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髋臼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高能量损伤 ,易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即使初次手术复位 ,后期的创伤性关节退变仍高达 75 %以上 ,并发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也达 2 %~ 40 % [1~ 3 ]。因此 ,此类病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total hip replacement,THR)常不可避免。本文对 48例髋臼骨折后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进行总结和探讨。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作者所在两家医院的 48例髋臼骨折患者中 ,男 32例 ,女 16例 ;左髋 2 9例 ,右髋 19例 ;年龄 2 8~ 75岁 ,平均 47.6岁。髋臼骨折按 AO分类 [4] ,A型 :骨折仅波及一个柱 ;B型 :髋臼横行骨折 ,但顶部仍保持与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手术策略和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58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的患者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平均随访时问为26.6(20—45)个月。对手术前后关节疼痛、活动度、关节功能改善进行对比研究,术后关节功能根据Harri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髋关节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屈曲活动度由术前平均22.9°,改善为术后平均83.3°;总活动度由术前平均36.5°,改善为术后139.3°。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8.7分,改善为术后平均87.2分。X线分析未见假体松动、脱位。结论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骨水泥型与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将63例(103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的患者随机分成行A、B两组,A组33例(58髋)行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B组30例(45髋)行非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平均随访时间为21.3(16~50)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Harris 评分优良率和术后假体松动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髋关节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A、B 两组Harris 评分明显提高,但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A组术后有6例发生假体松动,B组无假体松动病例,假体松动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预防假体松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4,(10):1325-1327
目的:探讨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并获得随访的49例(70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5.53(310)年。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髋关节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髋关节屈曲畸形均得到矫正。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0.79±19.25)分,增至术后的(84.54±7.29)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优26例,良28例,可13例,差3例,优良率77.1%;患者自评满意度调查,满意15例,较满意31例,一般22例,不满意2例,自评满意率为65.7%。髋关节总活动度由术前平均59.40°±28.93°,增至术后平均153.40°±44.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髋关节屈曲活动度由术前平均40.96°±29.35°,增至术后平均80.37°±1.0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X线见假体位置良好,未见松动、脱位,异位骨化3例,BrookerⅠ级2髋,Ⅱ级1髋。结论: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行动缓慢,常发生髋部骨折,如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成功的手术及有效的护理明显提高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了病死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大大地减轻了家庭及社会负担。我院骨科2002年2月~2004年4月间来采用非骨水泥固定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52例,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及护理下,取得满意效果。作者现就患者的术后有关护理,尤其是早期负重锻炼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9例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9例THA的护理资料。结果:29例中有1例因术后搬动方法不当致髋关节假体脱位而再行手术,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2~3周出院,经6~24个月随访,髋关节稳定,功能恢复。结论:针对性地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以及正确的康复训练是THA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黄云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9):790-792
目的 :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时非骨水泥型与骨水泥型的疗效对比。方法 :应用瑞典米他保公司人工髋关节假体及手术器械 ,对 7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施行全髋关节置换 ,其中非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 53例 ,水泥型 1 9例。临床随访根据Harris的评分方法进行评分。结果 :临床随访 Harris评分术后 3年平均 95分 ,5年平均 89分 ,7.5年平均 83分 ,Harris评分低于 85分者 6例。术后 2例髋臼假体松动 ,但仅限于 X线所见 ,临床上尚无症状 ,3例术侧肢体深静脉栓塞 ,经溶栓、抗凝治疗后症状消失。目前尚无行翻修手术的病例。结论 :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THR)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 ,其疗效显著 ,并发症少 ,很大程度改善了病人关节功能 ,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多个大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至2010年间13例接受3或4个大关节置换的患者,应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标准(KSS膝关节评分)对其进行术前和术后评估,并对这些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SF-36生活质量评分平均值手术前后变化如下:生理功能4.17±14.43→65.83±24.76、生理职能:25.00±26.11→60.42±45.80、躯体疼痛23.83±21.41→76.88±20.89、总体健康53.33±33.87→76.67±14.67、活力50.42±17.25→71.67±16.28、社会功能29.17±33.50→73.96±33.90、情感职能22.08±35.61→77.77±41.03、精神健康53.33±25.70→82.67±14.41,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Harris评分从术前的37.68±14.71上升至83.36±13.54;KSS临床评分(42.52±23.83→77.74±20.67)和功能评分(-2.61±22.56→65.65±30.76)也明显改善(P<0.001)。结论:多关节病变患者通过多关节置换可以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关节功能,但单个关节的功能较一般患者要差,并发症发生率较一般患者高。  相似文献   

9.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原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评价全髋翻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2月~2003年8月共进行了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28例(29髋),根据前次手术失败的原因进行分组分析。初次关节置换类型:人工股骨头置换19例(20髋),全髋关节置换8例,双杯髋关节置换1例。翻修原因;无菌性松动15例16髋,股骨头置换后髋臼磨损11例11髋,感染1例1髋,髋臼位置不良1例1髋。结果:平均随访2.4年。骨水泥翻修组26例,优良18例(69.1%),尚可6例(23.1%),差2例(7.8%),其中再翻修2例(7.8%)。非骨水泥翻修组,优良2例(66.7%),尚可1例(33.3%),无1例再翻修。结论:翻修的最常见原因为无菌性松动,人工股骨头置换后髋臼磨损也是翻修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较年轻的患者,如行假体置换,最好采用全髋关节置换。非骨水泥翻修疗效显著优于骨水泥翻修术。  相似文献   

10.
