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Ⅳ型高脂血症(ⅣHL)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亚类组成与脂蛋白酯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双向电泳免疫印迹检测法,分析104例ⅣHL患者和107例血脂正常者的脂蛋白酯酶基因内含子8HindⅢ酶切位点多态性、HDL亚类组成及相对百分含量。结果:ⅣHL组和对照组均以H H 纯合子基因型为主,ⅣHL患者H 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增加,而H-H-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降低(P<0.05)。ⅣHL组和对照组H H 基因型者与H-H-者比较,血浆TG、TG/HDLC比值明显升高,Ⅳ型HL组H H 基因型者与H-H-者比较,HDL小颗粒的preβ1HDL、HDL3a相对含量增多,大颗粒的HDL2a、HDL2b相对含量减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ⅣHL患者脂蛋白酯酶基因多态性与HDL亚类的组成及成熟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患者的脂蛋白组成异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进一步观察糖尿病患者血中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组成变化的特点,我们观察了29例糖尿病患者及年龄相当的15例正常人HDL中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HDL-TG),载脂蛋白(APo)A_1、C_Ⅱ、C_Ⅲ,LDL中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LDL-TG),ApoB_(100),以及VLDL中胆固醇(VLDL-C),甘油三酯(VLDL-TG)的变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心病 (CHD)患者血脂水平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 (HDL)亚类组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向电泳 免疫印迹检测法分析了 83例CHD患者血清HDL亚类组成及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按血清三酰甘油 (TG)浓度将CHD患者分为 4组 ,各组患者血清中前β1 HDL、HDL3c(除TG <1.35mmol L组外 )、HDL3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HDL2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随着血清TG浓度的升高 ,前 β1 HDL、HDL3c及HDL3b颗粒逐渐增加 ,而HDL2a及HDL2b颗粒逐渐减少。按血清HDL胆固醇 (HDL C)浓度将CHD患者分为 3组 ,各组患者中 ,前 β1 HDL(除HDL C≥ 1.30mmol L组外 )、HDL3c及HDL3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0 .0 1) ,HDL2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随着血清HDL C浓度的升高 ,前 β1 HDL、HDL3c、HDL3b及HDL3a颗粒逐渐减少 ,而HDL2b颗粒逐渐增加。结论 :CHD患者血清HDL颗粒直径呈变小趋势 ,并且随着TG水平的升高和HDL C水平的降低 ,其HDL颗粒的变小程度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匹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脂蛋白颗粒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未经降脂药物治疗的受试人群36例(AS患者18例,健康受试者18例),分为匹伐他汀组和对照组。Lipoprint脂蛋白分类检测仪分别对LDL和HDL颗粒进行分类。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脂蛋白颗粒和ox-LDL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匹伐他汀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载脂蛋白B的浓度显著降低(P<0.05),大颗粒、中等颗粒和小颗粒LDL-C的浓度及中等颗粒和小颗粒LDL的百分比也显著降低(P<0.05)。同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显著增加(P<0.05),ox-LDL浓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匹伐他汀治疗8周可显著改善AS患者的血脂谱,并降低LDL-C和ox-LDL浓度,减少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脂及脂蛋白变化与结直肠腺瘤的关系。方法 结直肠腺瘤患者 180例 ,对照组 5 5例 ,收集清晨静脉血 2ml,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 ,并根据腺瘤的部位、大小、数量、组织成分、异型增生的情况进行分组 ,分别比较各组的测定值。结果 腺瘤组TC、TG、LDL C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1) ,HDL C显著下降 (P <0 .0 1) ,其他各亚组测定值也有相应改变。结论 TC、TG、LDL C与腺瘤的发生及恶变有关 ,HDL C对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的发病年龄与脂蛋白颗粒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1 21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发病年龄分为早早发组(n=135例,≤45岁)、早发组(n=505例,男性:46~55岁;女性:46~65岁)和迟发组(n=577例,男性55岁,女性65岁),同时入选一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n=72例,≤45岁)。随后应用Lipoprint脂蛋白分类检测仪对脂蛋白进行分类,分析不同大小颗粒[包括高密度脂蛋白(HDL)颗粒和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在上述四组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探讨HDL颗粒与早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早早发组冠心病患者大HDL颗粒减少,同时小LDL颗粒增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大HDL颗粒和早早发冠心病呈负相关(OR=0.872,95%CI:0.825~0.922),而小LDL颗粒与其呈正相关(OR=1.038,95%CI:1.008~1.069)。而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仅大HDL颗粒和早早发冠心病显著负相关(OR=0.899,95%CI:0.848~0.954)。结论:大HDL颗粒和早早发冠心病呈显著负相关,提示其在早早发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脂蛋白a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监测,阐明各种血脂指标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其中冠心病79例,男39例,女40例,对照组61例,男26例,女35例,测定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脂蛋白a(Lpa)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TC、TG、LDL和HDL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Lp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90,P<0.01).结论Lp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范围及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Ⅱ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低密度脂蛋白(LDL)活化血小板的作用强于正常人,这些患者血小板对LDL的反应也较正常人的血小板高。LDL的浓度增高,其成份、性质的改变,高密度脂蛋自(HDL)对LDL作用的阻断能力的降低,以及血小板功能亢进均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9.
