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SHEL分析法在走廊加床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4年11月与走廊加床患者有关的护理不良事件,应用SHEL分析法进行风险因素分析,采取改善走廊环境、加强护理人员安全风险防范意识、配备必要设施、培训应急知识等措施。比较实施SHEL分析法管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实施前的4.30%下降到实施后的0.88%(χ2=12.866,P<0.001)。结论 利用SHEL分析法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对走廊加床患者的护理风险防范意识,降低走廊加床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以预算配置制为基础的护理岗位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2014年10月对340名护理人员实施以预算配置制为基础的护理岗位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预算配置制为基础的护理岗位管理后护理质量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实施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Z=-12.676,P<0.001)。 结论 采用以预算配置制为基础的护理岗位管理模式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垂直管理模式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13年12月~2014年6月未实施垂直管理模式,2014年12月~2015年6月实施垂直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及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及安全质控指标合格情况。结果:实施后患者及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及安全质控指标合格情况均优于实施前(P0.01)。结论:实施垂直护理管理模式后,护理安全员通过对不良事件和护理风险进行探测和控制,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方面的意识,使护理风险管理受到控制,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安全隐患,保证护理安全质量,进而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和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典型案例情景再现联合关键流程安全培训在呼吸内科患者给药错误防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2018年4月进行针对给药安全护理中的典型案例情景再现联合关键流程安全培训,实施前(2018年1-3月)完成给药护理服务450例,实施后(2018年5-6月)完成给药护理服务460例,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安全给药能力、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人员对培训方式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安全给药能力评分与培训方式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给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 0. 05)。结论典型案例情景再现联合关键流程安全培训,可显著提高科室护理人员安全给药能力,降低给药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护理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风险因素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风险因素管理在医院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医院门诊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并制订相应的风险因素管理措施,指导护理人员规避和化解风险.在风险因素管理前后分别选择270例和356例患者,比较风险因素管理前后门诊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护理人员的投诉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施风险因素管理后,医院门诊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投诉率与实施前相比均显著降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实施前显著提高.结论 在门诊护理中应用风险因素管理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3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前(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1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16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并发症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以及实施前后护理人员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操作技能和预见性能力比实施前有明显的提高(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同时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阶段性管理干预对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16年5月针对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实施阶段性管理干预,以实施前后1年收治的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比较实施前后1年护理人员时间管理掌握程度,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投诉率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阶段性管理后,护士时间管理掌握程度均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投诉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性管理干预用于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可有效增强护理人员时间管理能力,改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投诉发生风险,并有助于预防护理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院数字化护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2月实施医院数字化护理管理前的护士50例、患者2000例以及2018年4月~2018年9月实施医院数字化护理管理后的护士50例、患者200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两组护理质量、护士对护理质控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医疗纠纷发生率、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基础护理、病区管理、专科护理评分高于实施前(P0.01),护士对护理质控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医院数字化护理在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明显,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降低不良事件与医疗纠纷发生风险,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开展质量评估,分析该模式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作用,及对不安全因素的预防效果。方法:2013年7月~2014年12月实施前调查22名护理人员和100例患者,2015年1月~2016年6月手术室实施质量评估后再次对22名护理人员和100例新的患者进行调查,了解该模式实施前后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考核、护理人员对不安全因素认知情况及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情况。结果:质量评估模式实施前后护士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中对患者非计划拔管、护理准备步骤错误、错收手术费、手术器械准备不齐延误手术发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质量评估模式实施后护理人员考核结果,护理人员对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认知情况及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状况均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质量评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室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不安全因素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能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在压疮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本院引进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对比分析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实施前后住院患者压疮发生情况.结果 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后患者基础护理、护患沟通、文书记录、病房环境/安全、皮肤管理及总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5).实施后患者皮肤危险度评估率、上报率、会诊率、满意率高于实施前,而压疮发生率、护患纠纷率、患者投诉率均低于实施前(均P<0.05).结论 建立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将有助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有助于护理人员查找临床中压疮高危人群,降低压疮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护理风险管理预防住院跌倒高危患者跌倒的实践及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预防住院跌倒高危患者跌倒的实践及效果。方法 2010年1~12月对4230例跌倒高危患者采用常规预防跌倒管理方法,2011年1~12月对4900例跌倒高危患者采用预防跌倒风险管理。比较实施预防跌倒风险管理前后患者跌倒及跌倒损伤发生率,护士跌倒评估能力、防跌倒知识及跌倒处理能力达标率情况。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跌倒高危患者跌倒及跌倒损伤发生率较实施前明显下降,护士跌倒评估能力、防跌倒知识及跌倒处理能力达标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结论 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预防患者跌倒,提升护理人员预防跌倒知识及能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主要包括:分析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以及完善医院风险管理制度。