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研究实验性脑出血时大鼠脑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脑出血组;脑出血组大鼠通过立体定向术向脑内注入自体动脉血制成脑尾壳核出血模型,并按不同的再喂养时间(1、3、7、14及30d)分为5个亚组。运用RT-PCR检测PCNA 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单标和双标染色观察PCNA阳性细胞的分布,增殖水平及分化情况。RT-PCR结果显示,PCNA mRNA表达在脑出血后14d达高峰。免疫组化单标结果表明,PCNA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出血灶边缘、脉络丛、室管膜下层、胼胝体和额顶皮质等处。PCNA阳性细胞数在脑出血后1d开始增加,14d达高峰,随后渐下降,但30d时仍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免疫组化双标结果显示在脑出血侧纹状体和额顶皮质可见PCNA/GFAP双标阳性细胞,在额顶皮质可见PCNA/NF-200双标阳性细胞。以上结果提示,脑出血可诱导PCNA阳性细胞增殖、分化,并向出血灶周边区聚集,这可能是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Ro25-6981对成年大鼠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subgranular zone,SGZ)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在进行侧脑室置管7 d后,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每组又分别再分为Ro25-6981组和生理盐水组。缺血再灌注组大鼠采用四动脉阻断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即缺血15 min再灌注1、3、7、14、21、28 d和35 d,缺血前15 min经侧脑室套管注射Ro25-6981或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显示SGZ区Brd U、nestin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法检测再灌7 d时SGZ区Brd U/nestin双标阳性细胞数量的改变。结果:脑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SGZ区nestin阳性细胞表达再灌1 d时开始增多,7 d时达到峰值,14 d时急剧下降,至35 d时降至正常水平;缺血前给予Ro25-6981,各时间点的nestin阳性细胞表达均有所下降,其中在3、7 d和14 d时减少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SGZ区Brd U阳性细胞再灌1 d开始增殖,7 d达到峰值,35 d降至正常水平;缺血前给予Ro25-6981,各时间点的Brd U阳性细胞表达均有所下降,其中在3、7、14 d和21 d时减少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脑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相比,Ro25-6981可以降低脑缺血再灌7 d海马SGZ区的Brd U/nestin双标阳性细胞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o25-6981可以抑制前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SGZ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提示NR2B参与并促进了前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成年大鼠脑出血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探讨脑出血后神经前体细胞的变化规律.方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腹腔注射标记增殖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齿状回BrdU、神经元核抗原(Neu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海马齿状回均有少量BrdU阳性细胞,脑出血后大鼠各时间段的BrdU阳性细胞均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增加,7d组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28 d组仍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正常成年大鼠海马齿状回可见少量BrdU/NeuN和BrdU/GFAP双标阳性细胞,脑出血后双标阳性细胞数较正常组增加.结论:脑出血后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明显,且可以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NDRG2(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 2)对成年大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实验组(n=10)两组。实验组给予侧脑室注射过表达NDRG2的腺病毒,对照组给予侧脑室注射腺病毒空载体。采用Brd U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Brd U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区Brd U阳性细胞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Tunel染色提示:两组大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区凋亡的细胞数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上调NDRG2在成年大鼠脑内的表达,会抑制其侧脑室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但不影响其细胞的存活。  相似文献   

5.
大鼠室管膜下区和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衰老性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观察大鼠脑内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增龄性变化、探讨其在脑老化机制中的作用 ,本研究取不同年龄的大鼠经腹腔注射 Brd U标记处于增殖状态的神经前体细胞 ,用抗 Brd U抗体进行免疫组化反应 ,镜下观察脑内神经前体细胞的分布 ,并计数作定量分析。结果发现 ,各年龄组的室管膜下区及齿状回颗粒下层有 Brd U阳性细胞分布 ;上述各部位 Brd U阳性细胞数和标记率均呈明显的增龄性下降 ,幼年组和青年组之间 ,以及青年组和老年组之间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 .0 1)。结果表明 ,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能力随衰老而明显下降。这可能与衰老脑的神经元补偿能力及神经可塑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6.
