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专人随访管理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抗凝达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16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分为随访管理组和对照组各80例,连续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华法林服用剂量和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达标情况。结果(1) 管理组患者服用华法林平均剂量、INR首次达标后监测次数、INR全程监测频次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间INR首次达标天数、INR达标所需监测次数、平均IN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两组患者华法林剂量调整频率存在显著差别(P<0.01),因INR过高、出血和新发血栓栓塞事件原因调整华法林剂量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别(P<0.05或0.01),因INR过低和和外出原因调整华法林剂量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3) 连续随访12个月期间,在第1个月、第3个月、第4个月、第7个月、第9个月、第11个月和第12个月两组患者INR达标率存在显著差异(P<0.01)。(4) 两组患者出血事件的次数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轻度出血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中度和重度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持续性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专人负责的随访管理可以减少患者华法林服用剂量和INR监测频次,提高华法林抗凝效果和达标率。  相似文献   

2.
华法林在慢性心房纤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于慢性心房纤颤(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符合本研究标准的120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8例,给予华法林2.5mg/d开始,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连续观察4周,目标INR1.5~2.5,后每个月查1次INR,据INR结果调整华法林口服剂量。对照组52例,给予阿司匹林300mg/d。门诊随访记录各类出血并发症及血栓性并发症,随访3年。结果:两组出血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性并发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心房纤颤患者应用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天水地区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9年4月-2020年3月收治非瓣膜性老年房颤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结合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的INR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水地区非瓣膜性老年房颤患者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抗凝效果,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华法林对心房颤动的抗凝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赖敏 《广西医学》2007,29(4):499-500
目的 探讨华法林对心房颤动的抗凝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心房颤动患者123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华法林治疗组62例,阿司匹林对照组61例,华法林组用药前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采用国产华法林片,初始剂量2.5 mg/d,3~5 d复查INR,根据INR逐渐增加剂量,每次加量1/4片,稳定后1~3个月复查INR,使INR保持在2.0~3.0之间;所有病例观察血栓栓塞事件及有否出血情况以及发生时的INR,每2周进行1次随访,随访期1年;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片100 mg/d.结果 华法林组栓塞发生率为1.61%,阿司匹林组为4.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出血发生率为3.23%,阿司匹林组为1.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明显减少栓塞事件发生,维持INR在2~3之间出血不良反应轻、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持续性房颤患者华法林治疗中的医师告知联合护师随访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就诊的持续性房颤并同时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诊疗及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医师告知联合护师随访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连续随访1年,比较华法林服用剂量和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达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服用华法林的每周平均剂量、INR首次达标天数、INR首次达标后的监测次数及全程监测频次均显著降低(P<0.05);随访的第1月、第2月、第5月、第8月、第10~12月观察组患者INR的达标率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INR值过高、出血、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师告知联合护师随访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持续性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的抗凝效果和达标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老年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的基础上,观察组使用法华林治疗,3 mg/d口服,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200 mg/d口服.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INR值及血栓栓塞、出血等事件.结果 观察组华法林维持量(1.75~4.75) mg/d,平均剂量(2.00±0.75) mg/d,INR值为3.08±0.72.2组出血发生率相似(P>0.05);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5%vs 20.0%,P<0.05).结论 在严密监控INR情况下,使用华法林治疗房颤安全、可靠、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强度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高风险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15年1~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高风险患者92例,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A组46例给予低强度华法林(1.6<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治疗,B组46例给予标准强度华法林(2.00.05);A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为8.70%,明显低于B组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强度华法林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预防作用与标准强度华法林基本相同,但用量明显减少,用药安全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徐中林  赵义发  吴兰兰 《重庆医学》2013,42(9):1010-1011
