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文娟  王霞  刘纯红 《解剖学报》2018,49(3):361-366
目的 通过高频超声探查上肢正中神经全程并熟练掌握正中神经的超声探查手法,选取超声易于辨识的解剖位点测量正中神经的横截面积(CSA)并探讨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提供正常参考值范围并为临床诊断外周神经疾病提供依据。 方法 对240例健康志愿者沿正中神经走行进行高频超声探查,依次测量5个位点 [腕管(腕横纹处)、前臂中点、正中神经穿出旋前圆肌处、肱骨髁上处及肱骨中点处]的CSA,每个位点重复测量3次取其均值,并进行CSA与身高、体重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 高频超声显示,正常人正中神经横截面呈筛网状低回声图像,在不同部位分别显示为圆形、椭圆形或三角形,纵截面上成束状平行排列的低回声被断续的条带状高回声分割。探查得出,正中神经在上述5个位点的CSA均值以及双侧上肢之间同一位点处正中神经的C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正中神经在高频超声下全程可探及,显示率为100%;在不同部位的正常值及超声声像图略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中神经的CSA在上臂段最粗,腕管处次之,前臂段最细。  相似文献   

2.
目的 确定在固定测量位点的四肢周围神经、颈部神经根的神经横截面积 (cross sectional area,CSA) 的参考值范围,并探索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 方法 探查100例健康志愿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C5、C6神经根的超声图像,在预定的22个测量位点获取超声声像图及测量各点神经的横截面积,每个测量点重复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并将神经CSA与年龄、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双侧神经CSA趋向于对称,男性神经CSA比女性大。正常人四肢周围神经与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呈正相关,其中与体重的相关性最为显著。前臂中部尺神经、胫神经、C5、C6神经根与年龄呈正相关。双侧测量部位的差值与上述人口学特征均无相关性。 结论 本研究确定了正常人四肢周围神经、颈部神经根CSA的参考值,这些值可用于周围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诊断腕管综合征(CTS)可行性。方法选择10例(18腕)经电生理检查诊断为CTS患者(CTS组),其中男性2例(4腕),女性8例(14腕);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58.22岁。21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其中男性2例(4腕),女性19例(38腕);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4.43岁。行超声检查,在豌豆骨与舟状骨水平测量正中神经横截面积(CSA),采用SMI技术对正中神经内血流半定量评分并测量峰值血流速度,将CTS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不同方法的诊断阈值,比较不同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CTS组正中神经CSA、血流半定量评分和峰值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0.13±0.03)cm~2 vs(0.10±0.02)cm~2,(3.17±0.71)vs(1.50±0.55),(5.71±4.86)cm/s vs(2.74±0.44)cm/s],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SA的诊断阈值为≥0.12 cm~2,灵敏度为67%,特异度为83%,曲线下面积为0.84(P=0.000)。血流半定量评分的诊断阈值为≥3,灵敏度为83%,特异度为98%,曲线下面积为0.95(P=0.000)。峰值血流速度的诊断阈值为3.2 cm/s,灵敏度为83%,特异度为83%,曲线下面积为0.88(P=0.000)。应用SMI对正中神经内血流进行半定量评分及测量峰值血流速度诊断CTS均优于测量CSA。结论SMI技术评价正中神经内部血流信号有助于诊断CTS。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正常健康国人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及腓肠神经等四大周围神经刺激阈值正常值,为应用神经阈值诊断周围神经病变提供合理的数据。方法:健康志愿者20名中,男12名,女8名,分别检测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远端运动神经刺激阈值和腓肠感觉神经刺激阈值,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肢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神经刺激阈值明显低于下肢腓神经运动神经刺激阈值。所测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和腓肠神经刺激阈值:左右两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9、0.11、0.07和0.51;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0、0.80、0.93、0.22、0.57、0.27、0.34和0.71;不同身高组间左右侧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9、0.27、0.66、0.61、0.49、0.34、0.18、0.20。