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武钢历年来尘肺病例的发病工龄、晋期时间、分布及并发肺结核等流行病学特点,为尘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武钢1958~2003年底所有已确诊的尘肺病例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武钢的尘肺病例主要分布在矿山,占84.04%,其中凿岩工最多占54.94%;尘肺病例的发生自20世纪80年代后逐年减少,80年代以后接尘的工人仅1人发病。尘肺平均发病工龄为25.8a,平均发病年龄为49.5岁,90年代较60年代分别延长了19a和16岁。Ⅰ期晋Ⅱ期的平均年限为3.8a,Ⅱ期晋Ⅲ期的平均年限为7.5a,且随发病年龄的增加而呈缩短的趋势。肺结核并发率17.10%,随尘肺期别的增高肺结核并发率增加。结论 武钢尘肺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建议加强职业性健康监护和粉尘浓度的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2.
836例煤工尘肺死亡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某矿区1954~1995年四十二年间煤工尘肺死亡836例,平均人年病死率为2.73%,尘肺死亡病例平均发病工龄为18.27年,平均发病年龄为49.69岁,平均死亡病程为11.43年,平均死亡年龄为61.12岁。分三个阶段观察,尘肺病死状况在向尘肺病程延缓、存活年限延长的方向发展,说明该矿区在尘肺防治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根据尘肺死亡死因谱的变化,该文提出了在尘肺防治工作中,除继续做好尘肺继发症与合并症的综合性医疗预防工作外,还应重视尘肺患者中心脑血管疾病及各种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957例煤工尘肺死亡病例回顾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尘肺病患者的死亡规律,为尘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64-1999年间某煤矿企业957例煤工尘肺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①1995-1999年间死亡的尘肺病人数是1964-1969年的14.1倍, 近期该企业尘肺患者仍处于死亡高峰期。②死因构成中列前4位的是尘肺、肺结核、慢性肺心病、肺癌,构成比分别为21.9%、20.3%、19.5%、8.9%;不同期别尘肺死亡病例中,死亡原因的构成比顺序有所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尘肺死因构成顺序发生了变化,肿瘤、脑血管意外的构成比由20世纪60年代的6.6%、3.3%上升到90年代后期的13.3%、11.8%。③尘肺病人寿命呈明显延长趋势,由1969年的48.3岁延长至1999年的71.4岁,平均每5年延长约4岁。④尘肺死亡病例中肺结核合并率为25.8%,不同期别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尘肺期别升高肺结核合并率上升,Ⅲ期尘肺死亡病例中60.5%合并有肺结核。尘肺合并结核患者的病程平均为(7.6±5.7)年,显著短于单纯尘肺患者的平均病程(11.7±6.9) 年(P<0.01);尘肺合并结核患者平均死亡年龄为(58.9±9.7)岁,显著小于单纯尘肺患者(65.1±9.4)年(P<0.01)。⑤尘肺死亡病例的发病潜伏期为31.5年。[结论]尘肺患者寿命显著延长,但尘肺及其并发症仍严重威胁尘肺患者的生命, 防治并发症是提高尘肺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了解八钢历年尘肺的发病、分布及并发肺结核等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今后尘肺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八钢1956~2006年确诊的尘肺病例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八钢尘肺累计病例405例,主要工种分布依次为原料工、煤矿混合工、采矿工、炼焦工、烧成工、装卸工,占八钢尘肺病例的76.8%;尘肺种类以矽肺和煤工尘肺为主,共387例(占95.6%);尘肺Ⅰ期和Ⅱ期占八钢尘肺病例的94.1%,Ⅲ期尘肺仅占不足6%;尘肺肺结核的并发率为25.7%,其中矽肺肺结核的并发率最高(26.6%);八钢尘肺病例累计死亡148例,病死率为36.5%;尘肺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5.9岁,平均发病工龄为19.8 a,平均死亡年龄为66.3岁,平均死亡病程为13.0 a;1970年以前与2000年以后相比,尘肺平均发病工龄由12.2 a延长到21.8 a,平均发病年龄由39.4岁推迟到65.7岁;尘肺的主要死因依次为慢性呼吸衰竭、慢性肺心病。提示,八钢的尘肺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邢台市1964—2019年尘肺病人死亡情况,为制定尘肺病人三级预防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调查的1964—2019年尘肺病人为研究对象,以病死率、死亡年龄、死亡病程和接尘工龄作为指标,分析不同年代、不同尘肺类型、不同期别、不同企业类型以及合并结核情况下,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调查到1964—2019年资料完整的尘肺病例926例,死亡病例725例,死亡人数占调查总数的78.3%,死亡人数最多的是2000—2010年,死亡病例分布在不同尘肺类型分布中以煤工尘肺最高,病死率达81.5%;在不同期别的分布中以贰期尘肺最高,病死率达89.%;在不同企业类型分布中以中型企业最高,病死率85.4%,合并结核的尘肺病人具有病死率高和接尘工龄短的特点。