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总结踝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的软组织缺损效果。 方法 在踝管动脉穿支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间临床采用踝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的软组织缺损36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4例,砸伤12例。损伤部位:足背14例,足内侧22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5 cm×3 cm~16.5 cm×10.0 cm。皮瓣切取面积最小为6.0 cm×4.0 cm,最大为本组皮瓣切取范围为7 cm×5 cm~18 cm ×12 cm,远端蒂旋转点位于平内踝。 结果 临床修复36例,创面Ⅰ期愈合33例,Ⅱ期愈合3例。所有病例经5~15个月随访,皮瓣色泽正常,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供区创面植皮愈合良好,对功能无不良影响。 结论 踝管动脉穿支皮瓣,可以修复足部远侧创面,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踝前穿支皮瓣解剖基础与临床疗效,为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提供选择。方法 根据踝前穿支皮瓣解剖学特征,按照足踝部创面皮肤缺损的大小、形状,在小腿下段前面设计并切取踝前穿支皮瓣转位修复足踝创面15例,皮瓣面积最大为15.0 cm×6.0 cm,最小面积为4.0 cm×3.5 cm。 结果 本组15例皮瓣,术后成活顺利,其中Ⅰ期愈合14例,皮瓣远端皮缘坏死1例(换药治疗后愈合)。术后常规随访3~24个月,皮瓣外形及颜色优良,供区无溃疡,患足负重行走无障碍。 结论  踝前穿支血管较为恒定、血供可靠,可设计4种类型穿支皮瓣或穿支蒂跨区供血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是临床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较为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筋膜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手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带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筋膜皮瓣进行修复,其中机器绞伤11例,压砸伤5例,电锯伤2例,皮瓣面积最大为12cm×8cm,最小7cm×5cm。结果:17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清创换药痊愈。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观满意。结论: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筋膜皮瓣切取简便、成功率高,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4.
刘金凤  李勇  余勇  卓丹 《解剖与临床》2008,13(2):119-121
目的:探讨以前臂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修复手、腕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臂桡动脉、尺动脉、骨间背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修复手、腕部肌腱外露创面,供瓣区植皮或直接缝合。结果:术后6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受区创面均一期愈合,经2个月~2a随访,皮瓣外形不臃肿,残留功能得以保存。结论:采用前臂动脉穿支筋膜蒂皮瓣修复手腕部创面,不损伤知名血管,皮瓣外形良好,有利于术后受区的功能恢复,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腓动脉穿支为蒂的腓肠神经筋膜皮瓣逆行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应用该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18例,其中保留腓肠神经主干3例,腓肠外侧皮神经l例.结果:18例皮瓣面积9 cm×6cm~18 cm×10 cm.最远修复达足中部皮肤缺损创面.17例随访8个月~27个月.有3例皮瓣远端坏死2.5 cm×2.5 cm~1.7 cm×3 cm游离植皮修复.6例水疱经换药后其余完全成活.足底承重受压后未见异常.10例患者诉外踝及足背外侧皮肤感觉不同程度缺失.结论:腓动脉穿支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血供可靠,转位更灵活方便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刨面的较好方法.如能实现保留腓肠神经对足背外侧皮肤感觉可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创面邻近知名血管穿支推进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7月-2017年12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骨科应用创面邻近知名血管穿支推进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26例,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7~68岁。腕部缺损3例、手背皮瓣供区缺损4例、指端缺损9例、踝部缺损5例、小腿缺损5例;腕部创面大小为2.0 cm×2.5 cm~2.5 cm×4.0 cm,手背创面大小为1.2 cm×1.6 cm~1.4 cm×2.0 cm,指端创面大小为0.8 cm×1.2 cm~1.0 cm×1.3 cm,小腿及踝部创面大小为2.5 cm×3.0 cm~3.5 cm×5 cm。