背景:脑缺血耐受可促进大鼠脑梗死后海马区自体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但传统中药三七通舒对脑自体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还未见报道。目的:明确中药三七三醇皂苷、缺血预处理与大鼠脑梗死后7 d海马区自体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关系,以及其对大鼠脑梗死后神经行为学评分的影响。方法: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预缺血对照组、预缺血组和三七三醇皂苷组,后4组采用改良的Zea-Longa法制备急性脑梗死模型,假手术组仅做颈部手术切口,预缺血组采用二次线栓法建立局灶-局灶性脑缺血耐受的动物模型,缺血对照组利用假手术代替预缺血。三七三醇皂苷组大鼠在造模前7 d起,每天给予三七三醇皂苷100 mg/kg腹腔注射。结果与结论:大鼠脑梗死7 d后,缺血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和海马区中神经干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1),而与缺血组相比,预缺血组和三七三醇皂苷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下降(P0.01),而海马区中神经干细胞数量增加(P0.01),且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预缺血对照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和海马区中神经干细胞数量与缺血组接近(P0.05)。提示传统中药三七三醇皂苷可以发挥类缺血耐受作用,改善大鼠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7.
背景:血管性痴呆患者存在额叶皮质及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受损,可能是导致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的形态学基础。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与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变化的相关性。 方法:纳入9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其中假手术组仅分离颈总动脉,模型组和神经干细胞移植组采用两血管结扎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在建立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之后向大鼠海马CA1区注射5 μL神经干细胞,另外两组按照同样的操作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移植后第3,7,14,30,60天,分别处死各组6只大鼠,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脑实质BrdU阳性细胞和ChAT阳性细胞分布情况,利用Morris水迷宫系统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结果与结论:BrdU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大脑皮质区以及海马区,尤其是血管周围。在基底核和丘脑以及室管膜区,可观察到少量BrdU阳性细胞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BrdU阳性细胞数目不断下降,到移植后60 d,仅存在少量BrdU阳性细胞存活。移植后不同时间模型组和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的ChAT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大于假手术组(P < 0.05);模型组ChAT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P < 0.05)。模型组寻找平台时间显著长于假手术组,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少于假手术组(P < 0.05);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的寻找平台时间显著短于模型组,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大于模型组(P < 0.05)。结果表明神经干细胞可以在大鼠脑内存活并发生迁移,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相关机制可能与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分化和生长有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松果体切除对学习记忆及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30只成年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非手术、假手术及去松果体组,每组大鼠10只。在建立动物模型16d后,连续5d测定大鼠在Morris水迷宫的学习记忆能力,继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SVZ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去松果体组大鼠在Morris水迷宫泳游的逃避潜伏期及在原平台象限游泳距离的百分比均较非手术组或假手术组大鼠的明显延长或减少(P<0.01)。去松果体大鼠SVZ的PCNA阳性细胞数也明显低于非手术组或假手术组大鼠(P<0.01)。结论本研究首次观察到,去松果体使体内褪黑素减少,可导致学习记忆功能及SVZ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出现相似的明显下降趋势,说明褪黑素是确保学习记忆及神经发生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激素之一;提示褪黑素可能直接通过作用于神经干细胞上的相应受体以及间接通过提高基底前脑胆碱能系统功能来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进而提高嗅觉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老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室管膜下区(SVZ)和颗粒下层(SGZ)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方法取老年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用5-溴脱氧尿核苷(BrdU)脉冲标记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单标记技术,观察正常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后3、7、14、21、28 d组SVZ和SGZ区BrdU阳性细胞的变化;用BrdU累积标记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技术,观察脑缺血14 d后SVZ和SGZ区BrdU/NeuN和BrdU/GFAP双标阳性细胞的数量.结果在正常组、假手术组及各脑缺血组大鼠的双侧SVZ和SGZ均可观察到BrdU阳性细胞.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后SVZ和SGZ区BrdU阳性细胞明显增加.缺血组SVZ区BrdU阳性细胞在脑缺血后7 d时达到高峰,28 d时仍高于正常水平;SGZ区BrdU阳性细胞在脑缺血后14 d时达到高峰,28 d时仍高于正常水平.通过BrdU累积标记和免疫组织化学双标发现:脑缺血14 d后,老年大鼠SVZ区有部分细胞显示BrdU/NeuN(0.98%)或BrdU/GFAP(12.56%)双标阳性,而SGZ区未见双标细胞.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可激活老年大鼠室管膜下区和颗粒下层的神经干细胞明显增殖,并且室管膜下区有部分增殖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或神经胶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研究丙烯酰胺对成年小鼠海马成体神经发生及GSK3β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昆明小鼠分为丙烯酰胺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通过腹腔注射(i.p.)进行丙烯酰胺染毒,用Brd U标记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齿状回神经干细胞的增殖,Brd U/Neu N/GFAP三标的方法研究齿状回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和分化,Neuro-2a细胞中观察GSK3β表达与分布,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海马中GSK3β的表达。结果:丙烯酰胺处理组小鼠齿状回亚颗粒细胞层(SGZ)中的Brd U阳性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新生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数量显著降低。丙烯酰胺处理小鼠SGZ区新生干细胞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小鼠,另外,丙烯酰胺组新生干细胞向胶质细胞分化的比例显著升高。在Neuro-2a细胞中磷酸化的GSK3β表达量极显著升高,但在丙烯酰胺处理组小鼠的海马中磷酸化的GSK3β显著降低。