随着年代的发展,死亡年龄均数和死亡病程在延长,工龄则呈缩短的趋势。矽肺死亡年龄均数最小,是66.6岁,尘肺壹期平均死亡年龄最小,为68.9岁。小型企业的平均死亡年龄最小,是65.3岁。死因位于前三位的分别是肺源性心脏病、消化系统肿瘤和呼吸系统恶性肿瘤。结论 邢台市尘肺病病死率高,现患尘肺病人数量减少,但病程延长,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根据不同尘肺类型、不同期别和是否合并症制定尘肺病患者随访机制,改善尘肺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877例尘肺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某企业877例尘肺死亡病例。死因居前3位的是尘肺、肺结核和慢性肺心病;随年代的发展,尘肺死亡年龄和平均病程都延长。该企业的尘肺病防治工作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武汉市铸工尘肺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武汉市铸工尘肺的发病情况,加强防治。方法:按照《全国尘肺病现状调查实施方案》,对武汉市全民和县以上集体所有制企业1999年底以前确认的铸工尘肺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铸工尘肺累积患病率为0.95%,发病高峰出现在80年代,70%以上的病例是40、50年代开始接尘而患病的。I期铸工尘肺平均发病工龄为27.58年,Ⅰ期→Ⅱ期平均年限为7.45年。铸工肺结核合并率为11.59%,病死率为27.50%,平均死亡年龄为61.42岁,平均病程年限为9.62年,直接死因主要是肺结核、肺心病、肺癌和心血管病。结论:90年龄工来武汉市铸工尘肺防治工作逐步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8.
郑州市1962~2003年尘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摸清郑州市尘肺分布现状和发病规律,建立全市尘肺病例数据库.为制定尘肺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统一方案制定的“尘肺病例卡”上的项目对郑州市1962~2003年尘肺病例进行尘肺病流行病学调查.按统一的编码和程序输入计算机,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全市尘肺累计病例5020例.主要分布在巩义市、郑州市矿务局、新密市、郑州市区.共占全市尘肺病例的79.34%;行业以煤炭系统发病最高.为3693例,占全市尘肺发病率的73.56%,尘肺种类以煤工尘肺和矽肺为主.共453l例(占90.26%);尘肺I期和Ⅱ期占全市尘肺病例的97.75%,Ⅲ期尘肺仅占不足3%;尘肺结核的并发率为11.18%,全市尘肺病例累计死亡429例,病死率为8.55%;尘肺的平均死亡年龄为52.06岁.平均死亡病程为11.35a;尘肺的主要死因依次为慢性呼吸衰竭、慢性肺心病。结论 尘肺现患病例呈逐年增长趋势.郑州市粉尘治理和尘肺防治工作未能得到根本控制.建议进一步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增强监管能力,有效控制和预防尘肺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采用接尘工龄?发病年龄?死亡年龄?死亡病程四项指标对全省1996—2015 年新发和死亡的9 978 例尘肺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全尘肺?矽肺?煤工尘肺平均接尘工龄均呈缩短趋势, 尤以矽肺更为明显; 中小型企业的尘肺病接尘工龄明显短于大型企业, 小型企业的尘肺病人平均接尘工龄≤11. 36 年, 且人数明显增加; 自80 年代起, 接尘工龄≤10 年的尘肺病人人数逐年上升, 2004?2005 年达高峰?全尘肺?矽肺?煤工尘肺平均发病年龄呈先延长后缩短趋势, 死亡年龄和死亡病程均呈延长趋势, 1996—2010 年的15 年 间, 死亡年龄和死亡病程分别延长了5.44 岁?5.97 岁?5.40 岁和6.20 年?5.74 年?7.02 年?近20 年来河北省大型企业 尘肺病防治趋于规范?稳定, 医疗救治保障?生活水平的提 高使得尘肺病的死亡年龄?死亡病程大幅度延长?小型企业 尘肺病人迅速增多, 接尘工龄明显缩短, 尘肺病高发态势与防 治能力相对滞后的矛盾突显?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大粉尘污染 治理的力度, 分类管理, 重点控制, 重点监管中小型企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福建省某煤矿尘肺病死亡病例进行分析,为尘肺病防治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福建省某煤矿2006—2017年尘肺死亡病例报告卡进行整理,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矿2006—2017年共报告尘肺病死亡病例324例;死因前3位分别为肺炎(141例,43.5%)、下呼吸道疾病(26例,8.0%)、气管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20例,6.2%);尘肺病种类以煤工尘肺为主(94.8%);平均死亡年龄(73.1±8.4)岁(60~79岁占71.9%);病人死亡时尘肺期别Ⅱ期占47.5%(154/324);肿瘤死因者Ⅱ期占60.4%(29/48);尘肺病死亡病例工龄20~29年者占51.5%(167/324);平均工龄(22.5±8.1)年。结论某煤矿尘肺病死亡原因主要以呼吸系统病变和恶性肿瘤为主,应进一步加强尘肺病防治工作,降低工作场所粉尘浓度,从根源上预防尘肺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德清县1996~1999年居民死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德清县居民死因谱 ,分析居民的健康状况 ,为疾病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参照ICD 9进行死因归类 ,比较分析了各类疾病不同地域、性别、年龄死亡率的差异。