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硬膜外积气致脊髓压迫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24岁,163 cm,体重98 kg,无椎管内麻醉史。足月妊娠,在珠网膜下隙与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患者椎间隙触摸不清,经过四次穿刺均顺利达到硬膜外间隙,但置入腰麻针均未获得脑脊液,其间反复使用空气试验硬膜外针是否到达正确位置。第五次穿刺获得脑脊液后,珠网膜下腔给2%利多卡因2 m l后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 cm,获得T8水平良好的感觉和运动阻滞,10 m l以上的气体被用于硬膜外穿刺过程中。手术开始后30 m in硬膜外腔追加2%利多卡因10 m l维持麻醉。手术过程顺利,结束前5 m in硬膜外腔…  相似文献   

2.
用钝头腰穿针行硬膜外腔穿刺注药治疗腰腿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腰腿痛往往需要进行多次穿刺,为尽量减少硬膜外穿刺对人体造成的损伤,我们采用钝头7号腰穿针行硬膜外穿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硬膜外导管拔出困难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35岁,司机。因右输尿管下段结石,右肾积水,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输尿管探查术,术前患者一般状态良好,A SA I级,脊柱未见异常,患者取右侧卧位,经T12~L1行正入法穿刺,因穿刺困难未成功,改为旁入,在原穿刺点向下旁开1.5 cm处进针,顺利突破黄韧带有突破感,进入硬膜外腔,负压明显,无液体回流,检查导管通畅,无异常,向头侧置管,开始有些阻力,当管置入1.5 cm后顺畅通过,置管6 cm后退出穿刺针(较易),当退硬膜外导管时确丝毫不动,死死卡住,向管腔内注射盐水阻力大,无法注入,向管腔置入导管管芯,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凝酶对硬膜外穿刺及置管中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后发现硬膜外腔出血的患者,无明显肝肾及凝血功能障碍,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于硬膜外腔注射血凝酶,对照组于硬膜外腔注射肾上腺素稀释液。观察止血效果及病人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两组止血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对照组为5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注射用血凝酶能有效地终止硬膜外穿刺及置管引起的硬膜外腔出血。  相似文献   

5.
【例1】女,26岁。因胎儿宫内窘迫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术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入室后常规取腰1~2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穿刺及注水、注气试验及置管顺利,硬膜外腔置管3.5cm,注入试验量2%利多卡因3ml,5分钟后无蛛网膜下腔阻滞体征,继续注入2%利多卡因8m1。5分钟后测平面,发现左侧腹部及下肢痛觉明显减退,右侧痛觉无明显变化。考虑硬膜外导管置入硬膜外腔一侧,出现单侧硬膜外麻醉。遂将硬膜外导管拔出少许,硬膜外腔内保留导管1.0cm长,分次注入1%利多卡因10ml、0.5%布比卡因5ml,5分钟后测麻醉平面双侧对称,继续观察5分钟,麻醉状态平稳,开始手术,手术顺利。  相似文献   

