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黏多糖贮积症Ⅱ型(MPSⅡ)是一种溶酶体贮积症,为X连锁的单基因遗传病,其是由于体内缺乏艾杜糖醛酸-2-硫酸酯酶(iduronate-2-sulfatase,IDS),从而导致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s,GAG) 在溶酶体中的积累。随着GAG在组织细胞内的逐渐沉积,导致各个脏器功能受损。儿童患者发病年龄不同,症状复杂,早诊早治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本文主要介绍MPSⅡ近年来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粘炎糖贮积症(Mucopolysacchandosis)简称MPS,是由于遗传性溶酶体内降解粘多糖的酸性水解酶缺陷,导致粘多糖在溶酶体内贮积。除Ⅱ型或Hunter综合征为X连锁隐性遗传外,余均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本病罕见,多数患加岁前死亡。现报告一对同胞兄弟同患Ⅰ型MPS尚存活。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研究X性连锁遗传鱼鳞病(XLI)家系基因突变,探讨基因突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为进一步开展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抽取不同地区两个家系中患者、正常人及与这些家系无关的5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PCR方法扩增外周血基因组DNA类固醇硫酸酯酶(STS)基因的第1、2和10外显子。结果 两个家系中的患者STS基因均部分缺失,既仅有第1外显子,而无其他外显子。家系中正常人和与该家系无关的50例正常人未发现这种缺失。结论 该两XLI家系存在STS基因部分缺失,该缺失引发出XLI特有的皮肤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中国人粘多糖贮积症Ⅰ型患者IDUA基因(IDUA)突变.[方法]采用PCR-SSCP、PCR产物直接测序等技术对35例粘多糖贮积症Ⅰ型患者的IDUA第2、6、7、8、9和10外显子及其相邻区域进行突变筛查.[结果]本研究筛查出7种突变,均为单碱基置换.一内含子区突变nt1486C→T;一中性突变nt1945G→C;1种无义突变E404X;4种错义突变F198L、L218V、A361T和V454I.[结论]中国人IDUA在第2、6、7、8、9和10外显子区存在突变.在上述检测到的7种突变中,A361T国外已确定为多态性,E404X国外已报道为重型突变.而nt1486C→T、F198L和L218V和V454I为我们首次发现和报道,可能为新突变,但其突变性质还有待于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6.
我科于1988年8月至1992年1月收治2名患克隆氏病的同胞兄弟,现报道这两名克隆氏病及其家系调查结果于下。例1男,年龄28个月。因反复高热,消瘦及腹痛半个月于1988年8月入院。母孕期及出生史无特殊。查体:消瘦、苍白、口粘膜疱疹样溃疡。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无包块、压痛不明显,四肢活动正常。血WBC12×10~9/L,S0.46、L0.52。便常规未见异常。血沉44mm/h,T50g/L,A31.8g/L,G29g/L。纤维结肠镜检查,病理报告: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表面被覆鳞状上皮,假上皮瘤样增生。终因大量血便,极度消瘦,半年后死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硫酸艾杜糖-2-硫酸酯酶酶活性,对粘多糖贮积症Ⅱ型疾病进行诊断及产前诊断.方法 设置荧光检测仪激发波长355μm,发射波长460μm,检测处理后的血浆或细胞上清液.结果 共测17标本,门诊患者10例,其中1例为女性,硫酸艾杜糖-2-硫酸酯酶酶活性均异常;胎儿产前诊断7例,根据酶活性结果判定5例正常,2例患病.结论 荧光酶学方法检测粘多糖贮积症Ⅱ型疾病操作快速、诊断明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心脏受累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例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岁男性患者,少年时起病,四肢肌力减退,肌肉萎缩呈进行性加重,肌酸激酶持续异常升高,肌电图示肌源性损伤,DNA检查提示DMD基因缺陷.29岁时发现心脏受累.结论 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进展缓慢,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有助于心肌受累的早期诊断;早检出病变基因携带者可防止该病的遗传发生.  相似文献   

9.
粘多糖病(MPs)Ⅱ型(Hunter Syndrome)与I型(Hurler Syndrome)在临床上都表现为承溜侏儒,常易混淆,但粘多糖病Ⅱ型系X连锁隐性遗传,只见于男性。本组5例同属一个母系的三个家庭,经10年观察,无角膜混浊及驼背现象,智力低下不明显。X线征虽与Ⅰ型有共同之处,但毕竟有区别,其中鲳鱼状椎骨、肱骨近端外翻、指骨比掌骨粗、跟骨腰部增粗,腕舟、跗舟骨细小呈三角状变形及软组织结节影等都是Ⅱ型的特征,可作为两者鉴别诊断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三个家族性DMD和(或)BMD家系,并用该基因位点内部DNA探针PERT87系列及XJ2.3和两翼连锁探针754和C7对它们进行了Southern分子杂交。根据上述DNA探针所检测到的多种DNA多态性标记,建立了三个家系中所有成员每条X染色体Xp21的RFLP单倍型,通过三个家系的单倍型连锁分析,在每个家系中找到了和致病基因紧密连锁的特异性DNA标记,结果将家系中大部分女性个体的携带者风险估计到临床可实践的范围。同时,这种DNA分析也为将来这些家系的产前基因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Caroli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所致的先天性疾病,是一种肝内型纤维多囊病,又称先天性纤维多囊性肝病,先天性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症、交通性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症或交通性海绵状胆管扩张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多见[1]。现介绍1例我院收治的Caroli病例。  相似文献   

