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脏肿瘤的超声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霞  赵玉珍  王莉闪 《河北医药》2002,24(4):300-301
肾脏肿瘤约 90 %为恶性 ,其中肾实质肿瘤占 80 %以上 ,少数为肾盂肿瘤。肾实质的恶性肿瘤在成人最常见的为肾细胞癌 (又称肾癌 ) ,在儿童为肾母细胞瘤 ,其他恶性肿瘤较少见。其中肾癌据细胞成分不同又分为透明细胞癌、颗粒细胞癌、未分化癌 ;据癌细胞的排列构型又有肾腺癌和肾乳头状腺癌之分 ;肾实质的良性肿瘤以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又称错构瘤 )较多见。肾盂肿瘤最常见的为移行细胞癌 ,其它恶性肿瘤如鳞癌、腺癌也可发生 ,但肾盂良性肿瘤少见。1 二维超声 (2DUS)2DUS肾肿瘤回声特征 ⑴肾癌 :肾实质内类圆形或椭圆形不均质低回声、强…  相似文献   

2.
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肾细胞癌,约占同期肾癌的4%~5%。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将肾细胞癌重新分为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又称嗜色细胞癌)、嫌色细胞癌、集合管癌和未分类肾细胞癌等五种类型。因为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表现与常见肾细胞癌相似,病理诊断把握不准,易与肾透明细胞癌和嗜酸细胞腺瘤混淆,所以了解此癌其临床及病理学特点对指导临床工作十分重要。本文观察了5例肾嫌色细胞癌,分析镜下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韩方征 《河北医药》2013,35(3):354-356
目的分析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及CD31在不同亚型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标记的肾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RCC临床病理及组织学分级关系,同时观察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在不同亚型肾癌中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28例肾癌患者,其中肾乳头状癌33例,肾透明细胞癌66例,肾嫌色细胞癌29例,CD34、CD31及RTK在不同亚型肾癌组织的表达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果肾透明细胞癌与肾非透明细胞癌(肾乳头状癌、肾嫌色细胞癌)组织比较,CD34与CD31标记的MVD值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嫌色细胞癌与肾乳头状癌组织比较,CD34标记的MVD值显著高于CD31标记的MV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4与CD31标记的MVD值均与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及组织分级呈明显负相关,而与肾非透明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及组织分级无相关性。RTK在肾乳头状癌的表达中,部分受体均具有显著相关性,而在肾透明细胞癌及肾嫌色细胞癌的表达中,所有受体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与CD31均可显示RCC组织中的MVD值,且显示结果较为清晰,其中CD34显示更加明显,而通过检测RTK在不同亚型肾癌中表达之间的相关性,能够更加准确地判定肾乳头状癌的预后情况,为临床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4.
牛钊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91-92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SCT)多期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小肾癌的患者124例,年龄41~75岁,平均(58.1±8.4)岁。分析患者术前肾脏SCT资料,比较不同病理亚型瘤体密度、各期CT值、强化程度和模式。结果平扫期,嫌色细胞癌瘤体密度均匀,乳头状癌和透明细胞癌瘤体密度不均匀。透明细胞癌皮髓期呈不均匀强化,实质期强化程度快速下降,排泄期持续下降;乳头状和嫌色细胞癌皮髓期呈轻度或中度均匀强化,实质期和排泄期呈持续强化。乳头状癌平扫期CT值显著高于透明细胞癌和嫌色细胞癌(P〈0.05),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癌排泄期、实质期和皮髓期CT值均显著低于透明细胞癌(P〈0.05),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均匀强化的比率显著低于嫌色细胞癌(P〈0.05)。结论 SCT多期扫描是诊断小肾癌较理想的选择之一,其不同病理亚型具有特征性SCT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enal cel carcinoma,RCC)主要亚型的CT表现,提高术前诊断率,从而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2016年4月份3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并且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例,术前均行CT平扫、皮髓质交界期、实质期及MPR重建扫描。将皮髓质交界期强化程度与肾皮质相仿定义为明显强化,明显低于肾皮质定义为轻度强化,介于两者之间为中等度强化。结果:透明细胞癌(clear cel RCC)23例,平扫时囊变5例,出血6例,钙化5例,增强后明显强化呈快进快出表现13例,轻度强化3例;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RCC)3例,平扫时钙化1例,增强后均呈中度不均匀强化;乳头状细胞癌(papilary RCC)4例,平扫时病灶内均有坏死,增强后呈轻度强化。透明细胞癌皮髓质交界期强化程度明显强于嫌色细胞癌及乳头状肾癌,嫌色细胞癌及乳头状肾癌呈轻中度延迟强化,透明细胞癌出血、坏死、囊变及钙化多见,乳头状肾癌容易坏死。结论:肾癌不同亚型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仔细分析病灶的特征及强化方式有助于做出正确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6.
