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救治方法和护理措施,以提高对此类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抢救成功率,提高治疗和护理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心肌梗死的患者中,治愈26例,治愈率为72.2%。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心肌梗死的患者,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做出诊断,采取综合的抢救、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与分析对脑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脑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记录其临床检查与治疗方案。结果经心电图检测提示,其中41例患者ST段、T波均趋向正常,且血浆肌钙蛋白检测结果提示为阴性,经血常规检测提示其心肌酶学均恢复正常。结论为提高脑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治疗的安全性,需强化对患者的心电监护,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采用综合性的救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措施,以提高对此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并发急性心肌梗死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脑出血185例中并发急性心肌梗死22例,脑梗死110例中并发急性心肌梗死9例,蜘网膜下腔出血25例中并发急性心肌梗死1例。32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治愈26例,死亡6例。结论对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及早作出诊断,采取综合的抢救措施,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结果 140例患者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后,119例患者临床闽接判断为溶栓再通,再通率85%,脑出血2例,消化道出血1例,牙龈出血26例,占18.57%。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通率高、不良反应少,是一种高效而安全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脑梗死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明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193+19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2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在救治期间,平均住院时间为32 d,其中治愈21例,好转3例,出现失语1例,出现肢体瘫痪1例,死亡2例.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脑梗死是临床急症,应快速反应、及时发现,抓住其治疗有效期,根据临床症状及早进行头颅CT检查,从而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病发机制,寻找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有效降低其病死率。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 3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预防和治疗后,24例得到治愈,10例好转,还有2例病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病死率高,临床治疗应以预防为主,以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规范化护理。方法对27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总结。结果 26例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均治愈出院,1例患者死亡。结论护士在医生到来之前已经积极进入抢救预案程序中,为挽救患者的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医生采取救治措施及配合医生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液滤过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方法对1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持续肾脏替代治疗,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情况及生命指标(心率、血压、呼吸、肾功能等)。结果 14例患者顺利脱离血液滤过治疗,3例转为定期透析治疗,1例死亡。治疗前后心率、呼吸、肾功能等生命指标有显著改善。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及时应用持续肾脏替代治疗,能够改善症状及预后,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尿激酶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探讨。方法对50例接受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给予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 5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6例,不良反应率为12%。其中急性脑出血4例,过敏皮疹2例,皮下出血症状1例;其中出现脑出血症状患者3例,2例发生在溶栓治疗环节中,还有1例出现在溶栓治疗后的2 h内,此3例患者均已死亡。结论脑出血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后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一旦患者出现脑出血就会伴随着治疗失败导致患者死亡的后果,因而相关医护人员必须要在治疗过程中时刻观察患者生理指标进而避免患者出现脑出血状况。  相似文献   

10.
吴承真 《江西医药》2011,46(6):542-544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诊治方法,以提高诊治水平,减少误诊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25例不同妊娠时期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均在硬外麻下行阑尾切除术,有3例术后放置烟卷引流.无孕产妇死亡,流产1例,新生儿窒息1例,新生儿死亡1例.结论 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者,应及早作出诊断,及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的特点。方法选择26例年龄>6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老年组,同时选择60岁以下的4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症状、并发症等资料,并进行对比。结果老年组的临床发病特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合并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与糖尿病、高血压关系密切,住院期间死亡率高,对高龄患者心肌梗死及早诊断,积极治疗,以降低再次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和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血管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脉络宁注射剂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观两组不同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观察和随访,对照组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有4例,发生脑梗死的患者有3例,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发生率为35.00%;观察组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有1例,发生脑梗死的患者有1例,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发生率为10.00%.经χ2检验,两组患者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脉络宁注射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血管病疗效显著,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血管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Killip分级III级以上)而常规治疗无效患者,用BiPAP治疗,观察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的呼吸、心率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1.所有患者均能较好耐受,其中15例病情好转,3例无明显好转。2.治疗前后呼吸、心率、血压及血气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常规治疗无效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BiPAPO痛苦小,费用低,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不同治疗的预后及生存率。方法对3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中经相关治疗痊愈31例(86.1%),死亡5例(13.8%)。结论早期的溶栓及PC I术使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再灌注是避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出血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总结50例脑出血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护理方法,并统计治疗期间发生并发症例数及患者总住院时间和预后。结果本组50例患者出现躁动自我损伤者3例,呕吐误吸者3例,失血性休克未及时发现致心跳骤停者1例,总住院时间平均为(25.3±2.1)d,其中病死率18.0%。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减少脑出血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并发症,提高患者预后有一定价值,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瑞通立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2例急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瑞通立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同时加强用药护理,做好溶栓前、中、后的护理。结果12例患者:1例因急性泵衰竭死亡,1例因恶性心律失常死亡,10例治愈出院。结论做好溶栓前的护理评估及药品、物品准备,加强溶栓治疗的观察,及早发现并发症实施有效的护理,对患者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1例干燥综合征合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治过程,阐述了此类急性心肌梗死的用药选择和治疗时机,探讨了干燥综合征继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演变,及此类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原因,为相同临床情况的患者治疗提供了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方法,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7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并对护理情况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均获得成功,共置入支架113枚;其中5例患者术中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术后1例合并心源性休克经抢救无效后死亡,1例并发脑出血家属放弃治疗,其余65例患者经相应护理后均康复出院,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加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介入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配合心理及饮食指导,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杨作富 《贵州医药》2009,33(8):710-710
我院自2005年2月至2009年4月对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经静脉溶栓治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18例患者均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3.5岁;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5例,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3例,急性前壁前间壁心肌梗死3例。其中合并心源性休克3例,Ⅲ°房室传导阻滞2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时机。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疗的90例行PCI治疗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合并高血压50例,早期行PCI治疗23例,择期行PCI治疗27例;合并糖尿病40例,其中早期行PCI治疗21例,择期行PCI治疗19例。比较早期与择期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住院期间的不良心脏事件。结果高血压组患者早期治疗预后及随访6个月效果优于择期治疗;糖尿病组患者早期治疗预后及随访6个月效果不如择期治疗组。结论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及早进行介入治疗,对于合并有糖尿病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择期进行介入治疗更有利于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