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熊际文  黄擎  唐慧 《安徽医学》2012,33(4):435-436
目的 探讨口内外联合切口坚强内固定术在非利型下颌角骨折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非利型下颌角骨折中采用口内切口外斜线张力带固定与口外切口下颌骨下缘钛板固定,对术后感染、术后张口情况、咬合关系、颞下颌关节检查、口腔全景片检查及面部美观测评等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除1例因骨折线上阻生智齿术中未拔除,术后出现感染,...  相似文献   

2.
林耿冰  林李嵩  施斌  陈乃俊  石勰 《医学争鸣》2009,(21):F0003-F0003
目的:对下颌角骨折的治疗方式作一回顾性的评估和探讨.方法:2000/2007年下颌角骨折病例5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三类:A组Champy张力带固定,B组张力带固定技术附加穿颊固定,C组口外切口复位固定.术后复查咬合关系,颞颌关节异常,曲面全景片表现,张口受限等,并比较A组和B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52例骨折对位准确,咬合关系均良好;11例反映有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18例术后1wk仍有张口受限,但术后3mo张口度均恢复正常.A组和B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未见有明显差异.结论:张力带固定技术附加颌间弹性牵引能够有效治疗下颌角线性骨折.建议在术中同期拔除阻生智齿,有利于骨折复位,拔牙创应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采用小型接骨板张力带固定治疗有利型和无严重移位倾向下颌角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有利型和无严重移位倾向下颌角骨折114例患者129处下颌角骨折采用口内切口,单个小型钛板行张力带内固定,咬合关系不理想者术后行颌间结扎,从术后感染、咬合关系、颞颌关节、张口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感染率7.01%.术后张口受限11.40%,术后有颌干扰的6.14%,术后有关节症状者8.8%.结论 小型钛板行张力带固定治疗下颌角骨折是一种确实可行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下颌角骨折张力带固定与双列小型板内固定的稳定性.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志愿者1例,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建立正常下颌骨模型,建立骨折线,制作内固定系统,并最终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前牙咬合、双侧后牙咬合、左侧后牙咬合和右侧后牙咬合四种咬合方法两种内固定最大应力情况及骨折断端相对移位情况.结果 张力带内固定最大应力和双列小型板固定时的最大应力分别集中在钛板中断和钛板上侧的中段.在前牙咬合及骨折对侧后牙咬合时张力带最大应力低于双列小型板固定系统最大应力,张力带内固定前牙咬合及骨折对侧后牙咬合时骨折断端相对移位较大,超过0.15 mm安全移位阈值.结论 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下颌角骨折可信度较高,双列小型板固定生物力学分析稳定性高于张力带内固定方法,而张力带内固定治疗下颌角骨折需对患者咬合力的调整进行指导,稳定性也可达到安全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从口腔内入路行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加下颌牙弓夹板单颌固定治疗下颌骨多发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1例下颌骨多发性骨折先行下颌牙弓夹板单颌固定后作颌间结扎固定,初步恢复下颌骨外形和咬合关系,从口腔内黏膜作切口,暴露骨折处并准确复位后行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术毕拆除颌间固定。术后1天和90天进行临床和X线检查,评价其咬合关系、骨折复位及下颌骨的连续性。结果除1例患者后牙早接触外,其余患者复位、固定良好,咬合关系和下颌骨连续性恢复良好。结论口腔内入路行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加下颌牙弓夹板单颌固定可对下颌骨多发性骨折进行良好的复位、固定,并具有较好的功能和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在下颌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口内切口,按解剖复位后将钛板放置于理想下颌骨折固定线上进行内固定,结果:45例患者无张口受限;44例术后无感染,伤口Ⅰ期愈合,1例术后感染,Ⅱ期愈合,39例咬合关系恢复良好,6例咬合关系基本恢复,术后3个月复查X线提示所有骨折愈合良好。结论:下颌骨骨折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操作简单,固定稳固,可避免颌间固定的不良后果,口内进路无面神经经下颌缘支损伤的危险,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下颌骨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可吸小夹板治疗下颌角骨折经口内治疗临床可靠性。方法:16例下颌角骨折或伴下颌体部骨折应用可吸小夹板沿张力线做坚固内固定3个月-1年复查包括骨折复位准确性,固定稳定性,骨折愈合,伤口愈合,He关系及神经损伤等,结果:16例下颌骨骨折术后1例出现感染,其余咬合关系正常,咬合功能恢复较好,X线检查未见骨愈合不良。