董莘 《沈阳部队医药》2010,23(3):196-199,202
绝大部分肾脏肿块是肿瘤性的,感染性、炎症性以及其他非肿瘤性的肿块只占非常小的比例。在成年人,肾细胞癌占原发性恶性肿瘤的80%-90%。上尿路的移行细胞癌仅占5%-7%(表1)。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肾细胞癌分类见表2。在所有被发现的肾脏肿瘤中,20%是良性的,25%是生长缓慢的乳头状肾细胞癌和嫌色细胞癌。在恶性肿瘤中,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约占90%。  相似文献   

7.
肾透明细胞癌的超声造影表现与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细胞癌是成人最常见的肾实质恶性肿瘤,约占85%~95%.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年发病率增加1.9%.肾细胞癌中又以肾透明细胞癌最常见,本文对肾透明细胞癌在超声造影上的表现及其病理分化程度进行综述以期待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泌尿系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占肾恶性肿瘤的75%~85%。据国内外统计资料表明,肾细胞癌在我国发病率约占成年人恶性肿瘤的1%~3%,国外占3%,是临床第五大常见恶性肿瘤,而儿童肾癌发生率非常低。我们收集了延边大学医院2002年~2005年间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脏原发的乳头状肾透明细胞癌和梭形细胞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1例原发性肾脏乳头状肾透明细胞癌和梭形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及治疗随访情况。结果患者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右肾癌根治术、病理诊断为肾双原发恶性肿瘤(乳头状肾透明细胞癌和梭形细胞肉瘤)。行免疫治疗及生物反馈免疫化疗,门诊随访11个月无复发。结论原发性乳头状透明细胞癌和梭形细胞肉瘤少见,起病隐匿,无明显临床症状,一般以腰部疼痛为主,可伴肉眼血尿,但不易诊断,需借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诊。根治性肾切除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措施,化疗对患者的生存期有一定的影响,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0.
李朝争  李宁忱  赵金媛  王华玖  白杰  关伟 《河北医药》2007,29(10):1101-1101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肾细胞癌,约占肾肿瘤及肾囊肿之和的2.3%~2.9%[1],多数病例需靠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1991年至2001年10年间我们共收治肾癌543例,其中多房囊性肾细胞癌14例约占2.57%,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肾细胞癌56例的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的CT表现,探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该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6例肾细胞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肾透明细胞癌48例,肾乳头状癌6例,肾嫌色细胞癌1例,肾集合管癌1例。上述各型有其特征性的CT表现,肾透明细胞癌呈不均匀而富血供;乳头状癌不均匀而少血供;嫌色细胞癌呈少血供改变,内可见星茫状强化;集合管癌累及肾皮质和肾髓质,呈少血供改变,边界不清。结论常见RCC亚型有其特征性的CT表现,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肾细胞癌主要指的是由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不同部位起源的恶性肿瘤,在所有肾脏恶性肿瘤中,肾细胞癌的发病率最高,由于人口老年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肾细胞癌的发病率逐渐提高,在体检时,检查偶然发现的肾癌超过50%。多普勒超声是临床用于诊断各类疾病的常用仪器,本研究主要分析多普勒超声对肾细胞癌术前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屏  张熔熔  万佳艺 《江苏医药》2012,38(19):2285-2287,2365
目的 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学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8例肾嫌色细胞癌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分别随访5-75个月.结果 大体肿块直径2.5-7.0 cm.镜下,肿瘤由嫌色细胞和嗜酸细胞构成,呈片状、梁状和腺状分布.嫌色细胞体积较大、多角形,细胞膜清晰而厚,细胞质半透明细网状,细胞核皱缩,可见核沟及核异型,核仁不明显;而嗜酸细胞胞质嗜酸,可见明显的核周空晕.免疫表型EMA、CD117和E-cadherin 100%阳性,CD1050%阳性,CK7 75%阳性,P504S 25%阳性,Vimentin 100%阴性.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肾脏肿瘤,预后好于肾透明细胞癌,与乳头状肾细胞癌相当.其特征性的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电镜及遗传学改变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正>肾嫌色细胞癌(renal chromophobe cell carcinoma,RCCC)是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中少见的一种类型,起源于肾集合管上皮的暗细胞,约占肾癌的4%5%。本研究收集了6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RCCC,分析其CT表现及相应的病理特点,旨在进一步提高对RCCC的认识,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10—2013年经手术病  相似文献   