术前应用多普勒探测穿支血管,以穿支血管为中心设计推进皮瓣。术中分别以桡动脉、掌背动脉、指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腓动脉等知名血管穿支为皮瓣之血管蒂,于一侧切开皮瓣,找出穿支血管,然后找出主干血管,应用会师法切取皮瓣,游离后将皮瓣向前推移覆盖创面。25例患者皮瓣供区直接缝合;1例踝部缺损患者供区创面约2 cm×2 cm,行皮片移植修复。结果 26例皮瓣均存活,其中25例皮瓣于术后第14天拆线,创口一级愈合;另1例小腿推进皮瓣远端边角约0.5 cm×1 cm术后出现坏死,经换药后痂下愈合。术后随访1~3年,皮瓣无臃肿,外观满意,质地良好,与周围皮肤质地相近,周围关节活动无受限,手部皮瓣两点辨别觉6~8 mm,腕部及下肢皮瓣感觉恢复S3~S5,供区远端皮肤感觉S4~S5。结论 采用创面邻近知名血管穿支推进皮瓣修复肢体小面积软组织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简便、皮瓣存活率高、外观良好、与周围皮肤质地相近,感觉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来源及其与前臂筋膜皮肤血供的相互关系,设计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转位修复手部、腕部及前臂远端软组织缺损14例。结果:术后14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经3~30个月随访,皮瓣外形与手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解剖位置恒定、血液供应良好,手术方法简单,适用于修复手部、前臂软组织的缺损,该供区较前臂其它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部位隐蔽。  相似文献   

8.
带隐神经营养血管胫后动脉穿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带有隐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胫后动脉穿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胫后动脉发出的筋膜皮穿支为血管蒂,沿隐神经营养血管轴线切取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临床应用5例,皮瓣面积为26 cm×10 cm~18 cm×6 cm,修复受区创面大小为16 cm×8 cm~6 cm×4 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5~20个月,皮瓣质地良好,供区愈合良好,植皮面积明显减少,1例创面面积为6 cm×5 cm供区可直接缝合.结论:该皮瓣血运可靠,设计灵活,手术切取简便安全,适合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是穿支蒂皮瓣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相结合的复合皮瓣.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告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带蒂移植修复股部残端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结果。方法自2006年1月~2012年1月,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带蒂移植修复股部残端软组织缺损12例(男9,女3)。患者年龄22~55岁(平均36岁)。伤后时间:6~28天,平均12天。股部残端软组织缺损范围5cm×10cm^6cm×14cm。皮瓣以腹壁下动脉穿支为蒂,旋转180°修复残端缺损,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1例皮瓣发生小的皮缘裂开,术后1月自然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8~4.0年(平均2.8年),受区外形较好。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带蒂移植适宜修复股部残端软组织缺损,该技术安全、可靠以及可降低对供区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改良游离下腹部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改良游离下腹部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以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为蒂的深筋膜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43例。其中以旋髂浅动脉为蒂的皮瓣修复20例,以腹壁浅动脉为蒂的皮瓣修复23例。皮瓣面积8cm×5cm~22cm×11cm。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结果术后42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术后坏死,经换药后瘢痕化愈合,不影响手部功能。所有皮瓣经4—18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皮瓣质地外形优良,手功能恢复满意。术后供区伤口均一期愈合,外形满意。结论应用改良的游离下腹部穿支皮瓣修复移植修复手部创面,克服血管变异、口径小等不足,皮瓣成活率显著提高,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术前B超辅助定位设计小腿穿支螺旋桨皮瓣移植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46例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男33例,女13例;年龄27~68岁,平均48.2岁,缺损面积21 cm×8 cm~8.5 cm× 5.5 cm。