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目前国外临床路径研究与应用处于成熟阶段,我国也逐渐试行和推广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但不是所有的病种都适合纳入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为检测所建立的混合痔切除术临床路径是否能够突出医院的公益性质,合理控制医药费用、提高服务效率、减轻群众负担,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是否可以在本地区继续实施和推广,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方法:进行阶段的回顾性分析,采用历时对照的方法,将过去2年里50例传统医护模式的混合痔切除术病例作为对照组,将现行临床路径管理模式(CP)50例作为路径组,进行两组对比分析。结果:在"规范临床诊疗行为,降低平均住院日,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药费用、提高服务效率"方面,CP组要优于对照组。结论:混合痔切除术临床路径统一了诊疗方案,规范了医疗行为,医疗质量得以持续改进,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以在本地区全面实施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肛瘘手术内括约减张缝合与切口开放对肛瘘治疗疗效和并发症的观察。方法:选择一组患者(对照组)为肛瘘手术切口开放式;另一组患者(治疗组)为肛瘘手术内括约减张缝合加切口完全缝合。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术后切口疼痛轻、疤痕小、愈合时间短、漏气漏液少、术后随访无应急性排便失禁。结论:内括约减张缝合术治疗肛瘘具有创伤小、疗程短、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切口单边对称缝合术在治疗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肛瘘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治疗组(30例)采用肛瘘切除(或挂线)后切口单边对称缝合术;对照1组(30例)采用肛瘘切除(或挂线)后切口旷置法;对照2组(30例)采用瘘切除(或挂线)后切口全层缝合术。观察三组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疤痕面积、复发率以安全性评价。结果:三组在临床疗效、安全性评价、复发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在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疤痕面积方面,治疗组与两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在术后并发症中,疼痛、切口感染和排便方面治疗组与对照2组分别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在渗血渗液方面与对照1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切口单边对称缝合术治疗单纯性肛瘘,痛苦小、愈合快、并发症少、疗程短、安全有效,是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肛瘘切除术联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肛瘘伴混合痔的疗效。方法:选取188例肛瘘伴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术式分为研究组94例和对照组94例。对照组行单纯肛瘘切除术治疗,研究组行肛瘘切除术联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5%,明显高于对照组77%(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肛瘘切除术联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肛瘘伴混合痔疗效确切,手术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位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甲状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小切口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低位小切12t手术方法无明显疤痕,切口美观,术中引流量和出血量较小,住院时间较短。结论:低位小切口治疗方法在甲状腺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医疗费用低,切口美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在混合痔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需手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在随机分组原则指导下分为临床路径组和常规护理组,各45例,常规护理组采用传统医疗护理模式,临床路径组则按制定好的临床路径细则实施护理。结果:临床路径组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常规护理组,而护理满意度却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外剥内扎手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下进行护理,可最大程度上调动护士与患者的积极性,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提高护理满意度,也能较大程度上降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位肛瘘患者行放射状多切口引流术后辅助使用悬浮式拖线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1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7例)及对照组(24例)。试验组行拖线辅助放射状多切口引流术,对照组行切开缝合引流术。依设计标准对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如疼痛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患者治疗均有效,但试验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出血、换药疼痛及愈合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拖线辅助放射状多切口引流是治疗高位肛瘘的有效术式,且疼痛轻,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肛瘘患者行瘘管切除内口结扎一期缝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1年4月-2014年6月接收肛瘘患者100例,行分组处理后借助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即:实验组行瘘管切除内口结扎一期缝合术,对照组行肛瘘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疼痛评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肛门压力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临床并发症总发生率4.0%小于对照组1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肛瘘患者行瘘管切除内口结扎一期缝合术效果突出,可减轻临床疼痛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月形切口行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新月形切口组120例及对照组120例,分别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新月形切口组在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设计新月形切口行胆囊切除术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既节约了病员的医疗费用,又不过多地留下切口疤痕,术后恢复快,后遗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主管开窗对口引流治疗马蹄形肛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主管开窗对口引流术治疗马蹄形肛瘘患者38例,观察本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较传统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渗血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皆短;肛门疤痕小。结论:主管开窗对口引流治疗马蹄形肛瘘较切开挂线术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采用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RPH治疗。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胶圈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75.9%,对照组为40.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疼痛评分、胶圈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等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相较于单纯RPH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治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位肛瘘瘘管切除创面袋形缝合术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20例采用瘘管切除创面袋形缝合术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的肛瘘切除创面敞开术治疗。结果: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比较,P〈0.05;两组术后出血、愈合疤痕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和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肛瘘袋形缝合术是治疗低位肛瘘的合理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定低位单纯性肛瘘诊治过程中的最优化、最佳的临床路径,规范低位单纯性肛瘘的医疗服务与管理模式。方法:根据2006年《肛瘘诊治指南》的诊断和排除标准,两个中心共纳入病例180例。180例病例随机单盲分为两组(每组9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严格按临床路径模型实施措施进行干预,对照组用传统的诊治方案和护理措施进行治疗。结果:试验组平均住院费用(3331.26元±341.94)元,平均住院时间(11.59±1.98)天,患者及家属满意度(99.68±0.91)%;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4154.77±501.55)元,平均住院时间(18.94±2.94)天,患者及家属满意度(87.67±4.00)%。两组均无术后感染和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无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结论:我们认为肛瘘切除术的临床路径具有良好的透明度、规范化的流程、良好的病人依从、有效地提高肛瘘的医疗质量,降低了住院费用,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而且安全性高,从而减少医疗缺陷,降低医疗成本,改善医患关系,和谐医疗环境,在基层医院在肛瘘的诊疗过程中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瘘道切除缝合法与肛瘘切开法治疗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用瘘管切除缝合法治疗,B组采用瘘管切开法治疗,主要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指数、复发率,并进行比较。结果:A组术后疼痛指数和伤口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瘘管切除缝合法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痿的疗效明显优于瘘管切开法。  相似文献   

15.
