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医证候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是影响中医学发展与创新的重大科学问题,证候相关生物标志物及中药干预调控网络的研究对于在证候标准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和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前期冠心病证候标准规范研究的基础上,本项目组以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为切入点,从分子生物水平对证候进行了深入研究。第一,通过采集累计312例患者外周血基因信息,运用差异显示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斑点杂交法,高通量芯片,测序等方法,确立了冠心病血瘀证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微小核糖核酸-信使核糖核酸(long noncoding ribonucleic acid-micro ribonucleic acid-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lncRNA-miRNA-mRNA)3个层面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第二,在前期筛选出的差异基因的基础上,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细胞功能学验证的方法,构建了冠心病血瘀证基因miRNAmRNA以及lncRNA-miRNA-mRNA 2个水平的调控网络。第三,基于血瘀证差异基因及调控网络,通过累计202例活血化瘀中药干预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治疗前后共计400余人次的基因检测,以及活血化瘀中药处理相关细胞模型的体外实验,从基因-蛋白-功能3个层面研究中药作用机制,从分子水平揭示了活血化瘀中药干预冠心病血瘀证的基因调控网络机制。本研究将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引入证候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建立了一套证候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方法,为证候实质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多基因遗传及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疾病,血瘀证是其常见证型之一。表观遗传学是在基因序列不变基础上,研究基因表达受环境、疾病等影响的可遗传变化的学科,与中医证候本质具有一定相关性,是目前CHD血瘀证研究极具前景的一个领域。本文从表观遗传学在CHD血瘀证治疗、诊断等方面的作用,概述CHD发生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及染色质重构等,展望其在CHD血瘀证中能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指标,为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瘀血体质、体内血瘀不祛,是食管癌发生的重要内环境。通过总结古代医家有关食管癌血瘀病机的认识,结合基础实验研究,并利用方证关系理论,文章对食管癌血瘀病机的分子本质进行了分析讨论,以确定血瘀病机的证候分子标志物。EGFR、PI3K/AKT和Caspase-3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异常与血瘀病机密切相关,可以为食管癌的瘀血证分子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冠心病血瘀证相关差异表达非编码RNA(lncRNA),微小RNA(microRNA,miRNA),信使RNA(mRNA),构建基因间调控网络,从转录组层面研究冠心病血瘀证物质基础和病理机制。方法: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检测冠心病血瘀证、冠心病非血瘀证和正常(各5例)lncRNA,miRNA和mRNA表达情况,通过交联分析筛选冠心病血瘀证相关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对获得的差异基因进行功能通路分析,根据基因间Pearson相关分析和star Base靶基因预测平台,构建基因间调控网络,通过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其中的关键基因。在另一匹配队列中(每组各15例)对基因调控网络中的关键节点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验证。结果:39个lncRNA,229个miRNA和221个mRNA与冠心病血瘀证密切相关。功能与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血瘀证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免疫和炎症相关。共有9个lncRNA(均为下调),31个mRNA(11个上调,20个下调)和24个miRNA(14个上调,10个下调)构成共调控网络,包括76个基因间调控关系。CTA-384D8.35,CTB-114C7.4,RP11-567M16.6和hsa-miR-3158-3p是冠心病血瘀证基因调控网络中的关键节点。Real-time PCR结果验证了上述结果。结论:冠心病血瘀证存在lncRNA-miRNA-mRNA差异表达基因谱,其与免疫和炎症密切相关;差异表达基因间存在相互调控关系,并可依此构建冠心病血瘀证相关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对冠心病血瘀证的物质基础进行深度挖掘,可为从转录组层面开展中医证型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血瘀证和活血化瘀法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回顾。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认为现行的血瘀证诊断标准,其症状指标与理化指标并不具有给定的特异性,难以适用于血瘀证的诊断;对活血化瘀方剂的认识和划分不合理;片面将非特异性的理化指标用于活血化瘀的临床,导致了非活血化瘀方药具有“活血”功能的困顿。应当防止在揭示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法本质的努力中,步入新的迷宫。  相似文献   

6.
