急诊手术时机与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83年至1991年对36例胸腰椎骨折伴截瘫的病人在伤后48小时内进行了手术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并分析手术时机与疗效的关系。 临床资料 本组共36例,男性35例,女性1例;年龄20~60岁。受伤原因:压砸伤19例,坠落伤10例,车祸伤5例,其他伤2例。受伤部位:T_7T_8各1例,T_(11)~L_231例,L_3~L_53例。其中双椎骨折8例,骨折伴脱位13例。治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椎管减压加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我们自1996年5月-2000年12月用AF系统加选择性椎管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83例,其中54例获得随访,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54例,男39例,女15例;年龄21~62岁,平均38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41例,车祸伤8例,压伤4例,其他伤1例。骨折部位:T_(11)12例,T_(12)18例,L_1 21例,L_2 7例,L_3 4例,L_4 1例,1例为L_1、L_3骨折。骨折类型按Denis分型:爆裂性骨折38例,骨折脱位9例,压缩型6例,安全带型1例。椎管狭窄程度按Wolter分型:指数1为18例,指数2为25例,指数3为11例。脊髓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A级为6例,B级为12例,C级为15例,D级为11例,E级为10例。外伤至手术时间为6 h~  相似文献   

3.
笔者自1991年以来,应用Steffee钢板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合并不全瘫16例,完全性截瘫7例,体会到手术操作相对简易,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8例,女5例.年龄18~56岁,平均34.8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4例,塌方压砸伤3例,屈身蹲位修车压伤2例,交通事故1例,其它伤3例.骨折类型:屈曲压缩型8例,爆裂型11例,骨折脱位型4例.骨折部位:T_91例,T_(11)3例,T_(12)5例,L_16例,L_26例L_32例.不全性瘫痪16例,完全性截瘫7例.伤后距手术时间1/3~9天.平均3.4天.  相似文献   

4.
我们自1991年6月应用短节段CD棒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52例,49例获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9例,男41例,女8例;年龄19~63岁,平均37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0h~15d,平均3d。骨折类型按Denis分类:压缩型11例,爆裂型29例,骨折脱位型9例。脊髓损伤程度按Frankel分级法A级15例,B级7例,C级17例,D级9例,E级1例。部位T_(10)1例,T_(11)6例,T_(12)10例,L_128例,L_23例,L_34例。  相似文献   

5.
胸腰椎不稳定骨折采用RF系统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具有三维空间复位和短节段固定的优点,而且操作简单,椎体复位效果好,椎管减压有效,固定坚强可靠。自1996年2月至1999年10月采用RF系统治疗39例胸腰椎骨折,效果满意。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28例,女性11例。年龄21~59岁(平均34岁),其中21~35岁30例,占77%。损伤节段:T_(12)12例,L_1 14例,L_2 8例,L_3 5例,其中4例两相邻椎体骨折脱位。损伤原因:砸压伤11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83年以来采用Harrington撑开棒治疗胸腰段不稳定脊柱骨折脱位病人13例,经8个月以上的随诊,临床效果较好。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本组男11例,女2例。年龄20~55岁,平均30岁.T_(12)压缩或粉碎骨折4例,其中伴脱位1例;T_(12)压缩骨折L_1粉碎骨折伴脱位1例;L_1压缩或爆裂  相似文献   

7.
脊柱损伤合并创伤性膈疝为临床少见的严重创伤,我院1985年以来收治5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25~52岁,平均38.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例,煤矿压砸伤2例,高处坠落伤1例。脊柱损伤部位:T_(11)T_(12)1例,T_(12)L_11例,L_1L_21例,L_31例,无骨折脱位型1例,以上均有不同程度的瘫痪。膈疝发生部位:左侧4例,右侧1例。其他合并伤:肋骨骨折4例,创伤性休克3例,血气胸2例。 1.2 治疗及结果 1例及时确诊即行膈肌修补,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采取保守治疗;2例膈疝确诊后行膈肌修补,后行脊柱骨折减压内固定术;余2例先行脊柱手术,膈疝诊断后再行修补。脊柱损伤内固定:哈氏棒1例,Steffee钢板1例,Dick钉2例。其中2例神经功能部分恢复。 2 讨论 2.1 创伤机制 多为直接暴力作用于胸背部,脊柱过度屈曲致伤,并使腹内正压及胸腔负压骤然增加,膈肌破裂,膈疝形成。  相似文献   

