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健脾中药方剂辅助胃肠内营养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0月于我院住院营养不良的患者115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中药辅助组共53例,给予中药方剂,每天1剂,连续服用10 d,并同时按热量25~30 kcal.kg-1.d-1给予肠内营养乳剂喂养,另一组为对照组按热量25~30 kcal.kg-1.d-1给予肠内营养乳剂喂养,对于卧床患者采用作者研究方法测量体质量,采用文献报道方法测量身高,然后计算BMI,采用电子握力计测量患者最大握力3次,取平均值,其余治疗相同。比较2组治疗5 d前后患者握力、治疗7 d前后血清前白蛋白量、达到正常膳食所需时间、改为插管喂养的患者数。结果:治疗后2组握力和前白蛋白皆有明显提高,但中药辅助组握力和前白蛋白改善优于对照组,中药辅助组改为插管喂养和达到正常膳食的人数均优于对照组,而且达到正常膳食时间快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健脾益气消食的中药辅以胃肠内营养治疗可明显改善长期食欲不振患者的营养状况,较快恢复正常膳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采用谷氨酰胺(Gln)、左卡尼汀和1,6-二磷酸果糖强化肠外营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33例)和常规肠外组(30例),2组经14d营养治疗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体质量指数、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能脱离呼吸机者数和脱离呼吸机者使用呼吸机天数、控制感染的时间。结果:强化组脱离呼吸机者例数与常规肠外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改善AECOPD患者的PaO2和PaCO2及缩短脱离呼吸机者使用呼吸机天数等方面均优于常规肠外组,同时在改善AECOPD患者营养状况方面亦优于常规肠外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Gln、左卡尼汀和1,6-二磷酸果糖强化肠外营养支持,能够改善AECOPD患者的PaO2、PaCO2和营养状况,缩短使用呼吸机时间和感染控制时间。  相似文献   

3.
罗娟  李晓燕  文玉  张磊 《云南医药》2011,(2):160-162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对于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的意义。方法将37例胃癌行全胃切除的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组,n=18)及完全肠外营养组(PN组,n=19)进行对比。EN组在术后1~2d均通过复尔凯空肠营养管输注肠内营养液;PN组通过中心静脉给予静脉营养。2组按热量30kcal.kg-1.d-1,氮量为0.12g.kg-1.d-1给予营养。结果①EN组营养住院费用少于PN组(P〈0.01);EN组肛门排气时间少于PN组(P〈0.01);EN组住院天数少于PN组,但无统计学差异;②术后7d:EN组营养指标均高于PN组,但2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③术后7d:EN组免疫指标均高于PN组,2组间比较IgM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IgA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与PN支持相比较,EN可促进肠功能的恢复,降低住院费用,有效地改善全胃切除患者的免疫状态及改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特殊配方强化肠外营养支持对危重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2011年在我院住院,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12,因肠内营养禁忌或者尝试48h出现不耐受,并需要>7d的完全肠外营养患者306例,随机分为特殊配方组(152例,采用谷氨酰胺、左卡尼汀、果糖二磷酸钠、混合糖等强化肠外营养治疗)与对照组(154例,进行常规肠外营养治疗)。2组相同疾病的其余治疗方法相同,2组胰岛素量以控制血糖于8.3mmol/L左右个体化给予。比较2组平均每天热量、脂肪乳、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摄入量与平均每天胰岛素量、住院期间死亡率、治疗后APACHEⅡ评分、住院死亡患者的住院生存时间。结果:2组平均每天热量、脂肪乳和氨基酸量以及碳水化合物摄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2组具可比性;特殊配方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特殊配方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住院期间死亡率、住院死亡患者的住院生存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通过采用果糖二磷酸钠、左卡尼汀、谷氨酰胺、混合糖等强化肠外营养支持,可改善危重症患者代谢状况,从而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提取物对早期行肠内营养危重症患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6例早期行肠内营养的危重症患者随机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洲大蠊提取物,经胃管给药,每次10 m L,每日3次,连用7 d。于治疗前和治疗3、7 d后,分别监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和营养指标。记录相关胃肠道不良反应(腹胀、腹泻、反流)及死亡率。结果治疗后,两组hsCRP和APACHEⅡ均显著降低,营养指标显著改善(P<0.05,P<0.01)。治疗3 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hs-CRP为(42.91±23.65)vs.(54.33±24.90)mg·L-1,APACHEⅡ为(14.22±4.13)vs.(15.96±4.08)分,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蛋白为(59.07±9.15)vs.(54.68±9.10)g·L-1,前白蛋白为(235.91±61.37)vs.(179.84±55.85)mg·L-1,治疗组营养状况好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消化道不良反应(腹胀、腹泻、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8%vs.77%,P<0.05)。结论美洲大蠊提取物能降低早期行肠内营养的危重症患者胃肠不良反应,改善营养状况,改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张海峰  疏恒  韦红 《淮海医药》2014,(5):482-483
