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踝关节扭伤是最为常见的运动损伤性疾病,其中部分患者会最终发展为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而需要手术治疗。针对该疾病的手术治疗方法众多,包括修复类手术、重建类手术等。为规范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手术治疗,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经过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足踝学组和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足踝专业委员会部分专家讨论,编纂本专家共识,供全... 相似文献
2.
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有报道在美国每天有23000个踝关节扭伤。踝关节的外侧稳定性由骨性结构和韧带、肌肉结构共同维持,其中外侧韧带包括距腓前韧带(ATFL)、跟腓韧带(CFL)和距腓后韧带(FTFL)。因解剖结构的特点,外侧韧带最易损伤,其中又以ATFL受损最常见,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外侧副韧带重建手术结合关节镜检查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68例进行分组研究。常规康复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重建手术组:采用外侧副韧带重建手术结合关节镜检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评分变化。结果重建手术组患者优良率88.24%明显高于常规康复组患者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1.23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组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但重建手术组(90.18±0.71)分明显优于常规康复组(72.43±0.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57,P<0.05)。结论外侧副韧带重建手术结合关节镜检查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介绍一种应用腓骨短肌腱重建外侧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手术方法。方法 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下,从踝关节外侧切口暴露和游离腓骨短肌,自腱腹交界处切断。将远侧断端通过外踝和跟骨骨遂道缝合固定,重建陈旧断裂的外侧韧带。结果 经2年以上随访的29例术后患,踝关节功能优20例,良7例,差2例,优良率达93.1%。结论 踝关节不稳,一经确诊,应积极进行外侧韧带重建手术,作为重建材料,腓骨短肌腱与阔筋膜相比较,具有取材方便、血运好,肌腱拉力强、不易松动、重建效果好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关节镜与开放手术修复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纳入关节镜与开放手术修复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起至2022年3月。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共521例患者。在疗效方面,与开放手术组相比,关节镜组术后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更高,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更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安全性方面,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关节镜下修复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可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同时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何晓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13):1885-1886
目的探讨外侧副韧带重建手术结合关节镜检查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物理康复训练等保守治疗,而观察组则在踝关节镜探查清理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腓骨短肌腱外侧韧带重建手术进行治疗。采用美国足裸外科(AOFAS)裸-后足功能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比较两种治疗方法下的治疗优良率、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 (1)两组治疗前的AOFAS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t=2.183,P〉0.05),而两组治疗后评分均有上升,但以观察组重建手术治疗的疗效更佳,差异有显著性(t=11.236,P〈0.05);(2)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5.00%、复发率为0.00%、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05%、13.16%、21.05%(χ^2=9.28,11.12,10.73),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副韧带重建结合关节镜检查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治疗疗效显著,并且预后疗效良好,显著优于保守治疗,可见该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外侧副韧带修复联合关节镜下踝关节腔清理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28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踝关节镜处理关节内病变及修复外侧副韧带,应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对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进行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术前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分为(40.63±4.75)分,术后3个月评分为(68.75±3.65)分,术后6个月评分为(90.00±1.31)分,术后1年评分为(91.25±1.28)分,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侧副韧带修复联合关节镜下踝关节清理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8月-2011年6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骨科收治的患有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36例,治疗方法为手法复位经皮内固定;B组66例,治疗方法为切开复位内固定。A组病例经过检查分型发现,旋后内收型8例,旋后外旋型10例,旋前外展型6例,旋前外旋型11例,垂直压缩型1例。术前作用患者均予硬膜外阻滞麻醉,然后进行手法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治疗效果均按Leeds标准进行疗效测定,发现A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3~5个月,平均3.5个月,治疗效果的优良率达到100%。B组所有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7~12个月,平均10.5个月,治疗效果的优良率仅为95.31%,A、B两组间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组的治疗方法优于B组,即经过手法复位皮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具有创伤小、时间短、愈合快、活动锻炼早、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的一种简便、有效又相对安全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踝关节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收治的86例踝关节骨折采用解剖板及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86例病例中,无一例感染,切口全都为1期愈合,骨折全都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6个月,踝关节活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解剖复位、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治疗能使踝关节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是由踝关节外侧结构陈旧性破裂引起的 ,其患病率约占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病例的 10 %~ 30 %。我院于 1991~ 1996年共收治此类患者 15例 ,均采用手术治疗 ,方法为改良Waston -Jones方法 ,均获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5例 ,男 6例 ,女 9例 ,年龄35~ 6 1岁 ,平均 4 9岁 ,病史 2~ 10年 ,平均 4年 2个月 ,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而确诊 ,术前保守治疗均无效。1 2 手术方法 本组病例均采用改良Waston -Jones方法 ,采用硬膜外麻醉、扎气囊止血带、驱血自腓骨干中下 1… 相似文献
12.
慢性踝关节不稳是踝关节初次内翻扭伤后出现的以反复扭伤、感觉不稳、疼痛、肿胀等症状为特点的慢性运动损伤性疾病。对于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病理机制研究仍然无法解释疾病表现的多样性。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手术指征既往仅强调机械性关节松弛,但外踝扭伤后出现慢性症状前来就诊的患者,多数可能并没有典型的机械性不稳的主诉,更多的患者是以迁延不愈...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分析腓骨短肌肌腱动力重建训练伤后踝关节外侧慢性不稳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训练伤后踝关节外侧慢性不稳患者住院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实验患者共计68例,抛硬币法确定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均为34例,均实施腓骨短肌肌腱动力重建治疗,对照组使用外侧结构重建术,实验组则使用带线锚钉结合改良距腓前韧带修复术,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五味甘露颗粒熏洗联合理筋手法治疗慢性外侧踝关节不稳(CLA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就诊于我院风湿骨病疼痛科66例CLA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应用理筋手法治疗,观察组应用五味甘露颗粒熏洗联合理筋手法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标准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Brostorm法联合踝关节镜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汉中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40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按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Brostorm法联合踝关节镜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Chrisman-Snook术式非解剖学重建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距骨倾斜角变化、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以下简称AOF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临床疗效及手术情况,在治疗后1、6、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及稳定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8%,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距骨倾斜角(7.61±1.42)°,小于对照组(8.89±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距骨前移距离(3.09±1.21)cm,短于对照组的(5.22±1.9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观察组患者VAS评分(2.14±0.92)分,较对照组(3.21±0.95)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观察组患者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rostorm法联合踝关节镜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疗效明显,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全踝关节镜结合改良Brostrom术对踝关节扭伤致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85例踝关节扭伤致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采用Chrisman-Snook术式非解剖学重建法治疗;观察组43例,采用全踝关节镜结合改良Brostrom术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手术效果、踝关节稳... 相似文献
18.
19.
踝关节骨折是常见的损伤,而且是骨折类型较复杂,如处理不当易出现踝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而致踝关节功能受损。本研究自2003年5月至2006年4月,采用手术治疗各种踝关节骨折8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在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24.8±6.5)岁;均实施带线锚钉手术解剖重建外侧韧带,术后随访3-12个月,采用改良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足踝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改良AOFAS足踝评分优6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1.82%。术后3个月改良AOFAS足踝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或P〈0.01);术后距骨倾斜角度、距骨移位距离、踝关节内侧间隙均小于术前(P〈0.01)。结论带线锚钉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能恢复韧带稳定性,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适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