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症患者步态的功能量化指标为该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2011年8月-2011年11月,选取臀肌挛缩症患者16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健康自愿者16例作为对照组,应用三维步态系统对两组进行三维步态对比分析。结果:①步态周期时间参数:研究组在常速、快速行走时步态周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步幅、步速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小(P〈0.01)。②下肢关节角度特征: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在常速、快速行走时髋关节摆动期最大屈曲角度及研究组快速行走时髋关节屈伸角度变化范围均减小(P〈0.05);研究组常速、快速行走时膝关节冠状面角度变化范围均增大(P〈0.05),而膝关节支撑相最大屈曲角度和膝关节屈伸角度范围均减小(P〈0.01);研究组常速行走时重心左、右位移增大(P〈0.05),快速行走时重心上、下位移减小(P〈0.05)。结论:应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对臀肌挛缩症患者进行功能量化评价,可以更为准确地观察臀肌挛缩症患者步态的生物力学变化,为患者的诊断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背景:治疗师帮助的减重运动平板训练方法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步态训练方法,但因其对治疗师体力消耗较大,且人员需要较多,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机器人帮助的减重运动平板训练受到广泛关注。 目的:总结机器人在脊髓损伤患者步态康复中的作用及其对下肢运动及肌肉活动模式的影响。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995-01/2010-12涉及机器人、Lokomat、减重运动平板训练及脊髓损伤步态康复内容的文献,英文关键词为“spinal cord injury,gait,walking,locomotor,locomotion,rehabilitation,robot,robotic,Lokomat ”,排除陈旧性、重复性文献,保留30篇文献归纳总结。 结果与结论:虽然到时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证明机器人运动训练方法优越于其他方法,但其在脊髓损伤康复领域的应用也有明显的优势。机器人设备对下肢运动的被动引导及固定步行模式的重复训练不利于患者最大自主肌力的发挥及步行循环周期之间的变动,不能做到治疗师那样敏感地感受患者的运动表现。治疗师只有全面了解机器人设备并根据患者的运动能力不断调整训练参数,以致使患者在精确控制环境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运动能力,才能获得最佳的运动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胸腰段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应用重心移动式截瘫步行矫形器(AGO)后对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的临床疗效。 方法 胸腰段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AGO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SCI常规康复训练和处理,AGO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装配AGO及进行步行训练。两组分别在入院时、装配AGO前、装配AGO后8周进行步行能力评定、ADL评定和生存质量评定。 结果 经4个月的治疗前后,进行组间比较,AGO及训练后,均可借助肘拐或步行器步行,患者10 m步行时间平均87.27s,6 min步行距离平均46.35 m;ADL能力在装配后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生存质量评分中的生理和心理方面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GO配合系统的康复治疗对改善胸腰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步行能力及生存质量有一定效果, 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损伤患者关节镜手术前后的三维步态特征。方法纳入15名内侧半月板损伤患者和15名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损伤组术前、术后及健康对照组的三维步态参数,包括步态时空参数、运动学以及动力学参数。结果 (1)损伤组术前步速和步长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损伤组术后步速、步长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2)矢状面,损伤组术前膝关节屈曲伸展活动范围、承重反应期和摆动相膝关节最大弯曲度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01);术后承重反应期膝关节弯曲度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但术后摆动相膝关节最大弯曲角度和屈曲伸展活动范围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冠状面,损伤组术前内收外展活动范围和最大内收角度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01);术后内收外展活动范围和最大内收角度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3)矢状面,损伤组术后膝关节屈曲力矩第1、第2峰值较术前增加(P0.05),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冠状面,损伤组术后内收力矩第1、第2峰值较术前增加,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月板损伤患者有其独特的步态特征,通常采取僵硬步态来降低膝关节负荷。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能显著改善膝关节步态特征,但患者步态仍不能在短期内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背景:机器人设备能够在精确控制的环境下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重复性的高强度较长时间的步态训练,其在康复领域的应用有其明显的优势。 目的:探讨Lokomat-全自动机器人步态训练与评定系统在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方面的作用。 方法:2名男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参加Lokomat步态训练5.5个月,于训练前、训练后6,12周及训练5.5个月后对患者进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Lower Extremity Motor Scores, LEMS)、10 m最快步速、6 min步行耐力及Berg平衡量表测试。 结果与结论:两名患者经过Lokomat自动步态训练,虽然LEMS分数无明显提高,但其10 m最快步速、6 min步行耐力、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较训练前改善。这说明机器人自动步态训练能够有助于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能力。 关键词:机器人;Lokomat自动步态训练;脊髓损伤;步态;康复;运功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3.010  相似文献   

6.
