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需要呼吸支持的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通气,采用以自主呼吸触发为主的通气模式(PSV、SIMV、SIMV±PSV),在在上机前和上机后1h、2h、6h、12h测定动脉血气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机后各组血气指标PH、PaO2、PCO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无创通气可以明显减少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插管机率,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需要呼吸支持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通气,采用以自主呼吸触发为主的通气模式(PSV、SIMV、SIMV±PSV),在上机前和上机后6小时测定动脉血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观察心率、呼吸和血压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血气指标pH、PaO2、PaCO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需要呼吸支持的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通气,采用以自主呼吸触发为主的通气模式(PSV、SIMV、SIMV±PSV),在上机前和上机后1、2、6、12小时测定动脉血气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机后各组血气指标pH、PaO2、PaCO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无创通气可以明显减少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插管机率,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插管上机用(SIMV+PSV)模式通气,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随即分为2组,序贯组27例,对照组23例。序贯组改为无创通气,对照组继续实施有创通气,以SIMV+PSV模式脱机。结果序贯治疗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有显著差异,(P〈0.05)。发生VAP例数及死亡例数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效果满意,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适应性支持通气(PSV)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周围循环和血气影响。方法 51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所有患者先行SIMV通气,再行PSV通气。在每种模式通气结束前,每间隔1 min连续记录5次呼吸监测参数,每隔60 min测定中心静脉压(CVP)、血气分析1次。记录呼吸机参数、循环参数,进行血气分析。结果 PSV模式下,吸气峰值压较低,血压及CVP均低于SMIV模式,PaO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V模式下,SaO2升高,PaCO2低于SIMV模式,pH趋于正常,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SV模式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参数、循环参数、血气分析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好于SIMV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中,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辅用自动变流(AutoFlow)后,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评价AutoFlow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需机械通气的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9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用SIMV+AutoFlow模式(29例),对照组用SIMV模式(30例)。结果试验组住ICU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无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有缩短趋势。结论 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辅用AutoFlow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晚期发生呼吸衰竭的弥漫间质性肺病患者(ILD)的价值。方法ILD患者,男7例,女5例;等分为两组,A组行无创通气,选用伟康( BiPAP Vision)双水平正压无创呼吸机,模式为S/T模式。 B组行有创通气,选用PB840呼吸机,通气模式为SIMV+PSV或PSV。结果晚期弥漫间质性肺病采用无创通气后心率、呼吸、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方面得到与有创通气相当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时间、并发症、住院费用方面,无创通气明显好于有创通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无创通气相比有创通气的优点:上机脱机简单,并发症少;患者依从性好;治疗费用低。无创通气可应用于ILD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性通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共5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5例,对照组31例,住院期间所有病例均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通气模式SIMV+PSV+PEEP),待患者病情好转出现肺感染控制窗后,观察组即撤机拔管改用经鼻(面)罩接大型多功能呼吸机行无创正压通气(模式为PSV+PEEP),逐渐降低PSV水平直至撤机;对照组在肺感染控制窗出现后继续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并逐渐降低SIMV频率及PSV水平直至撤机。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拔管失败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病率、死亡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缩短(P〈0.001),总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明显缩短(P〈0.05),VAP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但拔管失败率、死亡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一无创序贯性通气治疗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安全有效,可以缩短有创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减少VAP发生,减少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评价应用无创机械通气对肺癌患者急性呼吸衰竭(呼衰)进行通气支持的意义和效果.方法 我科2007年1月至2010年4月接受无创机械通气的肺癌患者急性呼吸衰竭病例26例,同期未行机械通气的30例急性呼吸衰竭肺癌患者设为对照组;无创机械通气以经面罩压力支持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PSV+PEEP),上机前及上机后2 h分别采动脉血气分析,用自身对照方法,采用t检验,比较无创机械通气前后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并记录机械通气时间,最终结果,统计一周死亡率;对照组统计一周死亡率.结果 无创机械通气后PaO2显著升高,氧合指数改善(P<0.05,PaCO2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例成功撤机,19例死亡,最短上机时间7 h,最长8 d,一周死亡率76.92%.对照组一周死亡率100%(P<0.05.结论 应用无创机械通气对肺癌急性呼衰患者进行呼吸支持,是一项有价值的措施,部分患者可获得生存延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10分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COPD并呼吸衰竭病例13例,早期辅助控制(A-CV)通气,逐步改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方式行机械通气,待意识障碍改善"GCS≥10分",此时拔除气管插管导管,改用口鼻面罩或鼻面罩双水平正压(Bi PAP)通气,以后渐减PSV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动态观察拔除气管插管前、无创机械通气后2 h血气分析指标及PSV、PEEP水平。观察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无创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例数、再次气管插管例数、死亡例数。结论以GCS≥10分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点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能维持较好的通气换气指标,根据患者通气换气指标及时调整无创机械通气PSV水平,可以改善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