6.
腰椎旁经椎间孔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为克服经后正中穿刺硬膜外空注药和经骶管硬膜外腔注药操作复杂、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缺点,作者研究了腰椎旁垂直穿刺经椎间孔膜外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X光造影证实。造影剂不仅聚集在腰椎旁组织,还可通过椎间孔进入硬膜外腔。并与经后正中穿刺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进行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通过颈椎硬膜外注射将糖皮质激素注射到颈椎硬膜外腔,可抑制炎症反应并减少伤害性信号传递,最终达到治疗颈肩部及上肢疼痛的目的。其常用的颈椎硬膜外穿刺路径有经椎板间入路和经椎间孔入路。因颈椎硬膜外腔的解剖结构较复杂,这两种穿刺方法的应用都受到一定程度地限制。近年来一些学者利用X线、CT或超声等影像技术引导颈椎间孔和/或椎板间硬膜外穿刺,其中超声引导技术可精准定位穿刺靶点,实时显示穿刺针和药物扩散情况,有效地提高了颈椎硬膜外穿刺的安全性及准确性,有助于临床疼痛的精准治疗。本文旨在将近年来颈椎硬膜外注射治疗相关穿刺技术进行总结,为临床疼痛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1病例报告 男,13时龄,体重3.6 kg,足月新生儿、经产道自然分娩,Apgar评分9分.出生后发现肛管直肠闭锁,不能排气排便,腹部膨隆,啼哭,无发绀表现.经术前准备,急诊入手术室行肛门成形术.从出生到入手术室时间为13 h,麻醉前已建立静脉通道和胃肠减压,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02 mg/kg.麻醉诱导与维持:患儿进入手术室静脉注射氯胺酮5 mg后,右侧卧位,在L1~2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到达硬膜外腔后,置入硬膜外导管1.5cm.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置管困难的原因及处理。方法:首次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患者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四组,各20例。监测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置管是否有困难,导管是否打折。结果:置管有阻力,导管打折两项指标:1、2组与3、4组差异有显著性。拔管后发现多在导管头1.5-2 cm处导管打折。结论:追求良好的负压,造成针口被硬膜遮盖是置管困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硬膜外麻醉中年龄、体重、身高、体重身高比与L2~3硬膜外有效穿刺深度的相关关系。方法:50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麻醉前测量体重(kg)、身高(cm),记录L2~3硬膜外有效穿刺深度(cm)。以年龄、体重、身高及体重身高比为自变量,硬膜外有效穿刺深度为因变量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自变量年龄、体重、身高对因变量硬膜外有效穿刺深度的作用无显著性意义(P>0.10),自变量体重身高比对因变量硬膜外有效穿刺深度的作用有显著性意义(P<0.05)。回归方程,硬膜外有效穿刺深度=9.52×体重身高比 0.46(P<0.01)。结论:该回归方程作为剖宫产手术L2~3硬膜外麻醉穿刺深度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颈椎MRI图像测量引导行颈段硬膜外穿刺的有效性。方法:60例拟行颈段硬膜外穿刺置管治疗的慢性疼痛患者,随机均分为MRI图像引导组(M组)和盲探组(B组),分别实施颈段硬膜外穿刺操作。M组先通过PACS工作站在颈椎MRI图像上测量颈段硬膜外穿刺所需的各项参数,然后实施硬膜外穿刺操作。B组直接凭经验实施颈段硬膜外穿刺操作。记录两组患者的穿刺次数和穿刺操作时间、操作中和操作后的并发症。结果:M组的穿刺次数和穿刺时间显著少于B组(P<0.05),穿刺中神经根刺激症状和术后颈背部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注入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与盲探法相比较,MRI图像测量引导可明显减少穿刺次数和时间,减少穿刺损伤,避免穿刺的盲目性,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占伟建 《浙江临床医学》2007,9(8):1025-1025
硬膜外麻醉穿刺操作不慎,穿破硬脊膜误入蛛网膜下腔后如何处理,一般主张改全麻或另择穿刺点。本院近3年内所遇6例低位硬膜外穿刺误入蛛网膜下腔后改为连续脊麻,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肿瘤的发生率有明显增高趋势,据统计癌症患者50~7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因此癌症止痛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埋入式硬膜外腔给药系统具有止痛用药量小、副作用少、效果好等特点,近年在全国各地正逐步提倡和推广。我院麻醉科自1994年以来对部分晚期癌症疼痛病人施行了全埋入式硬膜外腔给药系统置人术,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1例病人均为晚期癌症病人,其中男7人,女4人,年龄最大76岁。2方法选用全理人式硬膜外腔给药系统的材料,根据疼痛部位选择相应的硬膜外穿刺点;将导管置人硬膜外腔,~地留置4~6cm,然后将注射…  相似文献   