12.
背景 X-连锁隐性遗传点状软骨发育不良(CDPX1)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骨骼和软骨发育障碍性疾病,致病基因为ARSE基因。目前国内报道较少,且均为新生儿,尚无儿童患者表型报道。目的 分析ARSE基因突变致CDPX1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8年6月确诊的1例ARSE基因突变致CDPX1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及全外显子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并以“点状软骨发育不良”“芳香基硫酸酯酶E”和“chondrodysplasia punctate”“ARSE”为检索词,分别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以及人类基因组突变数据库(HGMD)检索建库至2020年2月的相关文献,总结ARSE基因突变致CDPX1患者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结果 本例患儿,男性,胎儿超声发现鼻梁低平,出生后呼吸困难,混合性耳聋,鼻发育不良,四肢短,手指短,认知及运动发育落后,房间隔缺损,X线检查示有典型的点状钙化。全外显子测序结果发现ARSE基因c.1219G>A(p.E407k)半合子变异,患儿父亲与姐姐该位点为野生型,患儿母亲为杂合突变,该变异国内外未见文献报道。经数据库检索到ARSE基因突变致CDPX1且有详细临床表型的病例23例,其中男22例,女1例,胎儿期确诊4例,其中2例活产,1例26周流产,1例不详;1例因出现新生儿期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死亡。临床表现:面中部发育不良,远端指骨短,脊柱及四肢长骨等点状骨骺,呼吸功能不全,听力异常,脊柱弯曲或椎体形态异常,鼻孔狭窄或闭锁,矮小,先天性心脏病,认知障碍,颈部短,气管及支气管钙化,气道狭窄,喉软骨钙化,肌张力低下,并趾畸形,体质量增长缓慢,喂养困难,宫内生长受限,小于胎龄儿,白内障,胸廓小,椎管狭窄,关节挛缩。其中胎儿期表现:面部扁平,不同程度的鼻发育不良,鼻梁凹陷,脊柱弯曲异常,椎体异常,椎管狭窄,上肢短,骨骺及脊柱弥漫性点状钙化,长骨发育不良,胎儿生长受限。通过HGMD检索到47个ARSE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单个或多个外显子缺失、完全缺失、染色体易位。结论 首次报道ARSE基因c.1219G>A变异所致CDPX1,扩大了ARSE基因的突变谱,且报道了患者从胎儿期到2岁的临床表型,有助于对CDPX1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分为3个亚型,I型与Ⅱ型均为新生儿期起病,第Ⅲ型为青少年和成年起病,常表现为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RR~LSM)。致病基因包括电子转移黄素蛋白A基因、电子转移黄素蛋白B基因和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ETFDH)基因。其中ETFDH基因是RR—LSM的主要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14.
报道1例以极早发型炎性肠病为表型的婴幼儿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综合征2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5.
回顾分析2005-2009年间在我院内分泌科和心内科收治的代谢综合征(MS)患者和非M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Log(NT—proBNP)值与血压、血脂等指标的关系,并采用协方差分析各组间Log(NT—proBNP)值的差异。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为Log(NT-proBNP)值的独立预测因素;MS组患者Log(NT—proBNP)值明显低于非MS组患者(P〈0.05);高甘油三酯和体重指数、正常收缩压、舒张压和空腹血糖的MS患者Log(NT—proBNP)值均明显低于非MS患者(P〈0.05)。表明MS患者NT—proBNP水平明品低于非MS患者,这可能与MS患者血脂代谢紊乱和肥胖有关。  相似文献   

16.
自拟柔肝健脾汤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3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顺  吕少卿 《中外医疗》2010,29(8):117-117
目的观察自拟柔肝健脾汤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同时反证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核心病机。方法将入选病例均作为治疗组,组中初治病例与西药治疗失败改用本疗法治疗病例对照。结果治愈36例,显效1例,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自拟柔肝健脾汤可用于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且疗效优于目前西药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核心病机为肝弱脾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Twin—block矫治器治疗Ⅱ类骨型错殆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Ⅱ类骨型错殆患者20例,应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平均治疗时间为8.3个月,x线头影测量硬组织及上气道相关指标,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S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NB、LI—MP、Co—Po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骨位置前移,长度增加;治疗后ANB、UI—SN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段前后径宽度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腭咽段、舌咽段、喉咽段前后径宽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win—block矫治器能有效促进Ⅱ类骨型错殆患者下颌骨生长,增加上气道前后径宽度。  相似文献   

18.
黄志红  黄志 《医学争鸣》2009,30(11):1020-1022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疗效以及对炎性因子hs-CRP,TNF—α影响.方法:选取NSTEACS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首次顿服阿司匹林300mg,而后口服100mg/d.观察组首次顿服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各300mg,而后口服阿司匹林100mg+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d.观察两组胸痛症状、心电图及心脏不良事件.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7,30d抽取空腹静脉血,应用散射比浊法和ELISA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治疗30d后观察组胸痛症状及心电图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再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用药后7d,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的浓度均降低(P〈0.01);用药后30d,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的浓度均进一步降低,且观察组hs—CRP和TNF-d的浓度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氯吡格雷对NSTEACS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减少心脏事件发生率,并且显著降低炎症因子hs—CRP,TNF一仅水平,减轻动脉硬化炎症反应,进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