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皮素、蛋白激酶C、盐酸法舒地尔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导致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目前还没有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的药物。近年来 ,内皮素 (ET)生成增多和蛋白激酶C(PKC)激活在脑血管痉挛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盐酸法舒地尔 (HA10 77)是一种针对PKC的扩血管药 ,具有很强的对抗血管痉挛作用。文章综述了ET、PKC在SAH后血管痉挛过程中的作用和HA10 77对抗血管痉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吴苏宁  冯清燕 《山东医药》1996,36(12):21-22
用放免法测定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含量在不同时期及不同病程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SAH组1~7天,8~21天及22~28天的患者血浆ET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且第1周内ET含量最高,伴有脑血工挛者(CVS)血浆ET高于不伴有CVS者(P〈0.01)。提示SAH后CVS与血浆ET关系密切,ET参与CVS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1 材料与方法病例源于我科于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1年 2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 5 1例。按Hunt Hess分级 :Ⅰ级 11例 ,Ⅱ级 15例 ,Ⅲ级 14例 ,Ⅳ级 8例 ,Ⅴ级 3例。本研究只包括Hunt Hess分级中的Ⅰ~Ⅲ级患者共 40例。随机分成引流组与对照组。引流组共 2 0例在行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后即刻实施腰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 ,而对照组 2 0例按设计时间间断进行腰穿释放血性脑脊液。引流组患者在早期行GDC栓塞治疗后 ,立即行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 ,即腰椎穿刺后退出针芯 ,置入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是脑动脉瘤患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内皮素(ET)在SAH后CVS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从基础和临床两个方面阐述了ET在CVS中的作用,并就针对ET治疗CVS的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盐酸法舒地尔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方法 以尼莫地平为对照,将5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n=15)、法舒地尔治疗组(n=20)及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组(n=20).应用经颅多普勒动态观察发病后3、7、14、21、28 d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血压变化及Glasgow预后量表评分.结果 三组均能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血管痉挛和预后,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意义,但尼莫地平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低血压发生率大于法舒地尔治疗组.结论 盐酸法舒地尔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与尼莫地平相当,两者联用效果并不增强,但是盐酸法舒地尔对血压的影响较尼莫地平小.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是内皮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血管收缩作用的物质.大量临床和基础研究显示,SAH患者脑脊液和(或)外周血ET-1水平升高,并在CVS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对ET-1在CVS发生和发展中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因起病急、致残率高多年来一直是神经科的重点研究课题。传统内科治疗多以应用脱水剂及钙离子拮挤剂为主。自 1998年以来我院在腰部蛛网膜下腔放置硬膜外麻醉导管行脑脊液引流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36例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36例患者中 ,男 2 1例 ,女 15例 ;年龄 2 6~ 71岁 ,平均 46岁。所有患者均经颅脑 CT、腰穿确诊。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 2 8例 ,原发性脑室内出血 8例。均于 12小时内行蛛网膜下腔置管脑脊液引流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先给予基础治疗 ,包括卧床休息、控…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下称SAH)急性期的病死率约占SAH住院病人的20~30%。近年来我院收治SAH病人50例,其中10例死亡,现将其死因分析如下。1.因过早活动致再出血4例。病人男,40岁。2个月前曾因SAH在我院治愈出院。本次因过度劳累后剧烈头痛、呕吐1天入院。查体:神志清,脑膜刺激征阳性,无颅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腰穿和 CT 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作用进行了讨论。叙述了腰穿的危险性、创伤性穿刺的鉴别、CT 扫描的重要性、血管造影阴性的 SAH 及再出血的诊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液及脑脊液中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与脑血管痉挛(CVS)及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液和脑脊液中ET含量;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液和脑脊液中NO的代谢产物NO-x(NO-2和NO-3)含量。结果SAH后血液和脑脊液中ET含量增高(P<005),且重症组高于轻症组(P<005);而SAH后血液和脑脊液中NO含量则下降(P<005),重症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结论提示SAH后脑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脑缺血可能系ET升高和NO下降使大脑动脉持续收缩所致,且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ET增高和NO下降的程度密切相关。本实验结果支持SAH后CVS发生机制中ET与NO动态平衡破坏学说。  相似文献   

