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动态心电图异常的规律及其临床变化特点.方法 对本院心电室2006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经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273例老年患者心率变异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55~90岁患者中,以70~80岁年龄的患者心电图异常者为多.结论 老年患者心电图具有增龄性的改变特点,进人老年期后异常心电图明显增多.在老年患者查体中心电是一个必要的检查项目,有必要每年至少做一次心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血管壁磁共振检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颈动脉血管壁磁共振检查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6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男性55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4岁(46~81岁);31例同期住院的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对照,其中男性26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5岁(44~80岁)。对两组患者行颈动脉血管壁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组人群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型和管壁定量指标差异。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颈动脉的最大血管总面积[(99.3±20.9)mm2]、最大管壁厚度[(4.1±1.3)mm]和最大管壁标准化指数(0.57±0.1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9.9±13.3)mm2、(2.9±1.1)mm、0.40±0.09](P均〈0.05)。缺血性脑卒中组的颈动脉复杂斑块(Ⅳ-Ⅴ型和Ⅵ型)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血管壁磁共振检查能有效筛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并为临床提供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3.
7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是目前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国外资料显示有1/3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源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的脱落或狭窄[1-3],国内学者认为造成脑缺血的主要原因是颅内血管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狭窄所致[4],但缺乏客观检查资料加以证实。1997年以来我科加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血管造影检查,并针对74例患者不同病变情况进行溶栓、颈动脉内支架置入(CAS)、颈动脉内膜剥脱(CEA)治疗,现将检查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74例患者,其中男性61例,女性13例,年龄9~72岁,平均52.73岁。在TIA发作者中,颈动脉系统61例,椎动脉系…  相似文献   

4.
卞艳萍 《医学信息》2008,21(4):550-551
为了进一步探讨猩红热患者多脏器损伤发生的机理,我们在1995年~2001年间对100例猩红热患者进行了包括心电检查在内的多项辅助检查,现将检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心电向量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94例(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56例,正常对照组40例)检查,其中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并作心脏支架手术的56例陈旧性心梗患者心电图有异常改变,但不能确定诊断,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室壁运动有异常改变的患者38例,后进行心电向量图(VCG)检查而确诊。结果:心电向量图对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准确率高。结论:在诊断OMI方面,心电向量图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23例抗精神病药致痫样放电简析沈丽峰钟家盛我院自1993年1月至1994年12月共发现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痫样放电23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23例中,男性9例,女性14例,年龄19~58岁,平均为27岁,均为住院病人。按CCMD—2诊断为精神分裂症1...  相似文献   

7.
氯氮平致癫痫发作52例脑电图分析方舟万程功洁本文收集1987年~1995年我院住院精神病患者中服用氯氮平治疗,且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癫痫临床发作而又进行过脑电图检查的52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2例中,男性33例,女性19例,年龄15~46岁。入院诊...  相似文献   

8.
狂犬病3例误诊报告袁平,谈琳我院曾将3例狂犬病误诊为精神病。现分析报告如下。例1,男,30岁,因喉部不适,神情恍惚,反应迟钝3天于1986年1月7日就诊。既往无精神病及癫痫病史,亦未能提供狂犬咬伤史。体检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精神科检查:意识朦胧,接...  相似文献   

9.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检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来预报中风的发生,但尚无统一标准。今将本院1991年至1992年资料完整的高血压病及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共51例,用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相比较,来探讨中风预报的可靠性及其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51例患者均系女性,年龄38~90岁。其中高血压病26例,缺血性脑中风25例。高血压病按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诊断标准。缺血性脑中风根据病史、体检,并经脑CT检查确诊。 二、方法:上述两组病人入院后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用LIAMG-100微机显示自动记录血液血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引起儿童致残率增高的重要原因,提高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有利于对其早期干预并改善惑儿的预后,降低该病的复发风险.方法 对我院2005年10月~2007年1月收住院并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1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8个月~8岁,其中3~8岁占70%.9例首发症状为肢体无力或偏瘫;感觉障碍4例;构音障碍3例:惊厥发作1例.行头颅CT检查4例均显示有缺血性改变.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6例均显示缺血改变,包括梗塞灶或软化灶.所有患儿均给予内科治疗,其中7例(70%)患儿治愈,预后好,其余3例(30%)患儿均留有部分的肢体运动障碍.结论 儿童缺血性脑血管病多发生在3~8岁,头颅CT和MRI检查可作为儿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首选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减少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烟酸占替诺是一种扩血管药,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较好的疗效。本组30例用此药治疗,治疗前后均做脑电地形图检查,以观察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一)病例选择: 本组30例,均为急性期(发病后0.5上时—72小时),经脑CT确诊为缺血性脑梗塞2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39—74岁,平均年龄57.6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的1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另选取6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分析血管超声检查方法。结果160例患者颈动脉处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等情况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运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可以很好诊断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管变化,可以尽早发现,从而尽早治疗,可以起到很好地诊断、预警作用,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临床观察对比高血压性心脏病采用心脏B超与心电图检查的效果。方法选取48例经诊断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分别采用心电图检查诊断(心电组)与超声超声仪器进行诊断(超声组),观察两组诊断准确度。结果超声组左室扩大有18例占37.5%,左室肥厚37例占77.1%,左房增大有19例占39.6%;心电组左室扩大有10例占20.8%,左室肥厚17例占35.4%,左房增大有6例占12.5%。高血压性心脏病检测准确度超声组较心电组高,P0.05。结论临床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心脏B超检查不仅可清楚了解患者心脏情况,且诊断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60岁,因胸闷,头晕伴极度乏力一月余前来就诊,临床诊断,高血压病Ⅱ期,冠心病。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60次/分。多导联T波偏低或S—T段下移,各导联u波明显,部分发生T.U融合,Q—T间期(Q—U )明显延长,达0.54秒。提示低血钾(附图)。血清钾检查为3.0mm01/L。本例患者有多年的高血压病史.近三年来降压药物一直使用复方降压胶囊,并自行将维持剂量  相似文献   

