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胸廓出口综合征是锁骨下动脉和/或静脉及臂丛神经在经过胸廓出口的第一肋骨和锁骨之间,受到骨或韧带的压迫所产生的一组神经或/和血管受压症候群.也有称之为第一肋骨综合征、颈助综合征、前斜角肌综合征、肋锁综合征、肩带压迫综合征及过度外展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2.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约有50%的体重指数≥25 kg/m2.肥胖引起的代谢综合征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互为危险因素.代谢手术在肥胖、代谢综合征的治疗中取得较高疗效,提示代谢手术可能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带来益处.本文就代谢手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机制及治疗现状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地震伤致挤压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为地震伤挤压综合征的救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地震伤致严重挤压综合征1例治疗进行总结回顾,观察全身营养支持、积极局部创面处理辅助血液透析对挤压综合征伤员恢复的作用.结果 经过积极处理,局部坏死组织得到清除.心、肾功能进一步好转,为后续修复创面打下良好基础.结论 清除坏死组织、减少毒素吸收、辅助人工血液透析治疗,有利于提高挤压综合征伤员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代谢综合征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指标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3月507例结直肠癌患者和277例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结直肠癌患者按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分为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将体质指数(BMI)、血糖(GLU)、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乳酸脱氢酶(LDH)、尿酸(uA)、癌胚抗原(CEA)和CA19-9等指标以及发病年龄、血压、肿瘤家族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肿瘤部位、肿瘤分期、分化程度等进行组间统计学比较.结果 结直肠癌组代谢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BMI为评价结直肠癌伴发代谢综合征最重要的指标;代谢综合征组肝转移发生率和肿瘤复发率明显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结论 了解代谢综合征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对减少代谢综合征发生、降低结直肠癌发生率以及减少肿瘤复发和肝转移,提高肿瘤远期疗效可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代谢综合征具有多种成分如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减低、血脂异常、高血压、中心性肥胖、微量蛋白尿、高尿酸血症等.低血清睾酮水平是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清睾酮水平能预测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睾酮补充治疗能延缓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干燥综合征具有长期性、复发性和难治性等特点.中医毒、瘀在干燥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从毒、瘀论治丰富了中医对干燥综合征的认识.解毒化瘀法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重要方法,应贯穿于治疗的始末.  相似文献   

7.
代谢综合征是一类以高血压、腹部肥胖、血脂异常、高血糖等多种危险因素集合的代谢异常综合征,代谢综合征发病率随着全球肥胖率和久坐生活方式的增加而增加,已成为研究热点.代谢综合征与皮肤衰老有关,需进一步了解代谢综合征与皮肤衰老的确切机制,为预防和延缓皮肤衰老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综述近年来与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诊断相关的细胞因子,靶向细胞因子干燥综合征的治疗.白细胞介素家族的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细胞因子通过相互协作影响干燥综合征腺体的微环境、细胞的内质网应激和紧密连接.细胞因子不仅有助于提高干燥综合征诊断的准确率,而且也是治疗的重要靶标.  相似文献   

