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化州市孕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现状,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到化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和化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孕妇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450名孕妇,平均年龄25岁,以汉族、本地户口占大多数。艾滋病知识综合知晓率55.6%,三个传播途径知晓率为63.3%~83.8%。发现孕妇人群中夫妻双方或其中一方均存在较高的危险行为,其中吸食毒品为0.4%、1.8%,性病史为3.3%、3.6%,有偿供血史为1.6%、4.2%。结论 目前中国HIV感染已进入快速增长期,由特殊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感染人数急剧增加,并且母婴传播已逐渐成为我国HIV传播的一个主要途径,因此有针对性地加强育龄妇女AIDS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认识,提高监测水平是当前预防控制HIV母婴传播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发生、发展。方法问卷调查、定群抽样方法。结果艾滋病的知晓情况中非常了解的比例太低。途径主要是电视、网络等。对一些传播途径还存在认识问题,如蚊虫叮咬等。对性行为的态度中,男女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知识了解的亦太少。结论因此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让防制艾滋病的宣传和性教育走进课堂,增强青年人的自我保护意思,帮助青少年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仍是目前健康教育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在沈阳市务工的农民工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现状,为针对农民工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抽取沈阳市13个流动人口集散地的4600名农民工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方式。结果农民工对艾滋病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全面和深入,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均存在错误的认识,对艾滋病存在严重的恐惧和歧视心理。结论农民工是一个十分特殊的人群,流动性大,预防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全面,艾滋病防患意识差,认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应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我市流动人口农民工中数量庞大的特殊群体———外出建筑农民工艾滋病知识知晓的情况,为做好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十个在建建筑工地非本地户籍2012年从业达6月以上的人群,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农民工对艾滋病总体知晓率为71.33%,与《全国农民工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工程实施方案》,85%的知晓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艾滋病毒感染者不是艾滋病人知晓率甚低,仅为5.78%,对VCT知至甚少为26.01%,对传播途径深接吻、非传播途径蚊虫叮咬还存在误区。调查表发现艾滋病知晓率存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差异。结论:各地农民工艾滋病宣传教育不平衡,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针对不同人口特征和理解相对困难知晓率偏低的知识点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知晓率,减少高危行为,预防艾滋病的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5.
李少芳  钟朝晖  雷迅  张眉  徐小利 《重庆医药》2009,38(15):1852-1854
目的了解重庆市农民工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农民工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重庆市主城区农民工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及影响因素的现况调查。结果农民工人群对艾滋病3种主要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的正确回答率分别为80.56%、74.44%、56.64%。有47.0g%的农民工认为蚊虫叮咬可以传播艾滋病,50.28%的农民工不知道哺乳可以传播艾滋病,52.81%的农民工不知道共用牙刷、剃须刀可以传播艾滋病,35.64%的农民工不知道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史滋病相关知识得分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月均收入等因素的影响。结论应根据农民工艾滋病知识的薄弱点和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地制订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部队战士艾滋病预防知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乡村医药》1999,6(3):35-37
1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松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8.
李昕 《中国医药指南》2010,8(23):118-119
通过对龙潭区两所高校大学生进行的关于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了解目前高校大学生对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探索在高校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267名高中学生家长艾滋病知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长彦  吉双红 《河北医药》2006,28(9):876-877
学校开展艾滋病(HIV)知识及相关的行为教育,培养青少年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最有效的手段.但预防艾滋病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密切配合,家长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水平及态度将影响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结果.因此,笔者对邢台某中学的高一、高二年级的267名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 (AIDS) ,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是由艾滋病病毒 ,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侵入人体后 ,破坏人体免疫功能而使人体发生一系列不可治的感染和肿瘤 ,最后导致患者死亡的传染病[1] 。现阶段 ,对HIV/AIDS至今既无有效药物治疗又无有效的免疫疫苗 ,预防是唯一减少流行及危害的途径。AIDS在我国近年来呈加速上升的趋势[2 ] ,由于卖淫嫖娼和性自由倾向日趋严重 ,性病病人迅速大量增加 ,已经形成促使AIDS性传播的重要条件 ,加上吸毒人数的增多 ,各种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在基层和农村存在消毒不严 ,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性教育在提高农民工性保健知识水平中的作用。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外地在本地务工的农民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采用较系统的健康讲座,对照组予以随机健康咨询和教育。比较两组农民工对性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农民工性保健知识得分为(76.4±12.9)分,实验组为(90.1±10.1)分,两组比较,t=-7.45,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农民工对性保健知识掌握较对照组好。实验组农民工性保健知识得分在高水平的人数较对照组多,两组比较,Z=-6.77,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农民工进行性知识教育,可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性知识,建立健康的性行为,对构建和谐的社会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农村务工中人员乙型肝炎感染率,为进一步控制乙型肝炎的发病与传播打下基础。方法采取试点普查方法,收集986例人群,分别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HBsAg和HBsAb,根据年龄不同进行分层分析,最后统计学判断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986例农村工地人人员普查后发现共调查其中HBsAg阳性者为112人,阳性率为11.36%。子女阳性率:共调查249人,其中阳性感染者23人,阳性率为9.23%。25岁左右达到携带高峰,儿童在8岁左右达到携带的高峰,分别达到13.09%和11.360,出现两个高峰,HBV感染率与文化程度负相关。结论乙型肝炎在农村务工人群有较高感染率,加强乙型肝炎卫生知识的教育,提高经济水平对阻断乙型肝炎的传播和发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凯  刘立姣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4):154-155