目的探讨对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该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926例,按患者目前正在接受的抗栓治疗策略的不同进行分组,采用华法林抗栓治疗的329例为华法林组,每日口服华法林2.5mg并适时调整剂量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达到2~3;采用阿司匹林抗栓治疗的299例为阿司匹林组,每日口服阿司匹林100mg;另298例仅接受常规治疗,未接受任何抗栓药物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和与抗栓治疗相关的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治疗后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华法林组比阿司匹林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更为显著(P<0.05);3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或华法林治疗均能显著降低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华法林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 79例老年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抗凝治疗,统计分析华法林组用药前以及用药后第3、5、7、9、15天INR比率,比较两组脑卒中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 华法林组用药后第三天,22例患者INR比率初达2.0~3.0之间,用药后第9-15天,患者INR稳定于2.0-3.0之间有26例,于1.5-2.0之间有9例,小于1.5有5例,大于3.0有4例;华法林组与阿司匹林组出血发生率比较,x2=0.040,P=0.8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卒中发生率x2=5.338,P=0.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华法林用于老年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疗效确切,但华法林用药还存在很多风险和问题,需加强临床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利伐沙班对预防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间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区组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华法林治疗,大剂量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联合20mg/d利伐沙班治疗,小剂量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联合10mg/d利伐沙班,比较三组患者的栓塞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小剂量组患者的栓塞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57%、2.8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4.29%、8.57%)与大剂量组(17.14%、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大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大剂量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INR值、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的利伐沙班可有效预防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且作用迅速,治疗依从性高,较华法林使用更为方便,对患者预后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高龄心房颤动的临床抗凝治疗特点。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与观察组Ⅰ、观察组Ⅱ,其中治疗组60人,观察组Ⅰ、观察组Ⅱ每组30人。治疗组运用华法林治疗,观察组Ⅰ患者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口服50 mg/d;观察组Ⅱ给予100 mg/d;随访6个月~1年,观察三组INR稳定值、华法林有效维持量以及出血和栓塞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出血和血栓栓塞发生率与华法林的抗凝强度INR的关系。结果:治疗组与观察组Ⅰ、观察组Ⅱ在预防外周血栓栓塞和出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观察组Ⅰ、观察组Ⅱ在预防脑栓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观察组Ⅰ、观察组Ⅱ.华法林的抗凝强度保持INR在2.1~2.9时要比华法林的抗凝强度需保持INR在1.0~2.0防治的栓塞率要低。结论:使用华法林时应严密监测INR使其小于3.0,同时在抗凝治疗过程中注意避免和纠正导致严重出血的诱因与疾病,此时华法林的抗凝强度对高龄房颤患者仍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预防卒中的价值。方法:收治非瓣膜性房颤患者320例,均需要抗凝治疗,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华法林,观察组应用达比加群,维持患者INR2.0~3.0。随访2年,比较两者卒中发生率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卒中的发生率5.63%,观察组卒中的发生率1.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4.38%,观察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3.13%,两组比较差异具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达比加群抗凝治疗可以明显的降低卒中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而且具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可以替代华法林成为临床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1年2月在桐乡市中医医院就诊的年龄I〉65岁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治疗组(30例)和阿司匹林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治疗,华法林初始剂量2.5mg/d,根据INR目标值调整剂量,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100mg/d。随访1年,观察2组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华法林治疗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严重出血发生。结论严格控制INR情况下,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和华法林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72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利伐沙班组86例,利伐沙班20mg/d,肾功不全者15mg/d;华法林组86例,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将INR控制在2.0~3.0。结果:利伐沙班组发生栓塞3例,占3.49%;出血2例,占2.33%。华法林组发生栓塞4例,占4.65%;出血9例,占10.47%。两组间血栓栓塞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利伐沙班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华法林组(P?0.05)。结论: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抗凝治疗效果相当,可明显减少栓塞事件,而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华法林,该药既有效又安全。  相似文献   

15.