11.
孟祥靖  郭建  李相坤 《山东医药》2010,50(2):108-108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非外伤所致的脑蛛网膜下腔出血,80%-85%为脑动脉瘤破裂(aSAH)所致,aSAH预后较差,病死率高达45%。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和处理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蛛风膜下腔出血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病症,及时、正确地诊断和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其对脑组织的进一步破坏。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文献,对其诊治进展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一般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数小时内的一般治疗:(1)开放气道,改善呼吸、循环;(2)既往血压正常的患者,SAH后血压升高,控制血压使接近正常水平;(3)若有癫痫,抗癫痫治疗包括足量的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4)必要时给予止痛药和镇静剂;(5)对于动脉瘤性SAH,应进行急诊血管造影、血流动力学监测,早期手术。2抗血管痉挛治疗脑血管痉挛是在SAH后,颅底大血管迟发性收缩,常在血管造影或脑血流上表现为受累血管远端区域的灌注减少。造影上血管痉挛有典型的短暂过程-出血后3~5d开始,5~14d狭窄达最大限度,2~4周后逐渐恢复。约半数病例血管痉挛表现为…  相似文献   

14.
蛋白激酶C与脑血管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蛋白激酶C(PKC)是一种钙/磷依赖性蛋白激酶,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中:正常情况下,PKC几乎都以无活性的形式存在于胞浆中,当受到外界刺激时可发生移位激活而发挥其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PKC在脑缺血性损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法舒地尔(Fasudil)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大鼠铁死亡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8)、SAH组(n=8)、SAH+Fasudil组(Fasudil组,n=8)。颈内动脉刺破法造SAH模型。Fasudil组造模后腹腔注射Fasudil(10 mg/kg 1次/12 h)。造模成功24 h后观察大鼠神经功能(Garcia JH评分及穿梭箱试验),检测脑组织Fe2+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及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Sham组比较,SAH组大鼠Garcia JH评分显著降低,海马区脑组织中Fe2+含量显著增高,GPX4表达明显减少,ACSL4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AH组比较,Fasudil组大鼠Garcia JH评分增高[(13.88±3.94)分vs(10.13±4.39)分,P<0.05],海马区脑组...  相似文献   

16.
王成伟  张源 《山东医药》2004,44(30):63-64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系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SAH分为颅脑损伤性和自发性(非损伤性)两大类。自发性sAH又分为两种.一为脑底部或脑表面病变血管破裂而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怍原发性SAH;一为脑实质内出血而血液穿破脑组织进入蛛网膜下腔称作继发性SAH。自发性SAH可见于任何年龄,50~60岁者多见,青壮年亦常见发病。凡能引起脑出血的耨因也能引起SAH.但以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症、烟雾病和血液病等最为常见。一般都在患者情绪激动或过腰用力时发病。  相似文献   

17.
蛛网膜下腔出血与低钠血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低钠血症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机理尚有争论。目前倾向于以脑失盐综合征及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来解释。现就低钠血症及尿钠排泄与抗利尿激素及心钠素的相互关系以及临床对策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发病突然、病程凶险、死亡率高的严重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因最常见于先天性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 ,还常见于脑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基底异常血管网症等诸多因素。我院自 1995年 1月~2 0 0 1年 1月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 15 2例 ,死亡 4 6例 ,死亡率 30 3% 。现报告有完整死亡病例记录 30例 ,并从临床护理角度分析死亡原因及探讨护理预防要点 ,以供参考。一、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 ,男 12例 ,女 18例 ,年龄 31岁~ 78岁 ,平均 5 6 3岁。全部病例均突然发病 ,多有过度用力、情绪激动等…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急性脑积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20.
蛋白激酶C与脑血管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激酶C(PKC)是一种钙 /磷依赖性蛋白激酶 ,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中。正常情况下 ,PKC几乎都以无活性的形式存在于胞浆中 ,当受到外界刺激时可发生移位激活而发挥其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PKC在脑缺血性损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