15.
<正>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是肾脏中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占肾脏原发恶性肿瘤的85%90%,多发生于40岁以后,男性较女性更常见,多起病隐匿,只有约25%的患者出现间歇性血尿、腰痛和腹部包块等典型症状,目前肾细胞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治疗以手术治疗为最重要方法,药物治疗主要是依靠细胞因子及靶向药物。影像学检查是肾细胞癌早期诊断、分期及疗效监测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影像学手段有B型超声、CT、磁共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分析尼古丁依赖患者肾嫌色细胞癌组织中c-kit的表达情况,并对差异表达的c-kit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进一步探讨其在尼古丁依赖肾嫌色细胞癌患者中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数据库,分析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中c-kit表达差异,meta分析验证上述结果。基于UALCAN数据库,分析影响基因表达的临床病理特征。通过Linkedomics进行c-kit共表达基因的基因富集通路及PPI网络图的获取。Timer分析c-kit表达与肿瘤免疫浸润的关系。免疫组化分析尼古丁依赖肾嫌色细胞癌患者肾组织中c-ki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kit在肾嫌色细胞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且表达与患者肿瘤分期相关。KIT在肾嫌色细胞癌的免疫浸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吸烟能诱导肾嫌色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c-kit蛋白表达。结论 尼古丁作为肾癌的重要诱发因素,可能通过激活肿瘤组织中c-kit活性在肾嫌色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3,(13):243-244
目的分析给予肾细胞癌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30例经确诊为肾细胞癌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给予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探讨诊断价值。结果诊断结果显示,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有19例,乳头状肾细胞癌、嫌色肾细胞癌、出血性肾囊肿及肾盂移行细胞癌患者各有2例,其余3例患者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论给予肾细胞癌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能够有效显示患者肾细胞癌的血供特点及声像图检查结果,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癌的临床经验。方法:2009年7月到2011年08月,随访观察我院45例T1期肾癌患者行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均成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108min(80~190min),肾动脉平均阻断时间为26min(19—45min),术中平均出血130ml(30~400ml),无一例输血,术后继发性出血1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术后病理示透明细胞癌36例,乳头状细胞癌3例,嫌色细胞癌2例,颗粒细胞癌1例。术后随访4~2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吴文峰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3):2010-2012
肾癌又称肾细胞癌,是成人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患病率占成人恶性肿瘤的3%.研究肾癌预后因素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对临床实践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肾癌又名肾细胞癌,是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约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5%,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典型表现有血尿、腰痛及腰腹部肿块,还可出现高血压、贫血、体质量减轻等副肿瘤综合征[1]。目前,对于有机会手术的患者治疗首选方法是根治性肾癌切除术。手术范围包括切除患肾、肾周筋膜、同侧肾上腺、上1/2输尿管、同侧淋巴结。由于该手术时间长、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