吴非飞  梅霞  罗羽慧 《重庆医学》2005,34(3):371-372
目的探讨华法林及适合的INR预防非瓣膜病房颤血栓栓塞.方法将非瓣膜病房颤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将206例分为华法林治疗组103例、阿司匹林对照组103例.治疗组采用华法林片,剂型为2.5mg,服用方法为2.5mg/d,用量范围为1.5~5mg/d,服药后每3d复查1次INR,稳定后1个月、6个月、1年复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并依据INR调整华法林用量,使INR保持在1.6~2.5之间.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片,剂型为25mg,100mg/d,1个月、6个月、1年复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随访1年.随访两组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包括:血栓栓塞、出血情况.结果血栓栓塞情况:华法林组血栓栓塞发生率为0.98%/年,阿司匹林组为3.96%/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情况:华法林组发生率为2.94%/年,阿司匹林组1.98%/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瓣膜病房颤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并注意监测INR,使INR保持在1.6~2.5之间,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随访正在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回顾分析各种影响华法林用药剂量的因素及剂量—INR值变化关系。方法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共45例,起始剂量1.25 mg/d或1.5 mg/d患者为A组,2.5 mg/d或3 mg/d患者为B组,维持剂量小于2 mg/d为C组,2~3.5 mg/d为D组,大于3.5 mg/d为E组。结果 INR值A组达标率14.3%,B组达标率48.2%,P=0.018。1周时INR大于3,A组0例,B组2例,2组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331。华法林维持剂量组之间,C组INR值检测大于3.0比率12.0%,D组和E组分别为3.0%、2.0%,各组间INR值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各组患者平均华法林维持剂量经对应INR值校正后,C组为(0.738±0.152) mg/INR, D组为(1.230±0.267)mg/INR, E组为(2.056±0.379)mg/INR,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房颤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初始剂量选择2.5 mg/d或3mg/d能提高抗凝强度达标率,且不增加过度抗凝的发生率。华... 更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使用华法林抗凝时,不同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区间对保持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导管通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血液透析留置长期透析导管的72例患者分为低INR组(24例),高INR组(25例),对照组(23例)。留置长期导管后第3天开始抗凝治疗,低INR组和高INR组口服华法林,并调整剂量使INR分别维持在1.5~2.0和2.1~3.0,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片,观察18个月。记录每组导管的通畅率及出血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低INR组、高INR组与对照组导管通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IN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无消化道大出血及脑出血等严重出血情况发生。结论推荐使用华法林预防血液透析长期导管血栓栓塞,并建议INR维持在1.5~2.0。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心房颤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17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52例)。全部患者治疗前均行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及大小便潜血检查,同时查PT、NT、FIB、凝血酶原活动度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片;治疗组给予华法林口服,维持INR2.0~3.0。结果:治疗组华法林维持量1.75~4.15 mg/d,平均剂量(2.0±0.75)mg/d,INR平均为(3.07±0.71)。治疗组和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08%(2/65)和3.85%(2/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54%(1/65)和5.77%(3/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患者应用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临床抗凝药师参与住院患者华法林用药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人民医院接受华法林治疗的2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7―12月住院患者为对照组(100例),2021年1―6月住院患者为观察组(100例),在服用华法林期间,对照组患者未接受临床药师的管理和监测,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抗凝药师的管理和监测。对两组患者用药有效性、安全性、合理性以及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华法林首次达到治疗范围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服用华法林期间,各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3.00%)低于对照组(12.00%)(P<0.05);观察组患者服用华法林期间,剂量调整不规范、联合用药不合理和停药时机不当等用药不合理情况发生率(分别为2.00%、3.00%和1.00%)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00%、11.00%和8.00%)(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前用药满意度评分[(2.91±0.35)分]高于对照组[(2.57±0.71)分](P<0....  相似文献   

20.
宋莹莹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1):1505-1507
目的:观察华法林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132例75岁以上2型糖尿病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中等强度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1~2.5],华法林低等强度组(INR维持在1.5~2.0),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每组44例。随访1年,记录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华法林中等强度组、低等强度组和对照组血栓栓塞事件呈逐渐增多,对照组血栓栓塞发生率高于华法林中等和低等强度组(P<0.05),中等和低等强度组血栓栓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等强度组、低等强度组和对照组出血事件呈逐渐减少,中等强度组出血发生率均高于低等强度组和对照组(P<0.05),但对照组出血发生率与低等强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房颤患者,INR维持在1.5~2.0,不仅能够取得最佳的抗凝效果,同时能够有效地避免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