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万向椎弓根螺钉生物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印伟  张琪刘一 《吉林医学》2006,27(11):1301-1302
自上世纪60年代Boucher等提出椎弓根螺钉的概念,并被Roy-Camille等人推广应用在腰椎后路手术中开始,椎弓根螺钉就因其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成为了脊柱内固定器械家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对椎弓根螺钉生物力学性质认识的不断深入,更加符合脊柱力学特性的“特殊”椎弓根螺钉也随之应运而生,万向椎弓根螺钉便是其中一种,因其在设计中于螺钉杆与螺钉冠之间加入了一个半弧形的耦联装置(Ball-in-cup),使螺钉冠能够在任意方向上做一定角度的旋转而得名。全球第一枚万向椎弓根螺钉由DePuyMotech公司发明,并由此形成…  相似文献   

2.
3.
卿周强 《吉林医学》2013,34(3):417-418
目的:观察经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对28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采用经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结果:患者手术时间110~200 min,平均140 min;失血量650~1 500 ml,平均850 ml。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无感染、脊髓神经损伤、内固定失败。有2例出现短暂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经神经营养等对症治疗后于2周后逐渐恢复。术后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骶骨水平角、身高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增高,骶骨后上角至脊柱矢状轴线的距离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腰痛均消失,无松动、断钉、断棒、假关节形成和矫正度数丢失等并发症,X线片见植骨融合良好,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结论:采用后路经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植骨融合良好,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可取得较理想的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4.
手术机器人和导航系统是技术进步的成果,为脊柱外科的精准置钉带来了新的机遇。脊柱区解剖复杂,与许多重要的血管、神经毗邻,椎体旋转和变异、椎弓根狭窄、脊柱侧后凸等一系列的脊柱畸形对脊柱手术操作的精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脊柱手术十分依赖于术者的经验和术中判断,不能监测螺钉植入过程,所以螺钉误置率较高;机器人和导航系统在手术过程中可以提供实时的三维影像,协助脊柱外科医生及时调整螺钉位置和方向,提高了置钉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减小手术创伤和辐射暴露。然而,前期设备投入成本高昂、外科医生的学习曲线漫长以及患者的辐射暴露较多等问题仍然不可忽视。尽管远期矫形效果缺乏研究以及术中辐射暴露水平的不确定性,但机器人和导航系统已经影响了脊柱畸形矫治手术的方式和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椎弓根螺钉一期后路手术治疗重度(Cobb角≥90°)脊柱侧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收集2008年以前先经前路松解,后期经后路椎弓根螺钉或钩固定手术(A组29例)和2008年以后采用全椎弓根螺钉一期后路手术(B组29例)治疗的重度脊柱侧凸患者的完整资料,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和SRS-24评分的差异.结果 A组主弯Cobb角由(96.3±4.7)°矫正到(28±4.5)°,术后矫正率为(69.5%±4.1)%,B组主弯Cobb角由(98.4±5.8)°矫正到(25±3.7)°,术后矫正率为(72.3%±3.5)%.两组影像学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SRS评分分别为(350.4±38.7)min,(2 210±165)mL,(94 230.8±3 422.1)和(17.54±0.20)min;B组分别为(253.0±30.7)min,(1210±185)mL,(75 620.8±5432.1)元,(19.74±0.30)min,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椎弓根螺钉一期后路手术治疗任何病因的重度脊柱侧凸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于省略前路脊柱松解术,手术风险小,并发症与满意度高且住院费用相对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7.
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畸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后方入路半椎体切除并椎弓根螺钉矫形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突畸形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收集17例先天性半椎体并脊柱侧突后突畸形患儿,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11.8岁。患儿接受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矫形固定+椎间隙半椎体之骨颗粒植入融合术,手术固定2~8椎体,椎体手术后佩戴胸腰背支具6个月以上,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侧后突之Cobb角,从而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本组患儿侧突主弯Cobb角术前平均64.2°,术后18.3°,矫正率为71.5%;后突主弯Cobb角术前平均57.1°,术后22.6°,矫正率为60.4%。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或术区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植骨达到骨性融合,而且代偿性辅弯减少,躯干平衡改善。结论:后方入路半椎体切除并椎弓根螺钉矫形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突畸形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其中,短节段固定又可以保留较多的椎体生长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椎弓根螺钉器械横杆作用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我院骨科在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70例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对照组30例行前路椎体骨折复位内固定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2305.5±350.8) mL、(4.7±0.6) h,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536.9±405.4) mL、(5.4±1.3)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显著减小,且观察组术后的Cobb角为(9.48±1.75)°,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3.85±0.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植骨不融合率为7.50%(3/40),对照组为10.00%(3/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断钉/断棒/松动、高度丢失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7.50%(3/40)、7.50%(4/40)、2.50%(1/4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10/30)、56.67%(17/30)、50.00%(15/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确切,并发症少,且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再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具有良好的3柱固定效果,近年在脊柱矫形及重建方面得到广泛运用。胸椎椎弓根相对于腰椎较小,而且胸椎解剖结构特点特殊,使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用于胸椎椎弓根后路固定相对发展缓慢。近年来胸椎的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但是胸椎椎弓根解剖关系复杂,变异较大,由于各个学者的研究对象不同,加之不同的脊柱外科医师临床经验差距很大,无论是在解剖标志的判断、进钉点的选取上均存在着较大差异,置钉技术也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11.
