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晶  方志沂 《中国肿瘤临床》2004,31(15):897-899
随着人们对乳腺癌认识的深入及诊断、治疗技术的成熟,使得保乳手术逐渐得到推广.研究显示,对于Ⅰ、Ⅱ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加放疗与根治性手术有相似的局部控制率和长期生存率[1,2],而保乳术后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但保乳术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还未能有效控制,迄今一直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对保乳手术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多涉及临床病理学及辅助治疗方面,较少从反映肿瘤生物学特征的分子生物学角度入手.本文复习了近年来国内外文献,着重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分析影响保乳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性肝癌转移以血行为主,淋巴转移以肝门淋巴结最多,也可转移至胰、脾、腹主动脉旁及锁骨上淋巴结[1],但有关内乳淋巴结转移的研究少见.本文总结6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内乳淋巴结超声检查结果,探讨其转移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胸腔镜内乳淋巴结清扫在乳腺癌分期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1年11月至2006年11月住院的病灶位于乳腺内侧或中央区的乳腺癌患者52例,常规乳腺癌切除术后行胸腔镜内乳淋巴结清扫,分析术后病理分期的改变,计算术后的无病生存率。结果52例患者中内乳淋巴结转移20例,占38.5%。其中单纯内乳淋巴结转移6例,占11.5%;腋窝淋巴结转移1~3枚且内乳淋巴结有转移的5例,占9.6%;腋窝淋巴结转移4~9枚且内乳淋巴结有转移的3例,占5.8%,腋窝淋巴结转移≥10枚且内乳淋巴结有转移的6例,占11.5%。共有20例(占38.5%)乳腺癌患者在胸腔镜内乳淋巴结清扫术后区域淋巴结分期发生改变。术后1年无病生存率100%,2年无病生存率94.3%,3年无病生存率86.2%。结论胸腔镜内乳淋巴结清扫不仅可帮助明确乳腺癌的病理分期,以指导治疗,而且对于中央区和内侧病灶的乳腺癌患者还可能降低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内乳区淋巴结转移进行局部放射治疗,容易导致肺部的损伤;如果是左侧乳腺癌,局部放射治疗还会对心脏血管系统产生影响.为了探讨对乳腺癌内乳区淋巴结转移更加有效,副作用更小的方法,我们术中采用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有内乳区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15例,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918例Ⅰb期宫颈癌术后转移与复发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由于早期检查和及时的治疗,宫颈癌的预后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对于那些复发及晚期患者的治疗仍十分棘手.复发往往发生在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如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局部病变>4cm[1-4].然而初次手术治疗后,患者是否会复发、复发时间及复发部位难以预测.有报道大约50%的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将会复发,且复发多数在盆腔以外,治疗也很困难[2],而不足20%的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有可能复发,复发多数在盆腔以内,且有一定的治疗方法.为了提高复发患者的预后,弄清复发前后的临床状况,对我院918例宫颈鳞癌Ⅰb期手术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根治术后内乳淋巴结首先复发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经根治术及辅助治疗后以内乳淋巴结为首先复发的临床表现和特点,总结其误诊的有关因素。方法 对31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多项分析,包括患者原发乳腺癌的发病和治疗情况、内乳复发病灶的特点、确诊手段、误诊以及对挽救治疗的影响等。本组患者占同期收治乳腺癌女患者的0.6%,手术时年龄29-60岁(中位44岁)。根治术后16例未做正规辅助治疗,11例仅做辅助化疗或内分泌治疗,4例做了内乳放射结合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结果 术后到确诊内乳复发的时间为8-132个月(中位34个月)。复发病灶均表现为胸骨旁隆起或肿块(直径2-10cm,中位5cm),伴胸痛、皮肤受累和胸骨破坏,其百分比例分别为61.3%、35.5%和64.5%;45.2%的病变跨多个肋间隙,病变中心位于3个肋间的比例为90.0%。误诊包括胸骨转移(22例)、胸壁复发(10例)、肋软骨炎症(5例)等。挽救治疗均包括放射治疗、综合局部切除或全身治疗。内乳淋巴结转移确诊治疗后的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60.0%、26.1%和12.9%。复发病灶直径≥6cm的患者较病灶直径<6cm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缩短(P<0.05),推测可能与治疗延误有关。结论 乳腺癌多数的内乳淋巴结复发位于3个肋间。内乳淋巴结复发常被误诊为胸骨转移、胸壁复发、肋软骨炎症等。误诊导致的治疗延误和不当有可能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乳前哨淋巴结的意义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9例符合内乳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的患者,经蓝染示踪后,行内乳淋巴结清除,在内乳区标本中确认蓝染的前哨淋巴结。结果 29例患者共检出内乳区蓝染前哨淋巴结22例。最终病理显示,内乳淋巴结有转移者12例,其中8例为蓝染的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有转移且内乳淋巴结有转移;2例为仅蓝染的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有转移。1例为蓝染前哨淋巴结无转移而内乳淋巴结有转移。另1例为未检出蓝染的内乳区淋巴结者,其内乳区淋巴结有转移。后2例判定为假阴性。检出率为75.9%,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100%,假阴性率为16.7%,准确率为93.1%,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9.5%。结论内乳前哨淋巴结可以反映内乳淋巴结的转移状况,内乳前哨淋巴结的检测可以为内乳淋巴结清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信息动态     
