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1999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58例,其中内镜治疗早期组(48h内治疗)30例,延迟组6例,保守或急诊手术(对照组)22例。结果内镜早期组治疗成功率97%,未发生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延迟组成功率33%,内镜早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优越性。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应用放大内镜和普通内镜鉴别瘤性和非瘤性大肠息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放大内镜和普通内镜对大肠息肉的实时诊断及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105例大肠息肉进行靛胭脂染色、普通内镜及放大内镜观察其表面结构形态,并参照Kudo法进行分类,共分七型:Ⅰ型、Ⅱ型、ⅢL型、ⅢS、Ⅳ型、Ⅴ型和混合型。Ⅰ、Ⅱ型为非瘤性息肉,ⅢL、ⅢS、Ⅳ及混合型为腺瘤性息肉,Ⅴ型为癌变。比较放大内镜和普通内镜在鉴别瘤性和非瘤性息肉中的价值。结果 放大内镜下炎性及增生性息肉中非瘤性表型为78.57%,瘤性表型为21.43%;腺瘤息肉中非瘤性表型为3.33%,瘤性表型为96.67%;幼年性息肉均为非瘤性表型。Ⅰ、Ⅱ、ⅢL、ⅢS、Ⅳ、Ⅴ及混合型息肉中腺瘤率分别为0、13.33%、70%、75%、100%、100%和63.64%。分型诊断瘤性和非瘤性息肉的敏感性为96.67%和80%,特异性为86.57%和94.73%,鉴别诊断准确率为89.52%。普通内镜分型诊断瘤性的敏感性为88.3%,特异性为81.5%;非瘤性息肉的敏感性为73.3%,特异性为82.5%;鉴别诊断准确率为82%。结论 用色素放大内镜和普通色素内镜分析大肠息肉表面结构,能有效鉴别大肠非瘤性息肉、腺瘤及癌。因此,有助于在结肠镜检查的同时决定对病灶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生长抑素联合内镜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2005年2月~2007年3月共收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66例,其中内镜治疗组30例,应用生长抑素抑制胰腺分泌,联合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后用网篮取石或碎石网篮碎石后气囊取石术及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其中轻型胰腺炎16例,重型胰腺炎14例。内科保守治疗36例,轻型胰腺炎20例,重型胰腺炎16例。结果内镜治疗组的成功率为96,67%,治愈29例,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1例因合并胰管结石转外科行胰头切除术。对照组的成功率86.11%,治愈31例,1例因合并巨大假性囊肿转外科手术治疗,4例死亡。内镜组术后腹痛缓解快,住院时间短(P〈0.01)。结论生长抑素抑制了胰腺的分泌,内镜治疗解除了胆胰管开口的梗阻,通畅了胆胰液的引流,微创、安全、有效,生长抑素联合内镜治疗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异位胰腺内镜特征,提高内镜诊断率。方法总结近5年来经电子胃镜结合超声内镜(EUS)及病理确诊的11例胃异位胰腺的临床资料。结果胃异位胰腺无特异临床症状,多因上腹痛行内镜检查发现,好发于胃窦,多见于前壁。胃镜下异位胰腺多为隆起性病变,表面黏膜光滑,形态及大小差异很大,顶端可见导管开口,多单个;超声内镜可见黏膜下层或肌层低回声、等回声或混合回声团。结论内镜检查结合黏膜活检组织和内镜下黏膜组织切除病理检查是诊断胃异位胰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糜烂性胃炎242例内镜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糜烂性胃炎(EG)是内镜下观察到的一种常见病。内镜检查的发现率献报道为0.3%~12.7%。本收集我院1996-03~1999-06经内镜诊断明确的EG患24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消化道病变在经内镜检查及治疗时,有可能引起消化道太出血。近年,我们曾遇2例经内镜活检及激光治疗后发生难以控制性太出血,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运泽 《华夏医学》2008,21(1):197-199
近年来胰腺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超声内镜、胰管镜和治疗性ERCP的开展应用,胆胰疾病的诊治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现在不但可以在内镜下取材或通过间接影像来提高胰腺疾病的诊断率,而且治疗性内镜因具有安全、简便、并发症低等优点,现已成为胰腺疾病微创介入治疗的重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已取代了外科手术。现就近年来胰腺疾病内镜诊断和介入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电子内镜及影像设备的不断发展和微创技术水平提高,众多医院已采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且治疗性ERCP已逐渐取代单纯诊断性ERCP。现我们总结了经内镜治疗的16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阻塞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塞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治疗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对68例塞性鼻窦炎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治愈46例(67.7%),好转19例(27.9%),无效3例(4.4%)。总有效率95.6%。结论:对塞性鼻窦炎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是必要的,疗效也是确切的。  相似文献   