结果  1999年平均期望寿命为 74 46岁 ,比 1992年增加 1 42岁。呼吸系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损伤与中毒、心脏病是我县前5位的死因 ,各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我县的重点疾病。结论 我县居民的健康水平已有了明显的提高 ,介入有效的干预手段防制慢性疾病应成为今后疾病防制和科研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brief essay, the Austrian artist Harald Koeck offers an introduction to his painting series “Leib ohne Seele,” a selection of which is reproduced. “Leib ohne Seele” is concerned with nature of the autopsy, the people who are the subjects of autopsies, and so with death, and with contemporary attitudes towards and taboos concerning death. While not making an overtly philosophical contribution, Koeck touches on important issues that have been discussed by philosophers as diverse as Martin Heidegger and Peter Singer. Hegel argued that the arts pursue the same goals as philosophy, but do so through sensuous rather than conceptual media. Koeck exemplifies this, allowing his paintings and other works to open up issues for the philosopher. More of his work can be seen at his web site http://www.harald-koeck.com/index.html.  相似文献   

13.
2000~2005年太原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掌握太原市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布状况。方法对2000~2005年太原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年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8.02%o,农村(11.55‰)高于城市(6.41‰),死因前五位依次为先天畸形(38.39%)、窒息(13.34%)、早产低体重(12.57%)、肺炎(11.13%)和意外(4.70%)结论制定相关措施,不断提高预防监测和早期诊断技术,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某社区居民死亡原因和状况,为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烟台市某社区居民2007-2009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以心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当地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意外伤害导致的死亡则是造成居民早死的主要原因,而传染病所致死亡已退居全死因顺位的第7位。[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意外伤害已严重危害社区居民生命健康,是当地社区今后疾病控制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我市男性居民的死亡特征,死因顺位及各种疾病对男性居民健康影响,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对2002~2004年贵阳市死因抽样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专题分析了男性居民的死亡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男性期望寿命为65.95岁,男性死因顺位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结论]加强男性保健指导,提高男性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各种病伤的发病率及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死因链填写质量缺陷原因,提出对策建议,提高死因链填写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7年7月-2018年12月的1 054份死亡证明书中死因链填写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在215例存在填写质量缺陷的死因 链中,发现存在1项或多项填写内容质量缺陷的共计295频次。其中,疾病诊断填写不规范150频次,占50.85%;死亡原因填写内容不完整70频次,占23.73%;不符合格式填写要求16频次,占5.42%;与复核病案记录内容不一致 59频次,占20.00%。结论准确、完整的死因链可清晰展现患者的死亡原因,是死因统计最重要的信息依据。因此,医院应加强临床医师的基础知识培训,确保死因链填写的准确性,持续发挥质量监管作用等。  相似文献   

17.