外科手术是胃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然而对于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单纯手术切除的预后却难以令人满意.有报道显示单纯手术治疗的胃癌复发率为60%,而有淋巴结转移者则高达80%[1].积极扩大手术范围,包括脾及网膜切除、积极的淋巴结清扫,并不能有效地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或降低复发率[2].Macdonald等[3]研究显示,术后放化疗能够提高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长期生存率.本研究对68例胃癌患者术后放化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李景涛 《实用癌症杂志》2017,(12):2052-2054
目的 研究术后放疗对局部淋巴结阳性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保乳手术治疗并且出现局部淋巴结转移的84例乳腺癌患者,均于保乳手术后进行放疗.观察患者的5年和10年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7.62%、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95.24%、无瘤生存率为94.05%、无局部复发生存率为95.24%;10年生存率为86.90%、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85.71%、无瘤生存率为82.14%、无局部复发生存率为85.71%.经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有无术后辅助化疗、有无术后放疗以及清扫淋巴结总数均为影响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经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术后放疗是降低局部复发的惟一影响因素.结论 术后放疗有利于改善局部淋巴结阳性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可以有效提高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在保乳术后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胃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术前或术后的辅助治疗.早期胃癌根治性手术后的生存率可达85%~90%以上,但对局部进展期胃癌(T3~T4期或淋巴结阳性),治疗后失败的原因为局部复发、腹腔种植和远处转移[1-2];其中局部区域复发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形式[1-3],而且局部区域复发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出现复发后中位生存期短,一般为9~12个月,因此加强局部治疗而提高局部控制,可能有生存得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1例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脏及腹膜后淋巴结寡转移患者的多学科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治经过.患者就诊时为直肠癌伴有同时性的肝转移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病灶属于潜在可切除目标.经过积极的全身治疗后,患者接受切除原发肿瘤以及髂血管旁转移淋巴结的手术.术后反复多次出现疾病的寡进展,通过有效的全身治疗以及多次有效的局部治疗获得长期的生存.该病例诊治经验提示,MDT制度可以给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提供最优的治疗方案,并帮助患者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对于符合寡转移的患者,有效的全身治疗配合有效的局部治疗往往能带来最大的生存获益,而有效的局部治疗包括但不局限于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9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9例患者中6例找到乳腺癌原发灶(3~8 mm),随访1~8年,7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中5例未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1例术后1年发现骨转移灶,另1例术后1.5年死于脑、肺及骨转移;2例行保乳术的患者均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对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腺癌而无明显原发癌灶的女性患者,应高度警惕隐匿性乳腺癌。治疗宜采用保乳术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辅以全乳腺及区域淋巴结引流区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以及可能的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3.
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大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效果较佳,但复发和转移仍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主要难题.即使在较早期病例中,肿瘤分期为T1或T2,无淋巴结及血行转移者,若仅施行手术切除而不予辅助治疗将会有较高的复发率[1].因而在分期较早的患者可能存在未被常规病理形态学或临床检查所发现的微转移,尤其是癌肿局部淋巴结,而淋巴结转移恰是大肠癌最重要的分期和预后因素之一.分子生物学方法尤其是RT-PCR为检测微转移提供了敏感有效的途径,已有许多相关的文献报道[2-4],但尚无大宗前瞻性研究的资料.我们检测了25例大肠癌患者淋巴结中CEAmRNA和CK20mRNA的表达情况,以期进一步探讨大肠癌的微转移.  相似文献   

14.
