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泻的药物叫泻下药。泻下药的主要功能有二:一是清除肠内宿食、燥屎以及其他有害物质,使从大便排出,一是清热泻火,使实热壅滞通过泻下而解。泻下药分为两种:一是润下药,一是攻下药。润下药多为植物种仁或果仁,富含油脂,具有润肠  相似文献   

2.
下法的传统定义是:运用具有泻下作用的药物,攻逐体内积滞,通泻大便,以逐邪外出的治疗方法。又称泻下法。中医辨证论治八法之一。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用以治疗邪在肠胃,实热内结,大便不通或寒积、水结、停痰留饮等实邪证候。由于里实证病情有寒热的不同,患者体质有虚实的差异,因此在立法上又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等类型。因里实证的病情有轻重缓急之别,又有峻下与缓下的区别。常同解表法、和解少阳、渍法、祛痰、驱虫、活血等法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3.
攻下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大法,是中医八法之一,攻下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留者攻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云:“因其重而减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实者,散而泻之。”《伤寒论》在《内经》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峻下、缓下、和下、润下和导下等法,从而发展了《内经》攻下的理论。近年来余等在临床上用攻下法治疗各科杂病,取得了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1脑血管病脑血管病属中医“中风”病范畴,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为主症的一种疾病。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观…  相似文献   

4.
阳明下法是指用苦寒攻下之品,通过泻热导滞,通腑降浊的作用,治疗胃肠积热,燥实内结的一种袪邪方法。由于阳明燥结有轻重,证情有缓急,邪正有盛衰,因而有峻下、缓下、和下、润下之不同,张仲景《伤寒论》创诸承气汤方,实开下法之先河。 阳明燥实证的症候表现较为复杂,故辨  相似文献   

5.
凡用通利攻逐的药物为主药,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的方剂,叫做泻下剂,由于病有寒热虚实的不同,证有热结、寒结、燥结、水结与虚实并见之异,故本类方剂可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五类。在选用泻下剂时,应注意的几点是:凡表证未解,里实未形成者,不宜过早采用;年老体弱、孕妇、新产血亏、失血过多、胃肠溃疡等均应慎用,若必要时,可采用攻补兼施,或攻后即补的方法。一、寒下寒下法是以寒性泻下药为主,佐以行气破结药组成的方剂,适用于内有燥屎、宿食、水结等,症  相似文献   

6.
"汗,吐,下,和,温,清,补,消,为祖国医学中治疗疾病的八种方法."下法",也称"攻下法",是中医八法之一.根据"泄可去闭"的原则立法,以泻下药为主要组成.  相似文献   

7.
赵俐 《河北医学》2009,15(7):875-876
虽《医宗必读》提出治泻有九法,但临证医多喜用补法,然临证投药,虽验者不少,不效者也多,甚者愈补愈烈,病情加重。不知何云,遂研证机,临证久亦,方悟久泻之机,非纯正虚,病邪久恋亦多,对此必须运用祛邪之品,疗效稳固,病程缩短。然而临床医师对于攻下之法,往往心存顾虑,恐病情加重。古人有“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之说。故前辈上海中医药大学首任院长程门雪感触颇深,他晚年方悟出金元四大家中造诣最深和治法独奇的一位医家是张子和,因为其擅长于用峻剂以祛邪的方法,邪去而正可安。如临床上畏于攻下之法,很多泄泻就疗效不好或者不彻底。以下是笔者临床运用攻下法治疗泄泻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系统收集分析古代润肠类方剂,探讨其用药规律及治法治则。方法收集古医籍中的润肠类方剂,对所选文献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和药物运用Excel表进行收录,对用药频次、药物功效及所属类别进行统计,总结用药规律并分析其临床应用。结果单味药物使用频次最高的前6位药依次是麻子仁、当归、蜂蜜、桃仁、枳实、大黄。药物功效多为补虚、泻下和理气药。补虚药多运用补气滋阴养血药,泻下药善用润下之品,理气药中主要有宽肠理气、行气排便药。从功用和主治来看,主要治疗老人、体虚之人和产妇大便秘结。结论古代润肠类方剂中治疗便秘的药物主要涉及补虚药、泻下药和理气药,主治的便秘类型主要为气阴、津血亏虚型便秘。  相似文献   

9.
阳明病有可下可不下之辨证,下与不下无非看胃家实与不实,实证可攻;病情深浅,在腑者已入大肠可攻;是否有表证,有表者,解表后才可攻。对于攻下者,又有病机,病症,病位轻重不同,故其攻下之法又当有别,本文就其五中下法:和下、轻下、峻下、润下、外导而下,浅析其在"胃家实"中辨证应用和方药选取。  相似文献   

10.
孙一民教授临证 50余载 ,学验俱丰 ,应用下法治疗急腹症、痛症疗效显著。兹将其应用下法经验简介如下。下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八法之一。下法是以泻下或润下的药物来通导大便 ,消除积滞 ,荡涤实热 ,攻逐水饮的一种治疗方法。下法始见于《黄帝内经》 ,形成于仲景 ,发挥于从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其下者 ,引而竭之 ;中满者 ,泻之于内 ,……其实者 ,散而泻之。到东汉末年 ,张仲景有关下法的论述已较为具体 ,他提出了阳明急下与少阴急下等。至金元时期 ,张从正丰富了下法的内容。他指出 ,下法能使陈积去而肠胃洁 ,症瘕尽而荣卫昌 ,不…  相似文献   

