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肝癌微波治疗疗效的影像学评定及热消融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癌自1994年应用于临床以来,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梁萍等[1]报道288例原发性肝癌477个结节的治疗结果,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72%、51%.尽管其临床疗效堪与手术结果相媲美,但是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中较为重要的是疗效的评定及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第一肝门区小肝癌的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对于位于第一肝门区的小肝癌行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PRFA)治疗的可行性、疗效和应注意的问题。方法2000年4月至2002年10月选择肿瘤位于第一肝门区、≤5cm、病理或临床证实为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的21例患者进行PRFA治疗。治疗前甲胎蛋白(AFP)阳性者治疗后定期复查AFP。治疗后1个月复查MRI或CT确定肿瘤是否完全坏死,以后每3个月定期复查。Kaplan-Meier法计算“无瘤”生存率和累积生存率。结果AFP转阴率约为78%,MRI或CT显示第一肝门区肿瘤完全凝固坏死率为90.5%(19/21)。0.5、1、1.5、2年无原位复发生存率均为94.7%;0.5、1、1.5、2年无“瘤旁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0.0%、77.1%、77.1%和77.1%;0.5、1、1.5、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2%、82.8%、82.8%和55.2%。胆管狭窄发生率为4.8%。结论第一肝门区小肝癌并非PRFA治疗的禁忌证,只要治疗时穿刺点选择恰当、穿刺路径合理、超声监测下电极展开确切、热凝范围控制恰当,对于第一肝门区小肝癌PRFA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射频消融治疗大肝癌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治疗大肝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可扩张的集束电极对不能耐受或无法手术切除的大肝癌患者进行RFA治疗。本组共治疗大肝癌患者43例,肿瘤直径5-10cm,平均7.5cm,其中8例于RFA治疗时间、次数和住院时间,RFA治疗后的并发症以及肿瘤完全坏死率,并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43例患者共行RFA治疗67次,每例1-3次,平均1.6次;每次治疗时间为55-150min,平均75min;住院时间3-15d,平均8.7d。RFA治疗的主要并发症包括电极板局部皮肤烧伤2例(4.7%),中到大量的胸腔积液3例(7.0%),总的发生率为11.6%;RFA治疗后6个月以上的CT复查,肿瘤完全坏死率为41.0%,AFP阳性的31例患者在RFA治疗后6-12个月内有3例转阴,5例明显下降。43例中有39例经12-18个月的随访,其1年生存率为69.2%。结论:RFA对大肝癌的治疗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肝癌门静脉癌栓的经皮激光消融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介绍肝癌门静脉癌栓激光消融治疗的方法,并探讨这一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24例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30支门静脉癌栓进行经皮肝穿刺激光消融治疗,观察术后患者癌栓支门静脉多普勒彩色血流图谱的变化及临床症状、肝功能和腹水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前30支门静脉癌栓支均无血流信号,术后1d有28支门静脉再次观察到彩色血流信号;术后7d30支门静脉癌栓支均观察到了多普勒彩色血流信号;术后30d有12支可观察到连续但不稳定的彩色血流信号,16支可观察到连续且稳定的再通血流信号;术后90d有18支可观察到连续且稳定的再通血流信号。临床症状、肝功能和腹水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肝癌门静脉癌栓的激光消融治疗有望成为一种疗效可靠、技术安全的门静脉癌栓治疗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小肝癌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射频热凝(PRFA)治疗肝癌的效果和适应证。方法:对16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行PRFA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肝癌的直径均≤3cm。PRFA治疗后甲胎蛋白转阴者占93.3%(14/15)。B超,CT复查肿瘤缩小,并有包膜形成。0.5,1,2年生存率分别为93.8%,100%,100%。结论:PRFA是一种具有微创、时间短、安全方便、疗效可靠的治疗小肝癌的新方法。尤其适于有手术禁忌症,或有手术指征但位于肝中央区、临近腔静脉或肝门区的小肝癌。 相似文献
6.