患者均为二期修复,修复时间为伤后5~42 d,均采用小腿穿支螺旋桨皮瓣完成修复,胫后动脉穿支蒂31例,腓动脉穿支蒂15例。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S)对穿支进行定位,根据穿支及创面情况设计皮瓣。术中验证穿支定位准确性,术后对皮瓣成活率、并发症及皮瓣7项指标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 术中见定位符合率达89.1%;定位误差>1 cm的有5例,其中1例皮瓣术后完全坏死,4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34例供区切口直接缝合;12例供区植皮,2例植皮出现部分坏死感染,其余供区愈合良好。本组有1例患者术后皮瓣周围感染伤口不愈合,2例供区植皮少部分坏死。术后3例失访,43例患者获得5~46个月随访(平均14.3个月),按皮瓣功能7项指标评定,优14例,良23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为86.0%。 结论 术前CDS定位的小腿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创面效果良好,外观满意,临床实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与评价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取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30侧,解剖观测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的起源、分支与分布规律;取新鲜成人上肢标本1例,行肱动脉插管灌注贺斯墨汁混合液并测量皮肤染色面积.临床设计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皮瓣,并转位修复前臂、腕部软组织缺损11例.结果:来源于骨间后动脉桡侧肌皮支、桡动脉肌间隙支和桡动脉直接骨膜支的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的位置相对恒定,在指伸肌与桡侧腕短伸肌的肌间隙、旋后肌与拇长展肌之间(肱骨外上髁下12.5~15.8 cm范围内)穿过深筋膜至皮下,并分出众多的细小血管与前臂后皮神经的神经旁和神经干血管链的分支吻合.其穿支穿出深筋膜后外径分别为(1.0±0.3)cm、(0.9±0.2)cm和(0.6±0.2)cm.墨染面积达13 cm×7 cm.临床11例术后皮瓣完全成活,皮瓣无青紫、明显肿胀、水泡等,创面I期愈合,经3~15个月随访,皮瓣色泽接近正常,质地和外形优良.结论: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解剖位置恒定、血液供应良好,手术方法简单,适用于修复手部、前臂软组织的缺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足内侧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及其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0侧成人足踝标本经胫后动脉注入红色乳胶液,解剖观测足底内侧动脉穿支血管在足内侧区的分布、起源等.临床设计足内侧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19例,软组织缺损面积2 cm×2 cm~10 cm×6 cm.结果:足底内侧动脉向(足母)展肌和舟楔骨间隙内发出2支相对恒定的穿支血管,供养足内侧穿支皮瓣.19例皮瓣完全成活,皮瓣面积2 cm× 3 cm~11 cm×8 cm.随访3 ~ 26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供区愈合良好.结论:以足底内侧动脉穿支血管营养的足内侧穿支皮瓣血供可靠,质地优良,是修复足踝及手部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桡动脉鼻烟窝筋膜穿支皮瓣与骨间背动脉皮瓣修复虎121挛缩的效果。方法对2004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35例创伤后虎口挛缩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桡动脉鼻烟窝筋膜穿支皮瓣重建虎口18例(A组),前臂骨间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重建虎口17例(B组);比较2组术后患者皮瓣外观及存活情况,以物理测量评价临床疗效,对组内、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35例皮瓣均成活。A组中2例远端部分浅表坏死,B组中有1例远端部分坏死、3例远端部分浅表坏死、1例桡神经深支部分损伤。术后6个月,A组虎口宽度增加(32.11±3.07)mm,虎口角增加58.78°±4.73°,AMA系统拇指功能损害值平均减少17.06%±5.35%;B组虎口宽度增加(31.71±2.57)mm,虎口角成人增加58.82°±3.76°,AMA系统拇指功能损害值平均减少15.96%±4.06%,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但2组治疗前后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桡动脉鼻烟窝筋膜穿支皮瓣与骨间背动脉皮瓣修复虎口挛缩效果相近,但在操作简便性及安全性方面桡动脉鼻烟窝筋膜穿支皮瓣修复术略占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带隐神经内踝前动脉穿支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内踝前动脉穿支为旋转点,以隐神经相伴行的大隐静脉为轴线,根据受区大小、部位及旋转点的位置设计带隐神经内踝前动脉穿支蒂皮瓣,修复8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切取范围为:3cm×4cm-5cm×8cm,血管蒂长4-6cm,血管蒂旋转部位于内踝上1-3cm。结果 8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2-36个月,皮瓣无皮肤破溃,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基本满意,行走正常,术后1年两点辨别觉为1.0-1.2cm。