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医学创新》2015,(29):42-45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D-D)与凝血因子检测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栓塞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预防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术后无深静脉栓塞32例(非DVT组),术后有深静脉栓塞16例(DVT组)。分别于术前及手术后第1、3、7天检测静脉血中D-D、纤维蛋白原(FIB)。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的术后第1、3天D-D、FIB水平明显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非DVT组D-D、FIB水平下降至术前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VT组D-D、FIB水平则明显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与FIB检测对普外科术后深静脉栓塞发生有较好的预防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4):27-30+193
目的探讨D-二聚体对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97例,分别检测术前、手术当天及术后1 d的D-二聚体水平,并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DVT组(n=9)和非DVT组(n=88),同时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组内不同时间段及各组间的D-二聚体水平。结果 DVT组和非DVT组患者术前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和非DVT组患者手术当天、术后1 d 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和非DVT组患者手术当天、术后1 d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1 d D-二聚体水平预测深静脉血栓形成较手术当天更准确,最佳临界值为4.23 mg/L时,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86.6%,曲线下面积为0.92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手术当天、术后1 d D-二聚体明显升高、Wells评分1分、基础疾病呈正相关,与年龄、性别、是否腔镜手术相关性不明显。结论 D-二聚体水平对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D-二聚体预测四肢骨折术后血栓性疾病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何伟民  张晓龙 《上海医学》2004,27(8):575-577
目的 探讨D-二聚体预测四肢骨折术后血栓性疾病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2年12月1日~2003年6月30日住院的85例四肢新鲜骨折患者进行术前血浆D-二聚体检测,术后随访3个月,记录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D-二聚体阳性和阴性患者的术后血栓性疾病发生率分别为34.6%(9/26例)和1.7%(1/59例)。D-二聚体阳性预测血栓性疾病的特异性为34.6%,敏感性为90.0%;D-二聚体阴性预测值为98.3%(95%可信区间为95.01~100.00%)。结论四肢骨折患者D-二聚体阳性的特异性较差,预测血栓性疾病的意义不大;D-二聚体阴性预测值对排除四肢骨折术后并发血栓性疾病具有临床价值。术前检测D-二聚体是一种安全、价廉及非侵入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D-二聚体(D-D)预测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244例,其中术后发生DVT患者56例(DVT组),无DVT发生患者188例(非DVT组),观察两组血常规和D-D水平。结果 DVT组和非DVT组术前及术后3d时WBC、PLT和单核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术前及术后3d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为(6.13±1.46)×109/L和(7.10±1.52)×10~9/L,明显高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术前及术后3d时D-D分别为(1.72±0.40)ug/mL和(5.22±1.12)ug/mL,明显高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3d时D-D水平预测DVT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3和0.934(P<0.05),截断值分别为1.69μg/mL和4.08μg/mL,其灵敏度分别为58.90%和85.70%,特异度分别为89.36%和86.70%;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预测DVT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6(P<0.05),截断值为5.56×10~9/L,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20%和72.87%。术后3d中性粒细胞计数无预测价值。结论中性粒细胞计数、D-D在神经外科术后DVT预测方面有一定价值,其中术后3d时D-D预测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6.
