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影响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方法 将12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固醇、白蛋白及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预后与年龄、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固醇、白蛋白及并发症有关.结论 年龄、血清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固醇、白蛋白及并发症是影响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因素,对指导临床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分析15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与年龄、性别、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固醇、胆碱酯酶、甲胎蛋白、并发症、有无肝硬化的关系.结果:年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总胆固醇、胆碱酯酶、甲胎蛋白等指标及并发症对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有影响(P<0.05),而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性别、有无肝硬化对其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年龄、血清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红素、白蛋白、总胆固醇、胆碱酯酶、甲胎蛋白及并发症是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李洪智 《中原医刊》2007,34(7):55-55
目的对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01年3月至2005年2月收治的重型肝炎住院患者96例,从年龄、性别、临床分型、生化指标、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年龄〉40岁、慢性重型肝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预后较差,生化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TBiL、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固醇(CHOL)对预后有影响。结论年龄、临床分型、并发症、AST/ALT、TBiL、DBiL/TBiL、ALB、PTA、CHOL是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浆氨基酸测定值在重型肝炎中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设立40例非重型肝炎患为对照组,与43例重型肝炎患在入院时及入院1周后检测空腹血浆氨基酸、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血清胆固醇指标各1次。结果:血浆氨基酸值中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值下降、蛋氨酸值升高,在重型肝炎组特别明显(P<0.01);重型肝炎组中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及蛋氨酸与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血清胆固醇有密切比例关系,且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红素等指标未达到重型肝炎诊断标准时,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值已明显异常。上述结果在对照组不明显。结论:在重型肝炎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中血浆氨基酸比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检测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重型肝炎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分析100例重型肝炎的预后与性别,年龄,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血糖,凝血酶原活动度,甲胎蛋白以及并发症的关系。结果:重型肝炎的预后与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甲胎蛋白以及并发症有关,而与性别,年龄,白蛋白,血糖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6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以便及早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病死率。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通过对68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发病年龄、性别、饮酒史、继发感染、并发症等因素的分析,并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各项生化和病毒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死率为54.41%,死亡组与治疗好转组的比较发现:两组患者的年龄、饮酒史、总胆固醇(CHOL)、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并发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HBeAg、HBeAb阳性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发现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在两组间分别为16.13%和35.1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血清白蛋白、白/球比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饮酒史与重叠肝炎病毒感染、HBeAg暗HBeAb血清学转换是慢性乙型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血清总胆红素、总胆固醇、凝血酶原活动度以及并发症的数目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顸后相关,可作为评价顸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152例慢性重型肝炎转归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重型肝炎转归的因素。方法:将收治的152例慢性重型肝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两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临床分期、肝功能、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状态及并发症等内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除性别外,存活组和死亡组在其它六项比较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年龄偏大、有肝硬化病史、疾病晚期、多种病毒重叠感染均对慢性重型肝炎预后不利。并发症的性质和数量也影响预后。凝血酶原时间(PT)、总胆红素(TB)升高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固醇(TC)、胆碱酯酶(ChE)下降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8.
张翠琴  黄艳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30(10):1167-1168,1171
目的:通过测定慢性重型肝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研究患者血清瘦素与PTCHO及肝脏功能之间相关关系。方法:选择55名慢性重型肝病患者的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清瘦素,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年龄(TBIL)、血清白蛋白(ALB)、总胆固醇(CHO)、胆汁酸(TBA)值。结果:对55名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测定值与PT、AIT、AST、TBIL、ALB、CHO、TBA做多元统计回归分析,总胆红素年龄和总胆固醇对血清瘦素有显著的影响,采用多元相关性分析年龄和总胆固醇与血清瘦素有显著相关性。采用两变量相关分析血清瘦素与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凝血酶原时间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血清瘦素水平与肝脏损伤坏死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瘦素水平反映肝脏损伤坏死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慢性重型肝炎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护肝、退黄及支持治疗等常规的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5μg加10 mL生理盐水,1次/d。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总有效率:观察组为70.0%,对照组为4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酶原活动度、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安全性高,疗效较好,可作为重症肝炎治疗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各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病原学及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753例重型肝炎患者的病原学、年龄、各项生化、PTA和病毒指标等预后相关因素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各型重型肝炎的预后不同,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②乙型肝炎是慢性重型肝炎的最主要病因;③年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TB)、总胆固醇(CHO)是影响预后的重要的实验室指标;④乙肝HBeAg阴性且HBV-DNA高表达者,病死率增高,有显著差异。