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比较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2003-01/2004-04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住院并接受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按照2002年美国心脏病学学院/美国心脏协会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指南及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进行诊断分类.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3例(非ST段抬高组),男30例,女3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3例(ST段抬高组),男27例,女6例.对两组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进入结果分析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3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3例.非ST段抬高组与ST段抬高组具有相同程度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年龄、血脂紊乱、高血压、肥胖、合并糖尿病、有吸烟史、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P>0.05).非ST段抬高组患者具有2个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其病变血管数与ST段抬高组相似;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于ST段抬高组[狭窄程度<50%:8,3例;50%~74%:9,9例;75%~99%:53,43例;100%:1,20例,Z=3.45,P=0.001],但>75%以上严重的狭窄病变占总病变的76%.严重狭窄病变形态差于ST段抬高组(Z=3.23,P=0.001).结论: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具有相似的危险因素;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更严重,而且较严重的病变形态多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比较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影像学特征。 方法:选择2003-01/2004-04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住院并 接受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按照2002年美国心脏病学学院/美国心脏协会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指南及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进行诊断分类。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3例(非ST段抬高组),男30例,女3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3例(ST段抬高组),男27例,女6例。对两组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统计分析。 结果:进入结果分析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3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3例。非ST段抬高组与ST段抬高组具有相同程度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年龄、血脂紊乱、高血压、肥胖、合并糖尿病、有吸烟史、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P>0.05)。非ST段抬高组患者具有2个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其病变血管数与ST段抬高维相似;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于ST段抬高组[狭窄程度<50%:8,3例;50%~74%:9,9例;75%~99%:53,43例;100%:1,20例,Z=3.45,P=0.001],但>75%以上严重的狭窄病变占总病变的76%。严重狭窄病变形态差于ST段抬高组(Z=3.23,P=0.001)。 结论: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具有相似的危险因素;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更严重,而且较严重的病变形态多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NT-proBN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和心肌肌钙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4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依据临床诊断结果将其分为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组(20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组(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3例),并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1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定四组研究对象的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并对三组的NT-proBNP和心肌肌钙蛋白进行比较。结果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组的NT-proBNP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组的肌钙T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NT-proBNP与c Tn呈正相关。结论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NT-proBNP和肌钙T水平较高,可以作为反应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心肌标志物,可以为疾病进展提供科学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而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上述两种在临床表现有所差异,治疗措施也有较多差别。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有助于临床实施正确治疗措施。本文选择我院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观察高敏肌钙蛋白在其中的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可舒片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2月—2021年6月住院患者,诊断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并于医院行PCI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分级、肌钙蛋白(cTnI)、心电图疗效、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TIMI血流分级及CTFC帧数疗效、MACE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患者的心绞痛分级、肌钙蛋白(cTnI)、心电图疗效、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TIMI血流分级及CTFC帧数疗效方面,相比于对照组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可舒片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  相似文献   

6.