结论:上肢运动神经刺激阈值低于下肢,个体同名神经阈值左右侧间、不同性别者间、不同身高者间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国人神经刺激阈值正常值范围可为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MRI测量腰椎各椎间盘平面多裂肌-最长肌间隙入口与中线的距离,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月行腰椎MRI检查的200例患者,测量腰椎MRI各椎间盘平面双侧肌间隙入口与中线的距离(D),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比较节段间差异,t检验比较左右两侧及不同性别的差异,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各节段D间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节段D与患者年龄、身高、BMI的相关性。结果 腰椎各椎间盘平面肌间D从L1/2水平至L5/S1水平逐渐增大,不同节段间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侧:F=3 614.84,P=0.00;右侧:F=3 411.34,P=0.00),但左右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仅与D2间存在相关性,而D2~D5间则两两正相关。男性与女性患者仅L4/5节段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P<0.01),其他节段D男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节段D与患者的年龄均无相关性。男性患者D1双侧均与身高呈正相关,女性患者D1L、D1R及D2L与BMI正相关,而D4双侧与身高呈正相关。结论 腰椎多裂肌-最长肌间隙入口位置与患者年龄、性别、身高、BMI等关系不大。在L1-3水平,肌间隙距离正中线较近,适合作单个正中切口;在L4~S1水平则应根据术前测量结果应用双侧切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阈值对亚临床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糖耐量异常患者、病程2年或2年以内的糖尿病患者(简称短病程糖尿病)、病程5~10年的糖尿病患者(简称长病程糖尿病)及健康对照组各20名,分别检测每位受试者双侧正中神经、双侧尺神经、双侧腓神经远端运动神经阈值和腓肠感觉神经阈值,测量所有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分析.结果:①方差分析显示左右正中神经、右腓神经远端运动神经阈值和左右腓肠神经感觉阈值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尺神经和左侧腓神经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糖耐量异常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右侧正中神经、右侧腓神经远端运动神经阈值和左右腓肠神经感觉阈值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eason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左侧正中神经、右侧尺神经、左右侧腓神经远端运动神经阈值和腓肠感觉神经阈值与血HbA1C水平呈正相关(P<0.05),右侧正中神经、左侧神经远端运动神经阈值与血HbA1C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神经阈值测量可早期发现糖代谢异常患者周围神经兴奋性的变化,有助于评估周围神经功能和亚临床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在肘管综合征(CTS)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2例共121侧肢体初步诊断为肘管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单侧或双侧尺神经、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DML)、运动传导速度(MCV)及感觉传导速度(SCV)检测,并对尺神经、正中神经所支配肌肉进行肌电图(EMG)检测,参考电生理定量指标对患者病情程度进行分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诊断轻度腕管综合征(CTS)神经电生理的敏感检查方法.方法:对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CTS,正中神经末端运动神经动作电位(MNAP)潜伏期正常的20例(23侧腕)患者和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20例(22侧腕),采用逆向法测定环指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潜伏期差.结果:CTS组逆向法测定环指正中神经、尺神经SNAP潜伏期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逆向法与顺向法测定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较环指正中神经、尺神经SNAP潜伏期差值是早期诊断CTS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分析正中神经指-腕、指-掌、腕-肘感觉神经节段法在腕管综合征(CT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2021年3月至2021年11月符合CTS诊断标准的患者46例作为CTS组,其中女39例,男7例,年龄29~83岁;单侧病变6例,双侧病变40例,共86例侧。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33例(共63例侧)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正中神经和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检测及肌电图检测,其中正中神经采用4种节段性感觉传导检测。观察电生理结果,并比较两组正中神经四种感觉检测方法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和SCV。结果:CTS组中,86例侧正中神经中指-腕、环指-腕SCV减慢或SNAP波幅未引出,异常率为100%;36例侧正中神经中指-掌SCV减慢或SNAP波幅未引出,异常率为41.9%(36/86例侧);正中神经腕-肘SCV和SNAP均正常。对照组和CTS组中指-腕、环指-腕和中指-掌三种节段法SCV和SNAP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仅在中度和重度CTS中异常,异常率为69.8%(60/86例侧)。中度和重度CTS针极EM...  相似文献   

10.