结论:结果表明,丙烯酰胺能显著抑制小鼠齿状回成体神经干细胞增殖,降低新生干细胞的存活率并影响其分化,丙烯酰胺抑制小鼠成体神经发生可能与GSK3β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观察成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入切割穹窿海马伞侧海马和正常侧海马后存活和分化为神经元的状况 ,用无血清培养和单细胞克隆技术获取成年 SD大鼠前脑室下带神经干细胞 ,进行 Brd U标记和扩增。切割 SD大鼠右侧穹窿海马伞 ,术后 2周将标记有 Brd U的神经干细胞植入双侧海马齿状回。 2月后 ,行 Nissl染色、Brd U免疫荧光、NF -2 0 0 / Brd U免疫荧光、β-tubulin- / Brd 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 ACh E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发现 ,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在海马齿状回中存活并沿颗粒下层迁移 ,切割侧海马齿状回中有较多的 Nissl深染的大胞体神经元样细胞 ,而正常侧多为小胞体胶质样细胞。切割侧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中见有数个NF-2 0 0 / Brd U、β-tubulin- / Brd U双标神经元和 ACh E阳性神经元 ,而正常侧海马中则未能见到。上述结果提示 ,移植到海马中的神经干细胞能存活、迁移 ,穹窿海马伞切割侧海马中某些物质的表达增强 ,可诱导植入其内的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或 ACh E阳性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12.
背景:大量实验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缺血大鼠脑内能够通过血脑屏障在脑中成活并迁移,可部分转变为神经元,并能促进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分泌,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较神经保护剂具有更长的治疗时间窗。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后内源性轴突再生标志物生长相关蛋白 43 的表达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将成年 SD 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干细胞移植组。另取成年 SD 大鼠 4 只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以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假手术组分离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其余大鼠制备永久性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造模后,干细胞移植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模型对照组推注等量磷酸盐缓冲液。于移植前、移植后 7,14,21,28 d 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梗死灶周边区生长相关蛋白 43 表达。结果与结论:干细胞移植组移植后 7 d 在梗死灶能检测到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的阳性细胞, 移植后 14 d 增多达高峰,移植后 28 d 逐渐减少并消失;移植后 7,14 d 脑梗死灶周边区生长相关蛋白 43 免疫活性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假手术组大鼠无神经损伤症状,神经功能评分均为 0 分;随时间推移,模型对照组和干细胞移植组神经功能评分逐渐降低,从移植后 14 d 开始,干细胞移植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干细胞移植组脑梗死体积均显著减小(P0.05)。结果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上调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灶周边区生长相关蛋白 43 的表达,并显著减小脑梗死体积。  相似文献   

13.
背景:亚低温对脑出血后脑组织保护作用的研究多集中在减轻脑水肿方面,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是否有促进作用研究很少。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侧脑室旁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入尾状核制作Wistar大鼠脑出血模型,亚低温组于制作模型后给予局部亚低温4 h,对照组给予常温处理。 结果与结论:脑出血后1,3,7,14 d,亚低温组Longa 5分制法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亚低温组各时间点血肿周边及侧脑室旁组织的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 < 0.05)。初步提示亚低温处理可以促进干细胞内源性增殖,对脑出血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LBP)对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5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对照组、癫痫组和LBP干预组。癫痫组腹腔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LBP干预组在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前分别灌服25 mg/kg、50 mg/kg、100 mg/kg的LBP 2周,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 U)标记后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Brd U阳性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癫痫组的Brd U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1);与癫痫组相比较,不同剂量LBP干预组的Brd U阳性细胞均明显减少(P0.01),但各剂量LBP干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BP可干预大鼠癫痫发作后海马齿状回颗粒层Brd U阳性细胞数的异常增生,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成年大鼠脑室下区(SVZ)神经干细胞增殖和NMDA受体亚单位NR2A表达的影响,探讨NR2A在神经干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正常成年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2 h再灌注模型,术后分3、7、14 d三个时间点取脑。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Nesti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NMDA受体亚单位NR2A阳性细胞数。结果:(1)各组大鼠SVZ均可见Nestin和PCNA阳性细胞,缺血再灌注后3 d,脑室下区Nestin IOD值和PCNA阳性细胞增加(P0.05),7 d达到高峰(P0.05),14 d后有所下降(P0.05)。(2)各组大鼠SVZ均表达NR2A阳性细胞,缺血再灌注后3 d,NR2A阳性细胞数开始增加(P0.05),7 d也达到高峰(P0.05),14 d阳性细胞数有所下降,但维持较高的水平(P0.05)。(3)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NR2A阳性细胞数与PCNA阳性细胞数有高度正相关性(r=0.985,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能刺激成年大鼠SVZ神经干细胞的增殖;缺血再灌注后NMDA受体亚单位NR2A表达增加,并且与神经干细胞的表达变化趋于一致,因此推断NR2A可能参与缺血再灌注大鼠SVZ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老年和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室下区(SVZ)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方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VZ的5-溴脱氧尿核苷(BrdU)、神经元核抗原(NeuN)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SVZ的BrdU阳性细胞在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成年大鼠明显多于老年大鼠。实验组成年和老年大鼠均在缺血后增加,28d时仍高于正常水平,但成年大鼠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老年大鼠。在新生细胞中部分细胞是Brdu/NeuN或BrdU/GFAP双标细胞,但老年大鼠Brdu/NeuN双标细胞明显少于成年大鼠。结论:大鼠脑缺血激活SVZ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成年大鼠明显强于老年大鼠,且新生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也明显高于老年大鼠。  相似文献   

17.
