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初治涂阳老年肺结核病人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2(IL-12)在2个月强化治疗后的变化,探讨肺结核细胞免疫机制,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收集初治涂阳老年肺结核病人39例,正常对照者2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结核病人强化治疗前后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IL-12的含量。结果初治涂阳老年肺结核病人治疗前外周血中IL-12水平为(279.85±80.96)低于治疗后水平(497.28±51.07)(P〈0.05)和正常对照组(527.00±48.53)(P〈0.05),而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初治涂阳老年肺结核病人早期Th1反应明显占优势,2个月强化期治疗后恢复到正常人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IL-2、IL-4、IL-12,IFN-γ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20例正常对照者和60例CA患者(BCG-PSN组40例,激光术后加用BCG-PSN;病例对照组20例,激光术后未加用BCG-PSN)治疗前后外周血CD4^+T细胞IL-2、IL-4、IL-12、IFN-γ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CA患者外周血IL-2、IL-12和IFN-γ阳性CD4^+T细胞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1),且Th1/Th2平衡失调(P〈0.01)。治疗后BCG-PSN组患者外周血IL-2、IL-12和IFN-γ阳性CD4^+T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0.01),Th1/Th2恢复平衡。病例对照组IL-2、IL-12和IFN-γ阳性CD4^+T细胞百分率于治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观察证实BCG-PSN能够显著提高CA临床治愈率,降低CA的复发率。结论CA患者存在Th1/Th2失调;BCG-PSN通过上调外周血CD4^+T细胞IL-2、IL-12、IFN-γ的表达,纠正机体细胞因子失调而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以提高其临床疗效和控制复发。  相似文献   

3.
黄芪总黄酮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血清IL-4、IFN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黄芪总黄酮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血清IL-4、IFN-γ含量的影响;方法ELISA法检测模型大鼠外周血细胞因子IL-4、IFN-γ含量;结果治疗组外周血IFN-γ低表达,与造模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外周血IL-4高表达,与造模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芪总黄酮可纠正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Th,/Th2平衡的Th1偏移,减轻关节滑膜的炎性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FN-γ和IL-10在斑秃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方法检测。对30例病程在1个月内的斑秃活动期患者进行4个月的局部米诺地尔治疗且取得满意效果后,检测其治疗前后血清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10水平,并将其结果与2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分析IFN-γ和IL-10治疗前后的相关性。结果①治疗前斑秃患者血清IFN-γ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IL-1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治疗后斑秃患者血清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IL-10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呈显著升高(P〈0.01);③治疗前后IFN-γ与IL-10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n=-0.425,P,〈0.01;r2=-0.429,P2〈0.01)。结论IFN-γ是斑秃发病的重要致病因子;IL-10对斑秃皮损的好转发挥重要作用,其能否作为一种新的免疫治疗方法尚需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患者外周血中IFN-γ、IL-4和IFN-γ/IL-4比值的变化,从而探讨此中药治疗对口腔扁平苔藓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41例OLP患者分为(补阳还五汤)21例和对照组(强的松)20例,并设立健康组。观察治疗前后IFN-γ、IL-4和IFN-γ/IL-4比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外周血中IFN-γ含量、IFN-γ/IL-4比值明显升高,IL-4含量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IL-4含量明显降低(P〈0.05),IFN-γ含量、IFN-γ/IL-4比值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对OLP患者外周血象中IFN-γ和IFN-γ/IL-4比值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IFN-γ和IL-10在斑秃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对30例病程在1个月内的斑秃活动期患者进行4个月的局部米诺地尔治疗且取得满意效果后,检测其治疗前后血清Th。型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10水平,并将其结果与2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分析IFNI-γ和IL-10在治疗前后的相关性。结果 (1)治疗前斑秃患者血清IFN-γ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IL-1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治疗后斑秃患者血清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IL-10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呈显著升高(P〈0.01);(3)治疗前后IFN-γ与IL-10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1=-0.425,P1〈0.01;r2=-0.429,P2〈0.01)。结论 IFN-γ是斑秃发病的重要致病因子;IL-10对斑秃皮损的好转发挥重要作用,其能否作为一种新的免疫治疗方法尚需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7.