脂蛋白a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监测,阐明各种血脂指标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其中冠心病79例,男39例,女40例,对照组61例,男26例,女35例,测定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脂蛋白 a(Lpa)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TC、TG、LDL和HDL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Lp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90,P<0.01)。结论:Lp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范围及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孙淑艳  邢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12):1124-1125
目的 观察中老年女性血清脂蛋白 (a)〔LP(a)〕及血脂含量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电泳法和酶法检测30 5例中老年女性血清LP(a)及血脂含量。结果 中老年女性绝经后组 ,血清中LP(a)、LDL C、TC、TG含量高于绝经前组 (P <0 .0 1或P <0 .0 5) ;HDL C、和E2 低于绝经前组 (P <0 .0 1或P <0 .0 5)。心、脑血管疾病组LP(a)、LDL C、TC、T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或P <0 .0 5) ,HDL C低于对照组 (P <0 .0 5)。结论 中老年女性绝经后血清中LP(a)、LDL C、TC、TG含量升高 ,HDL C含量降低使中老年女性增加了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脂蛋白(a)是心肌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人血浆胆固醇的主要运输载体,含有一个疏水的分子量为513kDa的多肽链载脂蛋白B-100(apoB-100),这种蛋白质是LDL受体两种主要配体之一。1963年Berg报告了用人血清LDL免疫的兔异种抗体检测到LDL遗传变异,他把这种遗传变异归因于一种他称谓的脂蛋白(a)[LP(a)]的抗原。后来发现LP(a)抗原特性存在于一种不同的颗粒载脂蛋白(a)[apo(a)]。70年代初确定LP(a)是由LDL和ap0(a)组合的大分子复合体。直到80年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清脂蛋白水平与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及在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检测SIRS患者血清脂蛋白与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分析脂蛋白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SIRS患者血清HDL、LDL与TNFα水平均呈显著性负相关,而CH和TG与TNFα的相关性无显著意义;血清HDL、LDL、CH和TG与IL-6水平均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但无显著意义;血清HDL、LDL与SIRS的预后有显著相关。结论 SIRS患者血清脂蛋白与细胞因子水平呈一定程度负相关,血清脂蛋白水平可能对SIRS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蛋白和总胆汁酸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蛋白、载脂蛋白和TBA水平的变化。方法检测109例肝硬化患者和40例正常献血员血清HDL、LDL、VLDL、ApoA1、ApoB100和TBA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HDL、LDL和ApoAl与TBA水平呈负相关(r=-0.488,-0.521,-0.564,P〈0.01),而VLDL与TBA水平呈正相关(r=0.622,P〈0.01);肝硬化患者血清HDL、LDL和ApoA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VLDL明显高于对照组(P〈O.01),且随着肝功能分级的变差,血清HDL、LDL和ApoA1水平逐渐下降,而VLDL和TBA水平逐渐升高(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脂质代谢异常,注意血清脂蛋白和TBA水平变化有助于对患者病情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低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亚组分的影响。方法入选37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10 mg治疗组(n=17例)和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组(n=20),分别给予10 mg/d和2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另入选15名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Lipoprint脂蛋白分类检测仪对HDL和LDL颗粒进行分类。治疗8周后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HDL和LDL颗粒的变化,分析10 mg/d阿托伐他汀和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对LDL和HDL颗粒的影响。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经阿托伐他汀(10 mg/d和20 mg/d)治疗8周后,血浆LDL-C浓度、LDL各亚组分胆固醇浓度及百分比均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经20mg/d的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后,大颗粒HDL-C浓度及百分比显著升高,小颗粒HDL-C浓度及百分比显著降低。结论低剂量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即可显著改善LDL和HDL的亚组分分布,使其向动脉粥样硬化逆转的有益表型转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绝经前后女性冠心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颗粒及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女性冠心病患者79例,根据是否绝经分为绝经前组(n=37)和绝经后组(n=42)。