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银屑病(psnria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复发率较高,典型皮损为鳞屑性红斑。其发病病因及机制无定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发生、发展与患者T淋巴细胞介导免疫机制密切相关。本文就以上方面最新进展进行阐述,为银屑病的基础研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银屑病是一种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的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往的研究认为,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涉及表皮角质形成细胞、T淋巴细胞、白细胞和血管内皮之间的相互作用。然而,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银屑病不仅仅停留于皮肤层面,而且还伴有重要的全身表现。银屑病也被称为免疫代谢性疾病,患者具有发展为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高风险。胰岛素不但在皮肤的稳态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由于银屑病与代谢性疾病(肥胖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之间的临床联系可以通过它们发病机制中的"慢性炎症"来强调,所以胰岛素抵抗可以作为二者的连接因素。本文针对银屑病与IR的相关性、二者相互作用可能机制及胰岛素增敏剂在银屑病中的治疗作用做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3.
4.
银屑病是一种以慢性炎症性为主要发病特征且与免疫相关的疾病。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免疫疾病有密切关系,尤其与炎症性肠道疾病关系密切。银屑病发病机制与肠道菌群紊乱的机制有相似之处。通过中医辨治对肠道菌群维持稳态的研究,从炎症性肠道疾病的角度进行探索,为调节银屑病肠道菌群的中医药临床治疗及诊断提供了一定依据。本文对目前关于银屑病肠道菌群的中西医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银屑病作为一种患病率逐渐攀升的炎症性皮肤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银屑病可受遗传、环境、免疫等多种病因刺激而发病,以细胞因子驱动的表皮增生、异常分化、炎症和新血管生成为主要发病机制,涉及免疫和皮肤细胞的相互作用,但有些发病机制仍是研究的盲点,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挑战,因此,探寻有效治疗靶点成为研究银屑病的重要目标。信号通路在银屑病的病理机制中承担重要细胞转导作用,是调控银屑病免疫和炎症反应的关键转导因子,是研究银屑病的热点领域。而中医药调控银屑病以其治疗通路广、作用靶点全且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占据重要治疗地位,且随着网络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的深入,中药单体及中药复方可通过调控银屑病多条信号通路而发挥治疗作用。近年来,中医药防治银屑病已收获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减轻瘙痒症状、减少皮损面积、改善焦虑情绪、预防并发症等,证明银屑病在中医研究领域的认识和辨证论治的正确性。尽管中医药在银屑病防治方面的理论与临床研究颇丰,但中医药对调控银屑病相关信号通路及作用机制方面的综述暂未见刊载。因此,该综述通过检索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介绍中医药调控银屑病相关的6条主要信号通路,即Janus酪氨酸蛋白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6.
白芍总苷(TGP)是中药白芍中的主要有效成份,含有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羟基芍药苷等化合物,具有止痛、抗炎、保肝的作用,现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免疫调节作用与多条通路、多种机制相关,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慢性荨麻疹、白癜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免疫性肝损害等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较好疗效,现针对白芍总苷的运用及作用机制作一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7.
寻常型银屑病是一种常见于当今和国内外临床的皮肤科疾病,为具有代表性的难治性疾病之一,也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无传染性,治疗困难,常罹患终身,是皮肤科较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与皮肤免疫系统等都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组织病理关系,其发病的根本机制仍不是很清楚。如今我国在西医治疗方面仍然缺乏先进有效的诊疗新方法,所以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历代中医医家对银屑病病因病机学说多为从“血热”“血瘀”“血燥”三方面分析,认为血热是导致银屑病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故中医多采取清热凉血之法治疗该病。文章经探索血热证寻常型银屑病的病因病机,通过临床医案的形式从病因病机、临证验方及配伍加减探讨赵学义主任灵活运用地膏麻附细辛汤加减治疗血热证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和对病情复发的控制情况,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证据,为现代中医学治疗血热证寻常型银屑病提供很好的研究,从而达到疗效显著的优势,为中医防治银屑病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银屑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复杂多样,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中医认为银屑病发病有内外因之分,外因如外感风、寒、湿、热、虫等邪气,导致气血阻滞,皮肤失养而发病;内外因如风湿毒气袭表,血分热燥,血燥难荣或素体血虚,外感风燥之邪,合而致病。近现代医家多从血分认识,有血热、血虚、血瘀、血燥之分。现代医学则认为与遗传、免疫、感染等因素相关,其机制研究也紧紧围绕基因遗传易感、免疫系统紊乱、病菌感染等方面。目前临床上疗法多样,主要有系统治疗、局部外用药物等。