生殖器疱疹患者血清IL-8、IL-12、TNF-α、IFN-γ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IL-8、IL-12、TNF—α、IFN-γ在生殖器疱疹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42例生殖器疱疹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血清IL-8、IL-12、TNF-α、IFN-γ含量。结果 生殖器疱疹患者血清IL-8、IL-12、IFN-γ 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01),而TNF—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同时IL-8与IL-12、IL-8与IFN-γ、IL-12与IFN-γ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生殖器疱疹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因子表达异常,尤其是Th1、Th2细胞因子失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肺健脾方对哮喘大鼠血清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嗜酸性粒细胞(EOS)含量的影响,探讨补肺健脾方治疗哮喘的部分作用机理。方法:以卵蛋白致敏并吸入激发法制备大鼠哮喘模型,补肺健脾方组从首次激发同时开始给药治疗,治疗3周后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血清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及BALF中IL-4含量明显增加(P〈0.01),IFN-γ含量明显降低(P〈0.01),外周血及BALF中EOS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肺健脾方组大鼠血清及BALF中IL-4含量明显降低(P〈0.01),IFN-γ含量增加(P〈0.05,P〈0.01),外周血及BALF中EOS明显降低(P〈0.01)。结论:补肺健脾方可能是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抑制EOS的趋化。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寻常型银屑病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TLR2)mRNA表达及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银屑病病人(银屑病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 mRNA表达,采用胶乳凝集法检测血清ASO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8水平。以我院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正常对照组)。结果银屑病组TLR2 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5.541,P〈0.01);银屑病组点滴型与斑块型TLR2 mRNA表达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318,P〉0.05)。银屑病组血清AS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x^2=8.604,P〈0.01);且点滴型病人明显高于斑块型病人(x^2=9.780,P〈0.01)。银屑病组血清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28.463,P〈0.01);点滴型与斑块型病人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660,P〉0.05)。点滴型病人ASO阳性者TLR2 mRNA表达水平高于ASO阴性者,差异有显著性(t=2.407,P〈0.05);银屑病病人外周血TLR2 mRNA表达与IL-8水平呈正相关(r=0.637,P〈0.01)。结论TLR2可能通过识别链球菌等入侵病原微生物启动机体免疫应答,介导细胞因子IL-8等的产生,参与银屑病皮损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IL-23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泌IL-17、IFN7的影响及意义。方法60例活动期UC患者为UC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取肘静脉血3mL,送实验室进行PBMCs分离与培养。ELISA法检测上清液(经或未经LPS刺激)中IL-23含量;ELISA法检测上清液(经或未经IL-23刺激)中IL-17、IFN-γ含量。结果UC组上清液中IL-2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经LPS刺激后,两组上清液中IL-23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LPS刺激前(P〈0.01)。未经IL-23刺激的两组间IL-17、IFN-γ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C组明显高于对照组;IL-23刺激后两组间IL-17、IFN-γ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C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组经IL-23刺激后,IL-17、IFN-γ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IL-23刺激前(P〈0.05或P〈0.01)。结论IL-23是UC发病的重要启动因素,IL-17(IL-23诱导)在UC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药肺痨宁对复治肺结核病人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中药肺痨宁对复治肺结核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67例复治菌阳浸润型肺结核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n=34)和临床对照组(n=33)。治疗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加用肺痨宁,临床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抗结核治疗,方案同治疗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3个月时病人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同时以3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临床对照组的IFN-γI、L-12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F=13.962、5.275,q=2.898~6.975,P<0.05、0.01)。治疗组治疗1、3个月后IFN-γ、IL-1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t=2.403~9.575,P<0.05、0.01)。临床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IFN-γI、L-12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t=3.396、2.951,P<0.01)。与临床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IL-12水平升高,治疗3个月后IFN-γ水平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t=2.433、4.463,P<0.01)。