结论:小颌角骨折口内应用可吸收小夹板形张力带固定效果肯定, 不能完全放弃颌间结扎,避免面部瘢痕及面神经损伤,符合美容学要求,较传统的口外切口内固定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坚固内固定术配合颌间固定术对下颌骨骨折治疗效果的影响及体会。方法76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其中49例采用坚固内固定术配合颌间固定术进行治疗(配合治疗组),27例仅采用坚固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单纯内固定组),术后3个月检查咬合关系及下颌运动功能情况。结果配合治疗组有4例(8.2%)咬合关系不良,10例(20.4%)下颌运动功能障碍;单纯内固定组有7例(25.9%)咬合关系不良,1例(3.7%)下颌运动功能障碍。结论坚固内固定术配合颌间固定术有利于获得良好的咬合关系,但在早期下颌功能恢复方面不如单纯坚固内固定术。采用坚固内固定术配合颌间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同时应注意下颌运动功能的恢复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评估下颌骨骨折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的可靠性及其效果,探讨其优缺点。方法:参考Champy方法及AO原则,对62例患者共102处下颌骨骨折行小型钛板复位坚固内固定。结果:62例患者中术后4例患者发生伤口感染,5例发生局部缝线裂开,其余均Ⅰ期愈合;58例恢复到术前咬合关系,仅4例患者出现局部咬合关系不良;术后张口度≥37 mm者56例;X线复查未发现骨愈合不良或假关节形成。结论:下颌骨骨折的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效果可靠,避免了颌间结扎;对颞下颌关节功能影响小;口内手术入路避免了面部皮肤瘢痕;较传统的下颌骨骨折颌间结扎固定及钢丝拴扎固定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髁突骨折、下颌角骨折是下颌骨骨折最常见的类型,影响髁突骨折及下颌角骨折的因素有生物力学特点、外力强度及方向、软组织等。此外,髁突骨折、下颌角骨折还与下颌第三磨牙的存在与否有关,认为下颌第三磨牙的存在减少了颌骨的骨量、削弱了下颌角的自身结构,增加了下颌角骨折的发生风险;但拔除会影响颌骨的最大应力集中区,增加髁突骨折的发生风险。因此,当临床医师决定是否预防性拔除无症状的下颌第三磨牙时还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口内入路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角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35例下颌角骨折采用口内切口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术后1、3、6个月复诊拍照X线片,观察骨折对位愈合及咬合关系。结果:35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对位良好,咬合关系恢复。结论:口内切口治疗下颌角骨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各类下颌角骨折治疗的合理方法。方法对2003年至2009年收治的58例下颌角骨折患者,分成有利型和不利型,分别给予张力带内固定及改良穿颊器重建钛板固定,观察术后CT、瘢痕、有无颌干扰、开口度及面神经受损情况。结果 32例a类有利型下颌角骨折中一期愈合28例,4例发生感染,颌干扰2例,无面瘫征象,CT见2例下颌骨下缘轻度移位,26例b类均取得一期愈合,术后1周开口中度受限7例,轻度面瘫4例,颌干扰1例,术后6月随访时均消失。结论将下颌角骨折分成有利型及不利型并分别给予相应手术方法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下颌骨骨折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的可靠性及其效果,探讨其优缺点。方法 72例下颌骨骨折患中分别采用单纯颌间结扎固定及小型钛板复位坚固内固定。复位技术及小型钛板的固定位置对参考Champy方法,对其术后并发症、功能恢复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4例坚固内固定患中有l例延期愈合;2例下颌角骨折坚固内固定术后,于阻生齿处感染,其余术后伤口无感染:两种不同的骨折治疗方法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同。X线术后一个月、三个月复查未见骨愈合不良。结论 下颌骨骨折的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效果可靠,并发症少,对颞下颌关节功能影响小,功能恢复快,口内手术入路避免了面部皮肤瘢痕,较传统的下颌骨骨折颌问结扎固定术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总结微型钛板在下颌骨骨折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对35例下颌骨骨折患者施行微型钛板固定术.术后随诊观察l~3a.结果35例患者术后伤口均无感染.术后伤口缝线局部裂开2例,经过局部冲洗换药,延期愈合,其余33例均Ⅰ期愈合.局部咬合关系不良3例.结论下颌骨骨折的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效果可靠,避免了颌间结扎;对颞下颌关节功能影响小;较传统的下颌骨骨折颌间结扎固定及钢丝拴扎固定术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郑秋立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123-124