11.
通腑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腑法是运用泻下或润下作用的药物,以通导大便、消除积滞、荡涤实热的一种治法,为阳明腑实证而设.阳明腑实证既是一个囊括多种病证的中医证候群,又是一个特定的病理概念.由于这些病证的病理基础均有腑实内结,这就给通腑法提供了用武之地.笔者将通腑法用于临床一些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泻下剂是指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的,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其应用属于"八法"中的"下法".  相似文献   

13.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备的医学经典专著,被后世推崇为“方书之祖”。《伤寒论》中397法,每法都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我临床20余年对《伤寒论》中阳明急下三条,即252条“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253条“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254条“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有了进一步认识,略述如下。病例举隅“急下”的意义有二,一是指应用峻烈的攻下药物;二是指病情危重,有可下之证需要紧急功下者。所谓“存阴…  相似文献   

14.
仲景应用大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黄始载于《本经》,谓其“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历代医家都十分推崇大黄,而妙用大黄者当推仲景为第一人。细察《金匮要略》、《伤寒论》方剂,大黄入方30首,其中《伤寒论》15方,《金匮要略》15方。仲景用大黄,所蕴法度,寓意颇深,证之于临床,疗效颇验。今不揣冒昧,对仲景应用大黄探析如下。 1 用途 1.1 泻下攻积大黄具有较强的泻下攻积作用,仲景治疗阳明腑实证,釜底抽薪,急下存阴。大承气汤中,大黄泻下实热,芒硝润燥软坚,厚朴、枳实破气导滞,为泻下峻剂,适用于肠腑燥实重证,患者日晡潮热,手足氵戢然汗出,谵语烦躁,腹部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甚至喘冒不得卧,舌苔老黄,焦燥起刺,脉沉迟实。小承气汤用大黄、厚朴、枳实,以宣通气机,轻泻实邪,和降胃气,为泻下和剂,适用于肠腑燥实较轻,患者不大便或大便硬,谵语潮热,腹部胀满或痛而不甚,舌苔黄垢,脉沉实而滑。调胃承气汤以甘草甘缓养胃,大黄泻下实热,芒硝润燥软坚,为泻下之缓剂,适用于邪热初传阳明,肠中燥热,胃气不和,患者不大便,腹胀满,或热结旁流,蒸蒸发热,心烦,谵语等。另外,麻子仁丸以麻仁润肠燥,芍药滋脾阴,大黄、厚朴、枳实行气泻实,杏仁降肺气,为下法润剂,适用于脾约证,患者胃中有热,脾阴不足,脾的输布津液功能被约束,以致肠中干燥,大便秘结,患者无潮热腹满疼痛等证,仅有大便秘结,不宜承气汤攻伐,而宜麻子仁丸润下。  相似文献   

15.
<正> 在急腹症中,应用中医治病八法中的“下法”较多,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总攻疗法”,是下法的一大发展。下法为运用具有通便泻下的药物组成方剂,以通利大便,荡涤胃肠达到排除病邪为目的,又称为泻下法或攻下法。《伤寒论》说“随其实而泻之”,“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内径  相似文献   

16.
中医八法中的下法,就是运用泻下方药以通泄大便,消除胃肠积滞,或者攻逐水饮的一种治疗方法.作者发现,该方法与躯干损伤治疗原则-治当下行之理有相通之处,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适当应用攻下润下方法,对解除疼痛、治愈疾病有良好效果.2006年-2008年门诊和住院部共接治该类患者176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略谈下法     
下法为“八法”之一。“下”有泻下、攻下之意。下就是运用泻下方药以攻逐里实的治法。泻下是手段,攻逐里实是目的,所以下法有时又称攻里。肠胃积结,水血壅滞,均须用下法以荡涤之,此为其共通点。但这些证候的病机各不相同,故下法的应用亦随之而异。根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燥者润之的原则,适应证1.肠胃热结,当用寒下;2.肠胃冷积,当用温下;3.肠燥便秘,宜用润下;4.腹水(包括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及Excel工作表分析《医方考》中大黄的应用规律。方法 以《医方考》中所有含有大黄的方剂作为数据来源,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 5)构建方剂信息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组方规律,提取组合,网络化展示;通过Excel工作表进行药物归类、所属门类频次、频率分析。结果 通过对《医方考》中含有大黄的方剂统计分析得知,与大黄配伍频次较高的药物有18味,前4味为甘草、黄芩、芒硝、当归;经关联规则分析,常用药对有19个;大黄与清热药、补虚药、泻下药配伍频率相对较高,在伤寒门、火门及虚损劳瘵门应用较广。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可知,大黄与清热药、补虚药、泻下药配伍频率较高,以发挥其苦寒泻火、攻下、化瘀之效,为临床精准配伍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凡能驱除或杀死肠内寄生虫的药物叫驱虫药。驱虫药的使用,必须根据虫的种类和体质的强弱而选用。一般宜在空腹时服用,使药物与寄生虫容易接触,效果更为显著。也可根据大便的正常与否,适当配伍泻下药,以加强排虫功能。由于驱虫药具有一定毒性,应用时须加注意。常用量:南瓜子为30~60克,其他为3~10克左右。  相似文献   

20.
王琦教授治疗便秘的思路和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症.便秘可作为主要症状出现,亦可并发于其他疾病之中,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病症.笔者随王琦教授学习多年,先生于临证之时常有教诲,于便秘一症应辨体与辨证相结合去论治,不可一见便秘不分男女长幼,一概峻攻或增液.现将先生对便秘一症的论治特点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