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消化内镜的广泛使用,内镜下消化道异物取出术在临床上得到了普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院从1987年1月至2005年12月经胃肠镜下取消化道异物8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儿童消化道异物27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小儿消化道异物特点,探讨小儿消化道异物适宜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4年9月我院因消化道异物住院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77例.取出异物262例(94.6%),自行排出或放弃治疗15例(5.4%).内镜取出异物245例(93.5%),手术取出异物17例(6.5%).异物位于食管206例(78.6%),胃内32例(12.2%),肠道21例(7.6%),消化道外3例.取出异物37种,可见金属利器50例(19.1%),食物碎块30例,硬币27例,电池22例.结论 儿童消化道异物诊断及治疗难度较大,需综合考虑病史、临床症状、异物形状、种类、体积、嵌顿时间、停滞部位选择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内镜下钳取小儿消化道异物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30例消化道异物的小儿患者,采用内镜下钳取消化道异物。结果:上消化道异物30例完整取出,成功率为100%,手术过程及术后均没有患儿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钳取小儿消化道异物创伤小、费用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消化道异物的临床和内镜下特点,分析异物引起穿孔的相关危险因素,总结异物引起消化道穿孔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21年1月因消化道异物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及内镜下特点.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引起异物穿孔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422例患者...  相似文献   

5.
20例消化道类癌的内镜诊断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提高消化道类癌的内镜诊断率及正确选择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月至2009年4月的消化道类癌内镜诊断和临床资料。结果消化道类癌本组以直肠最多,胃、十二指肠次之。内镜形态多呈广基隆起性病变,少数呈不规则溃疡或结节样肿块,伴淋巴结转移2例,腹腔转移1例。20例经消化内镜活检或电凝电切除后标本送检确诊。20例中单纯内镜治疗5例占25%(5/20),内镜治疗后追加外科手术4例占20%(4/20),外科手术治疗5例占25%(5/20);类癌病灶直径多小于2cm占50%(10/20)。结论消化道内镜检查是发现早期消化道类癌的重要手段,病理学、免疫组化是确诊方法,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治疗早期低度恶性消化道类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4):408-409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探讨我院2007年8月~2013年8月消化道异物取出术91例,总结分析内镜下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的成功经验。结果:91例患者经急诊内镜成功取出异物85例,放弃内镜下取出术6例。结论:急诊内镜下消化道异物取出术需要根据异物的性质、部位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需手术治疗的儿童消化道异物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诊治经验。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5例消化道内异物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类型异物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情况。结果:所有病例中,男性28例(80%),女性7例(20%)。年龄范围从11月~9岁。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哭闹19例(54.29%)和呕吐17例(48.57%)。所有患者做X线检查,提示消化道异物阳性33例(94.29%),包括:多个磁珠30例,尖锐金属异物3例;提示消化道异物阴性2例(5.71%),包括泡发球1例、枣核1例。做超声检查共13例,提示消化道异物阳性10例(76.92%),其中有2例患儿在超声检查中提示消化道异物阳性,而在X线检查中则为阴性。全部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6月,发生消化道梗阻并发症5例。结论:磁珠和尖锐金属异物是常见需手术治疗的儿童消化道内异物种类,腹痛哭闹和呕吐是该类疾病的主要症状,儿童消化道异物可引起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特别是多个磁珠更易引起的消化道并发症,家长及儿科医生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明确南海某岛礁驻岛官兵胃镜及结肠镜检出常见消化道疾病的比例。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海某岛礁部队186例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胃镜检查164例,结肠镜检查22例。结果 164例患者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酸相关疾病检出率较高(26.3%),其中包括反流性食管炎17例(10.4%)、十二指肠溃疡20例(12.2%)、胃溃疡6例(3.7%),其余为慢性胃炎116例(70.7%)和食管异物5例(3.0%)。22例患者结肠镜检查结果提示,正常7例,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6例、溃疡性结肠炎4例、结肠息肉4例、直肠异物1例。上消化道症状以腹痛、腹胀为主。结论 消化性溃疡及消化道异物在岛礁官兵中发病率较高,并有一定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发生率,需要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以提高岛礁卫勤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消化道类癌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消化道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消化内镜检查12例,普通内镜检查8例,超声内镜检查4例。11例术前误诊,其中6例误诊为息肉,2例误诊为良性间质瘤,2例误诊为腺瘤,1例误诊为腺癌。以上病例术后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类癌。16例全部进行了治疗,经消化内镜治疗5例(31.25%),追加外科手术1例(6.25%);10例外科手术切除(62.5%)。术后1例失访,2例因其他疾病死亡,其余13例随访2~8年,平均5.6年,均无复发。结论消化道类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胃肠道类癌术前确诊率低,消化内镜是诊断消化道类癌的首选方法,手术及内镜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上消化道异物是消化科常见的急诊疾病,以往主要依靠外科经胸或经腹手术取出异物,存在危险性大、并发症多、患者痛苦大及负担重等缺点。随着内镜设备的普及和操作技术的进步,经内镜消化道异物取出术逐渐开展起来。我院消化内镜中心2005年1月—2008年12月,经内镜诊治上消化道异物46例,均成功取出,成功率100%,无明显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消化道异物种类及电子内镜对不同类型消化道异物取出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573例疑有消化道异物患者在内镜下使用多种内镜辅助工具将异物取出。结果疑似消化道异物573例。未见明异物46例,其中镜下有粘膜损伤但未见异物28例,而未见异物且镜下未见粘膜损伤病例为18例,成功527例,未成功5例。成功率为99.1%,除局部黏膜损伤外,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消化道异物以上消化道为主,直肠、结肠所占比例较少(1.6%)。消化道异物以2月及10月病例较其他月份多。内镜下取异物成功率高、创伤小、操作相对安全,应作为处理消化道异物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经纤维胃十二指肠镜处理小儿消化道异物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纤维胃十二指肠镜处理小儿消化道异物的体会闻德亮,张惠,孙梅,王晓茵(第二临床学院小儿内科)关键词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消化道异物;小儿我院小儿胃镜室自1991年7月~1994年4月经纤维胃十二指肠镜处理小儿消化道异物13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相似文献   