8.
RF系统脊柱内固定21例分析及失误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4年开展RF系统脊柱内固定手术,共计21例。现将临床资料做一回顾并对内固定失误原因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7例,女4例。年龄20~60岁,平均34岁。高处坠落伤10例,交通事故伤8例,塌方压伤3例。受伤节段:T_(11)1例、T_(12)2例、T_(11、12)1例、T_(12)1例、L_19例、L_24例、L_31例、L_(2、4)1例、L_(3、4)1例。完全性截瘫8例,不完全性截瘫6例,有部分神经症状者4例,无神经症状者3例。手术距伤后时间3h~8d,平均2.5d。随访时间最短为3个月,最长20个月,平均12个月。方法为门诊及拆内固定期间。 1.2 结果 21例中,螺钉折断3例,其中单侧下位螺钉折断1例,单侧上位螺钉折断1例,双侧下位螺钉折断1例。撑开棒滑脱1例,椎体定位错误1例,螺钉位置不当3例,螺钉松动2例,复位不良2例,术后感染1例,脑脊液漏1例。  相似文献   

9.
短节段C-D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长期随访未见文献报道,作者进行的初步随访研究显示该内固定器在治疗中螺钉固定失效和进行性脊柱后凸畸形增加值得重视。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器主要适用于不稳定脊柱骨折,需要内固定以增加脊柱稳定性或保护神经组织。本组15例男性,4例女性,平均年龄29岁(15~58岁)。13例单一平面爆裂型骨折;5例骨折脱位;1例多发性腰椎爆裂骨折(骨折水平不相邻)。骨折范围:T_(12)1例;L_19例;L_24例;L_33例;L_4和L_5各1例。其中7例合并其它平面脊柱骨折。内固定治疗情况:11例  相似文献   

10.
我科自1983年以来共收治由外院转入截瘫并发骶部Ⅲ°褥疮4例、利用原位推进皮瓣修复取得满意效果.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20~71岁.致伤原因:坠伤3例,车祸1例,其中T_(11)及L_2椎体压缩性骨折并截瘫1例,T_(12)椎体压缩性骨折并截瘫2例,L_1椎体压缩性骨析并截瘫1例:褥疮面积10×9~12×8cm,病程3~6个月.手术方法;常规消毒后,创面洁尔灭湿敷,将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94年1月-2001年11月应用后路Luque及椎弓根钉(Steffee、SF、TSRH)和侧前方(Z-plate)等5种不同器械进行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03例,经过5个月~6年(平均3.4年)的随访,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03例,男150例,女53例;年龄20~53岁,平均31.2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70例,车祸伤82例,砸伤51例。骨折部位:T_(10)7例,T_(11)12例,T_(12)63例,L_1 83例,L_2 23例,L_3 10例,L_4 5例。骨折类型按Denis分类:屈曲压缩型64例,爆裂型88例,屈曲牵引型16例,屈曲旋转型27例,剪力型8例。神经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32例,B级41例,C级61例,D级43例,E级2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2.
病灶清除一期植骨与Z-Plate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9~2002年采用病灶清除椎间一期植骨与Z—Plate钛钢板前路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12例,经随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19~57岁。病变部位:T_(10)~T_(11)1例、T_(11)~T_(12) 3例、T_(12)~L_1 3例、L_1~L_23例、L_2 1例、L_3 1例。所有病例均有腰背部疼痛、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血沉30~100mm/h,平均70mm/h。  相似文献   

13.
从1992年5月~1998年3月我院共收治胸腰椎骨折病人65例,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采用了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5例,男40例,女25例。骨折类型:屈曲压缩型骨折35例,其中根据Ferguson分型Ⅰ度11例,Ⅱ度20例,Ⅲ度4例;爆裂骨折8例;屈曲旋转型骨折19例;其它3例。非手术治疗23例,手术治疗42例;T_(11)~L_1段损伤共47例占72.3%,L_213例,L_(123)1例,L_33例,L_41例;完全  相似文献   