背景:落环锁式膝踝足矫形器在较高位脊髓损伤患者中被广泛应用,但该矫形器在行走时有一个主要限制即摆动期膝关节锁定,导致患者在行走时需要通过上肢活动来补偿。目前有关不同矫形器治疗效果的对比鲜有研究。 目的:探究并对比E-MAG活跃型矫形器和落环锁式膝踝足矫形器在脊髓损伤患者步态提升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自身交叉对照研究的实验设计,观察E-MAG活跃型矫形器和落环锁式膝踝足矫形器在1例T10脊髓水平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通过测量下肢的三维步态数据,对比摆动期允许膝关节屈曲、支撑期膝关节锁定和整个步态周期中膝关节均锁定两种步态的差异。 结果与结论:定性观察和运动学三维步态数据证明该患者在使用E-MAG活跃型矫形器时行走更快,更有效。尽管患者无法自主控制其膝关节,由于摆动期膝关节屈曲,支撑期膝关节锁定,使用E-MAG活跃型矫形器可以帮助患者在行走时更加安全和顺利,且需要的上肢补偿更加少。与落环锁膝式膝踝足矫形器相比,E-MAG活跃型矫形器包含站立期控制,因此会有更高的接受度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背景: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易伴发血管及神经损伤,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但目前对于膝关节脱位多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上,手术时机的选择和术后步态指标缺乏评估.目的:通过三维步态分析探讨Ⅰ期关节镜下修复重建膝关节脱位多发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上指导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术后功能锻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  相似文献   

8.
正常步态是由正常的肌肉骨骼系统、神经系统、视觉、本体感觉、认知和心血管系统等多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任一系统的缺损均可能导致步态异常。三维步态分析可对步长、步宽、步速、步频、步行周期等多种步态指标进行定量分析,有助于临床工作者和科研人员来发现问题、制定训练方案和评价疗效。本文对三维步态分析的基本方法、临床应用、优势、局限及研究发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牛磺酸对大鼠创伤脊髓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大鼠创伤脊髓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雄性Wistar大鼠以改良Alen法(50gcm)打击脊髓致脊髓损伤。结果:牛磺酸可明显减轻脑脊液蛋白漏出(066±017vs121±045g/L,P<005)和组织水肿(湿重/干重比值339±012vs353±016,P<001);减少组织MDA生成(24822±1295vs29945±4352nmol/gdw,P<005);减轻组织Ca2+负荷(13835±3293vs19662±4861pmol/gdw,P<001);降低血浆内皮素含量(1643±297vs2038±340ng/L,P<005)。结论:牛磺酸可能通过清除氧自由基、稳定细胞膜,防止钙超载和调整血管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发挥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胸腰段脊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生物力学实验研究爆裂骨折时脊髓损伤的机制。方法 利用有限元仿真技术,对爆裂骨折时脊髓受压情况进行仿真模拟,并通过与已经验证的模型及体内、体外实验结果相对比的方式对仿真结果进行检验。结果 在爆裂骨折初期,脊髓白质的应变高于灰质。随着骨碎片位移的增加,灰质的应变逐渐上升,最终在骨碎片位移达到峰值时,白质的应变高于灰质。结论 脊柱发生爆裂骨折时,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脊髓后部组织的受累情况。脊髓前角(运动功能区)和后角(感觉功能区)发生创伤的顺序也对脊髓损伤的程度有重要影响。临床上,可以通过评估脊髓运动功能区和感觉功能区发生损伤的严重程度,更加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对于脊髓损伤过程中应变分布的进一步研究,能够在应对脊髓损伤时采取更为有效的治疗与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背景:胸段脊髓损伤常导致双下肢截瘫,截瘫步行矫形器能帮助截瘫患者改善下肢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重获站立和行走能力。 目的:探讨截瘫步行矫形器对胸段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肌肉痉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20例胸段脊髓(T5-12)损伤患者根据损伤平面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标准分为完全损伤组和不完全损伤组,各10例,均装配截瘫步行矫形器。分别于装配前进行残余肌力训练、坐位平衡训练、转移训练;装配后平行杆内站立训练、平衡及转移训练;室内、户外助行器、肘拐步行训练。 结果与结论:与治疗前相比,胸髓完全性损伤患者装配截瘫步行器治疗12周后ASIA评分增加,感觉无明显变化,痉挛随病程的延长而加重;不完全性损伤患者治疗12周后ASIA评分增加,感觉明显改善,痉挛随病程的延长无改变;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功能独立性评测)有显著改善。与治疗2周时相比,治疗12周时2组患者10 m行走时间显著减少,6 min步行距离延长。说明胸段脊髓损伤患者装配截瘫步行器,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步行能力,对肌痉挛控制也有一定的影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基于罗森塔尔效应护理干预在创伤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6月我收治的106例创伤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列为对照组(n=53,常规护理)和研究组(n=53,基于罗森塔尔效应护理).对比两组的心理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降低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后TNF-α、CR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7.55%)低于对照组(22.64%)(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8.11%)高于对照组(84.91%)(P<0.05).结论:对创伤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采取基于罗森塔尔效应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宋轶  马坚妹 《解剖科学进展》2013,(4):366-369,373
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有重力坠落法模型、挫伤模型、撕裂伤模型、动脉夹压力模型、脊髓缺血损伤模型及化学药物介导的脊髓损伤模型等。其中,重力坠落法和挫伤模型比较常用,其操作简单,可调控性及可重复性良好,但二者都忽略了临床脊髓损伤机制中持续性挤压的问题;动脉夹压力模型虽然更接近临床脊髓损伤机制,但其在可调控性及重复性方面尚难以达到一致认可。撕裂伤模型是组织工程学及神经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研究的良好模型,经过发展已具备良好的可调控性及可重复性。脊髓缺血损伤模型和化学药物介导的SCI模型为细致研究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生理学变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操作技术相对复杂。  相似文献   

14.
