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压氧影响自体游离植骨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高压氧能否促进非血管化新鲜自体游离植骨在受植区的生长愈合过程,能否加快游离移植骨的爬行替代过程。方法:选用4只成年杂种狗。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只,实验组(HBO组)在植骨后第3天即进行高压氧治疗。术后10周处死动物,分别从游离植骨的中央区,周边区、移植骨和受植骨交界处取标本,甲酸和硝酸脱钙、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结果:所有部位移植骨均发生了“爬行替代”的组织学改变,表现为新骨与旧骨相  相似文献   

2.
目的论证冷冻自体下颌骨复合髂骨移植后延期种植的可行性。方法16只成年雄性杂种狗,制备下颌骨双侧骨缺损,左侧行冷冻自体下颌骨骨块的原位再植并结合髂骨松质骨移植,即复合移植组(composite transplantation group,CTG),右侧缺损行自体髂骨块移植即髂骨移植组(iliac transplantation group,ITG),术后3个月分别在两类骨块上植入IMZ TPS种植体,种植体植入后3、6、9、12周分别处死4只动物取材,采用数字化X线片对种植体与颌骨结合界面进行灰度定量分析,组织学观察种植体.骨结合情况。结果各期种植体周围均未见吸收性骨质密度减低影像。骨一种植体界面灰度定量分析显示,种植体植入两类移植骨3、6和9周时,其界面骨质密度改变差别明显,复合移植组明显优于髂骨移植组;种植体植入12周时,两组界面骨质已无明显差别,两类移植骨均与种植体有良好的骨结合,其骨愈合方式基本相同。结论冷冻自体下颌骨复合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并延期植入牙种植体后,二者可形成良好的骨结合。  相似文献   

3.
种植体与非血管化植骨块结合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光第  梁桂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8,16(4):0-309,314,I014
探讨非血管化骨移植种植体与新骨结合情况。方法用狗国产羟基磷灰石涂层钛种植体进行实验。在髂骨络和下颌骨下缘截取2cm*2cm的骨真,在肋骨切取长2cm的骨块,植入人工种植体后,将骨块回植原处。  相似文献   

4.
纯钛种植体与非血管化髂骨骨结合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纯钛种植体和非血管化髂骨块的骨结合情况。方法:10只杂种犬被随机分成5组,分别切取两侧游离髂骨移植于对侧,移植骨内同时植入钛种植体,术后不同时间点取材,组织学观察。结果:3周时,移植骨以吸收和坏死为主,6周时有新骨形成,9周时新骨形成的数量增加,12周时移植的骨块成活,骨组织改建完成,植入的钛种植体和移植的髂骨块之间无软组织介入,标志种植体与移植骨之间骨结合完成。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钛种植体和非血管化髂骨块可以形成完全骨结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非血管化游离骨移植同期种植的种植体固位力与游离骨块离体时间的关系,判断游离骨块离体时间对其存活和成骨的影响。方法:16只实验犬分为A、B两组,A组为非血管化游离骨块离体30min组;B组为非血管化游离骨块离体90min组。制作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动物模型,取与缺损大小相当的自体非血管化全层游离髂骨,分别在30 min和90 min内植入纯钛金属种植体,用于修复下颌骨缺损处,牢固内固定。手术当时和术后3d、1周、2周、4周测量从骨内拉出种植体所用力的大小。HE和三色染色观察植骨块内骨成活和骨质变化状况。结果:A组,在种植体植入当时和骨移植后3d、1周、2周、4周各时间点,拔出种植体的力分别为144±13 N、140±15 N、134±9 N、137±13 N、146±7 N;骨块未见明显吸收,组织切片HE染色,骨块中央部位的骨陷窝内可见骨细胞,骨块中央部位可见成形骨小梁,部分骨陷窝空虚,但破骨现象不明显。改良Mallory染色,部分区域的骨密度有降低。B组在骨移植后3 d、1周、2周、4周,拔出种植体的力分别为143±14 N、140±7 N、133±11 N、130±7 N、136±2 N;骨块部分区域可见明显吸收,见到破骨细胞及明确的破骨现象;较多的骨陷窝空虚,成活的骨细胞较少,部分骨小梁有密度减低现象。结论:非血管化游离骨块的离体时间与移植后的骨成活密切相关,也就影响到了种植体的骨结合,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应尽量缩短非血管化游离骨的离体时间,以减少移植后的骨吸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压氧能否促进非血管化新鲜自体游离植骨在受植区的生长愈合过程,能否加快游离移植骨的爬行替代过程。方法选用4只成年杂种狗,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只,实验组(HBO组)在植骨后第3天即进行高压氧治疗。术后10周处死动物,分别从游离植骨的中央区、周边区、移植骨和受植骨交界处取标本,甲酸和硝酸脱钙、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结果所有部位移植骨均发生了“爬行替代”的组织学改变,表现为新骨与旧骨相互参杂。在HBO组中,移植骨与受植骨的结合比非HBO快,新骨形成较非HBO组多。结论HBO可以加快移植骨与受植骨的结合,促进移植骨“爬行替代”过程中的新骨形成,但不能改变自体游离植骨的生长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单独应用胶原膜和胶原膜与人骨形成蛋白(hBMP)联合应用引民即刻种植体周骨缺隙骨再生的效果。方法 将复合有hBMP和hBMP的相同种植体分别植入12只成年杂种狗下颌拨牙窝,覆盖胶原膜。于术后2、4、8、12周每次处死狗3只,取格,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 在种植体周骨缺隙部,有hBMP组2周时即有大量新骨形成,8周时骨缺隙完全由成熟的骨质充填,而无hBMP组,12周时种植体周骨缺隙由仍未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于非血管化自体骨移植同期植入种植体,目前仍有争议.近年的研究表明非血管化自体骨植入后,早期即可有新骨形成.本研究旨在探讨非血管化自体骨-种植体同期植入后种植体的愈合过程,并观察骨形成蛋白对与非血管化骨同期植入的种植体愈合过程的促进作用.方法健康犬12只,随机分为2组.在犬双侧下颌角区各截取3cm×4cm骨段,实验组骨段内植入含有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的种植体,对照组植入普通纯钛种植体.植入种植体后,将骨块及种植体植回对侧下颌角,并以不锈钢丝固定.术后2、4、6、8及12周各处死2只动物,标本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实验组种植体-骨界面在术后2周即可见明显的新骨形成,术后6~8周,已基本形成骨性结合;术后12周时,可见较为成熟的骨融合.而对照组骨融合在术后6~8周方开始形成,术后12周时仍未完成.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骨融合的时间较对照组至少可提前4周.结论骨形成蛋白的骨诱导活性可以促使种植体在植入后早期与非血管化骨形成骨融合,从而为提高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成功率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单纯用膜及膜结合BMP修复与种植体有关骨缺损的愈合速度及界面情况,应用HA太种植体植入伴有裂状缺损的拔牙窝内。实验分两组进行,一组用聚四氟己烯膜(PETE膜)结合BMP,另一级氟乙烯膜工。术后2、4、8、12周分别行大体,X线,光镜观察。结果发现:单纯用膜能促进种植体周围新骨生成,而膜结合BMP处理的种植体骨修复启动早,骨界面愈合速度较较中提前约4-6周,两种方法为扩大种植体的适应证范围,解  相似文献   

