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治疗后炎症因子、调脂疗效的影响。方法对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10mg组(A组)24例,20mg组(B组)26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空腹采血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钙蛋白I(CTnI)浓度以及血脂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20mg组较10mg组治疗后hs-CRP和CTnI浓度降低更明显(P0.01)。两组服药后血脂水平较服药前均有降低,但阿托伐他汀20mg组较10mg组治疗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和CTnI水平较正常人升高;阿托伐他汀能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和CTnI、LDL-C水平;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较10mg阿托伐他汀治疗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立普妥)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前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69例行PCI的ACS患者随机分为3组:阿托伐他汀10mg/d、20mg/d、40mg/d组,两周后行PCI术。分别测定入院、PCI术前(手术当天清晨,已治疗2周)、术后48h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3组入院时hs-CRP浓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前hs-CRP的浓度与入院相比均明显降低,40mg组降低最明显,20mg组较10mg组降低明显(P0.05)。PCI术后hs-CRP浓度较术前均升高,10mg组升高最明显,20mg组较40mg组升高明显(P0.05)。3组hs-CRP变化与血脂变化无相关性(P0.05)。阿托伐他汀40mg组、20mg组、10mg组ALT3倍患者分别为2例、1例、0,ALT升高1倍~3倍分别为9例、5例、2例,观察几周后多能恢复正常。结论 PCI术后增加血清hs-CRP水平。阿托伐他汀可减轻PCI术后炎症反应,抗炎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且独立于其调脂作用。阿托伐他汀20mg、40mg短期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国产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诊冠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入选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PCI术前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B组患者PCI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PCI术后两组他汀按原剂量维持.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血脂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CRP、IL-6 、三酰甘油(TG)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国产瑞舒伐他汀10 mg剂量具有与进口阿托伐他汀40 mg剂量类似的调脂抗炎作用,能降低急诊PCI患者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心肌损伤的保护和抗炎作用。方法 150例UA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阿托伐他汀20 mg/d)、B组(瑞舒伐他汀10 mg/d)、C组(瑞舒伐他汀20 mg/d),每组50例。三组患者连续3 d于睡前服用他汀类药物直至行PCI术,术后继续给予常规治疗并观察术前及PCI术后48 h外周血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c Tn I)的水平,检测术后48 h的外周血CD4+T细胞的凋亡情况,同时比较PCI术后1个月与入院时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的水平。结果三组患者术前hs-CRP、CK-MB、c Tn I、TC、TG、HDL-C和LDL-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后较术前相比有明显的改变(P0.05)。瑞舒伐他汀20 mg/d患者术后48 h hs-CRP、CK-MB、c Tn I、TC、TG、HDL-C和LDL-C水平与瑞舒伐他汀10 mg/d和阿托伐他汀20mg/d相比有显著的改善(P0.05);而瑞舒伐他汀10 mg/d和阿托伐他汀20 mg/d两组患者上述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PCI术后48 h瑞舒伐他汀10 mg/d组患者CD4+T细胞凋亡比例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20 mg/d组患者(P0.05),而瑞舒伐他汀20 mg/d组患者CD4+T细胞凋亡比例明显高于10 mg/d的患者。结论瑞舒伐他汀10 mg/d的常规剂量具有降脂,升高HDL-C水平、保护心肌和抗炎作用,而20 mg/d强化治疗能够显著增加PCI术后对心肌的保护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辅酶Q10联合应用对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妊娠相关蛋白A(PAPP-A)的影响。方法选取经PCI治疗单支病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0)、阿伐他汀组(n=20)和阿伐他汀+辅酶Q10组(联合组,n=2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阿伐他汀组采用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40mg,1次/晚),联合组采用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40mg,1次/晚)+辅酶Q10(10mg,tid)。测定所有患者术前、术后24h及术后30d的hs-CRP、PAPP-A水平。结果①所有组别术后24h和术后30d的hs-CRP、PAPP-A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术后30d低于术后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和阿伐他汀组术后24h和术后30d的hs-CRP和PAPP-A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阿伐他汀组比较,联合组术后24h和30d的hs-CRP和PAPP-A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丁与辅酶Q10具有协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晓  刘松 《山东医药》2010,50(5):49-5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衰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羧基端糖基化肽(Copeptin)的影响。方法将40例AMI合并心衰患者分为两组,行PCI前观察组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d,对照组口服20 mg/d;两组均在行PCI前1 d,术后1、3 d检测血清hs-CRP,入院24 h、行PCI前1 d、术后1 d检测血清Copeptin。结果与入院24 h、术后1 d比较,两组术后1、3 d血清Copeptin明显降低,hs-CRP明显升高(P均〈0.05),以观察组血清hs-CRP降低明显(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AMI合并心衰患者行PCI后的血清hs-CRP,降低其心血管事件和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概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强化他汀治疗对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患者术中无复流发生率及血浆脂联素( AP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84例择期PCI患者随机分为强化他汀组及常规他汀组,强化他汀组患者在术前2天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d进行预处理,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1个月.常规他汀组患者术前2天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共用1个月.分别检测术前、术后及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的APN、hs-CRP、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观察术中无复流现象发生率及主要终点.结果 30天内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两组患者LDL-C、hs-CRP水平均降低,APN、HDL-C水平均升高.强化他汀组患者LDL-C、hs-CRP水平较常规他汀组明显下降(P<0.05),APN、HDL-C水平明显升高.