�Ľ������ڼ������Ƹΰ����о�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改进微波消融技术治疗肝癌 ,评价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自 2 0 0 3年 8月至 2 0 0 4年 7月 ,利用低杆温微波电极在经皮肝癌消融治疗中无皮肤腹壁组织烧伤之虞的优点 ,改进常规的消融方法 ,将单次能量输出增加至 (70~ 80 )W× (2 0~ 2 5 )min ,对直径 >5cm的结节插入 3~ 4针 ,每个病灶治疗 1次。该研究运用该技术在超声引导下经皮消融治疗了 6 6例肝癌病人 10 5个肿瘤结节 ,观察组织消融范围、肿瘤完全消融率、局部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增强CT或MRI扫描显示单次能量输出造成的组织消融范围可达到 (3 5~ 4 0 )cm×(4 5~ 5 0 )cm。肿瘤经 1次治疗的完全消融率为 92 4 % (97/ 10 5 )。直径≤ 3cm、>3cm和 >5cm结节的完全消融率分别为 94 0 (6 3/ 6 7)、88 9% (2 4 / 2 7)和 90 9% (10 / 11) ,3组间以及每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值均大于0 0 5 )。在 1 0~ 12 4个月随访期间内 3个病灶 (2 9% )局部复发。无与治疗相关的死亡 ,并发症发生率 15 2 %(10 / 6 6 )。结论 改良的微波消融技术安全、有效 ,通过增加单次能量输出能够扩大组织消融范围 ,提高局部疗效 ,减少治疗次数和穿刺针数 ,降低治疗成本。 相似文献
7.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囊肿穿刺注射无水酒精疗效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肾囊肿118列的疗效。方法: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肾囊肿抽液后向肾囊肿内注射无水酒精。结果:118例共173个肾囊肿经无水酒精治疗后复查发现总治愈率为87.28%,总显效率为96.53%,总有效率为99.42%。结论:该方法具有疗效好、穿刺准确、方法简便、经济、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肝移植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来,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的治疗选择发生了明显变化。和肝癌切除、消融治疗一样,肝移植同样提供了治愈肝癌的可能性,并且还可减少肝癌复发率,以及消除肝硬化带来的各种并发症。目前有关肝癌肝移植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如何制定移植标准,是否肝穿刺活检,术前处理和肿瘤复发的治疗。本文拟对肝癌肝移植治疗的主要相关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典型的单腔骨囊肿是发生于长骨干骺端髓腔内、充满淡黄色液体的膨胀性病变 ,好发于儿童及骨骼成熟前的青少年 ,多在发生病理性骨折以后就诊或在X线片中偶然发现[1] 。关于骨囊肿的病因有下列几种学说[2 ] :(1)以前存在的肿瘤处于愈合过程中 ;(2 )骨髓炎继发的一种改变 ;(3)骨骺微小创伤导致骨形成缺损继发骨囊肿形成 ;(4)干骺端髓腔内血肿包膜形成有渗出并逐渐扩大 ;(5 )骨内静脉发育异常 ,回流受阻 ,导致腔隙性积液。在上述诸因素中骨内静脉回流受阻被认为是骨囊肿的主要成因。Komiya等[2 ] 在研究中发现 ,囊肿内积液蛋白电泳中的类… 相似文献
10.
�ΰ�����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张智坚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8):465-468
射频消融治疗是肿瘤局部透热治疗的一种,以影像引导或直接将电极针导入肿瘤组织,通过射频在电极针周围产生极性分子震荡导致发热,使治疗区域的温度达到50℃以上.中央区域可达100℃以上,使局部细胞坏死,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近年研制出的多种射频治疗系统,明显提高了射频能量的释放,一次凝固坏死区的直径可达3~5cm。热凝范围 相似文献
11.
RFA作为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肝肿瘤技术而被接受,病死率为0%~3%,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9%~17%。重要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胆管损伤、胸腔积液、肝功能不全及血栓形成等;轻微并发症包括皮肤烧伤、胆汁瘤、胆道出血等。轻微并发症和副反应发生率多于严重并发症且大多具有自限性。笔者综述Medline文摘,Ovid全文,EBESCO,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等数据库于2003年1月—2006年3月有关射频消融(RFA)治疗肝肿瘤并发症的报道文献,分析RFA治疗肝肿瘤术后并发症的种类及其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2.