14.
不同穿刺方法硬膜外腔穿刺针穿入硬膜外腔深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方法硬膜外腔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深度。方法:选择下腹部以下手术80例,椎管内麻醉L1-5之间穿刺,随机分为四组,a、c组、b、d组,穿刺分别采用穿刺针口平面与黄韧带纤维走向垂直、平行方向进针。a、b组,采用阻力消失法试验,c、d组,采用悬滴(负压)试验。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灭菌不锈钢尺测量留在体外穿刺针长度,然后退针,每次退针约1 mm,做一次压力试验,直到针口刚退出硬膜外腔停止,再次测量体外穿刺针长度,二者之差即为硬膜外腔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的深度。结果:a组退针距离(2.3±1.1)mm,b组退针距离(1.2±0.5)mm,两组间比较P〈0.05。c组退针距离(4.9±1.3)mm,d组退针距离(4.7±1.5)mm,两组间比较P〉0.05。a、b组与c、d组比较P〈0.01。结论:穿刺针口平面与黄韧带纤维走向垂直进行硬膜外腔穿刺、悬滴(负压)法检测,进针深度(4.9±1.3)mm,安全系数低。穿刺针口平面与黄韧带纤维走向平行进行硬膜外腔穿刺、阻力消失法检测,进针深度(1.2±0.5)mm,安全系数高,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我院采用以硬膜外穿刺针为引导针穿刺,同时通过引导针在硬膜外腔保留硬膜外导管的方法进行腰麻,改进了穿刺方法,发挥了腰麻的优点,减少其缺点,利用连续硬膜外阻滞,弥补了首次小剂量腰麻可能出现的效果欠佳和维持时间短之不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小剂量布比卡因与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单次注射)与硬膜外阻滞合用分娩镇痛,观察其镇痛效果及对生理的影响,以期选择较好的药物组合方式,供临床参考。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50例ASAⅠ级、自然分娩足月初产妇,全部为单胎,头先露,年龄(25.5&#177;1.85)岁,体重(61.7&#177;8.3)kg,身高(159&#177;3.8)cm。孕期(39.7&#177;1.1)周,无重要脏器病变及严重产科合并症,胎儿情况正常,无椎管内阻滞禁忌。2方法产妇宫口开大至3~4m,阵缩加剧进入活跃期首先使用17Gweiss硬膜外针于L2~3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确认穿刺成功后使用25Gwhirtacre腰麻针行蛛网膜下腔穿刺,针尖达到蛛网膜下腔后,抽出针芯,见脑脊液流出,立即注入含2.5mg布比卡因的等比重溶液1m l,含15μg芬太尼的等比重溶液1m l,注药后拔出腰麻针,再通过硬膜外针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4cm,平卧位后,以针刺法测定阻滞范围。阻滞平面上至T10,下达S3~5,先经硬膜外导管注入0.125%布比卡因4~5m l后,接微量注射泵,用微量注射泵向硬膜外腔以7m l/h的速度泵入麻醉药液(0.125%布比卡因50m l加芬太尼50μg),宫口...  相似文献   

17.
3 .4 硬脊膜外腔麻醉 简称硬膜外麻。硬脊膜与椎管内壁 (黄韧带和骨膜 )之间的腔隙为硬膜外腔 ,利用穿刺法将导管置入此腔 ,通过导管注入局麻药可产生节段性的麻醉作用。局麻药可定时分次注入 ,产生持续的麻醉作用 (简称持硬麻 ) ,手术时间不受限。穿刺插管不刺破硬膜 ,不致损伤脊髓 ,在颈、胸、腰、骶各段均可进行 ,一般取支配手术区范围脊神经中央的相应棘突间隙穿刺 ,有直入法 (通过棘突间隙和棘上韧带正中进针 )和侧入法 (在棘突旁棘上韧带下缘进针 )。适应证 :硬膜外麻对呼吸、循环的影响相对较小 ,肌肉松弛好 ,麻醉手术时间不受限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硬膜外腔药物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取硬膜外腔后间隙穿刺置管2cm,摆好体位后,经导管注入溶有生理盐水5ml、2%利多卡因5ml、曲安奈德20mg、维生素B12:2mg、东莨菪碱10mg、维生素B6100mg的混合液。结果治疗126例,经3个月以上随访,优良113例(89.7%),尚可11例(8.7%),差2例(1.6%)。结论 硬膜外腔药物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向硬膜外腔注药时 ,病人腰背部冰凉感及与硬膜外穿刺置管成败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施行硬膜外麻醉的成年手术病人 10 80例 ,分别在注入生理盐水、试验剂量、首次剂量三个阶段 ,观察记录病人是否有腰背部冰凉感及出现的具体部位。结果 :穿刺置管成功的 10 72例中 ,有 10 32例分别在不同阶段首次出现腰背部冰凉感 ,呈流动性或吹风样 ,占 96 .3% ,且多在向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或试验剂量时首次出现 ,而穿刺置管失败的 8例则无 1例出现腰背部冰凉感。结论 :腰背部冰凉感出现早、简便易行 ,可以作为判断硬膜外穿刺置管成败的一项验证性辅助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中行“针内针”法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CSEA)时,硬膜外穿刺成功后,腰穿却难以成功的情形时有发生,报道发生率为5%~25%。阻力消失法(Loss0fResistance,LOR)作为验证硬膜外腔的常用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CSEA中验证硬膜外腔。我们通过观察对比LOR验证硬膜外腔前后腰椎CT的变化,探讨LOR验证硬膜外腔对CSEA中腰穿失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