2000-2005年四川省居民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了解人群主要健康指标和死因谱的变化趋势,找出居民面临的主要卫生问题。方法用卫生部专用死亡统计软件对2000-2005年全人群死亡监测资料相关信息,包括各种死亡相关健康评价指标及就诊就医信息进行分析,其中根本死因分类以国际疾病分类作为分类标准。结果人群期望寿命呈上升趋势,城市居民期望寿命由74.93岁上升到77.57岁,上升了2.64岁;农村居民由71.29岁上升到76.17岁,上升了4.88岁。婴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由11.20‰下降到6.93‰。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死亡率由9.39/10万下降到了5.43/10万。人群根本死亡原因以慢性病和伤害为主。城市肿瘤已由第3位死亡原因上升为第1位死亡原因;农村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呈上升趋势且死亡率较高。2005年死亡人群中未就诊比例由2000年的6.22%上升到了12.42%。结论近年人群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和提高,但死因谱发生变化,慢病和伤害控制,农村卫生和就医看病难等是当前的主要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湖北省秦巴地区农村居民的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疾病防治提供信患。方法应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湖北省秦巴农村地区3个调查点1998年7月至2001年6月居民死亡情况进行现场调查。数据按IED-10分类方法进行统计描述,计算死亡统计结果。结果居民死亡率为617.77/10万,死因顺位居前5位的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占全部死因的88.38%。感染性疾病在死因顺位中居第6位。胃癌和食管癌死亡率达55.50/10万。结论心脑血管性疾病、恶性肿瘤、中毒是该地居民的主要死因。胃癌和食管癌死亡率较高,肺结核仍然是重要死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常州市天宁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金凤  张伟  张燕杰 《职业与健康》2006,22(10):724-726
目的 了解常州市天宁区居民恶性肿瘤的死亡状况及死因特征,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促进居民健康长寿。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对2000-2004年天宁区居民死因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专题研究分析天宁区居民恶性肿瘤死因特征及其对居民寿命的影响。结果 2000-2004年天宁区居民病伤死亡(全死因)7630人,年平均死亡率为460.61/10万。其中恶性肿瘤死亡2527人,死亡率为152.55/10万,在死因顺位中居第2位。男性恶性肿瘤的年平均死亡率为96.34/10万,女性为56.2/10万。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χ^2=3218.66,P〈0.01)。在恶性肿瘤的死亡谱中,前3位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平均死亡年龄为66.04岁。结论 恶性肿瘤是影响天宁区居民健康长寿的第2位死因,肺癌在死亡谱中位居第1。干预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是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面临的紧迫的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湖北省人群死亡特征和趋势,为制定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08年疾病监测死因监测数据,采用Deathreg2005死因统计分析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08年标化死亡率分别为4.73‰、5.23‰,5.94‰;男性死亡高于女性。死亡顺位前五位死因依次为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各年度间各疾病死亡率有所变化,但区别不大。0~岁年龄组死亡率为761.08/10万,主要死因为围产期疾病的早产和窒息;1~14岁年龄组死亡率为21.02/10万,主要死因为损伤中毒;15~39岁年龄组死亡率为62.11/10万,主要死因是损伤中毒。40~64岁年龄组死亡率为564.35/10万,主要死因为肿瘤。65岁及以上年龄组死亡率为5560.87/10万,第一位死因是脑血管病。结论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是造成湖北省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和心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是慢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