不同ST段改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ST段改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3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及非ST段抬高组,后者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 I),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住院结果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3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52例伴有ST段抬高,228例不伴有ST段抬高,其中伴有ST段抬高组相对年龄稍轻,吸烟率及血运重建率较高,而非ST段抬高组则年龄较大,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较多,且女性比例较高。结论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吸烟率较高,单支病变及血运重建率亦较高,而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中高血压、糖尿病更多见,且女性偏多,年龄偏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危险度分层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组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46例,非ST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组35例,ST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组35例;健康对照组26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定量检测心肌cTn-Ⅰ.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非ST抬高的心肌梗死组患者、ST抬高的心肌梗死组患者心肌cTn-Ⅰ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非ST抬高的心肌梗死组患者、ST抬高的心肌梗死组患者之间心肌cTn-Ⅰ的含量比较亦有差异(P<0.05).结论 心肌cTn-Ⅰ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可升高,是诊断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I,hs-cTnI)与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T,cTnT)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采集103例连续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浆样品,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和VITROS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cTnT和hs-cTnI。采用工作者特征曲线评估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确定hs-cTnI与cTnT的最佳预测值。结果 hs-cTnI与cTnT均能显著预测心血管事件,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两种心脏标志物的最佳预测值分别为hs-cTnI>0.055μg/L和cTnT>0.010μg/L,敏感度均为90%,特异度均为52%;hs-cTnI阳性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7%,而hs-cTnI阴性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 hs-cTnI与cTnT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血管事件有相似的预测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A组30例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丁及美托洛尔治疗;B组30例加用普通肝素治疗;C组30例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治疗30 d后各组死亡、心绞痛、Q波型心肌梗死、急性冠脉介入、出血和血小板下降例数。结果:B和C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有效、安全和方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敏心肌肌钙蛋白Ⅰ(hs-cTnI)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以胸痛为主诉就诊于该院急诊科的疑似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资料.采用纯态氧介导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在就诊时(T0)及就诊3 h(T3)的血浆h...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糖改变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院时空腹血糖,分为A组(血糖正常组),B组(血糖升高组),C组(2型糖尿病组),比较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衰发生率与病死率。结果三组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衰发生率与病死率有显著差异。结论血糖升高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yndromes,ACS)包括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和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STEACS),NST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STEACS主要是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敏肌钙蛋白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127例,其中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5例,入院时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高敏感性肌钙蛋白hs-cTn、hs-cTnI。结果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患者的hs-cTnT、hs-cTnI水平均比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高(P0.05)。hscTnT106pg/ml、hs-cTnI62pg/ml是诊断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最佳诊断界值,且诊断灵敏性、特异性相似。结论高敏肌钙蛋白对NSTE-ACS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早期筛检有利于对NSTE-ACS患者进行临床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以80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67例为试验组,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9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造影结果为阴性的非冠心病患者13例为对照组,包括X综合征患者8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5例。所有研究对象均依据Gensini评分而分为4组,同时检测患者胆红素及各项生化指标。结果(1)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各组血清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胆红素水平逐渐下降。(2)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呈负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呈进行性下降,低胆红素血症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造影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比较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冠脉造影病变特征,为制定干预策略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78例ACS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33例)与非ST段抬高组(45例),均行冠脉造影。分析其病变特征,包括病变范围、钙化病变、侧支循环等。结果:病变范围、钙化病变、侧支循环、弥漫性长病变等的发生率,非ST段抬高组高于ST段抬高组;血栓形成及完全闭塞病变则相反;偏心性病变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非ST段抬高的ACS血管病变复杂.多是病变慢性进展的结果;而ST段抬高的ACS血管病变本身并不一定很复杂,但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较高。  相似文献   

16.
肌钙蛋白Ⅰ和肌酸激酶在急性冠脉事件中的变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改变导致急性心肌供血不足的一组综合征,包括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N)和ST段不抬高的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NSTEMN)与不稳定心绞痛(UAP),它们均以起病急、猝死率高为特点。笔者通过心电监测并对肌酸激酶(CK)和肌钙蛋白Ⅰ(TnⅠ)的检测,分析联合检测CK及TnⅠ对评估ST段不同改变的急性冠脉事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Q波心肌梗死和Q波心肌梗死。根据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又分为ST段抬高和ST段不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危险分层的作用,以便发现高危患者。【方法】2007年1月至2007年7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2例,检测血浆BNP值,并行冠状动脉造影对冠脉病变进行评估,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0d的随访。【结果】BNP升高组患者与多支血管病变和较差预后相关。【结论】BNP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危险分层中起重要作用,BNP能提供较多的预后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超敏肌钙蛋白1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分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无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组和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组,检测超敏肌钙蛋白I水平及心功能指标。结果超敏肌钙蛋白I水平呈现UAP组〈NSTEMI组~STEMI纽(P〈0.05),且与E峰、E/A值、LVEF、LVEDD呈负相关(P〈0.05)。结论超敏肌钙蛋白I的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有相关性,其含量越高,疾病的危险分层越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联合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在徐州医科大学连云港东方医院心内科住院的70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32例,非ST段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