背景:应用Wiltse椎旁肌间隙入路可减少手术对椎旁肌的损伤,但目前对于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解剖位置的确定仍无精确的标准。目的:通过对国人尸体解剖和腰椎MRI影像的观察测量,熟悉椎旁肌间隙入路的局部结构特点,确定腰椎不同节段椎旁肌间隙的具体位置,为此入路的临床应用提供经验和参考。方法:采用10具经防腐处理的成人尸体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寻找并钝性分离双侧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测量L2和L4棘突水平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距后正中线距离。采用400例患者腰椎MRI的影像资料进行观察,测量L2/L3-L5/S1各椎间盘水平双侧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至后正中线距离,分析其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结果与结论:10具尸体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表面均未见重要血管、神经分布,间隙底部可见上关节突及横突根部,L2棘突水平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距后正中线距离为(2.3±0.3) cm,L4棘突水平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距后正中线距离为(3.4±0.6) cm。400例患者腰椎MRI影像资料中,L2/L3-L5/S1椎间盘水平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至后正中线距离依次为(19.71±1.93) mm、(23.49±2.49) mm、(27.49±2.84) mm和(31.36±3.15) mm,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性。实验为Wiltse椎旁肌间隙入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建议在进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之前常规进行MRI测量,减少医源性损伤。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1.
正中神经在掌部的分支,对临床外科手术方面较为重要,关于正中神经在掌部分支及其类型观察的资料不多。本文目的是通过解剖获得国人正中神经在掌部的分支类型以及肌支的情况,提供临床参考。观察了1—7岁解剖实习过的童尸54具,从中选择完整无缺的一侧或双侧,进行统计(左侧42例、右侧38例),合计80例,解剖正中神经在掌部的分支,并测量了干距和肌距,干距即是尺,橈两骨茎突的最高点之连线为标点,自该连线以下,直至正中神经分为内外侧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CT三维重建辅助条件下测量股骨髓腔前弓形态的解剖参数,为设计适合国人的股骨柄假体提供依据.方法 对105例正常国人股骨进行左侧股骨全长扫描,并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对股骨髓腔前弓进行参数测量.结果 股骨髓腔长度、股骨前弓顶点至小粗隆平面长度男性均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股骨前弓顶点的位置指数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股骨前弓相对曲率大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股骨前弓顶点的弓高和髓腔长度(弦长)无显著相关性(r=0.106,P=0.281).结论 男女性之间股骨前弓解剖形态存在一定差别,髋关节置换手术时应选择合适长度的股骨柄,并且有必要根据这些差别设计适合不同性别的股骨柄假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肌电图正中神经分段法在早期腕管综合征(CTS)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肌电图室2020年5月1日至2021年6月2日以来,经临床初步诊断为CTS的62例患者,共97侧肢体,其中左47侧,右50侧。患者年龄18~84岁,男24例,女38例。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常规神经传导检查及分段法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正中神经分段法检查异常46例侧,异常率为47.4%(46/97例侧)。常规神经传导检查运动末端潜伏期(DML)延长15例侧,阳性率15.5%(15/97例侧);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减慢29例侧,阳性率29.9%(29/97例侧);DML延长和/或SCV减慢共30例侧,阳性率为30.9%(30/97例侧)。正中神经分段法与常规神经传导检查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7.4%比30.9%,P<0.05)。结论 根据正中神经腕部卡压的特点,应用分段法进行神经传导测定可以提高早期CTS的检出率,其操作比微移技术简单,可以减轻患者痛苦,节约检查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数字化分析评价超声测量跖筋膜的准确度。 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50名健康成人志愿者,男25名,女25名;年龄为18~51岁,平均(31.6±3.5)岁,身高155~181 cm,平均(172.3±7.6) cm;体重49~90 kg,平均(78.3 ±3.6) kg,分别行双足CT断层、MRI断层与超声检查,记录超声图像上的跖筋膜厚度,将CT、MRI原始图像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aterialise Mimics Innovation Suite 16.0软件,进行数字化分析、测量,比较三者的相关性。 结果 超声、CT、MRI三者之间的测量在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性别的左、右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一侧在男、女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种检查结果跖筋膜平均厚度男性大于女性,(P<0.05)。 结论 超声检查能够为跖筋膜厚度的测量提供相对简便的方法而且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股骨近端髓腔三维解剖测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测量国人股骨近端髓腔形态,探讨适合国人的股骨近端髓内钉设计方案。方法选取120侧(男性55侧,女性65侧)正常成人单侧股骨近端CT扫描数据,利用Mimics图像分析软件对股骨近端的髓腔内径及髓腔开大指数行三维解剖测量,研究其与身高、年龄之相关性,及性别差异,并与国内外数据进行综合比较。结果以小粗隆中点为参考点(T),男、女性组髓腔内径分别为:T+20(44.79±5.42)mm和(39.79±4.96)mm;T+10(34.00±3.64)mm和(32.06±3.29)mm;T(26.93±3.71)mm和(24.18±3.31)mm;T-20((18.65±2.96)mm和(18.21±2.60)mm;峡部(10.40±1.45)mm和(10.15±1.05)mm。男女组T+20、T+10、T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T-20、峡部处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身高与各组间数据存在正相关关系,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骺端髓腔开大指数呈负相关,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偏相关分析年龄与髓腔内径参数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各组髓腔开大指数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东西方人、男女性之间股骨近端髓腔内径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治疗粗隆间骨折时需要充分评估其股骨近端内径,选用合适的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16.