结论带隐神经内踝前动脉穿支蒂皮瓣切取简便快捷,血供可靠,不牺牲主干血管,皮瓣切取面积大,逆转距离短,能恢复一定的足踝部感觉,是一种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报道应用膝降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肢体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根据膝降动脉的走行、分支与吻合的解剖学特点,在膝关节内侧上部设计膝降动脉穿支皮瓣,带血管蒂移位修复小腿上1/3前内侧、膝关节前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5例;游离膝降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4例。 结果 临床应用共9例,皮瓣均成活,创面一期愈合。经1~24个月随访,皮瓣质地优良、色泽接近正常,外形美观,肢体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 膝降动脉穿支皮瓣解剖位置恒定、血液供应良好、手术方法简单,是修复肢体创面的可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腓动脉远端蒂穿支皮瓣修复外踝区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2月周口淮海医院手足外科9例外踝区皮肤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19~63岁,平均36岁;左侧5例,右侧4例;交通事故伤6例,机械绞伤2例,高处坠落伤1例。9例均采用腓动脉远端蒂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术治疗,皮瓣切取面积为4.0 cm×7.0 cm~7.0 cm×13.0 cm。术后依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定患肢足踝功能。结果 本组9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0个月,平均7.5个月。皮瓣质地与外形优良,行走功能及感觉恢复良好。足踝功能优6例,良2例,可1例。结论 腓动脉远端蒂穿支皮瓣具有穿支血管恒定、设计灵活、切取方便,并且皮瓣薄厚适中、外形美观等优点,是修复外踝区中、小创面的理想术式,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桡动脉腕背支为蒂的手背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手背部桡动脉腕背支为蒂的三种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手术方法。方法分别以桡动脉的腕背皮支、第1骨间肌背侧支和拇指背侧支三支动脉为蒂,形成鼻烟窝皮瓣、第1掌背动脉逆行皮瓣、拇指背侧动脉逆行皮瓣;修复拇指损伤、虎口挛缩、食指损伤、腕掌腕背缺损。结果成功切取挠动脉逆行岛状皮瓣13例,修复拇指、虎口、食指、腕掌腕背损伤及组织缺损。术后随访皮瓣外形及手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桡动脉腕背支手背逆行岛状筋膜皮瓣血运好,质地柔软,切取方便,不损伤主要动脉,是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好材料,具有简单、安全、损伤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海南省人民医院烧伤与皮肤修复外科以胫后动脉发出皮穿支为血管蒂,沿隐神经营养血管轴线设计,切取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部创面35例,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31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4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及手术植皮创面愈合。随访6~24个月,皮瓣外形及功能良好。结论胫后动脉穿支供血的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不损害主干动脉,供区损伤小,受区覆盖好,是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以外踝上穿支为血管蒂的穿支岛状皮瓣修复足底部软组织缺损,并探讨其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自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笔者应用外踝上穿支岛状皮瓣修复足底软组织缺损10例(6例患者来自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4例患者来自解放军第四六四医院),男6例,女4例;年龄20.0~56.0岁,平均年龄34.4岁。致伤原因:机器伤6例,交通伤2例,重物砸伤2例。缺损面积2.5 cm×3.5 cm~10.0 cm×12.0 cm,采用面积为3.0 cm×4.0 cm~11.0 cm×14.0 cm外踝上穿支岛状皮瓣移植修复。供区创面宽度在3.0 cm以内者可以直接拉拢缝合,其余以全厚皮片植皮修复。通过电话、微信及门诊复查对10例患者进行随访。供区观察指标主要包括供区切口愈合情况及植皮成活情况;受区观察指标包括皮瓣外观、皮瓣感觉、负重行走情况。 结果术后随访4.0~12.0个月,平均8.4个月。术后10例皮瓣顺利成活,9例切口一期愈合,1例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供区切口愈合良好、皮片全部成活。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无明显臃肿,半年后恢复保护性感觉(S2),无溃疡形成,穿鞋行走无疼痛、不适。 结论外踝上穿支岛状皮瓣厚薄适中,血供可靠,不牺牲动脉主干,切取容易,可携带皮神经与受区皮神经吻合,恢复足底保护性感觉,是修复足底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