而中医药治疗银屑病常采用中药内服或外用、传统疗法等,作用以调控体内免疫系统、基因靶点及抗氧化等为主,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少。目前,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研究机制虽已经逐渐深化,但关于中医药防治银屑病作用机制的详尽整理尚少。该文基于银屑病发病的中西医研究,对中医药防治银屑病的机制进行综述,提供较为全面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认识,为进一步深入探讨银屑病的发病、治疗及相应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免疫介导的、非传染性、疼痛、毁形、致残的炎症性皮肤病,常累及皮肤和关节,影响着全世界6 000多万成人和儿童,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无法根治,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心负担。中医认为银屑病血热证最为常见,临床研究已证实清热凉血类方剂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机制研究也证实清热凉血类方剂可通过多通路、多靶点,影响HaCaT细胞增殖分化、CD4+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炎症反应、血管增生等,发挥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文章系统梳理清热凉血类方剂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与成果,以期为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临床诊疗与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中医“血分论治”银屑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认为银屑病是基于遗传素质基础上的多基因遗传病,在多种因素如感染、内分泌、免疫异常、药物、环境等作用下而发病,目前认为免疫学异常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起到主要的作用。近年来祖国医学对银屑病研究的深入,相关中医药治疗的研究也取得较大的进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医理论及临床治疗均以"血分论治"为主;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相关的基础研究也证明了"血分论治"的科学性。本文就近年来有关中医"血分论治"银屑病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光明中医》2021,36(20)
银屑病具有发病频繁且难以治愈的特点,影响着全球近3%的人口,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确认,临床治疗通常采用激素类以及免疫抑制剂等延缓病情,但其不良作用较大且易反复发作。柴胡治疗银屑病时具有疗效佳、不良作用小同时可降低复发频率的优点。此篇综述从血热、情志、抗炎与免疫、血循环及血液黏稠度、分子水平等多方面探讨柴胡及其相关方剂对于银屑病的治疗功效,对辅助临床上更好地应用中药柴胡治疗银屑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发病的治疗作用及其免疫学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EAE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TGP治疗组,低,中,高剂量TGP治疗组大鼠造模后分别ig TGP 50,100,200 mg·kg -1·d-1,EAE对照组大鼠造模后ig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各组的发病情况及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TGP各剂量治疗组的症状均较EAE对照组轻,发病潜伏期均较EAE对照组明显延长,高峰期症状评分均较EAE对照组明显降低;各TGP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FN-γ,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EAE对照组.上述改变呈剂量依赖性.结论:TGP对EAE具有治疗作用,其治疗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其治疗机制与抑制Th1型细胞因子( IFN-γ,TNF-α)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银屑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国坚 《山西中医》2008,24(4):54-56
银屑病相当于中医的白疕、白壳疮、松皮癣、蛇虱、顽癣等,是一种慢性炎性、非感染性皮肤病.该病经过缓慢,具有复发倾向.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易感性和T细胞的免疫功能异常有关.不同民族、性别、年龄均可发病.银屑病患者遍布世界各地.据国内文献报道:截止到2000年底,我国银屑病患者比1994年增加了一倍;另有资料显示,北方的患病率又高于南方.  相似文献   

14.
银屑病表现出炎症背景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征,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分化缺陷和异常的免疫反应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但某些细胞和分子机制仍未明确。尽管使用了各种药物和物理疗法来控制病情,但由于其短暂的疗效、高昂的成本和严重的不良反应,这些策略仅限于短期使用,使银屑病的治疗难以收获令患者满意的远期疗效。随着网络药理学、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及中医药现代化的推进,中医药的多成分、多靶点作用效果凸显,各医家学者针对中医药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但目前尚未有针对中医药干预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防治银屑病的详尽机制进行整理。该文通过检索近几年文献数据资料发现,中药单体、中药有效成分和中药复方对银屑病发病机制中Th17/Treg轴有明显调节作用,Th17细胞具有促炎作用,Treg细胞有助于维持外周耐受,他们在效应发挥上相互排斥,维系二者的平衡关系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调节免疫稳态。因此,中医药领域基于银屑病Th17/Treg轴开展了一系列临床及实验研究,包括降低Th17细胞百分率,增加Treg细胞百分率,以及调节二者相关细胞因子、转录因子水平,以缓解银屑病炎症病情,重建免疫环境稳态,为银屑病病理机制的进一步阐明提供新切入点,为开发银屑病新治疗手段提供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15.