3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CT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对临床症状、体征符合CTs的30例患者行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测定,以及拇短展肌、小指展肌的肌电图检测.结果:在30例患者中,双侧病变者为9例,单侧病变者2l例,共有39病变.30例CTS患者中39条正中神经感觉潜伏期均延长和感觉传导速度均减慢,30条正中神经感觉诱发波幅降低,37条正巾神经运动远端潜伏期延长,2条正中神经运动远端潜伏期和诱发波幅正常;29块正中神经支配的拇短展肌呈神经原性损害.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在CT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正常成人活体肾脏的肾实质体积(Renal Parenchyma Volume,RPV)95%的参考值范围,并探讨RPV与年龄、性别、身高和体重的关系,建立预测RPV的简单方程.方法:收集无肾脏病史并行腹部CT平扫的成人患者200例,应用CT图像和体积测量软件测量RPV.结果:左侧、右侧和双侧RPV的95%的参考值范围女性成人分别为(81.80,166.66)cm~3,(75.50,168.64)cm~3和(160.57,332.03)cm~3;男性成人分别为(102.57,193.71)cm~3,(102.57,188.31)cm~3和(208.01,379.15)cm~3.无论男女左侧RPV与右侧RPV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女同侧RPV有统计学差异(P<0.001);男性不同年龄组及女性不同年龄组双侧RPV均尢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成人RPV与身高和体重有线性回归关系,而与年龄和性别无线性回归关系,采用逐步回归法得到:成人双侧RPV(cm3)=3.264×身高(cm)+1.060×体重(kg)-335.909.结论:(1)无论男女,成人左侧RPV与右侧RPV无统计学差异;(2)正常成人RPV主要与身高和体重相关,且受身高影响较大;(3)以身高和体重为变量可预测成人RPV.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正中神经、尺神经不同节段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测,探索鉴别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DPN)是否合并腕管综合征(CTS)的方法。方法:研究分为六组:A组:健康对照组;B组:单纯糖尿病(DM)组;C组:单纯CTS组;D组:CTS-DM组;E组:DPN组;F组:DPN-CTS组。各组分别进行了正中神经、尺神经SCV的检测,其中包括指1—腕,指3—腕,指3—掌,掌—腕正中神经不同节段SCV,指4—腕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等长SCV,指5—腕的尺神经SCV及波幅。结果:有关DM的组(B、D、E和F)指3—掌节段正中神经SCV较健康对照组比较有减慢,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特别是E、F组有显著减慢,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1);有关CTS的组(C、D及F组)掌—腕节段正中神经SCV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减慢(P<0.001),指4—腕节段尺神经和正中神经等长距离的SCV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有关DPN的组(E、F组)指5—腕节段尺神经SCV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感觉波幅也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①CTS-DM组较单纯CTS组的正中神经不同节段SCV差异无显著意义;②指3—掌,掌—腕正中神经SCV,指4—腕尺神经和正中神经等长距离的SCV差值在鉴别DPN合并CTS有旨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 童尸,男性,身高108厘米。解剖所见:右侧胸骨肌,长为10.14厘米,宽1.44厘米(0.5~1.38),厚0.07厘米。平行位于前正中线的右侧。双侧桡神经浅支缺如,其皮肤感觉区的神经管理则由肌皮神经的前臂外侧皮神经替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腕管综合征(carpaltunnelsyndrome,CT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症状、体征符合CTS的60例患者进行了正中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测定及针极肌电图(EMG)检测。结果:60例患者中,双侧病变39例,单侧病变21例。60例CTS患者99条患侧的正中神经中,15条感觉传导测定诱发波形消失,84条正中神经感觉传导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和(或)感觉传导速度减慢;伴有正中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延长或动作电位波幅下降93条,6条正中神经运动远端潜伏期和诱发波幅正常。99条患侧的正中神经支配的拇短展肌EMG检测,77块呈神经原性损害。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在CTS的定位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