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血液透析机进行质量控制检测,提高血透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专用的血液透析机质量控制检测设备进行血液透析机的各项性能和指标进行检测,并对质控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液透析机总体合格率和各项性能指标的合格检测结果良好,在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维修后,可以提高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医疗保障。结论血液透析机质量控制是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一项,应提高对其的认识,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维修水平,提高医疗设备质量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机的应用、各种参数、及质控的基本方法,从而确保血液透析机在为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及正常运转.方法 研究血液透析机在不同参数下工作对人体的影响,并根据《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滤过设备的安全专用要求》GB 9706.2-2003,对血液透析机进行质量检测.结果 对3种型号的血液透析机进行检测,并进行对比,参数皆为合格.结论 作为确保血液透析安全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进一步了解血液透析,并建立周期性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探寻血液透析专职工程师在临床需求中的职能改变方向,发现质量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并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确保临床血液透析效果。经过血液透析专职工程师、院内控制感染人员以及临床相关医护人员的探讨,整合血液透析专职工程师日常质量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并完善血液透析质量控制规范标准。经过按照质量控制的标准与规范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工作,提高了血液透析专职工程师的工作质量、效率;通过严密检查血液净化中心设备的详细阐述,并定期对设备、科室现状进行评估,有效确保了血液净化中心的医疗质量与安全。血液透析专职工程师在日常工作中加强质量控制与维护检修,依据管理规范标准对不良因素进行改进,有利于改善血液透析的质量,提高血液透析专职工程师的工作技术水平与质量,并且能够确保血液净化中心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血液透析器进行编码化管理,建立血液透析器使用的可追溯性,达到对血液透析器使用的质控目标。方法利用条形码的唯一性原理,将透析器生产信息、物流信息及临床使用信息有机组合成完整的信息链,进行质量控制管理。结果采用条形码技术建立医用高值耗材基础数据库,实现对血液透析器使用不良反应的可追溯性监测。结论条形码技术保证了血液透析器不良事件的可追溯性,有效提高了对血液透析器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强化质量管理措施对于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影响效果,提高医院管理工作质量,促进医疗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方法:对比分析实施质量控制管理前后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情况以及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安全性差异,并对质量控制管理措施进行着重探讨。结果: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血液透析室实施质量控制管理措施之后,明显高于实施前安全性状态(P0.05),提高了细菌培养合格率,降低血路感染的发生比例。结论:对当前血液透析室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控制,能够明显降低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发生几率,实行质量控制管理措施能够有效保证血液透析室的安全性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医院血液透析装置质量控制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血液透析装置质量管理工作在临床应用中的必要性,提出了医院血液透析装置质量控制工作的核心内容和实施方法,为医院开展血液透析装置质量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是治疗肾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方法,应用血液透析机提高了肾功能衰竭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命.随着各血液净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血液透析病人得到了更合理的治疗,但是各类血透并发症仍然时有发生.本文针对一些血透并发症,对血液透析机及水处理系统的维护进行经验总结及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高血压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综合干预措施,从而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方法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发生高血压的原因进行综合性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患者的血压尽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结果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高血压的原因主要有肾脏因素、透析因素、治疗依从性因素以及患者的心理因素等,针对患者发生高血压的原因实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有效将患者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对发生高血压并发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行综合干预措施对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唐金华 《吉林医学》2011,(29):6257-6258
目的:提高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实验室结果的质量。方法:实验室人员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与临床医护人员的沟通交流,加强临床知识的学习。结果:标本的采集、采集时间、标本的保存以及标本的运送作为质量控制的一部分,要求医护人员必须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了解检验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认识到检测结果与自己密切相关。结论:临床实验室做出检测结果的好坏与医护人员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在血液透析中的患者进行系统的治疗效果观察,提高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3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规范的血液透析,就治疗效果分析研究,同时对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测,测定某些血生化指标。结果130例血液透析患者均有程度不等、变化不一的生理变化。结论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血液透析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预防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阜阳市11家透析单位透析质量管理的现状。方法采取填写《血液透析安全管理检查表》的方式对透析单位的透析质量管理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透析质量管理方面,部分医院人员资质较低,透析室布局欠合理;个别医院还没有将乙肝、丙肝病人专区、专机隔离透析;还有部分单位血液透析机、水处理设备的维护、检修、消毒记录不完整。个别单位存在血液透析器复用标签标示不清晰,普通缺乏对透析用水的化学污染物、透析用水残余氯和硬度及透析液的内毒素检测。结论调查结束后将调查结果向各透析单位进行集中反馈,使各透析单位提高了对透析质量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但是在人力、财力、物力仍要各级领导给予必要的支持,完善血液透析的各项设施要求及技术规范,提高血液透析从业人员质控意识,保证各透析单位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杨春琴  翁明祥  黄敏 《浙江医学》2015,37(19):1585-1587,1603