静脉血栓栓塞症(Vein thromboembolism,VTE)在恶性肿瘤中的发生率为4%~20%[1],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治疗指南(2019版)》[2]指出并非所有VTE病例均存在临床典型症状.目前临床上尚无明确监测及反映肿瘤相关血栓前状态的实验室指标.血栓弹力图(TEG)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是一种能动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手术前后对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为术后肺栓塞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D-二聚体试剂盒半定量检测手术前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术前检测D-二聚体阴性病例100例,术后检测74例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阴性,26例患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结论D-二聚体检测阳性对诊断术后肺栓塞的特异性低,D-二聚体的测定作为术后肺栓塞的筛选方法,其意义在于阴性结果可以排除肺栓塞,阳性结果则可提示需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不要轻易下肺栓塞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膝关节镜术是用于诊疗膝关节疾病比较安全实用的新技术,但术后有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风险。DVT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Brown等[1]也有报道称中老年患者在手术之后较年轻人易发生下肢DVT。DVT可能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在临床上深受重视[2]。下肢深静脉造影是公认的诊断下肢DVT的金标准,但该项目为有创检查,且对碘造影剂过敏者禁忌,同时患者搬运过程中有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的风险[3]。目前,监测D-二聚体浓度逐渐成为一种简单、快速且无创的诊治DVT的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膝关节镜手术前、后患者静脉血中D-二聚体浓度,探讨通过对比分析术前、术后D-二聚体浓度提示下肢DVT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老年患者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前后D-二聚体含量,探讨PLIF术对老年患者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我科2011年1月至2011年4月行PLIF术的65例老年患者,对比研究术前、术后24h、术后72h 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患者术前D-二聚体含量均在正常范围(0~500μg.L-1)之内,术后24h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58例患者D-二聚体含量在术后72h下降至正常范围之内,但仍高于术前;7例患者D-二聚体含量在术后72h仍高于正常范围,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治疗后6例患者D-二聚体含量逐渐降至正常范围;1例死于肺栓塞。结论 PLIF手术对老年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影响较大,且术后24hD-二聚体含量升高显著,提示发生肺栓塞的可能性增加,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检测骨折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119例骨折患者,分为并发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组和未并发DVT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D-二聚体水平,并作以回顾性分析.结果:并发 DVT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其中股骨骨折患者水平最高且所占比例最大(72.7%);股骨骨折患者DVT发生率均较其它骨折部位高(P<0.05).结论:对于骨折患者检测D-二聚体水平对于监测DVT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联合D-二聚体对预测肿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到2019年12月本院初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200例,以三个月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分为VTE组和非VTE组,分析两组患者外周血TEG各参数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结果:(1)200例恶性肿瘤患者VTE的发生率为14.50%。(2)恶性肿瘤发生VTE时,TEG检测中的MA值和D-二聚体明显高于非VTE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ROC曲线显示,恶性肿瘤发生VTE时,MA值、D-二聚体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67.20mm和1.57mg/L,其敏感度分别是93.10%、89.70%,特异度分别为53.92%、71.53%,准确度分别为65.00%、74.00%,AUC分别为0.767,0.878。两者联合检测敏感度为96.55%,特异度为51.46%,准确度为58.00%,AUC为0.891。结论:TEG联合D-二聚体检测,可作为初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监测VTE发生的筛查指标,对于恶性肿瘤发生VTE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检测的意义及应用抗凝剂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肺栓塞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组)3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n=16)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B组(n=16)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于入院第1天、第14天、出院后1个月利用免疫浊度法检测外周静脉血D-二聚体,观察两组不同时间血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疗效,并与16例健康者(对照组)对照。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组在发病早期D-二聚体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溶栓抗凝治疗后不同时间D-二聚体含量呈降低趋势,其中,A组与B组比较,D-二聚体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显效率为50.0%,B组显效率为87.5%,B组显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检测在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肺栓塞患者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肺栓塞辅助诊断的指标之一,抗凝治疗或者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有效,后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脊柱退行性变围手术期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及其对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浙江萧山医院骨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手术治疗的脊柱退变性疾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分为观察组(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组)和对照组(无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组),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深静脉血栓形成。