颈脊髓损伤致尿崩症、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脊髓损伤致尿崩症、低钠血症的机理及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6例颈脊髓损伤并发尿崩症、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例经治疗后尿崩症、低钠血症得到明显缓解,1例自动放弃治疗。结论颈脊髓损伤并发尿崩症、低钠血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治疗应限制水摄入、补充钠盐。  相似文献   

15.
脊髓损伤是导致瘫痪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常伴有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重建步行能力是帮助脊髓损伤患者重返社会的有效措施。我们总结了目前步态康复训练设备和辅助行走设备在帮助脊髓损伤患者重建步行能力中的应用情况,并对今后的发展作出展望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背景:量化脑梗死偏瘫患者步态特征能够作为其后期康复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而RSSCAN步态系统能够实时定量地采集受试者行走时的步态参数。目的:探究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步态特征及健、患侧足之间的步态差异。方法:纳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与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34例,其中男102例,女32例,年龄(60±9)岁。通过RSSCAN步态系统采集受试者步行时的步态参数,选取中间段测试中两对步态周期连续的清晰足印,并将受试者双侧足底手动分成十分区(第1趾区、第2-5趾区、第1跖骨区、第2跖骨区、第3跖骨区、第4跖骨区、第5跖骨区、中足区、足跟内侧区、足跟外侧区),获取偏瘫患者步态时-空参数及生物力学相关参数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1)步态时-空参数:健侧足支撑时间大于患足(P <0.01),患侧足摆动时间、步长均大于健足(P <0.05);Pearson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健侧足与患侧足的支撑时间、步态周期、步长、步宽、步幅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2)生物力学相关参数:与患侧足相比,健侧足在第1趾区、第2-5趾区、第1跖骨区的最大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连续步态的特征参数,研究一个完整步态周期所对应的垂直反作用力变化以及能量消耗变化,为扩展和完善步态分析系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德国zebrisFDM步态测试系统测得173名正常人自然行走过程中足底压力数据,根据连续信号和时相对称性指标进行两次数据筛选,最终选取了23名(相对称性指数〉0.95)较适宜的步态数据,分别导人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及matlab软件进行编程画图。结果:通过分析步速的影响因素得出步速与跨步长,身高的相关性最高(r=.884),而与步态周期、站立相时间高度负相关;编程实现了一个完整步态周期中均值与标准差同时显示的左右脚压力曲线,峰值定量化得出第一峰值约为体重的1.05—1.08倍,出现在步态周期的14%左右,第二峰值约为体重的1.13~1.16倍,出现在步态周期的47%左右;独立样本检验得出能量消耗指数与时相对称性指数用于正常人步态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人在自然行走时其步速与跨步长/身高高度相关,其垂直反作用力与体重高度相关:并且能量消耗指数在评定正常人步态功能方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运用三维测力台系统对正常人步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三维测力台系统对正常人步态的一些测试结果及参数分析,例如足底压力、平面力的矢量、回归曲线及功率谱分析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的康复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2013),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9~2013)、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2013),全面收集有关脊髓损伤大鼠运动训练的相关文献。按照Jadad量表评价纳入研究文献质量,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国内外文献287篇,经过排查,纳入文献11篇。BBB评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训练组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不训练组,BBB评分[加权均数差(WMD)=1.87,95%CI(1.50,2.33),Z=10.02,P0.00],2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对脊髓损伤的大鼠进行康复训练有助于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