15.
依据CCMD-2-R规定,病程在3个月以内具有分裂特征的,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为了能尽早判断病例的转归和预后.我们对20例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和ZO例急性发病的其它精神病患者,进行了生化免疫等项目对比性观察和随访。1资料与方法本组资料均为男性·年龄19~27岁,平均23.4岁。病程分别为1~3周。按CCMD-2-R规定诊断分裂样精神病20例。对照组20倒包括情感性精神病14例,癔病性精神病3例,反应性精神病3例。发病诱因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统计。患者入院即行外周血象、血清同位素T3、T、IgA、lgG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1980年1月至2000年6月在我院诊疗的240例癫 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和脑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40例中,男性159例,女性81例。年龄7~68岁。其中≤10岁62例,11~20岁69例,21~30岁79例,31~40岁22例,41~50岁5例,51~60岁2例,>60岁1例。既往史中曾有头部外伤史9例,各类颅内炎症6例。家族中有癫 发作史15例,有精神病史11例。神经系统阳性体征3例,智力低下21例。曾行颅脑CT检查28例,其中发现低密度灶6例,侧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头颈部 CT 血管造影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0 年 1—12 月收治的 750 例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照组)和头颈部 CT 血管造影(观察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比结果,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数据。结果 在 750 例患者的检查结果中,650 例经数字减影造影被诊断为颈动脉狭窄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占 86.7%(P<0.05);观察组行头颈部 CT 血管造影检测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和灵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P<0.05);观察组行头颈部 CT 血管造影扫描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P<0.05)。结论 头颈部 CT 血管造影在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特异度和灵敏度,其成像特征非常典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与动态心电图(Hoher)记录的心电图比较,检验携带式远程实时心电检洲仪(AKM—N1型,简称心电检测仪)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11月存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和门诊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的心脏病患者36例,其中男性2l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3.0±14.8)岁。所有人选患者同时行心电检测仪和Holier监测,比刈’两行同步记录的心电蚓数据(包括P波时限、PR间期、QRS波群时限、QT间期、RR间期、有无伪差与干扰、有无心律失常及心律失常类,型)足否一致。两组分别选取相同时间点比对上述参数,包括记录的第10分钟、第20分钟、第30分钟、筇40分钟和第50分钟开始的30S心电数据,以及在受试者心脏不适或临床医生指示的情情下,2次同步按压两者的“捕捉键”进行心电捕捉的30S记录。结果36例入选患者有29例检测到心律失常。两种榆测方法得到的不同时间的P波时限、QRS波群时限、PR间期、QTM期与RR间期无差异,两种方法检出心律失常的情况高度关联(P〈0.001),检出心律失常的比例无差异(P=1.0)。两种检测方法出现伪差与干扰的比例无差别,但出现伪差与干扰情况的关联性不肯定。临床试验过程无不良反应。结论携带式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AKM—N1型)获得的心电数据准确,对心律失常的诊断能力与Holter相当,借助网络传输,可及时指导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19.
1 资料与方法病例选则 :观察对象符合 1993年版《内科学》诊断标准的冠心病患者 10 0例 ,其中男 5 2例 ,女 48例 ;年龄 60~ 78岁 ,平均年龄65岁。病程 3~ 14年。其中心绞痛型 3 0例、隐匿型 2 2例、心力衰竭型 14例、心律失常型 3 4例 (其中合并高血压 44例 )。正常对照组选自 60例年龄相仿的健康老年人。检测方法 :应用日本 65 11型心电机检测心电 ,脚踏车运动试验或潘生丁试验。胆固醇应用酯酸酐—硫酸直接显色法 ,β 脂蛋白应用比浊法 ,甘油三酯应用分溶抽提—乙酰丙酮显色法 ,血液流变性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邮政编码 哈…  相似文献   

20.
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缺血性ST下移和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在2005年3月~2006年8月期间对17例冠心病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以观察其对缺血性ST段下移的变化情况及对血脂的影响,现报导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7例病人均为门诊患者,诊断符合文献标准,其中男10例,女7例,平均年龄(59.03±4.2)岁,治疗前后做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