强化他汀组患者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3例,常规他汀组发生无复流现象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他汀治疗能够降低择期PCI患者血浆炎性因子水平,升高血浆脂联素水平,减少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对择期PCI患者围手术期有很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围手术期的炎性因子及血清黏附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12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于PCI术前、术后1周及2周测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结果:治疗组在PCI术后1周和2周,hs-CRP、sICAM-1和sVCAM-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够抑制PCI术后炎症反应,显著降低slCAM-1和sVCAM-1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血脂水平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PCI术后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56例血脂水平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患者分别于PCI术前、术后24 h、术后1个月检测血清PAPP-A 和hs-CRP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4 h与术前比较,血清PAPP-A和hs-CRP浓度均有明显升高,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PAPP-A 和hs-CRP水平与术后24 h比较,均有回降,但瑞舒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回降更为明显,两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瑞舒伐他汀能更有效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PAPP-A和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0.
刘丽珍  郭文怡 《心脏杂志》2008,20(6):720-721,73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损伤的标记物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血浆肌钙蛋白Ⅰ(cTnI)及炎症反应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根据UAP患者PCI术前4周是否持续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d分为试药组和对照组,于术前和术后8h、24h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浆CK-MB、cTnI和hs-CRP。结果PCI术后两组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的标记物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试药组CK-MB、cTnI、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UAP患者在PCI术前4周持续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能明显减少PCI术对UAP患者造成的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的炎症因子水平,调脂疗效及临床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PCI的1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10mg/d,对照组)70例和阿托伐他汀(20mg/d,观察组)78例。分别于术前当天、术后24h、用药2周、4周、12周、24周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钙蛋白I(cTnI)浓度及血脂,分析两组间差异及调脂疗效。并且术后24 h及用药后24周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LVEF与临床冠状动脉事件的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PCI后hs-CRP及cTnI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1)。(2)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hs-CRP下降率,分别为4周40.0%比34.1%,12周59.4%比50.5%,24周72.9%比58.6%(P<0.05);血清cTnI下降率,分别为2周54.3%比37.8%(P<0.05),4周50.0%比42.2%。随访期内,观察组与对照组LVEF的上升率,24周时分别为39.0%比22.5%(P<0.05),两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脂下降率在给药12周后,总胆固醇(TC)为21.7%比12.3%(P<0.05),给药24周后TC为23.4%比11.1%(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29.5%比1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PCI增加血清hs-CRP和cTnI水平。(2)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应用阿托伐他汀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20mg优于10mg。(3)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d,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调脂的达标率。特别是LDL-C降至≤1.8mmol/L的目标值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服用80 mg阿托伐他汀能否降低围术期心肌标志物水平。方法将行择期PCI的8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高剂量组予冠心病基础药物治疗,并在PCI前8 h内给予单次高负荷剂量(80 mg)阿托伐他汀;对照组仅予基础药物治疗。PCI后24 h检测两组肌钙蛋白T(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术后高剂量组TnT、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术后TnT升高大于正常上限3倍者显著少于对照组(0 vs11.1%,P<0.05)。结论对于稳定型心绞痛及心肌标志物水平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术前给予单次80 mg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围术期心肌标志物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脂、hs-CRP和心脏不良事件的临床影响。方法将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根据不同阿托伐他汀服用剂量分为20mg组、40mg组和80mg组,每组40例。比较三组患者PCI术后血脂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80mg组血脂指标、hs-CRP水平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20mg组和40m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脂和炎症反应,减少了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且随剂量增加该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脉介入治疗后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6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阿托伐他汀80 mg于PCI术前2 h口服;对照组:常规治疗.采用同期平行对照和自身前后对照队列研究.所有患者分别测定PCI术前(12 h内)、术后4、12、24 h的IL-6、hs-CRP以及血脂水平.结果 ①两组患者在PCI术前,组间比较IL-6、hs-CRP的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PCI术后IL-6、hs-CRP血浆浓度较术前均不同程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CI术后不同时间段两组IL-6、hs-CRP血浆浓度均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减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IL-6、hs-CRP明显升高,提示存在再灌注损伤;PCI术前口服阿托伐他汀可减轻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减轻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5.