10.
即刻种植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更加完善成熟的即刻种植技术和方法。方法 在拔除狗的下颌双尖牙的同时,必植入人工种植体,并在牙种植体和拔牙窝间填塞自制的HA-rhBMP2-FS复合材料。以正常牙齿周围牙槽骨作对照,通过X线及组织学方法观察不同时期和种植部位骨缺损的修复及骨整合情况。并用图像分析技术分析种植界面处新骨形成量。结果 植入复合人工骨后,种植体4~8周时骨缺损修复基本完成,种植体骨整合形成,12周时已形成坚实的骨  相似文献   

11.
12.
A model describ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reported quality of restorative dentistry and dentist characteristics for 119 Montana general dentists is presented. The best predictors formed a significant model explaining 22% of the variance of the quality measure. Results are contrasted with a previous estimation of the model for 102 Washington general practitioners. Evidence for the external validity of the model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3.
14.
15.
口底癌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底癌的临床特性、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院自1992—2002年住院治疗的34例口底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口底癌患者中,男28例(82.4%),女6例(17.6%),男女比为4.7∶1,平均发病年龄58岁。发病部位:前口底22例(64.7%),后口底12例(35.3%)。淋巴结转移率41.2%。单纯手术组、化疗加手术组、放疗加手术组、化疗加手术加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5.5%、60.0%、50.0%、62.5%。结论口底癌以中老年患者好发,男性居多。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综合疗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选用成年Wistar大白鼠42只(其中6只为正常对照),经肠系膜静脉分别注入平骒霉素(24只)或鱼肝油酸钠(12只)后,分别于注药后0.5,1,2,4,8,24h,切取肝脏组织,通过酶组化染色法测定肝窦内皮细胞的5’-核苷酸酶,肝细胞的琥珀酸脱氢酶(SDH)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注入药液后,肝窦内皮细胞的5’-核苷酸酶,肝细胞的SDH和LDH活性随时间逐渐下降,其中平阳霉素组下降较轻微,结论:平阳霉素和鱼肝油酸钠都可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损伤,损伤的性质一样,均为非特异性,但平阳霉素损伤程度轻微,而鱼肝油酸钠严重。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剂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的溶解性和表面微观形态改变,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将3M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GC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及GC玻璃离子水门汀(双糊剂型)分别在人工唾液中浸泡30 d,冷热循环15000次,烘干测重,比较前后质量变化,计算溶解率,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微观改变.结果:不同剂型的玻璃离子水门汀溶解率由高到低分别为3M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GC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GC玻璃离子水门汀(双糊剂型).3种玻璃离子水门汀经浸泡溶解后,SEM扫描表面微观形态可观察到GE玻璃离子水门汀(双糊剂型)表面形态改变较少,其他2组玻璃离子水门汀表面微观改变较多.结论:双糊剂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理化性能及溶解率均低于传统水粉剂型,是未来临床修复治疗的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