开腹射频消融术对多发性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与生存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开腹射频综合治疗对多发性大肝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及机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多发性大肝癌45例患者的治疗方法.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组)20例,手术多发灶局部切除+TACE治疗(局部切除组)13例,开腹射频消融治疗+TACE(开腹射频组)12例.分析各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并比较各组的完全缓解率及生存率.结果 治疗后4周射频组患者CD4+、NK细胞水平、CD4+/CD8+比值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手术局部切除组及TACE组无明显变化,局部切除组术后短期内还出现了免疫抑制现象.开腹射频组、局部切除组与TACE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41.70%,46.20%,25.50%,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1,P>0.05).3组的1.5年与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5.00%、69.20%、30%(x2=7.96,P<0.05),以及50.00%、23.10%、10.00%(x2=18.98,P<0.05).3组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26.56个月、21.04个月、16.41个月(x2=14.69,P<0.001).开腹射频组的总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他组(x2=4.635,P<0.05).开腹射频组与局部切除组比较,开腹射频组患者带瘤生存时间延长(x2=4.615,P<0.05).结论 以开腹射频为主的综合治疗通过提高肝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3.
Complications of therapy for testicular cance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 W Moul J E Robertson S L George D F Paulson P J Walther 《The Journal of urology》1989,142(6):1491-1496
Of 244 patients with testis cancer seen between January 1970 and December 1987 (mean followup 70 months) 88 (36.1%) experienced 1 or more early complications (within 1 year), while 16 (6.6%) had a late (greater than 1 year) complication. Chemotherapy-related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55 of 141 patients (39%), including 6 (4.3%) treatment-related deaths. Chemotherapy-related complications were correlated to the initial extent of disease (p equals 0.021) and to more than 4 cycles of cisplatin-based therapy (p equals 0.001). Retroperitoneal lymphadenectomy-related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48 of 148 patients (32.4%) without surgical mortality and were not statistically increased in those performed after chemotherapy. Kidney loss occurred in 6 patients (4.1%) after retroperitoneal lymphadenectomy. Nine of 110 patients (8.2%) treated with radiotherapy experienced an early therapy-related complication, while late complications included 3 gastrointestinal strictures requiring surgical intervention 8 to 10 years after radiotherapy. Only 1 secondary malignancy (other than contralateral testis cancer) was discovered in this review. Initial extent of disease was the best predictor for over-all complication rate and higher over-all complications were noted in the cisplatin era (1979 to 1987) but these associations were not necessarily present for complication rates of individual therapies. 相似文献
14.
经皮射频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3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B超引导经皮射频(P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 应用P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31例共55个病灶,肿瘤直径1.5~8.5cm。应用RF2000射频仪和10电极LeVeen针,病灶〉2.5cm者予分层多点叠合毁损,〉5.0cm或多发者配合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及无水酒精注射疗法(PEI),随访观察病灶影像形态表现、血清CEA变化和患者生存率。结果 PRFA后反应期3~7d,包括局部疼痛不适、发热、ALT升高等;并发肝曲结肠穿孔和腹壁穿刺道转移各1例;小肿瘤(〈3.0cm)完全坏死率达92.9%(26/28),3.1~5.0cm的肿瘤完全坏死率为73.3%(11/15),病灶〉5cm者均未完全坏死;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7.1%、77.5%和54.8%。结论 PRFA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一种微创疗法,对〈3.0cm肿瘤疗效显著,对大肿瘤可联合TACE、PEI等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集束电极射频热凝治疗肝癌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目的:总结集束电极射频热凝治疗肝癌的效果及经验。