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血浆D-二聚体水平(1.76±0.23)μg/ml、(2.32±0.41)μg/ml、(1.67±0.35)μg/ml;(1.28±0.31)μg/ml、(1.26±0.27)μg/ml、(1.31±0.23)μg/ml均高于术前(0.68±0.14)μg/ml;(0.74±0.15)μg/ml(P>0.05);2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术后3 d和术后7 d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诊断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ROC曲线结果显示:诊断截断值为1.17 μg/ml,ROC曲线下面积为0.928,95%可信区间下限为0.890,上限为0.966。以D-二聚体 ≥ 1.17 μg/ml为深静脉血栓栓塞症阳性,D-二聚体<1.17 μg/ml为深静脉血栓栓塞症阴性诊断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灵敏度为92.9%,特异度为79.1%,误诊率为20.9%,漏诊率为7.1%,总符合率为13.0%+68.0%=81.0%,Youden指数为72.0%,阳性预测值为41.9%,阴性预测值为98.6%。 结论 脊柱退行性变患者术后D-二聚体水平升高,D-二聚体水平对深静脉血栓栓塞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D-二聚体检测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32例肺栓塞患者及30例同期排除其他血栓性疾病的急诊及住院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进行检测。结果肺栓塞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二聚体检测具有敏感、快速、价廉等优势,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早期筛查及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更具临床价值的D-二聚体临界值及其在高龄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血栓预防中的必要性。方法对112例年龄>65岁的下肢骨折患者分别在术前第2天,术后第3、7、10天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术后第5天行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应用统计分析探讨更具临床价值的D-二聚体临界值。结果 术后D-二聚体水平较术前普遍升高。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阴性患者相比,DVT阳性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术后第3天,D-二聚体水平>3mg/L诊断DVT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37%和86.96%。统计分析显示,以3mg/L作为D-二聚体临界值,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 以3mg/L作为D-二聚体临界值,在高龄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血栓预防中更具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常菲菲  王琳琳  池叶楠  董锡臣 《北京医学》2021,43(11):1120-1122
D-二聚体由交联纤维蛋白凝块溶解而成,是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产物.恶性肿瘤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凝血功能紊乱,本文对D-二聚体在恶性肿瘤早期筛查、疾病发展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折病人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增强型乳胶免疫比浊法对57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7天进行血浆D-二聚体的定量检测,跟踪观察患者病情。结果:57例患者有7例并发深静脉血栓(DVT),并发DVT组术前、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7天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呈进行性增高。未并发DVT组术前、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7天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并发DVT组与未并发DVT组相比较:术前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3天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7天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监测对骨折术后并发血栓性疾病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术后D-二聚体动态变化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行标准后正中入路减压融合手术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84例,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采集所有患者的静脉血液,离心后取上清液测定其D-二聚体含量,于术后第7天对所有患者进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根据患者的静脉彩超结果是否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将患者分成血栓组(13例)和对照组(271例),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D-二聚体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所有血栓均为无症状血栓。在术前和术后的不同时间点内,血栓组血清D-二聚体含量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84,95%CI为0.77~0.90,D-二聚体诊断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即刻出现下肢深静脉的临界值为0.63μg/mL,灵敏性为92.31%,特异性为68.27%,准确性为72.6%。结论在术后即刻以0.63μg/mL含量的D-二聚体作为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和诊断手段,其灵敏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单体(FM)和D-二聚体(D-D)联合检测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骨二科诊治的17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血栓亚组32例和非血栓亚组148例,分别于术前1 d,术后3 d、7d、14 d检测D-D和FM水平。另选择同期于医院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亦行D-D和FM检测。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评价D-D、FM单独及联合检测对DVT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非血栓亚组、血栓亚组D-D水平于术前1 d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栓亚组术前1d及术后各时点均高于非血栓亚组,FM水平于术后各时点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非血栓亚组(t/P=6.925/0.000、10.874/0.000、8.271/0.000、13.039/0.000、3.659/0.012、3.797/0.008、5.038/0.000);D-D诊断DVT的截值为9.55 mg/L,FM诊断DVT的截值为20.54 mg/L,D-D联合FM预测DVT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80%和76.00%,高于FM和D-D单独预测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蛋白单体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可在深静脉血栓早期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前、后D-二聚体水平对直肠癌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直肠癌Dukes分期B期患者82例,按术前D-二聚体水平分为正常水平组(24例)及高水平组(58例)。术后均进行正规化疗治疗。于术后2年进行随访,观察复发或转移情况。结果两组于术后2年复发或转移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手术前、后D-二聚体检测可作为直肠癌术后复发的一项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