13.
小儿消化道异物多由于误吞所致,消化道异物是指误吞或故意吞入消化道的各种物体,不能被消化,不能及时通过幽门.随着内镜检查及治疗技术的提高和普及,内镜下异物取出术已成为上消化道异物的首选处理措施[1].  相似文献   

14.
陈希  田永  李岩  常越  陈明凯  王瑞勤 《河南医学研究》2022,31(10):1771-1775
目的 分析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特点,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收集郑州颐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自2014年1月至2021年6月内镜下诊治的上消化道异物108例,分析其临床特点。比较患者年龄、发生时间与异物种类的关系。分析消化道管壁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 108例上消化道异物中,食源性异物最多(73.15%)。异物最易滞留于食管上段及入口处(47.22%)。消化道管壁损伤以黏膜糜烂为主(50.93%)。不同季度食源性异物占全部异物的比率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第一季度及第四季度食源性异物占比较高。不同年龄组食源性异物占全部异物的比率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年组食源性异物占比高于少年组(P<0.008)、老年组高于少年组(P<0.008)、老年组高于青年组(P<0.008)。中老年组患者、锐性异物消化道管壁损伤占比更高。结论 中老年人群和每年第一季度、第四季度是食源性异物高发人群和高发时期。中年人群、锐性异物是消化道管壁损伤的高危因素。可根据以上临床特点选取最合适的诊治方案,提高诊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封芳  孙克义 《中外医疗》2014,(31):70-71
目的对消化内镜在上消化道异物治疗中的使用价值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根据其意愿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消化内镜下治疗及常规外科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38例,2例转外科治疗,治疗成功率为95%,参考组治疗成功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上消化道异物治疗中采用消化内镜辅助治疗具有较高成功率,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成人及小儿消化道与咽喉部异物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了本院1997-1999年间经胃镜治疗的上消化道及咽喉部异物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成功取出异物,无并发症发生。4例失败,3例因食物干扰视野未能找到异物,1例因异物嵌顿于食道中段不能松动。结论 经内镜取异物安全可靠,适用于成人与小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进一步提高救治水平.方法:收集本院1993年1月~2004年12月12年间359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以1~2岁年龄组最常见(67.7%);植物类异物最常见(92.3%);经小儿气管镜下取出异物者349例,行气管切开术3例,死亡3例.结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救治的关键是及时明确诊断,准确选择手术时机和麻醉方法,熟练细心的技术操作,特殊异物的正确处理以及术中窒息的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消化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月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入选我院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128例,分析其一般资料、出血类型及检查结果。结果:共纳入128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83例(64.8%)获阳性结果。根据出血类型分为显性出血者82例,隐性出血者46例,组间阳性诊断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血管发育异常为最常见病因,其次为小肠恶性肿瘤。结论: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检查中安全、无创,患者痛苦少,且阳性诊断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以消化道受累为主要特征的早发白塞病(BD)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22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8例BD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消化道受累特征。结果所有患儿均患有口腔溃疡,有消化道受累症状15例(消化道受累组),未出现消化道受累症状13例(消化道未受累组)。消化道受累表现为腹痛、腹泻或黏液血便;首发症状依次为口腔溃疡(19例,67.9%)、腹痛或腹泻(12例,42.9%)、发热(12例,42.9%);消化内镜检查发现肠道黏膜充血水肿及多发溃疡14例,以阿弗他浅溃疡和不规则溃疡多见。消化道受累组患儿发热、CRP升高、ESR升高比例均显著高于消化道未受累组(均P<0.05),两组患儿性别、起病年龄、确诊时间、外周血WBC、IgG、IgA、Ig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除口腔溃疡外,消化道受累是BD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且常伴炎症指标升高,消化内镜检查有助于BD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CT门静脉成像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GVB)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分型的鉴别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60例EGVB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消化道内镜检查与CT门静脉成像检查,以消化内镜检查为诊断“金标准”,比较消化内镜检查与CT门静脉成像鉴别EGVB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分级、分型结果以及其鉴别准确率差异。结果 经消化道内镜检查,60例EGVB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分级中,包括轻度15例,中度34例,重度11例。CT门静脉成像鉴别结果为轻度20例,中度31例,重度9例。以消化道内镜为诊断“金标准”,CT门静脉成像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分级的鉴别准确率为85%(51/60)。经消化道内镜检查,60例EGVB患者中包括食管-胃静脉曲线(GOV)1型14例,GOV2型20例,孤立性胃静脉曲张(IGV)1型16例,IGV 2型10例。CT门静脉成像鉴别结果为GOV1型13例,GOV2型19例,IGV1型18例,IGV2型10例。以消化道内镜为诊断“金标准”,CT门静脉成像对食管胃静脉曲张分型的鉴别准确率为87%(52/60)。结论 CT门静脉成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