结论中药肺痨宁可显著提高复治肺结核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选择性半胱氨酰白三烯(Cys LTs)受体拈抗剂对哮喘患儿外周血Th1/Th2细胞功能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2012年1月收治人院的支气管哮喘患儿2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20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两组均采用吸氧、平喘、抗炎、抗感染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选择性CysLTs受体拈抗剂孟鲁司特片4~5mg/,每天1次口服,30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进行白细胞介素4(IL-)和γ-扰素(IFN-γ)含量进行测定,并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哮喘患儿经选择性Cys LTs受体拮抗剂治疗后,IFN-γ、IL-4水平及IFN-γ/IL-4比值均有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5、4.16、3.26,均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IFN-γ、IL-4水平及IFN-γ/IL-4比值明显升高(t=3.18、3.47、2.64,均P〈0.05)。两组治疗后IFN-γ、IL-4水平及IFN-γ/IL-4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2.92、3.02,均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行临床疗效分析,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等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CysLTs受体拮抗剂可明显提高哮喘患儿IFN-γ和IL-4水平,尤以前者为著,在促进Th细胞成熟的同时上调Th1功能,改善哮喘患儿Th1/Th2功能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腺素α1(Tα1)对哮喘病人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失衡及肺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急性期哮喘病人30例(哮喘组),给予Tα1隔日1次皮下注射,每次1mg/kg,疗程1.5月。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2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哮喘组用药前、后(Ⅰ、Ⅱ组)及对照组留取血标本,测定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气道黏性阻力(R5%)。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上述3组血清中IL-4、IFN-γ含量。结果Ⅰ组血清中IL-4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94.45,q=16.840,P〈0.01)。Ⅱ组血清IFN-γ含量显著增加,与对照组、Ⅰ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F=6714.04,q=98.165、9.849,P〈0.01)。Ⅰ组FEV1%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F=76.66,q=12.224,P〈0.01);Ⅱ组较Ⅰ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q=7.343,P〈0.01)。Ⅰ组R5%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F=282.40,q=22.592,P〈0.01);Ⅱ组较Ⅰ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q=5.876,P〈0.01)。哮喘组IFN-γ与FEV1%呈正相关(r=0.485,P〈0.05),与R5%呈负相关(r=-0.516,P〈0.05);IL-4与FEV1%呈负相关(r=-0.493,P〈0.05),与R5%呈正相关(r=0.528,P〈0.05)。结论Tα1能使哮喘病人体内IFN-γ/IL-4失衡得到部分纠正并改善肺功能,从而对哮喘病人的气道过敏反应有治疗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γ干扰素(IFN-γ)对博莱霉素(BLM)诱导的肺纤维化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探讨IFN-γ可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BLM组和IFN-γ组。一次性气管内注入BLM造模后,于第15d开始给药,分别于第17、21和28d处死,对苏木精-伊红染色(H-E)病理结果行半定量分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BALF中TNF-α、IFN-γ和IL-10的含量;用消化法测定肺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结果:①IFN-γ组和BLM组于造模后第17d起肺泡炎症和肺纤维化的程度及羟脯氨酸含量显著重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IFN-γ组BALF中TNF-α含量于造模后第17d起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BLM组(P〈0.01);IFN-γ于造模后第21和28d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IL-10于造模后第17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IFN-γ在BLM致大鼠肺纤维化的形成阶段增加BALF中的TNF-α、IFN-γ和IL-10含量,对肺纤维化无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哮喘患儿外周血Th1/Th2细胞功能平衡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将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吸氧、平喘、抗炎、抗感染等基础治疗,其中,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片4mg/d,口服,1次/d,连用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IL-4、IFN-γ含量及IFN-γ/IL-4比值的变化,对两组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并观察两组咳嗽、喘息及哮鸣音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IFN-γ[(76.16_±7.42)ng/L]较对照组[(74.53±7.S6)ng/L]明显升高(t=2.42,P〈0.05);治疗组IL-4[(41.45±6.61)ng/L]较对照组[(46.57±7.42)ng/L]明显降低(t=2.68,P〈0.05);治疗组IFN-γ/IL-4值(1.83±0.42)较对照组(1.56±0.37)明显上升(t=2.13,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31%,与对照组相比(74.36%),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2.537,P〈0.01);治疗组的咳嗽、喘息、哮鸣音消失时间[(2.68±1.15)、(5.19±1.25)、(4.17±1.75)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4.43±1.27)、(6.70±1.63)、(6.25±1.64)d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2.35、2.14、2.41,P〈0.01)。