14.
骨盆牵引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急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2003年11月~2005年4月应用传统的骨盆牵引先行复位,然后应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手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1例,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1例中男16例,女5例,年龄52~78岁,平均62.6岁。伤椎节段:T_(12)8例,L_1 10例,L_2 3例。致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开窗减压结合经皮伤椎植骨置钉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2例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0例,女性12例;年龄18~65岁,平均(48.0±12.5)岁;车祸伤29例,高处坠落伤13例;伤椎分布:T_(10)椎体3例,T_(11)椎体8例,T_(12)椎体11例,L_1椎体15例,L_2椎体5例;神经功能情况(ASIA分级):A级2例,B级5例,C级9例,D级14例,E级12例。均接受Quadrant通道下开窗减压结合经皮伤椎植骨置钉治疗,观察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中期随访的影像学指标、腰部疼痛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42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及随访,术中未出现静脉丛、神经根及硬脊膜损伤情况;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伤椎骨折均已愈合,愈合时间5~9个月,平均(6.8±2.1)个月;腰背部疼痛、神经功能、伤椎高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后凸Cobb角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结论 Quadrant通道下开窗减压结合经皮伤椎植骨置钉术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创伤小、减压彻底、并发症少等优点,可较好地重建并维持椎体高度及稳定性,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脊髓造影与CT检查已渐成为脊柱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然而它们各有优缺点,为使诊断定位更准确,更好地鉴别椎管疾患,选择最佳诊治方案。我们选择近年来经手术证实术前均做过脊髓造影与CT检查的85例胸腰椎疾患,按疾病分类进行统计,分析比较。 资料与方法 一、本组85例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24岁—62岁,平均43岁。外伤13例:男11例,女2例;其中T_(12)骨折脱位7例,L_1骨折5例,L_3骨折脱位1例;椎间盘突出38例:男31例,女7例,其中L_(3~4)突出一例,L_(4~5)突出21例,L_5~S_1不突出14例,L_4~L_5双间隙突出2例;椎管狭窄28例:男26例,女2例,其中L_(4~5)狭窄10例,L_5~S_1狭窄16例,L_4~S_1狭窄2例;椎管肿物6例:男5例,女1例,其中转移瘤3例,脊膜瘤2例,神经纤维瘤1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测量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与中青年胸腰椎(T_(11)~L_5)骨折患者椎弓根宽度(pedicle outer width,POW)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所有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OVCF患者105例为A组,平均年龄(73.26±6.28)岁;同期收治的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72例为B组,平均(38.90±8.58)岁。比较两组患者T_(11)~L_5对应椎弓根双侧POW值及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并计算POW5mm及7mm所占百分比。结果两组同一患者各对应脊柱左右侧PO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A组男性和女性T_(11)~L_3各对应POW均小于B组(P0.01),两组患者同性别之间L_4、L_5比较PO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A组POW小于5 mm者118个,占该组总数的8.03%,主要分布于T_(11)~L_3脊椎,B组POW小于5 mm者15个,占该组总数的1.49%,T_(12)~L_2均有分布;A组患者POW小于7 mm占比46.87%,T_(11)~L_4均有分布,B组患者POW小于7 mm患者占比13.10%,分布于T_(11)~L_3。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前行CT三维重建检查,有效测量椎弓根峡部宽度,能够评估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有利于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我科自1994年至1997年应用改良哈氏棒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并脊髓损伤21例,近期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16~44岁,平均31岁;受伤原因:坠落伤17例,车祸2例,重物砸伤5例;入院时间:伤后半小时至4天,平均为3.5天,入院后6小时~5天手术,平均3天;受伤节段:T_(12)3例,L_1 15例,L_2 2例,L_3 1例。骨折按Armstrong类型分类:爆裂型骨折6例,压缩性骨折13例,剪力骨折2例;受伤后神经功能按Frankel法评定:A级4例,B级12例,C级4例,D级1例。21例均经椎板切除减压、改良哈氏棒内固定。  相似文献   

19.
我院1965年3月~1993年12月收治烧伤合并骨折伤员26例,治愈24例,死亡2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20例,女6例。年龄16~68岁,平均25.8岁,其中16~40岁23例。烧伤面积15%~99%,Ⅲ度烧伤面积5%~92%。骨折部位见附表其中1处骨折19例,2处骨折6例,8处骨折1例。骨折部位皮肤烧伤11例。烧伤原因热水烫伤9例,火焰烧伤11例,瓦斯爆炸伤3例,高压蒸汽烫伤2例,电击伤1例。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股骨近端骨折少见,Canale发现在儿童骨折中,该骨折不足1%。我科自1976年至1997年共收治该类患者35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5例中,男24例,女11例,男女比例为2.18∶1。年龄3~17岁,平均14.5岁。其中3~7岁(A组)8例,8~17岁(B组)27例。左侧15例,右侧20例;坠落伤19例,车祸伤11例,其它5例。伤后2h~20d入院,其中A组患儿均于伤后10d内入院,B组20例于伤后14d内入院。按Deibet提出并由Colonna推广的分类方法计:Ⅰ型骨折(经骺型骨折)2例,Ⅱ型骨折(经颈型骨折)13例,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