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是新发现的一种CD4+T细胞亚群,现已发现其发育分化和功能方面的异常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银屑病是一种病程反复,缠绵难遇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目前普遍认为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失衡是本病发病的核心机制。在此机制的背景下,Tfh被同银屑病联系到一起,其细胞水平和相关分子的异常表达均能够促进银屑病的发生。在治疗方面,中药具有效用广而价低廉的特点,是银屑病良好的补充和替代治疗的选择。研究发现,部分用于银屑病治疗的中药活性成分或复方制剂亦能够对Tfh和其相关分子介导的免疫应答过程进行干预调节。该文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和实验数据结果,梳理研究进展,从Tfh细胞的分化、Tfh同银屑病的联系及中药对Tfh与相关分子的干预调节3方面作一综述,旨在为银屑病治疗新策略的建设和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理论支持和参考选择。  相似文献   

16.
银屑病是一种复杂的炎性皮肤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且反复发作,治疗难度很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这给新药研究和筛选带来一定的困难。尽管如此,抗银屑病新药一直是皮肤病药物治疗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国际上在寻找新的抗银屑病药物方面一直在做不懈努力,拟用于治疗的新候选药物不断出现,旨在继续提高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目前,可用于治疗银屑病药物的作用靶点较多,主要集中在核激素受体的配体、免疫信号转导通路中的相关细胞因子和酶,以及作用于表皮的天然药用药材。针对治疗银屑病效果较佳、作用机制较明确的小分子药物进行总结,为开发抗银屑病的新药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基本损害为具有特征银白色成层鳞屑的丘疹或斑丘疹,分局限型和泛发型.目前该病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代谢、内分泌等有关,精神因素、自然环境、饮食、药物都可以使病情加重.该病初发年龄以15~45岁居多,男女发病无显著性差异.笔者采用自拟祛癣丹治疗银屑病患者6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阿普司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特征是慢性炎症性病变,长期困扰患者且不易为医生治疗。虽然有多种治疗方案可供选择,但都有其局限性,因此急需一种有效、安全的口服治疗银屑病的药物。阿普司特作为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是一种口服药物,抑制参与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多个炎症标志物的活性,可有效治疗银屑病。阿普司特在一系列临床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治疗前景,且安全性及耐受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9.
银屑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背景下免疫介导的,以红斑、鳞屑、斑块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复发性皮肤疾病,以寻常型银屑病最为多见。汗法为中医治病八法之首,也是治疗银屑病的常用法则。寒湿闭阻于外,玄府闭郁,阳郁血热是银屑病的主要病机,故汗法可能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所在,且汗法治疗本病具备扎实的临床运用基础。课题组认为银屑病冬重夏轻的特点可能与体液代谢有关。单分子阵列(SIMOA)技术为汗液、尿液等代谢体液提供了新检测手段,可采用无创收集装置汗水贴片及SIMOA技术检测汗液中的炎症细胞因子,通过研究汗液中成分,探究相关机制。深入研究体液代谢在银屑病周期性发病中的作用,可能为中医药临床治疗本病的起效机制研究带来新的切入点及启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芍药苷(TGP)对脂多糖(LPS)诱导的银屑病样角质形成(HaCaT)细胞模型的作用,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 LPS 浓度为 1 μg/mL 的 DMEM 高糖培养基刺激 HaCaT 细胞 24 h 为模型组(LPS),TGP干预为芍药苷组(TGP),同时设立空白组(CON)。应用CCK-8法评估TGP的毒性,蛋白质印迹法观察p-IKB/IKB、p-NF-κB/NF-κB比值,免疫荧光法测定IL-1β表达量的变化,并进行JC-1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及ROS活性氧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芍药苷可降低HaCaT细胞中IL-1β表达量;降低 p-IKB/IKB、p-NF-κB/NF-κB 的比值;减少细胞内活性氧(ROS)过度累积;维持线粒体膜电位的正常水平。结论:芍药苷通过抑制NF-κB通路来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减缓银屑病进展。芍药苷对HaCaT细胞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治疗银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