目的:观察比较持续鼻饲喂养和间歇鼻饲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 VLBWI )的喂养效果。方法将2009年6月-2013年6月我院NICU收住的52例VLBWI随机分为2组,均使用微量输液泵进行鼻饲喂养。 A组:持续鼻饲喂养,起始奶量1 ml· kg -1· h-1,每持续6 h停2 h,每天增加泵速1 ml· kg-1· h-1;B组:间歇鼻饲喂养,起始奶量1 ml· kg -1· h-1,持续2 h停1 h,再继续交替进行,每天增加泵速1 ml· kg-1· h-1。所有患儿均同时进行部分静脉营养,直至达到130 kcal· kg-1· d-1能量摄入。比较2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到130 kcal· kg -1· d-1能量摄入的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结果间歇鼻饲喂养组较持续鼻饲喂养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黄疸持续时间及达到130 kcal· kg-1· d-1能量摄入的时间短,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VLBWI宜采用间歇鼻饲喂养,有利于胃肠道功能完善和喂养成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24h内行早期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与出生72h后行晚期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随机分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出生24h内输注氨基酸(初始量1g·kg-1·d-1)与脂肪乳(初始量0.5—1.0g·kg-1·d-1),对照组出生72h后予氨基酸(初始量0.5g·kg-1·d-1)和脂肪乳(初始量0.5~1.0g·kg-1·d-1),PN期间适情给予肠内喂养,记录并对比两组患儿出生7d后体质量、肝肾功能、血脂、血糖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理化指标变化:两组早产儿出生7d后理化指标均较之出生后明显提高(治疗组t=2.169、5.963、11.773、5.920、5.870、8.998、2.076,对照组t=1.755、2.610、9.255、4.697、4.062、7.489、2.042,均P〈0.05)。(2)并发症比较:患儿高胆红素血症血症、胆汁淤积、继发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215、0.235、0.173、0.190,均P〉0.05)。结论在氨基酸、脂肪乳初始量分别为1g·kg-1·d-1、0.5—1.0g·kg-1·d-1前提下,早期PN较之晚期PN更能改善早产低体质量儿的营养状况,两者临床安全性相近;对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可考虑在出生24h内给予氨基酸、脂肪乳的摄入。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手术后早期肠道营养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评价胃肠道手术后早期肠道营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2例胃肠道手术病人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20例,术后接受1周常规输液,摄入热卡600kcal/d而无蛋白质;肠外营养组21例,术后持续1周摄入热卡30kcal/(kg·d),氮量0.2g/(kg·d);肠内营养组21例,术后1周给予热卡30kcal/(kg·d),氮量0.2g/(kg·d),术后第1天减半。结果:对照组病人术后1周体重下降4.42±0.85kg,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组术后1周体重下降分别为2.12±0.61kg和2.20±0.58kg,后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别。大多数病人术后血浆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及纤维连接蛋白含量均低于术前,平均氮平衡对照组为0.98g/d,肠外营养组为-3.97g/d,肠内营养组为-4.11g/d,以上指标对照组与另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01),而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胃肠道手术后病人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基本相同,肠内营养具有费用低、实施方便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的肠外营养对胃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4例胃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2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1~7d给予等热量(98.0kJ·kg-1·d-1)、等氮(0.25 g·kg-1 ·d-1)的肠外营养治疗,试验组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0.5 g· kg-1 ·d-1.观察患者术前,术后2,7d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蛋白、各细胞及体液免疫指标及氮平衡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在术后第2d均有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7d时,均有回升,但对照组回升较慢,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的各项细胞免疫指标及体液免疫指标都出现下降,术后第7d,对照组的IgG仍显著低于术前(P<0.05),其他均基本恢复到术前,试验组的IgA、Ig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氮平衡,术后第7d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胃肠癌患者术后肠外营养治疗基础上联合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更能有效改善机体营养和免疫状况,从而促进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阿奇霉素10mg·kg-1·d-1 静脉滴注,连用5d后停用4d,后予阿奇霉素10mg·kg-1·d-1口服,连用3d后停用4d;治疗组予红霉素12.5mg/kg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3d,后予阿奇霉素10mg·kg-1·d-1 静脉滴注,连用3d后停用4d,后予阿奇霉素10mg·kg-1·d-1口服,连用3d.比较2组退热、止咳、治疗时间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儿退热、止咳及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具较好临床效果,可短时间内缓解患儿症状,及时有效改善患儿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