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常常遵照医嘱进行配置药液,然后再进行静脉输入.在配置药液前,护士需严格按照"三查七对"将床号、姓名、加入药品名称、剂量等有关信息用蓝黑色钢笔填写于独立液体瓶的标签空白处,以便静脉输液操作中、后的查对.但在实际操作中,时常因为书写错误或其它原因而需进行涂改或用新标签进行粘贴,为此在紧急情况下易导致混乱并浪费时间留下隐患.在临床实践中,笔者找到一种简易去除液体瓶上书写字迹的方法,并在石药集团、三九益民制药、中国大冢等公司生产的液体瓶出厂所粘贴标签上实验,均获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娴  杨玲娜 《山西护理杂志》2013,(12):3964-3964
目前,在临床上需要集体进行静脉输液时,往往将20瓶~30瓶插有输液器的液体袋或瓶按序放置在治疗车上,推至病房进行静脉输液。然而由于液体袋或瓶较轻且底部不稳,因此在治疗车推动过程中往往液体袋或瓶会根据用力方向跌倒,而输液器也随之散落在地上或相互缠绕,可能致输液器受到污染不能使用,必须进行更换,从而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如果是玻璃的液体瓶摔落在地,还会引起破损,护士则必须重新配药。  相似文献   

3.
李阳 《全科护理》2012,10(13):1248-1248
临床上现用静脉输注液体,如生理盐水、5%葡萄糖等,均用塑料瓶装置,其瓶盖配以塑料拉环。护士每天在大批量地配置药液时,需要用手指拉掉拉环,消毒后方可加药。护士的手指因  相似文献   

4.
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发生的53例输液标签粘贴、排药和配置错误作回顾性分析.分析护士输液标签粘贴、排药和配置错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将易混淆的药品加以标识、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定期开展业务学习等,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防止液体自输液器排气管滴漏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桃荣  陈晓琴 《护理研究》2007,21(7):1695-1695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最多的一项基础护理操作,也是一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常规更换液体的方法是先消毒输液瓶瓶塞,将输液瓶倒转挂于输液架(钩)上,然后将输液器向上用力插入瓶中。临床上因治疗需要,常将多种无配伍禁忌的药物同时加入1瓶液体中进行静脉输注,由于加入液体多,使瓶内压力增高,如护士在操作中忽视回抽瓶内气体,  相似文献   

6.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使病人得到迅速、快捷的补液及给药的主要手段。为防止输液差错,配药护士要在输液瓶的标签上写上病人的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滴速。但其存在以下不足:字是直立写在标签上的,而输液时瓶是倒置挂的,加之新写的字迹覆盖液体名、写上的字迹又若隐若现,在输液过程中查看所输液体名和药名时较为困难。为克服这一不足,将原有的“静脉输液  相似文献   

7.
随着塑瓶液体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因急诊患者需要将临时医嘱的液体和经静脉输注的药物全部取出并交给护士,护士在摆药过程中常常因病员多、药液多会不慎将药液碰倒甚至破碎.我科将逆向思维应用于护士摆药中,取得了明显效果,较以往的摆药方法简单、省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药物配置是临床护士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配置过程中由于方法不当或药物本身原因使有些药物易产生泡沫,如清开灵,刺五加等,很容易造成污染和一定程度上的浪费,并影响药效及工作效率,笔者在工作中实践出一种方法可使其配置不起泡沫,现介绍如下供大家探讨.1方法采用普通注10 ml或20 ml注射器抽吸药液,将针头刺入液体瓶后,倒置瓶体或瓶口向下倾斜45°角,使注射器针头没入液体内,再将注射器内清开灵药液缓慢注入瓶内,此时药液直接与瓶内溶液相混,既不会产生泡沫,同时减少涨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胸卡式输液卡片的设计与使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李策  刘丽  李淑英 《护理研究》2003,17(12):691-691
目前临床上在为病人静脉输注时 ,长期输液卡片三查七对之后 ,用胶布贴在药瓶或液体袋上极易脱落丢失 ,病人静脉输注结束之后 ,输液卡片弃去。长期执行的医嘱 ,责任护士需反复抄写 ,进行核对、粘贴。长此以往占用大量时间 ,增加了工作量 ,针对以上的弊端 ,故设计了胸卡式输液卡片 ,经过临床试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 方法首先将写好的长期输液卡片 (卡片质地较普通纸张坚硬 ,不易损坏 )三查七对之后插入胸卡袋中 ,然后用胸卡袋夹子直接夹在瓶套或液体袋上 ,输液结束之后 ,收回输液卡片 ,由专人进行核对保存 ,省时省力。2 优点①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工作中,静脉输液是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之一。尤其在手术科室,应用得更为普遍。在输液量大时,护士需一瓶一瓶地更换输液瓶,如果用连输器将各瓶液体串联起来,可避免逐个更换输液瓶,减少护士的工作量,而且也减少了输液针头或打开输液瓶塞  相似文献   