张奇志  魏明芬  王蒙 《山东医药》2013,53(35):44-46
目的 探讨早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CI术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和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影响.方法 80例行PCI手术的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在PCI术前和术后1个月均采用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1个月后改为维持剂量20 mg/d;对照组仅采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术前、术后1、3个月测定所有患者血清hs-CRP、NT-proBNP和sCD40L水平.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PCI治疗.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1、3个月血清hs-CRP、NT-proBNP和sCD40L水平均降低(P<0.05或<0.01).与对照组术后1、3个月时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NT-proBNP和sCD40L水平均降低(P<0.05或<0.01).结论 早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降低ACS患者PCI术后血清hs-CRP、NT-proBNP和sCD40L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丁汉元 《山东医药》2010,50(18):38-39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不稳定心型心绞痛(UPA)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细胞凋亡抑制因子(sFas)的影响。方法将87例UAP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予常规治疗,B、C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40、80 mg/d,均于治疗3 d后行PCI。测定患者服药前、手术当天和术后24 h血清MCP-1、hs-CRP、sFas。结果三组患者血清MCP-1、hs-CRP、sFas水平在手术当天较服药前均下降,其中B、C组与服药前比较,P均〈0.05;PCI后24 h 3个指标均显著升高,A组升高最显著,C组升高幅度最小,P均〈0.05。结论短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有效降低UAP患者PCI后血清MCP-1、hs-CRP、sFas水平。  相似文献   

17.
赵宝莲  王崇振 《心脏杂志》2018,30(6):687-690
目的 观察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患者血脂代谢和预后的临床效果。 方法 根据患者降脂治疗方案不同,将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组(联合治疗组)和单用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各90例,患者降脂治疗前后均行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TC、LDL-C和hs-CRP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血清TC、LDL-C和hs-CR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联合治疗组血清TC[(3.0±0.8)mmol/L vs.(4.2±0.9)mmol/L,P<0.05]、LDL-C[(2.0±0.8)mmol/L vs.(2.4±1.0)mmol/L,P<0.05]和hs-CRP[(2.6±5.0)mg/L vs.(3.7±4.5)mg/L,P<0.05]较阿托伐他汀组降低更显著(均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MACCE发生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7%vs.18%,P<0.05]。 结论 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更好改善PCI术后患者的血清TC、LDL-C和hs-CRP水平,同时减少短期MACCE发生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片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急性前壁心梗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P选择素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91例急诊行PCI的急性前壁心梗患者(冠脉造影检查证实为前降支闭塞),分为A组:29例,予瑞舒伐他汀钙片5 mg 1次/d;B组:32例,10 mg 1次/d;C组:30例,20 mg 1次/d;于PCI术前、术后24 h、术后7 d分别检测hs-CRP、P选择素及TNF-α水平。结果 PCI术后24 h hs-CRP、P选择素及TNF-α水平较PCI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PCI术后7 d hs-CRP、P选择素及TNF-α水平较PCI术前降低(P0.05);其中B组与A组、C组与A组比较hs-CRP、P选择素及TNF-α水平差异显著(P0.05);但B组与C组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片能降低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前壁心梗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且较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钙片组(20 mg/d,10 mg/d)与小剂量瑞舒伐他汀钙片组(5 mg/d)相比,抑制炎症因子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9.
孙文静  徐戈 《内科》2014,(3):252-254,25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围手术期血浆sCD163浓度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炎症抑制机制和短期强化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入选患者6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组(PCI术前2 d予阿托伐他汀80 mg/d,PCI术后予40 mg/d,30例)及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组(PCI术前术后均为20 mg/d,30例),于PCI术前及术后18~24 h内取患者外周新鲜静脉血,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PCI围手术期血浆sCD163和血脂水平的浓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阿托伐他汀PCI术前术后血脂各指标的水平未见明显改变(P0.05),两组患者PCI术后血浆sCD163浓度与术前相比均有所下降,但其中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组的血浆sCD163浓度于PCI术后降低更明显(P0.05),而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组血浆sCD163浓度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早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降低ACS患者围手术期血中sCD163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心肌损伤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纳入70例成功完成PCI术的UAP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36例)、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组(联合组,34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于术前2 d口服阿托伐他汀80 mg,每日1次,术后继续口服20 mg,每日1次;联合组在阿托伐他汀组基础上,于术前0.5~1.0 h一次性口服60 mg曲美他嗪,术后口服常规剂量曲美他嗪(20 mg,每日3次)。分别于术前、术后18~24 h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I(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炎症因子的表达。结果术后18~24 h,联合组患者c Tn I水平高于正常高值的发生率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hs-CRP、TNF-α、IFN-γ在联合组下降最显著;然而术后IL-10较术前升高,联合组升高最显著。结论 PCI术前给予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联合负荷剂量曲美他嗪可以更有效地降低PCI围术期炎症因子的水平及术后心肌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