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取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治疗,椎管明显受压及伴有神经损伤者行椎弓根减压,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42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均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神经功能除1例A级无明显恢复外,其余均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路多轴螺钉-棒系统经侧块与椎弓根固定寰枢椎疗效。【方法】11例患者接受C1后弓和(或)侧块与C2椎弓根多轴螺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术。男8例,女3例。C1-2脱位7例,肿瘤2例,Jefferson骨折并横韧带断裂及C2齿突及椎弓骨折脱位各1例。9例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压迫症表现。根据JOA评分平均为13.9分。所有患者术前行X线片、CT平扫与三维重建和MR/检查。【结果】10例C1采用经后弓和侧块固定,1例直接侧块固定。C2经椎弓根固定。所有螺钉位置良好,骨折与脱位复位固定满意,肿瘤切除后固定牢固,无并发症。11例获平均13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寰枢关节无复位丢失,全部患者获得坚固融合。神经功能JOA评分改善率为79.3%。【结论】个性化选择显露和进钉方式,能保证C1与C2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安全性与准确性。后路多轴螺钉-棒系统经椎弓根固定C1-2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后路多轴螺钉-棒系统经侧块与椎弓根固定寰枢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多轴螺钉-棒系统经侧块与椎弓根固定寰枢椎疗效。【方法】11例患者接受C1后弓和(或)侧块与C2椎弓根多轴螺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术。男8例,女3例。C1-2脱位7例,肿瘤2例,Jefferson骨折并横韧带断裂及C2齿突及椎弓骨折脱位各1例。9例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压迫症表现。根据JOA评分平均为13.9分。所有患者术前行X线片、CT平扫与三维重建和MR/检查。【结果】10例C1采用经后弓和侧块固定,1例直接侧块固定。C2经椎弓根固定。所有螺钉位置良好,骨折与脱位复位固定满意,肿瘤切除后固定牢固,无并发症。11例获平均13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寰枢关节无复位丢失,全部患者获得坚固融合。神经功能JOA评分改善率为79.3%。【结论】个性化选择显露和进钉方式,能保证C1与C2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安全性与准确性。后路多轴螺钉-棒系统经椎弓根固定C1-2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对临床上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置钉方法进行回顾,总结不同的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方法,对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王志焘  肖玉周 《医学综述》2012,(18):2995-2998
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是脊柱后路内固定系统中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方法。虽然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在腰椎和下胸椎的应用已日益广泛且逐渐成熟,但其在上胸椎的应用却受到限制,其原因是上胸椎椎弓根具有独特的解剖特点和毗邻重要结构;上胸椎置钉技术还不够完善,且有相对较高的并发症。近年来,对上胸椎椎弓根解剖结构及其毗邻结构的研究日益深入,并提出更加精确的置钉技术,这将极大地促进椎弓根螺钉技术在上胸椎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高志成  郭素银  陈晓斌  郝夏 《医学综述》2011,17(7):1113-1115
目的总结应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加后路横突椎板间植骨或伤椎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骨折48例。结果经9~24个月的随访,48例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33%恢复到术后的94%,Cob角由手术前的平均24°降低到手术后的平均4°,椎管内骨块复位率达91%。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固定脊柱及椎管减压的目的,后期随访椎体高度及Cob角丢失率低,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方法:采用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26例。结果:术后骨折复位满意。固定可靠,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恢复。结论:椎弓根内固定是短节段固定,符合脊柱生物力学特点,是优良的脊柱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数字人图像建立的数字腰椎,模拟腰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并进行相关参数的测量,指导临床手术的实际操作。方法:采用南方医科大学虚拟中国人数据集,建立腰4-5节段及其周围软组织的三维数字模型,在Mimics软件下进行模拟椎弓根螺钉置入,并测量在最佳钉道的位置下模拟椎弓根螺钉的钉长、走私、水平面置入角度(Transverse screw angle,TSA)及矢状面置入角度(Sigittal screw angle,SSA),完成术前规划,指导实际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操作。结果:建立了数字腰椎及其周围结构的三维模型,完成了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模拟过程,对椎弓根螺钉的钉长、走私、TSA角及SSA角进行了精确量化。结论:对数字腰椎进行模拟椎弓根螺钉的置入,能制定详细的置钉参数,比较精确的指导术中实际置钉,提高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至2009年4月,连续收治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21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3例;年龄10-19岁,平均14.9岁;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术后胸腰支具保护3个月;术前术后行脊柱X线片测量冠状位胸弯与腰弯Cobb角,并测量C7中点垂线与骶骨中垂线(CSVL)的平均距离(C7-CSVL),术前按Lenke法进行分型,Nash-Moe法对椎体旋转程度进行分级.结果:患者术前胸弯Cobb角平均52.4°,术后为12.3°,矫正率为76.5%,末次随访14.6°,矫正率为72.1%,平均丢失2.3°;术前腰弯Cobb角平均43.7°,术后为10.8°,矫正率为75.3%,末次随访12.1%,矫正率72.3%,平均丢失1.3°;C7-CSVL由术前平均6.3 cm矫正为1.8 cm.术后随访24-48个月,平均32个月,未发现假关节形成,无明显畸形丢失.结论:使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可获得良好的矫正率,且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下颈椎经椎弓根置钉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提供相关的骨性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8例成人下颈椎(C3~C7节段)标本进行椎弓根峡部直径、头倾角、内斜角、人点的参考数据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椎弓根峡部直径,自C3~C7高度呈逐渐增大趋势,C3/C4宽度最小;椎弓根头倾角C4~C7逐渐增加,范围在73~89.之间;内斜角C3~C5逐渐增大,C5~C7逐渐减小,C5最大,C7最小;人点到下关节突水平参考线的距离约9~11 mm,人点到垂直参考线的外侧距离约3~5 mm.结论 依靠解剖结构形态学参考,辅助下颈椎椎弓根钉置入,虽因个体差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结合影像学资料进行事前计划,以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