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家庭环境因素对学龄前儿童气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云莺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46(5):137-139,141
目的了解影响学龄前儿童气质的家庭环境因素。方法采用《3~7岁儿童气质问卷》对120例3~7岁儿童测查其气质,用自拟的家庭因素调查表了解其家庭环境因素。结果孩子经历对其影响的社会心理事件、家庭经济水平、出生体重、性别、胎次、分娩孕周、母孕期患病、家庭结构、父母分居或离异、父母亲生育年龄、父亲文化程度及职业等与气质维度有关;父母在婚、母亲文化程度越高的家庭中易养型儿童比例高;父母关系越差、助产、难产、经济收入越低的家庭中难养型儿童比例高;母孕期患病、居住环境越差、父母一方不在身边的家庭中启动缓慢型儿童比例高。结论学龄前儿童的气质维度及类型受多种家庭因素的影响,应尽量避免影响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2.
南宁市4~6岁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慧  江蕙芸  王小莲  黄一星 《广西医学》2007,29(11):1743-1744
目的 了解南宁市4~6岁学龄前儿童心理发育状况,更好地进行儿童心理保健.方法 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及自制家庭调查问卷对南宁市2 100名4~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24.80%,其中男童为25.30%,女童为24.28%.男童前5位的行为问题因子依次为违纪(5.43%)、攻击(5.15%)、忧郁(3.96%)性问题(3.31%)及分裂样(2.85%).女童前5位的行为问题因子依次为躯体倾诉(5.63%)、忧郁(5.23%)、退缩(4.64%)、分裂样(3.16%)及肥胖(2.1%).对行为问题发生率有影响的因素有家庭类型(父母间的关系)、家庭管教方式、带养人文化程度、父母教育态度、家人对待儿童的态度等.结论 在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进行诊断和干预时要重视家庭环境的作用,应多向家长宣传、普及儿童心理卫生知识,减少和消除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3.
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是影响儿童成长乃至成年期健康的重要因素。良好的饮食行为不仅能促进儿童身体发育,而且对于预防儿童及成年人肥胖、龋齿、营养不良及成年后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等均有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饮食行为习惯是在儿童期形成的,受到食物特性、个人因素及家庭社会因素等影响;正确对待孩子在学龄前饮食及父母的饮食习惯、家庭食物购买的种类和频率、家庭环境是否重视餐前情绪、是否存在单独进餐是否存在餐前情寄它事及是否正确对待孩子的挑食、偏食问题有密切的关系,在此过程中父母的言传身教起到重要作用[1]。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家庭环境对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愿意配合研究的3~6岁的儿童400人及其父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n=200),对照组儿童家庭环境、父母关系正常;试验组儿童的家庭父母离异、2地分居、单亲等。对2组儿童的心理行为及表现追踪观察3个月,并采用儿童心理行为量表CBCL、自制问卷及访谈、家庭环境量表对其分析。结果经过调查对其进行专业分析研究后可知,对照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2.00%)显著低于试验组发生率(28.00%),试验组(49.00%)综合影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环境尤其是父母关系对儿童心理行为有重大影响,家庭关系融洽父母和睦环境下的儿童心理问题较不正常的家庭环境成长下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小。  相似文献   

5.
青岛市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青岛市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发生、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参照国内有关研究,采用自制“儿童心理卫生问题调查表”,以问卷方式对青岛市2所幼儿园344名3--6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单项检出率为6.1%--63.4%;20项单项检出率平均为29.2%,超过30%的7项;3岁儿童心理问题出现率为19.6%、4岁为15.6%、5岁为14.0%、6岁为13.6%,随年龄增长心理卫生问题有减少的趋势;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在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结构、父母受教育程度高低及家庭不同教育方式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存在着广泛性和严重性,且在某些问题上存在性别的差异;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不同家庭结构、父母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及家庭不同教育方式对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影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环境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影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环境因素。②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自制家庭环境问卷对 6 0 0名 4~ 5岁儿童的行为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 ,并用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③结果 影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父亲职业、母亲职业、父母健康状况及对儿童的经济投入情况等。不同家庭环境因素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产生不同的影响 ,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④结论 在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进行诊断和干预时要重视家庭环境的作用 ,并要注意性别差异 ,以便有效地降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在儿童的心理行为的发育过程之中,家庭的环境始终发挥着巨大作用。学龄前的学龄前儿童,他们的心理行为在他们今后的发展的过程中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来自方方面面,而学龄前儿童赖以生存的家庭,也是影响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一大重要的因素。此篇论文就是要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对学龄前的学龄前儿童的心理行为的发育会有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家庭对儿童心理卫生发育的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300名儿童心理卫生发育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独生与非独生儿童的心理卫生状况无显著差异,家庭环境、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及对子女的管教方式等对儿童的心理卫生发育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和分析南通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比较不同等级幼儿园儿童在心理行为发育方面有无差异.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ek List,CBCL)中国标准化版对南通市随机抽取四所不同等级幼儿园1 102例4~7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南通市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分布情况为:优良26.95%,正常63.88%,不正常9.17%,与国内外报道的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5%~20%)基本一致[1-2].各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省示范3.47%,一类1.87%,二类16.10%,三类23,81%,省示范、一类、二类幼儿园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明显低于三类幼儿园,不同等级幼儿园中,学龄前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分析认为影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的主要因素为:幼儿园、家庭是否重视儿童心理教育,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情况,是否参加早教等.结论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各类幼儿园尤其是三类幼儿园的家长和老师要重视学龄前儿童的心理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减少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张素玲 《河北医学》2016,(9):1581-1583
目的::研究承德地区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从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承德地区的学龄前儿童1000例进行研究。调查所有入选儿童的基础资料,分析家长版SDQ评分调查结果,以及影响儿童心理卫生状况的单因素及危险因素。结果:所有学龄前儿童的问题总分为(9.87±1.34)分。且男童在情绪问题和品行问题,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问题总分上的得分值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DQ评分异常者的独生子女、祖辈看护、学习型家庭、与父母关系差、家庭不和睦、父母受教育程度低以及家庭收入低的比例高于SDQ评分非异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承德地区学龄前儿童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卫生状况,且具有较多的影响因素,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1.
社区小儿常见问题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家长对小儿常见疾病防治知识缺乏,导致小儿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不测。建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挥自身优势,利用一切资源,重视儿童保健宣传及常见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同时加强药品管理,小儿患病时,家长不要擅自买药服用,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提高家长对小儿常见病的认识,走出治疗小儿常见病的误区,确保小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调查了武汉市江汉区、江岸区10所幼儿园4~5岁儿童1180名,同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以行为各因子超出相应因子98百分位数时判为有行为问题,结果表明12.80%的儿童有行为问题。儿童行为问题主要危险因素为父母责备打骂儿童、儿童躯体健康问题、幼儿园教师教育态度及母亲妊娠分娩情况等。  相似文献   