结论重型肝炎以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为主,年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TB)、总胆固醇(CHO)以及乙肝前C区基因变异与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相关,可作为评价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宫颈糜烂患者单纯疱疹病毒 (HSV)感染情况。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宫颈糜烂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情况。结果 :10 2例宫颈糜烂患者中 ,HSV- 1和 HSV- 2阳性率分别是 4 .9%和 30 .4 % ,正常对照组中 ,HSV- 1和 HSV- 2阳性率分别为 2 .7%和 12 .0 %。结论 :HSV感染与宫颈糜烂关系密切 ,且以 HSV- 2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艺术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50例住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研究组除药物治疗外进行艺术心理治疗3个月,对照组仅进行药物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研究组进行艺术心理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BPRS、SANS评分明显降低,NOSIE病情总估计评分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艺术心理治疗能提高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双源CT冠脉成像的3种不同心电采集模式的人体X线吸收剂量及价值。方法:2012年3月~2012年6月CT冠脉成像的患者共362例,根据心率分为三组,A组161例为节律规整,心率≤75次/min,B组126例为节律规整,心率>75次/min的患者,C组75例为心律不齐,早搏≥5次/min,心率>75次/min的患者,三组患者根据心率分别采取三种扫描模式(Flash Cardio SAFIRE)扫描模式即高螺距低剂量螺旋扫描模式;DS_CoronaryCTA_AdaptSeq扫描模式即前瞻性ECG触发三维序列扫描模式;DS_CoronaryCTA_SAFIRE扫描模式即回顾性ECG门控并通过SAFIRE减少剂量的螺旋扫描模式)进行扫描,所有患者检查前均未使用心率控制药物,观察三组患者X线吸收剂量:结果:41例因呼吸运动图像出现错列,确定为成像失败,其中A组失败7例(7/161),B组失败22例(22/126),C组失败14例(14/75);失败率为11.33%,符合诊断要求的321例(321/362),占88.67%。比较三种不同心电采集模式的人体X线吸收剂量,A组DLP为(53±19)mGry.cm,ED为(0.601±0.361)mSv,B组DLP为(241±81)mGry.cm,ED为(1.252±0.802)mSv;X线吸收剂量大大低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lash_Cardio_SAFIRE扫描模式和DS_Coronar-yCTA_AdaptSeq扫描模式的X线吸收剂量大大低于DS_CoronaryCTA_SAFIRE扫描模式,并且可同样获得有价值的冠脉成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依替米星治疗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将150例肺部感染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75例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依替米星治疗,对照组给予依替米星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与对照组(64.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依替米星可以有效治疗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对手外伤患者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于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50例手外伤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75例,使用常规方法护理)和观察组(75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2组的心理状况(抑郁状况、焦虑状况)、疼痛感和满意率.结果:2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均有一定程度的好转,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疼痛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缓解患者疼痛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肉瘤(As)临床以及预后相关因素,寻找对As预后判断有价值的临床指标。方法筛选1994~2005年国内医学期刊公开报道的As共75例;对符合条件者(共43例)纳入分析对象行COX模型分析;根据与预后有关因素:组织学类型、卡氏评分(包括Hb、ESR、是否急症如外伤、出血等)、治疗方式、肿瘤大小、是否转移等5个因素评分分为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计算3组1年生存率。结果(1)75例As患者发病部位:脾24例(32.0%),肝13例(17.3%),肺1例(1.3%),乳腺4例(5.3%),消化道4例(5.3%),神经2例(2.7%),脑1例(1.3%),心1例(1.3%),体表及体腔13例(17.3%),肾9例(12.0%),原发部位不明3例(4.0%)。(2)75例患者中:6个月生存率42.7%(32/75),1年生存率33.3%(25/75),3年生存率24.0%(18/75)。(3)3组(43例)1年生存率:高危组25.0%(2/8)、中危组50.0%(7/14)、低危组76.2%(16/21)。结论国内As发病与国外相比,内脏发病率近年呈增加趋势,以脾为最多;根据预后因素制定的预后判断指标可能有助于临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血糖随访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产后6周的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了解产后DM的发生率.方法:对115例GDM孕妇于产后6周行OGTT,按WHO标准进行再分类,分为正常组、糖耐量减低(IGT)组、糖尿病(DM)组.结果:115例产妇中血糖正常组86例,占74.8%;IGT组19例,占16.5%;DM组10例,占8.7%.结论:GDM孕妇产后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高,是发生DM的高危人群,产后应定期随访,以便及早诊断糖尿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进一步观察和探讨不同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对氯吡格雷抗小板疗效的影响。方法:入选2009年12月~2011年3月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用氯吡格雷组)51例;实验组1(联用泮托拉唑80 mg/d组)62例;实验组2(联用雷贝拉唑10 mg/d组)41例,所有入选患者均给予负荷剂量氯吡格雷300 mg,后以氯吡格雷75 mg/d,拜阿司匹林片100 m/d维持。连续治疗7~10 d,通过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治疗前和治疗第7 d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用%表示),然后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1(治疗前后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分别为(9.14±4.82,4.03±2.72),实验组2(治疗前后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分别为9.16±4.92,6.41±2.83)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率分别为10.34±6.84,5.24±6.40),3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活性度(paired-smaples test)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3组间两两比较治疗前(P=0.27,0.96,0.36>0.05),治疗后(0.18,0.32,0.28>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是否联用质子泵抑制剂在对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疗效方面无差别。②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与雷贝拉唑相同均在近期内不影响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疗效。  相似文献   

19.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脊髓炎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晶  马建华  张洋 《新疆医学》2011,41(9):12-14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MPPT)治疗急性脊髓炎的疗效。方法:对75例急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的40例(治疗组)急性脊髓炎患者,与35例应用地塞米松(对照组)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MPPT)是治疗急性脊髓炎快速而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骨科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4年7月~2016年8月在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中心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患者150例作为这次研究的分析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75例,对照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理念进行骨科的护理工作;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理念进行骨科护理工作。结果:观察组焦虑心理评分、抑郁心理评分、护患纠纷发生情况及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将人性化服务用于骨科护理工作,可以有效提高骨科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