背景:影响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外在因素包括细胞因子和微环境,嗅鞘细胞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时改变其微环境。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嗅鞘细胞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别培养Wistar大鼠神经干细胞和嗅鞘细胞,5×107L-1神经干细胞分别和1×107L-1,1×109L-1,1×1011L-1嗅鞘细胞共培养,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不加嗅鞘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干细胞增殖情况,诱导7d后行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计算阳性细胞/细胞总数得出阳性细胞百分比。结果与结论:①3种浓度嗅鞘细胞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3d后,均促进了神经干细胞增殖,以1×109L-1嗅鞘细胞共培养组作用最显著,明显优于1×107L-1嗅鞘细胞组、1×1011L-1嗅鞘细胞组。②神经干细胞与1×109L-1嗅鞘细胞共培养7d后,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百分比最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8.
背景:近年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过长时间体外培养后,可自然分化为神经干细胞,从而再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为帕金森病、脑梗死后遗症、小脑萎缩和脑发育不良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脑出血恢复期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18只)、脑出血组(21只)和移植组(21只),后2组大鼠采用Ⅶ型胶原酶诱导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造模21 d后移植组大鼠通过尾静脉注射神经干细胞,脑出血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移植后第7,14,21天进行改良黏附物移除试验(MST)评分,评分结束后处死各组大鼠,采用RT-PCR法测定大鼠出血周围脑组织促血管生成素1 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出血周围脑组织酪氨酸激酶受体2蛋白表达。 结果与结论:与正常组相比,脑出血组和移植组各时点MST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从移植后7 d开始移植组各时点的MST评分均明显高于脑出血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移植后7,14,21 d移植组和脑出血组促血管生成素1 mRNA和酪氨酸激酶受体2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且移植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 0.05)。结果表明神经干细胞移植能够有效促进脑出血恢复期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增加出血周围脑组织促血管生成素及酪氨酸激酶受体2的含量有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音猬蛋白(Shh)在血管性痴呆海马组织神经干细胞中的表达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的影响.探讨bFGF影响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制作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海马神经干细胞BrdU、Shh的表达及bFGF的作用.结果:脑缺血再灌注第3天缺血海马神经元BrdU阳性细胞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第7天达高峰.Shh反应产物脑缺血再灌注第3天较假手术组增多,随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第14天开始减少.注射bFGF后BrdU、Shh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加.结论:bFGF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缺血脑组织Shh的表达,提示bFGF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作用可能由Shh信号介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持续高血糖对大鼠海马颗粒下区(subgranular zone,SGZ)神经干细胞状态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 U)标记新生细胞。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SGZ区Ki67,5-溴脱氧尿嘧啶核/双皮质素(bromodeoxyuridine/doublecortin,Brd U/DCX)标记的阳性细胞。利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胰岛素受体β(insulin receptorβ,IRβ),糖元合成酶激酶3β(pho-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β-链蛋白(β-Catenin)表达水平。结果:STZ注射大鼠胰岛素降低,血糖升高;糖尿病大鼠海马区Ki67阳性细胞,Brd U/DCX阳性细胞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海马区IRβ,pho-GSK3β,β-Catenin表达水平和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结论: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海马SGZ区新生细胞增值能力下降,细胞分化异常,这一变化和海马区胰岛素信号下调,GSK3β活化,β-Catenin降解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