13.
情绪和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早期情绪及社会性发展不仅影响儿童未来的行为方式,亦与其社会适应能力及学习能力发展密切相关,教育者应根据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实施情绪和社会性健康发展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4.
宁波市区学龄前儿童家长营养知信行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宁波市区学龄前儿童家长营养知信行( KAP )现状,为完善学龄前儿童营养教育模式和营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宁波市老三区六所幼儿园800名家长,以自填式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营养KAP现状调查。结果调查对象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及格率分别为53.2%、89.6%、30.3%。家庭收入对家长营养KAP水平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和学历对家长营养行为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的营养知、信、行三者之间相关性不强( P>0.05)。结论宁波市学龄前儿童家长营养知识水平较低,营养行为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应加强营养宣教,完善营养宣教模式。  相似文献   

15.
准东地区3所小学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准东地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与正常儿童在家庭环境、社会适应能力及行为心理方面的异同。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80例多动患儿和100例正常儿童进行调查,内容包括3方面15项。结果ADHD患儿神经精神疾病阳性家族史与正常儿童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ADHD组家长以打骂,训斥为主的教育方式与正常儿童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在伴随攻击行为、精神紧张方面,ADHD组儿童与正常儿童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家族阳性神经精神病史,父母教养不当、社会适应能力欠佳、行为心理问题较多等与多动障碍相关,并在该症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学习障碍儿童的父母教育子女方式的特点.[方法]选取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PLOC)分别对53名学习障碍儿童和53名正常儿童的父母(对照组)进行评定.[结果]学习障碍儿童的父母在教育成效、父母的责任、父母对命运或机遇的信念及父母对子女行为控制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学习障碍儿童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方式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174名健康婴幼儿进行生活环境调查及Gesell发育量表测试。将测试所得的发育商(DQ)与环境调查问卷得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早期经验、家庭教育因素(父母教育素质、教育方式及早期教育)与儿童总DQ显著相关。年龄分段分析表明,1岁前儿童的智力发育主要受早期经验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教育因素对儿童智力影响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还提示婴幼儿托幼机构质量差可能对儿童的发育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儿科门诊就诊患者中有关心理行为问题,以及家长们对待儿童心理问题的态度及诊治需求。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在本院儿科门诊就诊的4~15岁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及儿科症状检查表(PSC),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9.2%的家长认为患躯体疾病会使儿童产生心理行为方面的影响,如睡眠不好、易激惹发脾气等。16.6%的家长认为孩子平时有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然而其中只有39.4%的家长与医师讨论过这些问题,与此相比78.8%的家长能与自己的亲友讨论这些问题。如果发现孩子有心理行为问题,55.8%的家长选择在心理门诊就诊,32.2%的家长选择在儿保门诊就诊,8.5%的家长选择在普通儿科门诊就诊,3.5%的家长选择在精神科门诊就诊。结论患躯体疾病会对孩子产生一些心理行为方面的影响,儿科门诊医师在诊治儿童的躯体疾病时不应忽略这些影响,应予早期的处理,问题严重时转诊到精神专科。虽然家长已经发现孩子平时存在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真正与医师讨论过的家长还不到一半,这影响了儿童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的解决。与在精神专科就诊相比,家长们更愿意在心理门诊及儿保门诊就诊,但选择在普通儿科门诊就诊的家长不多,应该充分利用普通儿科门诊这个解决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最便利的资源,改善我国儿童的精神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9.
家庭环境因素与儿童多动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通过机械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了哈尔滨市动力区十四所小学一年级1377名学生儿童多动症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检出儿童多动症95例,检出率6.89%;在家庭环境因素中,父母关系以经常吵架、分居和离婚患病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患病组(P<0.05),家教方式采用经常粗暴打骂孩子、干涉孩子活动与儿童多动症关系密切。因此提示:1.改善不良的父母关系和不当的家教方式对儿童多动症的矫治和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2.普及儿童生理、心理卫生知识,全面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降低儿童多动症的发生率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