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自身对照研究35例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低通量透析改为高通量透析1年时的临床资料,观察并比较Hb、血清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血压、降压药物使用种类变化。结果改高通量透析1年后患者Hb水平由(92.4±12.5)g/L升至(111.6±11.2)g/L(P<0.05),血清白蛋白由(36.1±2.5)g/L升至(39.5±2.8)g/L(P<0.05),超敏C反应蛋白由(8.51±1.42)mg/L降至(6.31±2.11)mg/L(P<0.05),血磷由(2.18±0.36)mmol/L下降到(1.72±0.32)mmol/L(P<0.05),甲状旁腺激素由(420.5±130.1)pg/ml下降到(210.5±108.2)pg/ml(P<0.05),透析前收缩压由原来(155.8±10.4)mmHg降为(140.3±10.2)mmHg(P<0.05),舒张压由原来(92.8±6.9)mmHg降为(83.2±4.2)mmHg(P<0.05),使用降压药种类由(3.3±1.2)种降为(1.8±1.4)种(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较低通量透析可以更好地纠正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改善其营养状况、微炎症状态、增加磷、甲状旁腺激素清除,对顽固性高血压有较好控制作用,从而减少长期透析所致的各种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血液透析滤过(HDF)和常规血液透析(CHD)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2月在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44例,按照透析治疗方法分为HFHD组(16例)、HDF组(12例)和CHD组(16例)。比较透析治疗前后3组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肌酐(Cr)、尿素(Ur)和白蛋白(ALB)水平及电解质变化。结果透析前3组患者血清β2-M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患者透析前后血清β2-M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F组和HFHD组患者透析后血清β2-MG水平均显著低于透析前(P<0.05);透析后HDF组患者血清β2-MG水平显著低于HFHD组(P<0.05)。透析前3组患者血清Cr及U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透析后血清Cr及Ur水平均显著低于透析前(P<0.05),透析后3组患者血清Cr、Ur水平及下降率和尿素清除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前3组患者血清电解质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透析后血清电解质水平与透析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3组患者血清电解质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前、后3组患者血清AL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透析后血清ALB水平与透析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HFHD和HDF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清电解质紊乱,有效清除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且不会导致蛋白质大量丢失;但HDF和HFHD清除中分子物质的效果优于CHD。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比较高通量与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效果,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的安全性,为以后临床尿毒症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8例尿毒症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即尿素氮、肌酐、磷、β2-微球蛋白及甲状旁腺素等各项指标在透析前后的降低率.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大分子β2-微球蛋白和甲状旁腺素含量的下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小分子物质方面,两组效果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疗效显著,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5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并对原发病及其预后、透析反应、透析时机选择等进行分析。结果:58例患者中53例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治愈率为91.4%;3例死亡,病死率为5.2%;2例转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未治愈率3.4%。结论: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中,内科疾病占第一位(43.1%)。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一旦确诊应进行透析治疗。透析中出现透析反应的占31.6%,对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及治疗效果差的患者,应进行血透、血滤治疗。  相似文献   

16.
张学军 《当代医学》2010,16(18):19-20
目的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5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透析方法及透析器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高通量血液透析(HPD)组23例,常规血液透析(CHD)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 HPD组各项检测指标透析前后下降率为BUN值为(69.2±5.3)%,SCr值为(63.1±5.4)%,P值为(58.1±15.9)%,β2-MG值为(1.39±0.62)%,PTH值为(71.3±15.3)%;CHD组BUN值为(68.8±4.9)%,SCr值为(62.8±5.9)%,P值为(56.2±14.7)%,β2-MG值为(33.5±8.4)%,PTH值为(16.5±9.4)%;两组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的BUN、SCr下降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性,而磷(P)、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素(PTH)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与常规血液透析比较,疗效更为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碳酸氢盐和醋酸盐透析过程中血液动力学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惠兰  张颖 《北京医学》1997,19(6):348-351
为比较尿毒症患者使用不同透析液透析过程中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用无创的方法对2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在碳酸透析(HDB)和醋酸透析(HDA)过程中血液动力学的变化进行监测。结果表明:HDA过程中易发生低血压,心率增快,并有明显的恶心、呕吐、头痛、抽筋等症状。而HDB过程中则很少发生。HDA或HDB过程中清除过多的水分均可使左室舒张期内径和左室收缩期内径缩短,并可使左室射血分数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  相似文献   

18.
王晨 《四川医学》2013,(9):1293-1295
目的 探讨透析不良反应评估及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的运用.方法 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血透治疗的100例患者,前3个月未进行血液透析不良反应评估,后3个月运用血液透析不良反应评估和护理干预.对比透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护士专业知识及技能.结果 运用血液透析不良反应评估和护理干预后,患者满意度、护士专科护理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透析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均P<0 01.结论 透析中不良反应评估的实施,能有效降低透析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和护士专科业务素养,保障透析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PD)与低通量血液透析(CHD)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尿毒症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观察组采用高通量透析器治疗尿毒症病人,对照组采用低通量透析器治疗尿毒症病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肌酐(Cr),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素(PTH)、血红蛋白(HB)的情况。比较病人血压、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BUN、C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组间BUN、Cr降低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β2-mG、PTH、HB 水平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HPD通过改变透析膜降低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改善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非糖尿病肾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 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非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101例,将其分为3组,分别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和血液透析滤过(HDF).透析治疗6个月后,比较3组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对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HDF组和HFHD组的甲状旁腺素(PTH)水平明显低于LFHD组,而尿素清除指数(Kt/V)明显高于LFHD组(P<0.05);HDF组β2-微球蛋白(β2-M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及HOMR-IR明显低于HFHD组和LFHD组(P<0.05),且HDF组β2-MG清除率(β2-MGCR)明显高于HFHD组和LFHD组(P<0.00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HOMA-IR与体质量指数(BMI)呈正相关(r=0.346,P=0.014),与β2-MGCR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r=-0.412,P=0.002;r=-0.204,P=0.042).Logistic回归性分析表明,BMI(OR=1.538,95%CI:1.364~1.759,P=0.021)和HDF(OR=0.137,95%CI:0.045~0.632,P=0.012)为影响HOMA-IR的独立因素.结论 相较于HFHD和LFHD,HDF可以改善非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的IR状态,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