宋舸  金勇  张冠宏 《中国医刊》2007,42(5):31-33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的经验。方法2003年8月至2005年9月,对16例(20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其中双侧4例,单侧12例。平均年龄38岁(33~53岁)。结果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6~48个月,平均32.6个月;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4.7分恢复到术后1年的91.3分。术后5个月,患者均能下地行走,生活自理且恢复日常工作。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伴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但手术难度较大。对于此类患者,充分理解全髋置换的复杂性和细致周密的治疗方案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罗伟  陈顺兴  游钦 《中国医药导报》2012,9(9):116-117,123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为严重髋关节疾患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63例确诊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观察组)与35例同期确诊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未行手术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SF-36量表和Harris评分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总体健康得分接近于正常人群(P〉0.05),除社会功能外的生存质量各项指标、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可明显改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功能严重障碍者的生存质量,减少髋关节功能障碍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严缘园  周文娟 《安徽医学》2019,40(8):872-875
目的探究不同助行方式在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人民医院收治的给予框架式助行器辅助的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给予腋式拐杖辅助的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在干预6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假体下沉位移与松动情况发生率、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假体下沉位移小于对照组,假体松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干预前后Harris评分、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腋式拐杖辅助方式对改善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受累强直时实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9例强直性脊柱炎双髋受累患者全部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例使用骨水泥型假体,7例使用生物型假体)。术后系统康复训练,随访观察6~26个月(平均18个月),Harris评分进行术后临床评定,X线检查观察假体有无松动、脱位及异位骨化等。结果术后髋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屈曲畸形基本矫正。根据术后X线评定均未出现假体脱位、松动、折断。最近一次Harris评分59~90分(平均76.4分)。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强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两组(n=20),右美托咪定组患者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持续泵注10 min后,以0.2μg/(kg·h)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泵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监测患者术日晚20:00~术后第2天8:00期间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得出总睡眠时间和觉醒时间;并每隔2 h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_2)和呼吸频率(RR);记录术后第2天8:00时患者的PSQI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日晚20:00~术后第2天8:00间,对照组与右美托咪定组每隔2 h的MAP、HR、SpO_2及R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总睡眠时间显著延长,PSQI值明显降低,且均值小于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择期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能提高患者术后早期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伴有股骨头坏死的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经验及术后效果.方法:分析我科2006年4月至2010年6月间诊治的29位伴有股骨头坏死的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共行38髋全髋关节置换术,平均随访20个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09 min,平均术中失血量390 ml,围术期无重大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平均Harris评分术前为39.3分,术后随访为84.3分(P<0.05),手术效果优良率为96%.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伴有股骨头坏死的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一种重要方法,术者对该病病理特点的熟练掌握、周密的术前准备、丰富的手术经验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蒲超  张珊珊  李伟  吴青霞  吴辉 《西部医学》2019,31(2):291-294
【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前倾角技术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的应用。方法 纳入2016年1月~2018年4月期间应用联合前倾角技术行THA的DDH患者27例,并采集患者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髋臼前倾角、股骨前倾角、联合前倾角数据,差异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术后股骨前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髋臼前倾角及联合前倾角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DDH患者髋关节周围骨质畸形在THA术中使用联合前倾角技术,能指导术中设计合适的髋臼前倾角及联合前倾角,减少人工关节脱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成人严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继发骨性关节炎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18例DDH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行THA,术中在软组织松解延长的基础上,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在真臼位置及髋关节外展功能。术后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8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85分,双侧肢体长度得到恢复,CE角,Sharp角,髋臼骨对股骨头假体的覆盖率,颈干角,髋关节旋转中心垂直距离,髋关节旋转中心水平距离均较术前得到很好的恢复。结论:通过松解延长、重建关节功能、选择合适的假体,并注重对神经血管的保护,成人DDH继发骨性关节炎可以通过THA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俞胜宝  胡四生  汪炜  凌健  严清  李徽 《安徽医学》2011,32(8):1132-1134
目的探讨Ⅰ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SBTHA)治疗双侧髋关节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0月至2010年12月对16例双侧髋关节病变患者采用ⅠTHA治疗。患者年龄39~74岁,平均59.1岁;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6.2分(32~62分)。结果手术时间2.6~4.2 h,平均3.2 h;术中出血620~1 200 ml,平均860 ml;术中输血800~1 200 ml,平均1 000 ml。术后X线平片示假体位置良好。16例术后平均随访22个月,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82分(78~92分)。结论应用Ⅰ双侧THA冶疗双侧髋关节疾患,安全且近期疗效满意,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值得推广应用。临床中应注意病例选择,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系统规范地做好术前、术中、术后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要点进行总结,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采取精心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全部实现1期愈合,恢复良好,可以保证正常的肌力和髋关节活动度。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的关键是保证关节功能的恢复,临床上采用综合全面护理模式,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龚剑秋  范顺武 《浙江医学》2011,33(7):1027-1029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行系统性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择6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均在术后早期开始进行系统性康复训练;对照组术后未进行早期系统性康复训练.于术前、术后第8周和术后第12周对患者进行Harri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和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第8周和第12周时,观察组的Harris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进行积极的早期系统性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