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仲景六经辨证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给后世医家提供了学习中医的广阔思维天地。癌性发热是,临床常见棘手问题,中医药治疗具有良效和优势。由于患者体质、病邪、病位、病性、病势、病机等不同,癌性发热经常表现为典型六经症状,根据六经辨证灵活运用经方治疗癌性发热,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2.
3.
周洁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8(6):478-479
发热是中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症状,多反复发作。临床上对其缺乏特效的药物治疗。中医理论认为其发热病机为阳气亏虚,虚阳外越,治疗应立以温阳益气,调和阴阳为大法。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观察头痛片治疗癌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癌性发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81137例和对照组26例。采用双盲法研究,治疗组口服头痛片2片,1次/8h;对照组口服萘普生200mg,1次/8h观察两组体温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头痛片组和萘普生组退热作用均较好,有效率分别为91.2%(34/37)和92.3%(24/26)。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头痛片组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等副作用均明显低于萘普生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痛片治疗癌性发热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萘普生轻,可用于癌性发热的退热治疗。 相似文献
7.
白虎汤治疗癌性发热4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恶性肿瘤患者在病程中常常伴有发热症状 ,这种发热大多数是由于感染所致 ,但现在已知 ,某些肿瘤伴有发热时并无感染的证据 ,称为癌性发热。作者自 2 0 0 2年 3月至 2 0 0 4年 3月试用白虎汤治疗癌性发热患者 4 2例 ,取得明显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诊断标准 癌性发热诊断标准参照文献 [1]:①体温每天至少 1次超过37 8℃ (口腔 ) ;②持续时间超过 2周 ;③体检、实验室、放射检查缺乏感染证据 ;④缺乏过敏机制 ;⑤抗生素至少应用了 7d,但发热无变化 ;⑥应用萘普生治疗 ,体温可降至正常。1 2 一般资料 4 2例均为住院患者 ,经…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治疗癌性发热,能改善癌症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在临床使用中药及中成药退热时,应注意分清贼火、子火,“贼可驱而不可留,子可养而不可害”,并要始终注意顾护胃气,“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相似文献
9.
观察化疗药物及高聚金葡素对癌性心包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临床收治的癌性心包积液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 2 8例 ,心包腔内注入mmc6~ 8mg ,5 -Fu5 0 0~ 75 0mg ,Dexamethason5~ 1 0mg ,高聚金葡素 2 0 0 0~ 5 0 0 0u。B组 2 2例 ,心包腔内注药同A组 ,但不加高聚金葡素。A、B两组在治疗前先抽取心包内积液 1 0 0~ 75 0ml,用药后 2h内让患者辗转身体 ,使药物在心包腔内分布均匀 ,每例用药 1~ 5次。结果 :按WHO浆膜腔积液疗效标准将疗效分为CR、PR、NC ,A组有效率 46 43% ,B组为 31 82 % ,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化疗及高聚金葡素对癌性心包积液有效 ,化疗加高聚金葡素的有效率高于单纯化疗组 ,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治疗癌性发热67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科自 1 997年以来 ,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癌性发热 (以下简称癌热 ) 67例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67例均为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男 39例 ,女2 6例 ;年龄最小 2 6岁 ,最大 81岁 ,平均 51 .3岁 ;其中支气管肺癌 1 7例 ,原发性肝癌 1 5例 ,胃癌 1 0例 ,食管癌 7例 ,胰腺癌 6例 ,大肠癌 4例 ,恶性淋巴瘤2例 ,肾癌 2例 ,其他 4例 ;癌热时间最长者 53d,最短者 2 d,平均 7.7d。部分病程较长者曾反复应用解热镇痛剂治疗。2 治疗方法与疗效标准2 .1 治疗方法67例病人均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 ,共分为四型。 1实… 相似文献
11.
癌性发热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热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症状,约2/3的肿瘤患者病程中伴有发热,而直接与肿瘤有关的发热(即癌性发热)约占恶性肿瘤发热的40%。现代医学认为癌性发热与肿瘤坏死、肿瘤细胞自身产生内源性致热源、肿瘤使血浆中游离原胆烷醇增高等因素有关。癌性发热属于中医“内伤发热”范畴,多由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晚期癌症病人常经受中至重度疼痛,并由此产生抑郁、恐惧、无望等心理变化,三阶梯治疗效果较差。笔者通过小剂量芬太尼病人自控静脉镇痛,辅助必要的心理治疗,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
案例:李某,女,42岁。因“发热,干咳,四肢乏力10天”于1997年5月27日收入院。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左右,偶咳,倦怠乏力,少许畏寒,无其他不适。曾予西药抗炎、抗病毒、止咳以及中药新加香薷饮合银翘散加减。经治10d,未见好转而收入院。入院症见:神清,精神倦怠 相似文献
17.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癌性发热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癌性发热是指恶性肿瘤患者在排除感染等因素而引起的发热,其机理主要是肿瘤细胞迅速生长导致缺血、坏死、液化或经有效治疗后肿瘤组织迅速破坏、溶解,释放出大量炎症介质或毒性产物等引起[1]。西医对此无特殊治法,多采用解热镇痛剂或物理降温,疗效不稳定且有胃肠道反应或发汗过 相似文献
18.
19.
罗毅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8,(8):22-23
目的:探讨癌性发热的中医治疗。方法:从正气亏虚,癌毒内聚,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导致正虚邪实,虚实夹杂方面分析癌性发热的病因病机。结果:临证将癌性发热分为气虚发热型、湿热内蕴型、气郁发热型、热毒炽盛型、瘀血内阻型、阴虚发热型六型进行辨治,取得较好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癌性发热具有较明显优势,作用较持久,无明显副作用。临证应谨守病机,辨证施治。同时应注意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20.
罗毅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8)
目的:探讨癌性发热的中医治疗。方法:从正气亏虚,癌毒内聚,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导致正虚邪实,虚实夹杂方面分析癌性发热的病因病机。结果:临证将癌性发热分为气虚发热型、湿热内蕴型、气郁发热型、热毒炽盛型、瘀血内阻型、阴虚发热型六型进行辨治,取得较好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癌性发热具有较明显优势,作用较持久,无明显副作用。临证应谨守病机,辨证施治。同时应注意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