结论: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好,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且安全性好,可能与其对支气管哮喘患儿Th1/Th2细胞功能平衡紊乱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测胃癌患者血清中IFN-γ、IL-4和IL-6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8例胃癌病人和36例正常人血清中三种细胞因子含量。结果胃癌病人血清中IFN-γ水平较正常人明显降低(P〈0.01),IL-4和IL-6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增高(P〈0.01),其变化值与临床分期有关(P〈0.01)。结论胃癌病人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血清中IFN-γ、IL-4和IL-6水平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与溃疡性结肠炎( UC)缓解期病人肠黏膜细胞因子的表达,从神经-免疫机制分析肠易激综合征(IBS)与炎症性肠病(IBD)的相关性。方法 PI-IBS组病人20例,UC组病人45例,正常对照组30例,结肠镜下取直肠黏膜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肠黏膜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PI-IBS病人直肠IFN-γ、IL-2阳性表达高于对照组(χ^2=14.012、13.931,P〈0 .01) ,而与UC病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90、2.323,P〉0 .05)。PI-IBS病人直肠黏膜P物质(SP)强度均值高于对照组(t=3.722,P〈0 .01) ,而与UC病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3,P〉0 .05)。直肠黏膜IFN-γ、IL-2阳性表达的PI-IBS病人SP强度均值高于对照组(t=2.301、2.252,P〈0 .05) ,与UC病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4,1.676,P〉0 .05)。结论 PI-IBS与IBD之间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造影正常的胸痛患者外周血中Th1,Th2细胞的数量及血浆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的差异,从而进一步探讨辅助性T淋巴细胞参与的免疫炎症反应与AMI之间的关系.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来自15例AMI患者、15例造影正常的胸痛患者冠脉内及外周血液中的单个核细胞,细胞荧光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1,Th2在血液中的比例,ELISA检测血浆中Th1/Th2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IL4的含量,分析患者Th1/Th2的变化.结果:AMI患者冠脉阻塞段血液中Th1,IFN-γ含量高于入院时外周血(P〈0.05);AMI入院时外周血中,Th1,IFN-γ含量高于造影正常的胸痛患者外周血(P〈0.05).造影正常的胸痛患者冠脉血Th1,IFN-γ含量与外周血相比无统计学意义.AMI患者冠脉阻塞段血液中Th2,IL-4含量高于入院时外周血(P〈0.05).AMI入院时外周血中Th2含量高于造影正常的胸痛患者外周血(P〈0.05).AMI入院时外周血中IL-4含量与造影正常的胸痛患者外周血中含量相比无统计学意义;造影正常的胸痛患者冠脉血中Th2,IL4含量与外周血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部CD4^+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的失衡,与AMI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外周血Th1/Th2细胞功能平衡的调节作用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研究其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机制。方法9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孟鲁司特组和布地奈德组各46例,另选同期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测定血清IFN-γ、IL-4的含量。结果孟鲁司特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的临床症状如鼻塞、鼻痒、流涕、喷嚏和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孟鲁司特组改善明显优于布地奈德组(P〈0.05)。孟鲁司特组、布地奈德组两组患者治疗前IL-4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O.05)。治疗后孟鲁司特组血清中IL-4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IFN-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与布地奈德组比较,孟鲁司特组的IL-4、IFN-γ、IFN-γ/IL-4比值更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孟鲁司特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优于布地奈德,可能与其对变应性鼻炎患者Th1/Th2细胞功能平衡紊乱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胞内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BCG-PSN对尖锐湿疣可能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采用三色和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18例CA患者在BCG-PSN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T细胞、CD8^+T细胞内IL-2、IL-4、IL-12、IFN-γ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 在BCG-PSN治疗前,CA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O.01),CD4^+T细胞和CD8^+T细胞内IL-2、IL-12、IFN-γ阳性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1),IL-4阳性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治疗后CA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O.01);CD4^+T细胞和CD8^+T细胞内IL-2、IL-12、IFN-γ阳性细胞百分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1)。结论 BCG-PSN可通过调节尖锐湿疣患者T细胞亚群,纠正患者Th1/Th2模式及Tc1/Tc2模式失衡现象,起到治疗尖锐湿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