方法:对经皮射频治疗或术中射频治疗不宜手术切除的肝癌10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用射频毁损102例患者195个肿瘤(肿瘤直径1.5-9.5cm,平均直径5.6cm),其中原发性肝癌80例,转移性肝癌20例。经皮和经手术进行射频毁损的患者数分别为77人(75.5%)和25人(24.5%)。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随访3-24月,治疗后症状有改善,AFP阳性者治疗后转阴率70.3%(52/74),彩色B超示肿瘤血管消失或CT提示肿瘤凝固性坏死者达88.2%(90/102)。1年生存率为93.8%。结论:肝癌射频治疗是一种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对于容易接近、不宜手术的小肝癌,可行经皮射频治疗。对于患有较大肿瘤、多病灶或肿瘤靠近肝内主要血管采用术中射频治疗。采用TACE或术中阻断入肝血流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射频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的射频治疗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目的:探讨射频(RFA)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前瞻性非随机性选择的102例肝癌病人射频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2例病人共216个肿瘤,肿瘤直径1.5-14cm,平均4.9cm,原发性肝癌67例,其中<5.0cm肝癌21例,继发性肝癌35例,超声引导下穿刺地RFA 43例,CT引导下的RFA 50例,腹腔镜下穿刺RFA 3例,开腹术中直视下RFA 6例,所有病例术后30d复查肝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见原肿瘤回声较术前增强,范围增大,肿瘤内血流明显减少或消失;CT见原肿瘤阴影密度降低,14例病人术后20-30d行FDG-PET显像,11例显示肝内原肿瘤部位呈放射性分布缺损区,3例病人见有部分肿瘤残留,其中2例经再次RFA后,残余肿瘤完全被杀灭,另1例病人由于年龄较大,即予残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所有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除初期6例晚期转移性肝癌病人由于未有控制病情发展于术后1年内死亡外,其余病人现均存活,1年顾活率94.1%,结论:RFA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耐受性好的治疗肝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笔者应用多电极射频消融技术治疗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48个病灶)。其中26个病灶应用经皮经肝射频消融技术治疗;22个病灶开腹射频消融技术治疗。结果示治疗后病灶完全坏死的有32个(66.7%),90%~99%坏死的有10个(20.8%), 50%~89%坏死的有6个(12.5%)。病灶直径<3cm和3~5cm者其治疗效果优于直径>5cm者。开腹射频消融治疗组较之经皮经肝治疗组完全坏死者明显增多。治疗中4例发生并发症,分别为肝脓肿、自限性出血、胆囊炎和轻度皮肤烧伤,无与本技术相关的死亡。严重的并发症肝脓肿似乎不完全由射频消融治疗引起,主要可能与无菌操作不严有关。提示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来说,射频消融技术是一种相对简单、安全、高效和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射频凝固器与传统钳夹法行肝癌肝切除术对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13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65例采用射频凝固器进行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设立为射频凝固器组;同时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和Child-Pugh分级在肝癌数据库中配对选取65例临床病理特征类似的采用传统钳夹法进行肝切除术的患者设立为传统钳夹组.对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的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加范围表示,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当例数< 10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射频凝固器组患者的术中断肝时间和肝门阻断时间分别为28 min(12~55 min)和10 min(0~ 15 min),明显短于传统钳夹组的45min(25 ~92m in)和15 min(10~3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5,9.05,P<0.05);射频凝固器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血量分别为150ml(50 ~350ml)和0ml,显著少于传统钳夹组的450 ml (250~ 2500 ml)和550 ml(0~2000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6,P<0.05);射频凝固器组65例患者未输血,显著多于传统钳夹组的48例(x2=19.58,P<0.05).射频凝固器组患者术后第3、7天AST和TBil,术后第3天PT、Clavien外科并发症分级、住院时间分别为302 U/L(89 ~823 U/L)、54 U/L(16 ~325 U/L)、37 μmol/L(18~112 μmol/L)、24 μmol/L(9~66 μmol/L)、15 s(11 ~20 s)、22%(14/65)、12 d(8 ~36 d),与传统钳夹组的253 U/L(63~876 U/L)、62 U/L(22 ~ 376 U/L)、41 μmol/L(19 ~ 105 μmol/L)、25tμmol/L(11 ~59 μmol/L)、14 s(11 ~21 s)、26% (17/65)、13 d(9 ~35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2.59,1.93,3.96,1.58,2.35,x2=0.381,F=1.58,P>0.05);射频凝固器并发症发生率为17%(11/65),显著低于传统钳夹组的52%(34/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8,P<0.05).其中射频凝固组只有2例患者发生术后出血,显著少于传统钳夹组的22例.但射频凝固器组有8例患者发生断面包裹性积液,其中5例需穿刺引流.传统钳夹组有2例患者发生肝功能不全;射频凝固器组有2例患者发生血红蛋白尿.结论 与传统钳夹法比较,射频凝固器行肝切除术具有出血少、安全、快捷的优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