比较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人员理论及技能成绩的差异。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成绩较管理前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较管理前少,管理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理论及技能成绩,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管道风险评估表在预防心内科置管患者导管滑脱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76例带多种管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36例和观察组1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使用管道风险评估表评估患者并根据风险分级进行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管道滑脱率及管道安全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管道总脱落率为2.26%,对照组为11.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31,P=0.000);观察组患者发生管道安全事件发生率为6.48%,对照组发生率为25.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632,P=0.000).结论 应用管道风险评估表能最大程度降低管道脱落风险,提高了心内科护士风险识别和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专科医院神经外科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2014年1月-2015年12月)的674例颅内肿瘤患者为对照组,选取实施后(2016年1月-2017年12月)的702例颅内肿瘤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病区管理,观察组实施多种措施的护理风险管理。比较2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以及实施前后护理人员风险防控理论知识与应急预案操作考核成绩。 结果 观察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100,P=0.043),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好于对照组(Z=-4.779,P<0.001 );实施后护理人员风险防控理论知识与应急预案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实施前(t=-7.385,P<0.001;t=-6.895,P<0.001)。 结论 根据肿瘤专科医院神经外科患者特点,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控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授权管理对急诊ICU护理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科室人员分为6个风险管理小组,对护理风险进行适当授权,对比授权后的护理工作质量。 结果 实行护理风险授权管理后的护理质量较授权管理前有明显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 结论 适度的护理风险授权管理能激发护理人员的潜力,提高管理效能,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基于工作质量和护理风险绩效考核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激励效应.[方法]将护理单元按工作量、工作强度及护理风险分档,护理人员按工作年限及工作能力分级,结合工作量、工作质量考核结果确定绩效分配系数进行绩效分配.[结果]绩效考核改革实施后护理人员对绩效分配方案满意率为94.67%,对薪酬待遇的满意率为87.00%,较实施前(78.67%、57.67%)均有所提高;实施后有调科意愿的为3.67%,较实施前(8.33%)降低;护理质量指标中基础护理评分为98.52分±1.02分,重危病人护理评分为98.60分±1.30分,病房管理为97.30分±1.50分,病人满意率为(98.30±1.70)%,较实施前97.54分±2.06分、94.04分±2.46分、96.13分±3.03分、(97.60±0.40)%提高,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分配方案能有效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精神科风险管理中强化细节管理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丽 《护理管理杂志》2010,10(9):665-666
目的探讨在精神科风险管理中如何强化细节管理。方法通过加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制订并实施细节管理措施,包括及早评估,识别高危风险病人,设立高危风险的警示标识等以降低精神科护理风险。结果精神科病人冲动意外发生率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细节管理,确保环节安全质量是降低护理风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在内科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在护理风险管理前后,分别对内科护士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护士87名,评价护士风险管理意识及护理质量;调查患者风险管理前后患者各98例,比较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投诉率、护理满意率等指标。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护士的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态度、风险管理行为及护理质量考核评分分别为(22.4±2.6),(23.5±2.2),(24.5±2.7),(98.47±1.9)分,高于实施前的(15.6±4.8),(13.4±2.7),(13.5±2.8),(88.36±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725,6.477,7.013,5.467;P〈0.05);实施风险管理后,风险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分别为1.02%,0.00%,低于实施前的7.14%,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327,4.879;P〈0.05),患者满意率由实施前的79.59%升高到9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32,P〈0.05)。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及工作质量,有利于减少意外事故,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期中的应用.方法 对2009年1~12月在我院行乳腺癌术后化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可能引起药物外渗的因素,并于2010年1~12月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对实施前后药物渗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药物渗出的发生率为5.77%,皮肤坏死的发生率为0.64%;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化疗药物的渗出率为0.59%,无皮肤坏死的情况发生.结论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明显减少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药物渗出的情况发生.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the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during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 Methods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during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09 were surveyed retrospectively, and analyzed the factors that may cause drug extravasations. Then the appropriate care and risk management measures were implemented by the nursing staff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0. Incidence of drug extravasations was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asures. Results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the incidence of drug extravasations of the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of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 was 5.77%, the incidence of skin necrosis was 0.64%;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leakage of chemotherapy drugs was 0.59%, no skin necrosis occurs. Conclusions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hemotherapy drugs leaking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during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  相似文献   

20.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在外科病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美燕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7):1322-1324
目的实施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落实跌倒/坠床防范措施,以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方法 2008年开始实施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对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评分〉4分者,落实防范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并比较实施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前后住院患者的跌倒/坠床发生情况。结果实施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人员防范意识明显提高。结论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的实施和护理安全措施的落实,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提高住院患者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