<正>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1]),血瘀证作为冠心病的主要和最常见证型,已经成为冠心病病证结合研究的主要对象。而非编码RNAs(ncRNAs)是具有调控基因表达的功能RNA,与冠心病密切相关~([2-3])。目前已有一些研究对冠心病血瘀证相关ncRNAs进行了探索,筛查出相应的miRNA、lncRNA及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4-6])。因此,本文将对冠心病血瘀证  相似文献   

7.
血瘀证基础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目前证候相关基因研究中主要研究思路的归纳和梳理,预测和展望血瘀证基础研究的未来发展.证相关基因研究的思路主要有:1.不同证候状态下基因表达的比较研究;2.中医证型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3.基因突变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4.以方测证,结合药物干预反证证本质.近50年来,血瘀证基础研究的内容涉及到血流动力学、微循环、血小板功能、凝血功能、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组织氧供、炎症与结缔组织代谢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也存在两大困惑和误区:1.无证不血瘀、无病不血瘀的错误倾向;2.实验室指标与临床辨证相关性差.为此,血瘀证基础研究的发展在于:开展同病异证、异病同证血瘀证的比较学研究,进一步优化完善血瘀证诊断标准及建立可靠的动物模型,开展血瘀证体质、证候、疾病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开展血瘀证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血瘀证是中医辨证的常见证型,是现代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热点和有重大突破的领域.糖尿病肾病(DN)最常见的证型为本虚标实(阴虚血瘀),该证型机体早期表现与现代医学的微炎症状态相类似.临床上用凉血活血法治疗DN血瘀证能明显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炎症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8等,但其现代医学本质并不清楚.核因子-κB(NF-κB)通路是多种炎症因子转录调控的中心环节,其介导的炎症反应在DN等慢性疾病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我们推测凉血活血法改善DN血瘀证可能与NF-κB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属于中医学中的"胸痹""真心痛"范畴,而血瘀证为其核心病机,贯穿疾病始终。在30余年临床实践基础上,以"冠心病血瘀证"为研究对象,在"标准规范-分子机制-循证评价"方面开展全面、深入、系统研究,建立了冠心病血瘀证定量诊断标准,创新了中医证候定量化和客观化的研究方向,还从宏观表征到器官细胞分子水平揭示了冠心病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将上述研究成果应用冠心病的防治中,提升了中医诊断准确率及冠心病的中医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血瘀证研究思路及方法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医“证”的研究方面,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领域,备受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血瘀证的诊断有较多的客观体征可循,不象中医其它证的诊断主要是依靠主诉,因此,比较容易研制与血瘀证相关的动物模型,也有利于国内外学者的交流。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在血瘀证本质、活血化瘀药物及作用原理研究方面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但与庞大的研究队伍、大量的经费投入相比,还是不  相似文献   

11.