Lipoprint脂蛋白分析仪对HDL颗粒及LDL颗粒进行检测分析,探讨两种脂蛋白颗粒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与绝经前组比较,绝经后组大颗粒HDL浓度(102.6±45.2 mg/L比143.8±49.7 mg/L,P0.05)及所占比例(23.34%±8.26%比31.15%±7.98%,P0.05)、LDL颗粒平均直径(259.5±8.1比265.7±3.7,P0.05)均降低,小颗粒HDL浓度(124.0±76.8 mg/L比87.0±34.9 mg/L,P0.05)及所占比例(27.26%±12.34%比18.62%±6.53%,P0.05)、LDL B型比例(73.8%比48.6%,P0.05)、Gensini积分(50.88±26.46比30.43±18.54,P0.05)均增高。绝经前组及绝经后组多支病变患者大颗粒HDL浓度、LDL颗粒平均直径均低于单支病变患者,Gensini积分高于单支病变患者;绝经后组大颗粒HDL浓度、LDL颗粒平均直径均低于绝经前组,小颗粒HDL所占比例及Gensini积分高于绝经前组。绝经前组和绝经后组LDL颗粒大小及大颗粒HDL浓度均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结论与绝经前组相比,绝经后组大颗粒HDL浓度较低,小颗粒HDL浓度较高,LDL颗粒平均直径较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严重;大颗粒HDL浓度及LDL平均直径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化速率(FERHDL)与冠心病的发生及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FERHDL与脂蛋白代谢及其亚类颗粒大小的关系。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70例研究对象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进行各项生化指标的比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FERHDL与脂蛋白及其亚类,分析FERHDL与冠心病及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FERHDL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t=8.235,P=0.012);冠心病组的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亚组中FERHDL、甘油三酯(TG)呈升高趋势,FERHDL随病变支数增加而增高(FERHDL:F=2.902,P=0.025;TG:F=3.956,P=0.046)。FERHDL与TG、LDLb-C呈正相关(TG:r=0.645,P=0.008;LDLb-C:r=0.742,P=0.001),FER-HDL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DL2-C,HDL3-C呈负相关(HDL-C:r=-0.709,P=0.003;HDL2-C:r=-0.778,P=0.004;HDL3-C:r=-0.197,P=0.031)。结论 FERHDL与冠心病及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并与脂蛋白的颗粒大小有关,是一项反映脂蛋白代谢及其亚类颗粒大小分布情况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择高血压病患者206例,测定血清脂蛋白及载脂蛋白含量,发现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载脂蛋白B_(100)(ApoB_(1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亚组HDL_2—C及Apo A_1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LDL—C及Apo B_(100)增高;HDL—C及Apo A_1降低是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易患因子,尤其对冠心病(CHD)的发生与发展影响就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动脉粥样硬化 (AS)及其导致的冠状动脉疾病(CAD)在工业化国家是导致死亡的第一位病因。低密度脂蛋白 (LDL)在C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倍受关注。然而 ,以血浆甘油三酯 (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浓度异常、伴有或不伴有LDL C升高为特征的血脂异常存在于许多早期CAD患者。特别是循环中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 (triglyceride richlipoproteins ,TRLPs)性质或数量异常都可能是CAD发展的关键因子。本文将就正常与异常TRLPs代谢及TRLPs代谢异常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性作一综述。1 正常TRLPs代谢TRLPs包括乳糜微粒 (CM )和极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老年胃癌患者癌组织中不同密度脂蛋白的表达特性与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老年胃癌患者372例,根据病理切片分为乳头状腺癌等多种胃癌病理类型,并对癌组织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同时选取进行体检相同年龄段的胃部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胃溃疡患者72...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肥胖伴糖耐量异常者血高密度脂蛋白(HDL)亚类分布情况以及吡格列酮干预后对血浆HDL亚类分布的影响。方法 比较40例健康人与40例肥胖伴糖耐量异常者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亚类分布,了解肥胖伴糖耐量异常者血浆HDL亚类分布特点。采用配对设计的随机分组方法,以性别作为随机配对的条件,将40例肥胖伴糖耐量异常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安慰剂组和吡格列酮组,药物干预12周后,抽取受试者空腹12 h静脉血,24 h内进行HDL各亚组分含量的测定以及对氧磷酶1(PON-1)活性的测定。分析血浆HDL亚类分布与PON-1活性的相关性。结果 肥胖伴糖耐量异常者血清HDL分布异常,HDL2a和HDL2b减低,而小颗粒的preβ1-HDL、preβ2-HDL、HDL3a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安慰剂组比较,吡格列酮组用药后12周,受试者血清HDL中HDL2a、HDL2b、PON-1显著升高,preβ1-HDL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reβ1-HDL与PON-1呈负相关, HDL2b与PON-1呈正相关,相关性有显著性。结论 肥胖伴糖耐量异常患者血清中HDL亚类分布异常,成熟代谢过程受阻,趋向于较弱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布趋势。吡格列酮通过改善HDL亚类的分布以及提高PON-1活性,增强了HDL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HDL亚类分布中成熟的大颗粒含量越高,PON-1的活性越强,抗动脉粥样硬化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