0 引言腋窝淋巴结状况是乳腺癌分期和治疗方式选择的重要依据,而内乳淋巴结同样与预后密切相关.前者已常规进行淋巴清扫,后者因改良乳癌根治术的广泛开展而得到保留成为仅存的乳腺前哨淋巴结,目前是否作为常规检查,参与分期和指导治疗尚无肯定结论.本文收集经病理证实存在内乳淋巴结转移10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观察治疗后内乳淋巴结存在状态与癌转移复发的相关性,为临床评估疗效与预后及合理的内乳淋巴结检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宋芳霞  段馨  刘维 《实用癌症杂志》2023,(10):1593-1596
目的 探讨腋窝淋巴结转移对初次保乳手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75例初次保乳手术后复发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前腋窝淋巴结状态分为阳性组(32例)及阴性组(43例)。所有患者均行保乳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比较两组局部区域复发情况、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远处转移、生存情况及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局部复发、区域复发及局部+区域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5例患者共45例发生远处转移(60.00%),阳性组远处转移率为78.13%(25/32),高于阴性组的46.51%(20/43),有统计学差异(P<0.05);生存分析显示,复发后3年生存率为57.33%(43/75),复发后5年生存率为38.67%(29/75);阳性组复发后总生存率较阴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复发部位、腋窝淋巴结状态为复发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腋窝淋巴结转移可影响初次保乳手术乳腺癌患者预后,能降低术后生存率,缩短患者总生存时间,增加复发后远处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内乳区淋巴结照射能够降低局部和远处复发并改善患者的生存,NCCN指南也在内乳区淋巴结照射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更新,但由于内乳区淋巴结照射造成的心肺损伤不容忽视,因此需要提供更为准确的个体化内乳区放疗指征。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能够以微创的方法评估内乳区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为内乳区淋巴结照射提供准确的放疗指征,使乳腺癌患者获得更大的生存获益。本文主要从内乳区放疗获益、不良反应控制及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指导放疗的探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或区域淋巴结转移复发率为10%~20%[1],复发部位以胸壁最为常见。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控制病情,我科对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局部复发病灶行无水乙醇治疗,自1992年3月至1998年12月共治疗51例,现对本治疗方法及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共?..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巴氏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巴氏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6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0.5岁(30~54岁).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其中单纯外阴肿物剥除术1例,外阴根治性切除术加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或活检术4例,外阴局部扩大切除术加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活检术1例.有2例患者术后补充放疗.6例患者均随访至2009年4月1日,中位随访时间124.5个月(8~241个月).结果 6例巴氏腺腺样囊性癌均经病理确诊,肿瘤细胞呈筛状排列及侵犯神经是其典型的病理特点.术后病理显示,切缘阳性2例,阴性1例,邻近肿瘤1例,不详2例.腹股沟淋巴结阴性5例,不详1例.有4例患者复发,其中3例局部复发,后出现肺转移;1例仅出现肺转移.在复发患者中,死亡1例,生存时间为135个月;另3例患者分别带瘤生存120、30和36个月,总生存时间分别为241、128和103个月.2例无复发患者无瘤生存8个月和121个月.结论 巴氏腺腺样囊性癌生长缓慢,患者长期预后较好,但容易局部复发和肺转移.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对于术后切缘阳性、局部浸润较深或侵犯神经者以及复发无法手术者可行辅助放疗或姑息性放疗.  相似文献   

19.
颈部淋巴结转移是鼻咽癌初诊常见症状,经放化疗后部分患者仍存在颈部淋巴结残留或复发.外科手术是鼻咽癌颈部淋巴结残留和复发挽救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延长鼻咽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改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手术治疗的相关文献,归纳了鼻咽癌颈部淋巴结残留和复发的规律、不同手术方式的应用指征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对伴有肺内转移的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行完全性手术切除并存在肺内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资料,比较含BAC成分的患者(研究组)与其他病理类型患者(对照组)的手术效果和预后差异.结果 研究组28例,对照组39例.研究组患者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58.0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27.0个月,P<0.01).无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39.0个月,明显高于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14.0个月,P<0.01).同一肺叶内转移和不同肺叶内转移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分别为36.0个月和24.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手术可有效治疗伴有肺内转移的BAC,尤其是对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手术可取得与早期NSCLC患者类似的效果.目前的TNM分期对伴有肺内转移的NSCLC患者的预后判断不够准确,需要进一步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