10.
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被认为是内镜治疗的禁忌证,有加重病情,增加并发症的可能。近年来随着内镜治疗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以及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因认识的加深,使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成为内镜治疗的热点。我们总结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1999~2003年13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行内镜治疗的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院2004年1—12月内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81例,在此对其临床表现、内镜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病规律、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内镜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临床胃肠病学领域里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门脉高压性胃食管病变亦日益受到临床和内镜医师的重视。我院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经内镜检查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148例资料,现就临床特点、内镜观察特征、治疗要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鼻内镜经鼻腔切除鼻腔、筛窦、蝶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广泛侵及上颌窦内者,在上颌窦前壁开窗切除上颌窦内内翻性乳头状瘤并作上颌窦开窗引流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6例。结果:术后2周、4周,随后每3~6个月复诊,鼻内镜下定期清理术腔、换药直至上皮化,疗效确切。认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灶切除彻底,创伤小,失血少,面无疤痕,符合微创手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消化性溃疡(以下简称PU)的诊断临床首选内镜检查,所以内镜检查(含纤维内镜、电子内镜、超声内镜),国内外普遍应用。但仍有相当部分患者存在恐惧心理,尽管无痛内镜检查已悄然兴起,由于费用的偏高在国内一时难以普及,探讨胃电图(以下简称EGG)检查对PU的诊断仍有临床和现实的意义。本文报告我院经内镜及病理诊断为PU839例进行EGG分析。  相似文献   

15.
超声内镜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声内镜(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是一种直视性的腔内超声检查,即在内镜顶端安装一个超声探头,对可疑病灶进行超声扫描,探测脏壁各层次及邻近脏器的病变,提高对病变性质及其累及深度的判断能力[1]。目前超声内镜有线阵型和扇形扫描两大类。前者定向作120°...  相似文献   

16.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鲁星燧  刘凯  姚英  张宗明 《广东医学》2002,23(12):1286-1287
目的探讨早期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GP)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及经内镜网篮取石术等内镜技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68例,其中重症胰腺炎1例。结果逆行胰胆造影(ERCP)成功率91%(62/68),ENBD成功率100%(62/62),EST成功率100%(17/17),取石成功率94%(16/17)。发病72h内经内镜早期治疗组与发病72h后延期内镜治疗组,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内镜治疗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早期内镜治疗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内镜治疗症状性透明隔囊肿的方法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应用神经内镜治疗症状性透明隔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术后症状均改善,其中症状完全消失19例,减轻2例;3例术后出现发热,给予对症治疗后消失,其他病例无任何并发症。结论神经内镜下透明隔开窗术是治疗透明隔囊肿理想的手术方法,应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8.
曹银生 《中原医刊》2007,34(9):54-55
目的探讨内镜下或内镜辅助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治疗效果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至2005年间61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61例鼻内翻乳头状瘤,2例术后复发,均经再次内镜下手术治愈,其余患者在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采用内镜下或内镜辅助下治疗鼻内乳头状瘤有良好效果,但应注意术前检查,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手术不断发展和CT等影像学检查的普及,对真菌性鼻一鼻窦炎的认识不断深入。根据是否有真菌组织侵袭和宿主的免疫状态,将真菌性鼻一鼻窦炎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两类。我科于2004—2006年共收治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28例,均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常规内镜下难以确诊的上消化道各种外压隆起性改变,有时与消化道管壁黏膜层下占位隆起性病变难以鉴别,而超声内镜和微探头内镜超声检查可以明确占位病变的性质、层次及与消化道管壁的关系。我院内镜中心自2000年8月-2008年6月共进行1200例超声内镜检查,其中确诊上消化道外压性隆起改变78例,约占6.5%,现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