目的 调查和研究武汉市洪山区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高危性行为态度和发生的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752例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对高危性行为的相关态度、高危性行为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武汉市洪山区外来务工人员对正确途径传播的知晓率均≤80%,对非正确传播途径的知效率均<70%,其中仅31.91%的外来务工人员认为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对我国艾滋病免费政策知晓率均<50%,仅57.45%认为每次性交都使用安全套可预防艾滋病.虽然对婚外性行为、多性伴、一夜情、商业性行为等高危性行为持反对态度,但是对婚前性行为仅39.76%表示反对,且婚前性行为发生率达21.54%.结论 武汉市洪山区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存在高危性行为,应加强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科学、高效、价廉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方法 问卷抽样调查2010年门诊患者1350人,内容包括一般项目、户口所在地、学历、门诊就医方式、选择医院、选择医生、就诊需求、连续服务及心理预期等内容.结果 不同学历的外来工患者,无论是男是女,其选择医生首选认识的医师占30.6%;最需获得服务是解除病痛,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青岛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健康和环境性适应性状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青岛市外来务工人员环境适应性调查问卷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调查2009-03—2010-03青岛市三家企业中随机抽取的300名新招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适应性状况。结果通过调查显示,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适应问题不容乐观,特别是人际敏感性、抑郁和恐怖3项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另外在婚姻、年龄、教育程度、工作时间等方面对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结论青岛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存在明显的心理不适应性。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问题可能会导致疾病以及产生社会隐患,如加以积极的心理疏导和社会帮扶,会有利于外来务工人员迅速融入社会、创造价值,对提升企业形象和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企业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相关歧视状况,探讨可能对歧视造成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嘉定区一家大型企业394名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8.53%,对非传播途径的认识较差,蚊虫叮咬不能传播艾滋病的答对率仅为40.60%。共有255份答卷(64.72%)进入高歧视组,歧视普遍存在。不同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人群的艾滋歧视分布有统计学意义(x2=8.374,P=0.004),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高的艾滋歧视低。结论 :企业外来务工人员艾滋歧视广泛存在,应加强艾滋病知识宣传,减少艾滋歧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清新区女性性工作者对性病/艾滋病传播和预防的知识知晓率、安全套使用及患病情况,为制定该区的性病/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2012年对该区公共娱乐场所中的女性性工作者采用随机整群抽样,进行统一问卷调查.采用ELISA检测方法检测梅毒及HIV抗体.使用Epidata 3.0和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清新区共调查450人,该人群对性病/艾滋病传播和预防知识知晓率为65.11%(293/450),其中接受过干预的人知晓率为73.93%(156/211),未接受干预的人群知晓率57.32%(137/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61,P< 0.01).近一周与商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比例为83.92%,安全套正确使用率为81.12%(348/429).该人群梅毒抗体阳性率为4.67%(21/450),HIV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清新区女性性工作者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不高,仍存在高危行为,应加强对该人群性病/艾滋病的防控干预.  相似文献   

18.
贵阳市流动人口HIV感染状况调查及危险行为干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为了解流动人口中HIV感染状况 ,探索对流动人口传播艾滋病的干预方法 ,以此提高他们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水平 ,降低传染艾滋病性病的高危行为。方法采用调查表对 30余个建筑工地流动人口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等基线调查 ,采用发放宣传资料、讲课、防治咨询、发放安全套等进行教育、干预 ,并采集血标本作HIV抗体检测。 5个月后再进行评估调查。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后 ,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比基线调查的回答正确率显著提高 :艾滋病的知晓率由 4 9.70 %上升到 82 .2 0 % ;艾滋病是传染病由 3l.95 %上升到 73.5 2 % ;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吸毒可传染艾滋病由38.1 4 %上升到 70 .6 8% ;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发生性关系可传染艾滋病由 38.75 %上升到 72 .72 % ;感染HIV孕妇能将艾滋病传给婴儿由 35 .73%上升到 71 .1 2 % ;发生高危性行为时正确使用避孕套可预防艾滋病的由 2 8.5 5 %上升到 6 1 .38% ;认为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由 1 8.39%上升到 5 4 .37%。经x2 检验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5 0 5份血标本未检出HIV阳性。结论本研究揭示 ,在流动人口中采用大力宣传、发放宣传资料、讲解和发放安全套等措施是目前在流动人口中普及和提高艾滋病性病知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流动儿童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流动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的政策建议。方法对居住在浙江省慈溪市境内的2963例流动儿童进行抽样调查,并对流动儿童基本医疗保健状况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流动儿童随家庭成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占43.23%,1年内接受过儿童健康检查的占86.06%,3周岁以下儿童进行系统管理的占51.33%,流动儿童2周患病率为20.05%。结论应加大流动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的投入力度,强化流动人口医疗保健服务管理,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流动人口医疗保障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和行为方式,探索公众更加容易接受的宣传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 采用社区健康教育前后比较的方法,健康教育前随机抽取了288人进行问卷调查,健康教育后又随机抽取了1460人用同一份问卷进行调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健康教育后社区居民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健康教育促使更多居民宽容、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健康教育使社区居民更加注重自己经常使用的生活用品的专用性.大多数居民倾向于希望通过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获取艾滋病知识.结论 社区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健康教育提升社区居民对艾滋病的认识,有利于社区居民对艾滋病的态度及行为的转变.今后要更加注重利用大众传媒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