11.
巧用医用输液贴封存开启后的静脉输液瓶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h均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剂超过24h不得使用。临床上静脉输液目前存在着开启后的静脉输液瓶口防污染的问题,当患者静脉输液时,护士要根据医嘱为患者准备静脉液体,并严格遵循医嘱在静脉输液组瓶中加入不同药物。在为患者静脉输入第一组后,护士要将第二组的液体提前加药配备好。因此,配备好的第二组液体要暂放在治疗室内l~2h,由于每个患者静脉输液速度不同,放置在治疗室的时间不同,防护不好,有可能造成再污染。为了使静脉液体开启后的瓶口不受污染,护士除减少提前配药的时…  相似文献   

12.
临床禁食患者常需要静脉输入高营养液体,在配置液体过程中,经常需要向袋装液体内加入瓶装氨基酸等药物,加入药液量可多达200ml,用注射器抽取,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和不便利,如增加瓶口被污染的几率,瓶口的橡胶塞在多次穿刺后极易出现破溃,导致药液外漏,操作步骤繁琐,降低了工作效率。我病房在配制静脉高营养药液时使用输液连接管,避免了上述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静脉输液粘贴卡是在为患者输液前由护士根据医嘱准确填写姓名、床号、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后粘贴药液瓶的一次性治疗卡片,是准确无误地为患者进行配药、换药、静点的依据(图1、图2)。为了使护理工作更快捷,操作更简便,更有利于医护人员沟通,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我们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将原有的一次性粘贴卡进行了改进,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刘金华  彭锐  张婷 《护理研究》2012,26(24):2304
静脉输液在临床上非常普及,临床上一般是前1d摆好整个病区病人药品,为避免出现差错,当班护士会在输液瓶瓶签面空白处用白板笔写上每套液体的名称,便于下位护士核对.如医生调整用药或病人病情发生变化需更换药物时,已经写好的输液瓶上字迹就要擦掉从新写.现我科使用过期洁芙柔消毒凝胶(速干手消毒剂)去除输液瓶上白板笔字迹,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配置化疗药物是用注射器将安瓶中的药液抽出,或再注入粉剂药瓶中,待药物溶解后再次用注射器将抽出注到大输液瓶内。护士在配制化疗药物、打开粉剂安瓿、抽吸药瓶中液体、微量药物溢出,形成含有毒性微粒的气溶胶或气雾[1],在室内空气中弥漫,通过皮肤或呼吸道吸入医务人员体内。另外医护人员反复多次使用一个注射器配制多瓶液体,很容易污染注射器的针栓,从而造成药液污染。针对现有技  相似文献   

16.
浅静脉置管作为护理新技术,因具有多种优点。如减少病人反复扎针的痛苦、保护静脉、减轻护士工作量、防止液体外渗或输入皮下、有利于病人抢救时静脉通道的畅通等,已得到临床护士和病人的较高认可,故已在临床上广泛开展。但在我科的实际工作中,发现糖尿病病人并不适合四肢浅静脉置管技术。现将有关资料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暴海燕 《护理研究》2005,19(9):1777-1777
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最主要的给药途径,临床上护士根据医嘱配制不同浓度的药液。目前常用的输液瓶规格有500mL和200mL玻璃瓶装。两种规格瓶上刻度分别标记为500mL、300mL及250mL、150mL处,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两个刻度远不能满足护士对液体观察的需求。当需要记录出入量时,大多数是靠目测估计,造成记录的不准确。针对此现象,配合输液巡视卡的使用,特设计并制作了一种简易测量尺,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卫胜晓  张美光 《现代护理》2006,12(28):2741-2741
在临床护理操作中,对于需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及危重症等患者,通常给予静脉留置针。现临床固定静脉留置针多采用一次性透明敷贴进行粘贴,既方便、牢固又便于随时观察穿刺点。但在去除透明敷贴时由于其粘贴牢固并与皮肤粘贴面积大,不易去除,如强行去除往往带给患者不必要的疼痛。笔者通过临床反复观察与比较找到一种简易去除透明敷贴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配置液体是护士日常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微泵注射[1]是将小剂量药液持续、均匀、定量注入人体静脉的注射装置,临床应用广泛。常规配置药液[2]是抽一筒氯化钠注射液或专用溶剂将药物  相似文献   

20.
张梅  越丽霞 《护理研究》2004,18(10):1748-1748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一项重要措施,在开放式静脉输液中因担心空气进入静脉,终止输液过早而造成药液浪费。近年来,为了杜绝输液瓶回收重复利用造成医源性交叉感染,重力密闭静脉输液在临床普遍应用,但因液体袋为软包装,护理人员操作不习惯常常造成输液袋漏液或输液结束时输液器内液体残留现象,从而造成药液大量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