目的:观察小型金属接骨板治疗下颌骨角部线性骨折的可靠性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口内或口外颌下切口手术复位骨折部位,应用小型金属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角部骨折33例,术后对骨折复位、愈合、咬合关系及张口情况进行复查和随访。结果:32例手术切口Ⅰ期愈合,1例切口部分裂开经对症处理Ⅱ期愈合。X射线摄影拍片观察骨折复位情况良好,无骨不愈合现象发生。术后3个月张口度〉3.5cm33例,咬合关系良好31例,2例出现咬合干扰,经调整后,咬合关系正常。结论:小型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角部线性骨折,固定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郭树江 《中国医药导刊》2012,(10):1688+1690
目的:探讨可吸收微型板内固定术修复下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行手术切开复位,可吸收微型板内固定治疗。结果:50例患者中,除2例感染延迟愈合外,其余均I期愈合,患者咬合关系恢复良好,10例患者术后轻度咬合紊乱,经处理后恢复。结论:可吸收微型板内固定修复下颌骨骨折可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和功能复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从口内和穿颊的手术入路复位内固定下颌骨升支及下颌角骨折的方法,评价该手术方法的的疗效,为广大下颌骨骨折患者提供廉价及安全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005年10月~2006年12月闻12例下颌骨升支及下颌角骨折患者,用穿颊器经过颊部小切口联合口内切口复位内固定。采用口腔内切口达骨面,在原切口处钝分至皮下,切开0.5cm皮肤,将自制穿颊器经皮小孔送入口内骨折端,经皮小孔打孔,行钛板、钛钉坚强内固定。随机选取同时期的另外18例同类型骨折患者,仍按照传统口外入路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2组间进行对比。结果,用口内和穿颊入路全部患者的开口度正常,咬合关系良好.无主诉关节疼痛与弹响症状。全部患者无面神经、耳大神经损伤,无涎瘘,面颈皮肤无手术瘢痕。只有2例口内和穿颊入路患者,3例传统口外入路患者内固定术后骨折处仍有小幅度动度,需行术后颌间结扎固定。传统口外入路8例患者内固定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1例出现涎瘘。结论:在目前美容要求越来越高的趋势下,口内和穿颊入路具有无外部癜痕优势,且不会损伤面神经,是下颌骨升支及下颌角骨折的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下颌骨骨折在口腔颌面部损伤中最为常见,其按Killey分类法分为下颌角骨折、颏部正中骨折、髁状突骨折和颏孔区骨折[1].颌骨牵引是下颌骨骨折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为在上、下颌牙唇侧各固定一带有挂钩的牙弓夹板,上、下颌正常的咬合关系通过在挂钩挂上橡皮圈以作牵引,其方向按骨折段需复位的方向挂.近年来,我院口腔颌面外科行下颌骨骨折颌间结扎固定术40例,经精心护理,患者对恢复后的结果满意.现介绍下颌骨骨折颌间结扎固定术护理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型接骨板治疗下颌骨角部线性骨折的可靠性和临床治疗效果,为下颌骨角部线性骨折治疗提供经验。方法通过口内或口外颌下切口手术复位骨折,应用小型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角部骨折35例,术后对骨折复位、愈合、咬合关系及张口情况进行复查和随访。结果32例手术切口I期愈合,3例切口部分裂开经对症处理Ⅱ期愈合。X线摄影拍片观察骨折复位良好,无骨不愈合现象发生。术后3个月张口度〉3.5cm 35例,咬合关系良好31例,4例出现咬合干扰经调合后恢复咬合关系。结论小型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角部线性骨折,固定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马洪涛 《中外医疗》2014,(31):72-73
目的探讨研究应用不同正畸方法对患者下颌第三磨牙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牙科第三磨牙阻生需行正畸治疗患者40例,所有患者下颌第三磨牙共65颗。根据拔牙情况分为3组。A组为非拔牙组;B组拔除第一前磨牙;C组拔除第二前磨牙。应用术前术后曲面断层片对患者上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第三磨牙与頜平面的距离等指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A组未拔牙患者其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改变(P〉0.05),其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及角度未有明显改变。B、C两组分别将下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进行拔除,其RM3、LM3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RS、LS及Ratio、Lratio存在明显改变(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不同正畸方法对其下颌骨第三磨牙角度不产生较大影响。第三磨牙萌出间隙增加越多则萌出改善情况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