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倪振生 《健康必读》2008,7(2):34-34
Colles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损伤,尤以老年多见,若固定不当复位后常发生再移位。为此我们对60例老年不稳定型Colles骨折进行了对比观察,在换石膏前对骨折进行再复位,以评价两种治疗方法对不稳定型骨折的治疗作用。现扼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Colles骨折经手法整复夹板固定皮套牵引治疗后恢复情况,评定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1~2009年间76例不稳定型Colles骨折经手法整复夹板固定皮套牵引治疗的患者,参照文献报道的功能及复位标准,观察1年以后的疗效。结果:优:51例;良:19例;差:6例,优良率92.1%。结论:不稳定型Colles骨折经手法整复后,夹板固定辅助皮套牵引治疗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后石膏与小夹板分期固定的效果。方法应用石膏与小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126例,固定后即时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部份随访3月-12个月,优良率达98.36%。结论 Colles骨折手法复位石膏与小夹板分期固定是一种常用良好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刚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2922-2923
2005年6月--2012年10月,我院对26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整骨、经皮穿针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或采用有限切开骨折复位钢针内固定,并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技术,临床均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结合治疗不稳定型胫腓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135例不稳定型胫腓骨干骨折患者采用跟骨牵引+手法整复+五合一带跟托小夹板固定等中西结合方法治疗。术后1年观察优良率。结果 135例患者骨牵引时间平均为43d,住院时间平均为38d。骨折复位情况:解剖对位89例,近解剖复位37例,功能复位9例。其中优109例,良18例,尚可5例,未愈3例,优良率为94.1%。结论中西结合治疗不稳定型胫腓骨干骨折明显优于单一西医或中医治疗,减少并发症,促使骨折及创面快速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克氏针和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手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62例,其中25例采用克氏针内固定,37例采用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术后功能及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均取得6~18个月(平均8.6±4.3月)的随访,钢板组的骨折愈合和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克氏针组(P﹤0.05),两组间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克氏针组(P﹤0.05)。结论使用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安全有效,优于传统克氏针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肱骨干骨折的几种固定治疗方法。方法回顾自1998年1月~2009年12月用3种方法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107例,其中外固定支架21例,钢板内固定49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37例,分别对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其疗效明显优于外固定支架、钢板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效果优于钢板内固定及外固定支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踝关节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经临床确诊的踝关节不稳定型骨折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48例,其中优良42例,尚可2例,差4例,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46例,其中优良28例,尚可8例,差10例,总有效率为78.3%。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手法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踝关节不稳定型骨折,疗效确切,能加快骨折愈合,缩短康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40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00例患者住院时间平均35.2d,骨痂出现时间术后平均49.2d,拆除外固定支架时间平均5.1个月。随访率92.3%,随访时间6~18个月,骨折临床愈者352例,愈合率94.4%,平均愈合时间130d。发生延迟愈合6例,骨不连7例,皮肤坏死4例,出现针孔感染32例,占8.7%。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手术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两种外固定方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5月74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各37例。常规组采用石膏外固定治疗,治疗组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与克氏针有限固定联合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有效率、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前后两组Mcbridge腕关节功能评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有效常规组26例,占70.3%;治疗组35例,占94.6%;骨折愈合时间常规组为(72.75±2.16)d,治疗组为(44.68±2.85)d;治疗后腕关节评分常规组为(63.72±1.95)分,治疗组为(87.51±2.0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单臂外固定支架与克氏针有限固定联合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效果优于单纯采用石膏外固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半髋关节置换与PFNA内固定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接受PFNA内固定及半髋关节置换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髋关节活动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内科合并症、内植物并发症的指标。结果两组平均随访12个月,PFNA组临床更具微创性,半髋关节置换组术后并发症更少。结论 PFNA及半髋关节置换术均为治疗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有效方法,对于骨质较好的年轻患者可选择PFNA,但对于合并症多,骨质疏松患者选择半髋关节置换术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掌侧T形钢板内固定术对不稳定的桡骨远端Colles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8例手法复位失败后桡骨远端Colles骨折行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其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所有28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8.5月(6~14月),所有患者骨折术后均获得骨性愈合,无内固定脱出、骨不连、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出现。疗效优良者26例,其中优21例,良好5例,优良率92.8%。结论对于手法复位失败的不稳定性Colles骨折,掌侧T形钢板内固定具有很好的疗效。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是关节的解剖复位满意度,及保持复位后不移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3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分为两组各19例,治疗组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治疗,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治疗方法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并发症少,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人colles骨折,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65倒患者均采用手法整复,夹板固定。结果58例经治疗康复获得满意效果,7例因配合功能锻炼欠佳,惠腕、手关节功能恢复慢。结论 老年人Colles骨折手法整复夹板固定疗效好应首选。做好手法整复前的准备和之后的处理,及时做好腕、掌、指关节的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髌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与闭合复位经皮双头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80例,按照单盲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闭合复位经皮双头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损失角度、VAS评分和Lysholm评分分别为(9.35±1.51)周、(10.55±5.36)°、(0.78±0.25)分、(90.54±4.51)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12.239、6.324、10.799、9.001,P<0.05)。结论对于髌骨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双头加压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效果优于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治疗,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锁骨钩钢板与克氏针张力带2种方法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疗效对比,降低再脱位的发生率。方法抽取我院于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60例锁骨远端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0例,全麻下行锁骨钩钢板治疗。对照组30例,行克氏针张力带治疗。术后随访1个月~1年,并对疗效结果进行统计。结果实验组术后显效2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包括显效和有效)为92.8%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行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并发症少,复位满意,可有效减少再脱位的发生,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重要方法,但应注意正确的锁骨钩钢板固定经验及之后规范的功能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ilon骨折不同的治疗方法、手术时机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Pilon骨折患者30例,开放性骨折9例,闭合性骨折21例;合并腓骨骨折16例。胫骨骨折钢板固定16例,螺钉加克氏针固定7例,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5例,踝关节融合2例。结果:术后随访6~80个月,平均37个月。按Mazur评分标准:优11例,良13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80%。结论:影响复杂Pilon骨折预后的因素很多,术前对损伤的评估,选择手术时机,合理的治疗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估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及负重时间、并发症及死亡率.随访6~28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 平均住院17.8d,术中平均出血量380ml,术后1~2周能扶拐下床,术后3~6周扶双拐行走,术后3~6个月肢体功能基本恢复到伤前水平,无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随访期1例体胖女性术后2年髋臼磨穿,股骨头中心性脱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6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0.9%.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能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患者能早期活动,保留髋关节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工程》2019,(6):781-78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8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术后1个月、 3个月,观察组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