9.
术后胃瘫综合征是一种以恶心、呕吐、胃排空迟缓为特点,胃流出道非机械梗阻的功能性疾病,通常发病在腹部外科手术后,尤其是胃和胰腺的手术.近年来,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了解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治,有助于减少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率和提高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治愈率,笔者就此对术后胃瘫综合征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马尾神经综合征发病机制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马尾神经综合征临床发病特点,分析其发病机制.方法分析马尾神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变化规律.结果马尾神经综合征的临床主要表现为鞍区感觉、大小便、性功能的障碍,首发症状为感觉功能的障碍,继而出现括约肌功能及性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出现前BCR(bulbo-cavernosus-reflex)、ICR (ischio-cavernosus-reflex)等已有明显异常.影像学研究,大部分表现为多节段椎管狭窄.结论马尾神经综合征的机制是由于骶髓反射弧的广泛损害.马尾神经综合征分前期、早期、中期、晚期.电生理改变和鞍区感觉功能的改变是早期诊断的指标.在前期、早期诊断马尾神经综合征称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代谢综合征肾损害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综合征是以胰岛素抵抗为共同病理生理基础,以糖代谢紊乱、脂质代谢异常及高血压、高尿酸、高胰岛素等生理异常积聚.目前越来越多研究结果表明,代谢综合征也能引起及加重肾损害,由此可见代谢综合征和肾脏疾病之间关系密切.本文拟就代谢综合征引起肾损害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中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和前列腺增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中老年男性人群中代谢综合征和BPH的关系. 方法 分层随机选择北京市某社区的中老年男性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一般情况,包括年龄、身高、体质量、血压、既往史、IPSS 等;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PSA;腹部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测量Qmax.比较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BPH患病率及严重程度;同时比较代谢综合征组内各亚组的差异. 结果 共调查中老年男性440人.代谢综合征组105人,合并BPH者35人(33.3%);非代谢综合征组335人,合并BPH者40人(11.9%).代谢综合征、肥胖和高脂血症组的BPH患病率较高,分别为33.3%、20.4%和25.0%.与非代谢综合征组相比,代谢综合征组中重度LUTS患病率较高(P<0.05),IPSS、前列腺体积和血清P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肥胖、高血脂症和糖尿病是BPH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75、3.36和2.08,P值分别为0.041、0.037和0.045). 结论 代谢综合征患者的BPH患病率较高,代谢综合征影响BPH患者的IPSS、前列腺体积和PSA.肥胖、高血脂症、糖尿病是BPH的危险因素;BPH患者诊疗的同时还需考虑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13.
J波是心电图上紧随QRS波群之后的一个小的半圆形波.J波综合征是与J波有关的多种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早复极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以及原发性室颤(或称夜间猝死综合征).作者结合本病例谈谈对J波综合征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基础上发生肝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防治肝肾综合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0月山西省人民医院及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84例终末期肝病并发肝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一般情况、病因、诱因、并发症、肝功能分级、肝肾功能、病死率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 肝肾综合征患者平均肝炎病史为14年,大量饮酒史为20.7年,肝硬化失代偿史为4.6年.顽固性大量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电解质紊乱是肝肾综合征最常见的诱因,大量腹水多见于Ⅱ型肝肾综合征患者(P<0.05).肝肾综合征患者肝肾功能损害程度与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红素、白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血红蛋白、电解质、尿量及平均动脉压相关,上述指标的动态变化可能提示病情缓解或加重.84例肝肾综合征患者中69例死亡,死亡率为82%,Ⅰ型肝肾综合征中位生存期为14.3 d,Ⅱ型肝肾综合征中位生存期为25.3d.在治疗后终末尿量≥1 000 ml/d的基础上,随着平均动脉压变化值升高,生存率明显升高.结论 终末期肝病患者发生肝肾综合征的肝硬化失代偿期为4.6年,临床医生需引起高度重视;患者一旦发生肝肾综合征,死亡率很高,平均生存期短;在治疗后终末尿量≥1 000 ml/d的基础上,平均动脉压较诊断后升高6~30 mmHg(1mmHg=0.133 kPa)的患者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15.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是机体在感染、药物等因素影响下,以微血管内血栓形成伴相应器官受累为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虽不高,但死亡率较高.本病无特效治疗.自从血浆置换应用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以来,其死亡率大大降低.本文就血浆置换在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中的具体应用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液粘滞综合征与中医血瘀证的关系。方法 :12 1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分为血瘀证组 89例 (轻 11例、中 35例、重 4 3例 )和非血瘀证组 32例 ,另设 ,健康对照组 4 0例 ,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和血液粘滞综合征的分类分级。结果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变 (P <0 .0 5~ 0 .0 1) ,表现为全血高切粘度、红细胞压积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 ) ;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凝指标 (纤维蛋白原、体外血栓长度、体外血栓干重 )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血瘀证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凝指标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 (P <0 .0 5~ 0 .0 1)。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粘滞综合征可表现为血液高粘滞综合征、血液高 -低粘滞综合征、血液低 -高粘滞综合征。血瘀证患者血液粘滞综合征主要表现血液高粘滞综合征和血液高 -低粘滞综合征 ,血瘀证患者的血液粘滞综合征的积分值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 (P <0 .0 1)。慢性肾衰竭血瘀证的分度与血液粘滞综合征的分级呈正相关 (r =0 .92 ,P <0 .0 1)。结论 :慢性肾衰竭血瘀证患者处于高凝、高聚、血栓前状态。慢性肾衰竭血瘀证患者血液粘滞综合征主要表现为BHS、BHLS。慢性肾衰竭血瘀证及其分型与慢性肾衰竭  相似文献   

17.
Klinefelter综合征是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疾病,常导致男性不育.近年随着研究的深入,对Klinefelter综合征患儿的治疗,对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对生育问题和产前产后筛查等都有了更多的认识.本文将从Klinefelter综合征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理生理机制、实验室检查、药物治疗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癌症患者失志综合征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癌症患者失志综合征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50例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失志量表-Ⅱ及埃德蒙顿症状评估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癌症患者失志综合征得分为10.0(7.0,12.0)分,中度、重度失志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47.20%、4.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受教育程度、月均收入、疼痛、疲乏、抑郁、焦虑、幸福感下降是癌症患者失志综合征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癌症患者失志的发生率较高.临床医务人员应针对失志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制订合适的干预措施,降低癌症患者失志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骨密度改变是马凡氏综合征患者骨骼系统异常的一种表现.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成年男性、女性及儿童马凡氏综合征患者骨密度的改变及其原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尽管存在种族、地域及生活习惯等差别,但大部分马凡氏综合征患者的骨密度降低的结论 是成立的.笔者回顾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就马凡氏综合征患者骨密度的改变及影响因素进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20.
黄芪当归合剂治疗成人复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发性肾病综合征是指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能完全缓解,但一年内复发3次以上或半年内复发2次以上者.在激素减量过程中复发者,称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迄今为止,激素仍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主要药物,其对微小病变型、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肯定,为业内同道所公认.但很大一部分病例往往在激素减量或机体发生炎症病变时,易使肾病综合征复发.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治疗复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药物和方法,是当今肾病学界研究的热点.为此,我附属医院从2002年~2005年运用黄芪当归合剂治疗成人复发性肾病综合征60例,疗效肯定,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