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参与的生物网络变化的结果。药物干预的本质是将这种病理变化调控至正常范围。中药的优势在于通过多靶点、多层次、多途径地整体和系统性调控这种生物网络病理改变。组分结构中药为这种调控提供了可控、精确的"物"的基础,又通过网络药理学调控阐明"理"的本质。组分结构中药与网络药理学的密切结合为创新中药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策略,改变了传统用药的"一个药物、一个基因、一种疾病"的模式,体现疾病发生发展的整体特点,也充分体现中医药防病治病的内涵本质。该研究系统探讨了组分结构中药与网络药理学的结合本质、特点以及研究策略,从改善或恢复生物网络平衡的整体观角度来认识组分结构中药与机体的相互作用,成为揭示组分结构中药调控疾病生物网络机制的有效措施,也为进一步科学的研究创新组分结构中药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从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系统生物学层面,在脂质代谢、炎症反应、血液流变学变化与凝血功能、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胰岛素抵抗等7个方面,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研究现状进行总结。研究发现,虽然学者们已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分子生物学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由于研究手段的多样化、研究方法的不同、研究层面的差异,单独的某一项或几项指标不能完全阐释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本质。复杂网络正是针对复杂现象或复杂问题发展而来的一种新方法,利用复杂网络学研究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所涉及多系统、多层面、多指标,通过复杂网络学的方法,开展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可能是全面了解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基础生物学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病证效"结合的临床模式是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的趋势,该模式在病证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疗效评价,能够凸显中医临床诊疗的优势。机体在病证状态和药物作用下,引起全身水平的内源性代谢物及代谢网络变化。运用代谢组学技术考察和分析这些代谢的变化,可以探究病证本质,阐明药物作用机理。本文对近年来代谢组学在"病证效"结合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将代谢组学运用到"病证效"结合研究中,有助于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structure" and "acupunctur point distribution of the holographic phenomenon" of the meridian we combined modern scientific discovery of biological geneti analysis and acupuncture theory together.We put forward tw conclusions: main and collateral channels are macro-structur of the time and space gene regulation; it is the life of the huma body particle vibration form of biological field.Its purpose is t provide a new research idea to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and t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ine and the revolution.Thi paper is a literature research, selecting the relevant data, especiall som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technology in the past.Th explanation for its new meaning and value, as a citation meridia structure of space and time, supports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15.
湿热中阻与NEI网络关系密切,湿热证的致病作用是NEI网络影响机体的综合表现,湿热中阻证是全身性湿热证的典型代表,湿热中阻通过影响各种化学信号因子分泌异常,最终导致神经系统失调、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下降。中医清热祛湿的方药能对NEI网络失调者具有正反两面调节作用。中医方药治疗湿热中阻可能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3大系统交流的化学信号因子及其受体作为效应靶点,进行双向调节,促使机体趋于稳态。加强NEI网络与湿热致病"因子"关系的研究对揭示中医湿热中阻的本质有进一步帮助,为中医五脏受邪的本质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慢性肝病"肝肾精虚"证的客观量化指标体系与诊疗标准,提高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病的诊疗水平、临床疗效和服务能力。方法:采用肝损伤与肝再生的现代生物学指标作为考察"肝肾精虚"证的客观量化指标,使"肝肾精虚"的"隐性证候"成为可以准确把握的"显性证候"。结果:建立以肝脏组织学损伤、肝功能减退、再生障碍或紊乱等生物学指标为基础的"肝肾精虚"证的客观量化指标体系及诊疗标准,据此对慢性肝病"肝肾精虚"证的演变规律进行动态监测,判断预后和指导辨证论治。结论:慢性肝病"肝肾精虚"证的客观量化研究是提高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病的诊疗水平、临床疗效和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血瘀证与凝血、血流异常相关基因表达的相关性,以初步评价中药活血化瘀的分子疗效。方法严格按照冠心病纳入标准和陈氏血瘀证记分标准,筛选冠心病血瘀证病例。提取白细胞,制备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芯片,查询基因功能,获取冠心病血瘀证的凝血、血流相关异常表达基因。结果在选取病例中,冠心病血瘀证背景集中于17条凝血、血流相关异常表达基因,尤其是SPP1、FN1、THBS2等。结论冠心病血瘀证与凝血、血流异常相关基因的相关性可能是活血化瘀中药的重要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8.
效核四联法是以药效为核心,由“代效、毒效、质效、构效”组成的新药创制模式和方法,其内涵与中医临床药学要求一致。该研究将中药新药创制实践过程的研究方法系统化总结归纳,但为防止中药新药研究的西药化,而进行了中医临床药学结合度的分析。该研究将效核四联法的基本要素分别与中医临床药学进行关联分析,以保证该方法从各个角度与中医临床的紧密结合。因此,该方法坚持多成分研究的整体观,坚持产生疗效时的代谢过程运动观,坚持成分质量控制与构效阐述的分子物质观,为中医临床药学为根基的中药现代新药创制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使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双莲方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在TCMSP平台筛选双莲方活性成分与靶点,使用GeneCards数据库得到HCC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和PPI网络,并使用Aut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