锁骨上斜切口侧入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锁骨上斜切口侧入路行甲状腺手术切除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折2009年1—10月我院行甲状腺切除术直径<6cm的56例患者临床资料,传统组和治疗组各28例,对切口、术后并发症、手术费用与腔镜手术费用进行对比分折。结果:56例治愈出院,使用同一麻醉方式及手术方法,治疗组出现的并发症比对照组少,病人对锁骨侧入路手术组切口的美容效果更为接受。结论:采用侧入路手术切口较传统组都是安全的,皮肤切口经内缝合愈合切口疤痕细微,末发现有术后并发症,较腔镜手术费用低无需特殊器械,不增加额外手术费用,美容效果比传统方法好,适应基层医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位肛瘘应用微创小切口挂线旷置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2010住入我院的140例高位肛瘘并进行分组,对照组72例采用传统的挂线方法,观察组68例采用微创小切口挂线方法,统计对比两组结果。结果:应用微创小切口的手术方式的观察组手术后疼痛轻,引流通畅,伤口愈合快,治愈后疤痕小。结论:微创小切口的手术方式对于高位肛瘘临床效果优越性明显,可以作为高位肛瘘的优选手术方式考虑。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同期手术治疗混合痔合并低位肛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乐昌市中医院收治的混合痔合并低位肛瘘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混合痔上黏膜环切除术与挂线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实施分期手术方案,观察组实施同期手术方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79.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81%)明显低于对照组(22.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行混合痔上黏膜环切除术与挂线疗法治疗混合痔合并低位肛瘘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治疗痛苦,降低术后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切口微创切除术治疗肛瘘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方法.共纳入病例88例,治疗组48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用小切口微创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用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进行疗效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平均治愈时间18.0d,较对照组27.4d明显缩短.且具有操作简单,切口小,患者痛苦少、痊愈快,肛门组织损伤少,痊愈后疤痕小,无术后肛门狭窄或大便失禁等后遗症,在治疗和保护肛门功能方面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结论:小切口微创切除术治疗肛瘘对肛门直肠结构和功能的保护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具有治愈率高、伤口愈合时间短、肛门组织损伤少、瘢痕面积小、痛苦小等优点,是治疗肛瘘较为理想的术式.值得作为肛瘘手术的新规范化术式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肛瘘缝合术治疗低高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00例低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瘘管全层缝合方式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肛瘘切开术治疗。观察术后临床疗效、肛门愈合时间、肛门疼痛、肛门功能等  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治疗组在缩短愈合时间、减轻术后疼痛、保护肛门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低高位肛瘘缝合术与肛瘘切开术均是治疗肛瘘的有效手术方法,但是肛瘘缝合术具有有效缩短患者的愈合时间、减轻疼痛以及更好地保护肛门功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肛裂侧切缝合术与原位切除术的临床对比分析,探讨更适宜的肛裂手术方法.方法 将104例Ⅱ期肛裂患者随机分成侧切缝合术组和原位切除术组,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肛管直肠压力测定、Wexner失禁评分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2种手术方法在肛管直肠压力测定、Wexner失禁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肛裂侧切缝合术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原位切除术组(P<0.05).结论 Ⅱ期肛裂治疗中,肛裂侧切缝合术对肛管损伤较小,属于微创手术,与原位切除术相比较,切口愈合时间短,术后疼痛程度轻.同时对手术操作要求较高,不当操作易形成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